看了那麼多新海誠老師的作品,而你真的懂得他心中的情感嗎

2020-12-24 喜歡電影和動漫

對於新海誠老師的作品,說實話我個人並沒有太多深入的了解,唯一能拿得出手來和大家聊得也僅有《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這兩部作品而已,而最近就是我這個一知半解的「小白」,卻有幸在網絡的動漫文海中見到了一位對新海誠老師有著獨特見解的大神「BKTea」, 而他也毫不吝嗇地允許我將他的觀點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我將會將他對於新海誠作品中愛情的一些理解分享給大家。

(以下內容不喜勿噴,如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經典永遠不會過時,什麼時候都會有新的感觸

由於《天氣之子》的原因,我又一次心血來潮地想看一遍新海誠老師地其他作品,所以我再一次打開電腦又重溫了一遍《秒速五釐米》,我原以為已經把《秒速五釐米》完全看懂了,也曾認為自己已經把新海誠的愛情觀看得非常細緻透徹了。但是沒想到就在時隔3年後再度重溫《秒速五釐米》,從新的角度又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所謂常讀常新,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重複去看一部曾經看過的書或是電影,總能有新的體會和新的感想,這次又驗證了這個道理。

所以特別推薦你們時隔多年以後,再次嘗試回味和欣賞以前看過的藝術和影視作品。有時候比看一部新的電影或作品收穫更大,體驗更神奇。

尤其是當你對比若干年前觀影時的感受時,你會感覺到自己心理狀態的成長和價值觀的改變。可是這次我卻不想談《秒速五釐米》這個故事。因為我想仔細挑揀出其他電影中的一些細節,呈現出來,掰開揉碎給你們分析新海誠對情感拿捏得細緻入微和刻骨的現實。

新海誠老師的電影是一種日式文藝的「純愛」

在網上曾經有人問過這麼一個問題,他說為什麼他覺得新海誠的作品都很矯情。對於這個問題,我倒是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看法。

比如說第一點就是我個人認為新海誠老師講故事的手法很文藝,倒敘插敘滿天飛,參考《雲之彼端》,整個敘事時間線混亂無比,在我看來新海誠《雲之彼端》是做作的敘事手法毀了一個優秀劇本的典型。

大段的旁白配合應景的畫面,注重意境而並非故事本身的邏輯性和複雜度,有一種意識流小說的感覺。放大生活中的感情細節和小情愫,把這種情感渲染得深刻而誇張,從而產生一種小確幸的儀式感。

但新海誠的作品確實是很真實還原生活的,和那些二流愛情電影完全不一樣,有時候畫面甚至是為臺詞服務的,例如旁白臺詞情緒較憂愁的時候,配上夕陽西下的畫面,這時候畫面反而是為臺詞服務的。

而這種偏文藝範兒的敘事手法不只新海誠自己,很多日式文藝片都在用。

記得以前還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這部電影就是典型的日式文藝片,同樣讓人感覺稍有矯情。

而動漫電影《煙花》則是把「矯情」和「浮誇」兩點襯託得爐火純青,這種矯情並不取決於劇情本身,而是講故事的手法過於炫技和浮誇。

與其說他們排斥新海誠電影,不如說是排斥日式文藝片的套路,但有人確實吃這一套的,所以口碑一般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第二點是因為很多人對「純愛」這個主題很排斥。

他們排斥一切瑪麗蘇、灰姑娘和理想主義化的純愛劇情,其實愛情主題的電影往往都容易受到各種批評,呈現兩極分化的口碑,有人觀影后感動得落淚,有人看完雞皮疙瘩一地。完全就是眾口難調。

因為愛情這個主旨原本就存在著太多爭議了,就好比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種對愛情的定義。

愛情主題不像親情,無私奉獻,耐心呵護,含蓄而熱忱就是對父愛母愛的定義。一般親情電影,家庭主旨都這樣拍,大同小異。例如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

不像友情:兩肋插刀有難同當就是對死黨的最好定義。警匪片,青春電影,患難兄弟情基本上也都是這樣呈現的。

而許多人的愛情觀比較現實,對愛情在人生中的定位不高,就受不了瑪麗蘇式的劇情,認為矯情,做作,太過幻想,嚴重違反現實邏輯。有些人則對愛情充滿了幻想,正處於一場甜甜的戀愛中,就真的會對常人看來瑪麗蘇的劇情產生共鳴甚至為之感動

題外話

而這次的《天氣之子》則是新海誠對於愛情觀點的最好詮釋,我覺得更多是「不關自己的事的時候都能做到大義凜然」,試想自己的妻子或唯一生命支柱的女朋友的生命換一座壓迫自己很久的冷漠城市,每個人恐怕都沒那麼容易理性,其實愛情和人性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自私」。

總結:

我曾經記得錢鍾書老先生曾經形容婚姻是就像是一個圍城,城外人想進去,城裡人想出來。關於愛情,其實就是局外人不懂局裡人,局裡人不懂局外人。沒有經歷過類似處境或經歷的人,是不懂經歷過的人的喜怒哀樂的。當你談過一場漫漫無期的異地戀時,你大概就會覺得《秒速五釐米》第一篇《櫻花抄》,新海誠的細節刻畫和情感抒發有多麼恐怖了,因為太過真實,太過刻骨銘心。

當你有過毫無自信地暗戀一個心裡已經有別人的人的經歷時,你也就會心地明白第二篇《太空人》裡很多臺詞和細節並不是矯情做作,而是太真實無比的心理刻畫了。

最後你們對於新海誠老師作品裡的愛情觀還有哪些特別的看法,歡迎留言。

(以上相關內容由「半圓儀」作者「BKTea」授權使用,如需轉載請留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新海誠的作品會受歡迎?
    新海誠的作品,就單個而言,我相信看懂的人不在少數。而且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說,每次看壁紙狂魔的作品,首先就是視覺的享受,畫質好,而且新海誠畫風很好認。視覺的享受無疑會給作品大大加分。劇情上,每次都是滿滿的感動與無奈,也就有了新海誠行為。
  • 你對新海誠一無所知-虎嗅網
    他第一部全職投入的作品《星之聲》,用的是在遊戲公司攢下的工資,新海誠覺得自己差不多七個月能做出一個動畫片來,然後就攢夠了生活七個月的錢,在家裡自己悶頭做。從這種層面來看,《你的名字》不再是一個常規意義上給「圈內觀眾」看的作品,而是面向全部年輕人的,講述了年輕人的故事,只不過載體是動畫而已。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新海誠的美術風格:更像是電影分鏡,卻有著「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效果。
  • 你認為新海誠哪部作品最具有代表性?《你的名字》還是《秒五》?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上映後,優秀的劇情讓全世界認識到了這位動漫製作人,不過青海城並不單單只有一部《你的名字》,其實他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品。那麼在這些作品中,你認為哪部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呢?是《你的名字》還是《秒五》呢?
  • 《你的名字》真的好看?不喜歡就非要噴?你懂新海誠嗎?
    《你的名字。》的票房收入達到250億日元,中國票房5.76億。這部電影的爆紅瞬間讓新海誠這個名字,不再只限於稍有鑽研的動畫愛好者之間,而是成為大街小巷中熱議的話題。關於《你的名字。》的話題已經告一段落,畢竟隨時都能夠親自感受的事情此時多說無益。那麼我想各位可能會有個疑問,你不談這個,還能談什麼呢?
  • 新海誠的作品你會選擇哪一部拍攝真人版呢?
    新海誠是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是導演編劇漫畫作家。作為著名的導演,他拍攝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動。而如果要把新海誠的電影拍攝成真人版,你將會選擇哪一部呢?這部作品的故事就是環繞他們之間的感情以及陽菜使用「晴女」的能力並且付出代價的故事。如果這部作品拍攝成真人版,無論是特效還是人物的塑造都將會是看點。你的名字《你的名字》的故事發生在數千年回歸一次的彗星造訪地球一個月之前。日本某個深山的鄉下小鎮,平凡的女高中生三葉小鎮過著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重複單調的生活。
  • 有一種童年叫宮崎駿,有一種愛叫新海誠!
    因為一部秒送5釐米,我曾有一段時間瘋狂地愛上了新海誠的作品,為此我翻遍了當時新海城所有的作品,從秒5銀比鹽業再到你的名字,每一部作品都是那麼的使人印象深刻秒速5釐米,讓我感嘆於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兩顆心需要多久才能再次相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讓我幻想他製作的飛機要有怎樣的高度才能進入你的夢境。
  •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的改變還是改變了新海誠?
    這是一部還沒問世就關注滿滿的作品,幾年間新海誠的名氣僅僅用了一部短片兩截廣告就傳遍大江南北,終於在所有人的期待下,帶著誠意的影視動漫作品誕生了。在學校裡語文老師嘲諷三葉為什麼今天記得住自己名字了? 該鏡頭我反覆回放數十遍,雪野老師,你不應該在東京教書嗎?按時間線推斷16年的瀧與三年前的三葉互換身體,那此刻三葉所在年份應該是2013年,雪野老師不應該還在和秋月孝雄在涼亭裡畫腳嗎?走錯片場是不是得換換衣服。
  • 新海誠:從《言葉之庭》到《天氣之子》,他創造的角色都不簡單
    他擅長於從唯美的細節和角度去講故事,在一些觀眾平時根本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上下手,讓人們對這些細節感到驚嘆,平時那麼普通的一件東西到他的手中,就是一個唯美的故事。這一點可以從他使用涼亭、鞋子、結繩、口嚼酒、甚至是一場雨來表現。新海誠的美,是日常中的平平淡淡,是平淡之中的溫馨。
  • 46分鐘新海誠經典之作《言葉之庭》:孝雄和雪野教會你愛的勇氣
    作為日本知名動畫導演新海誠,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2016年《你的名字》更是讓新海誠在中國名聲大作。新海誠是近年來日本動畫人中被譽為「宮崎駿接班人」的創作者,他之前的作品可能大家還不太了解。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來看的正是一部新海誠非常經典的作品《言葉之庭》,短短46 分鐘的時間裡講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與成長,畫面之精美,情節之簡潔,更是襯託出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情感的爆發。作為一部風格明顯的動畫短片,相當程度上代表了新海誠的一貫的風格,真實細膩的畫風、簡單緩慢的情節、大量的人物內心獨白。我們先了解一下新海誠這個人物,走進他後才更明白他的動畫風格和主題。
  • 新海誠新作真的不好看嗎?《天氣之子》看點分析
    繼《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2019年的新作《天氣之子》終於上映了,不過與眾網友萬眾期待的結果不同,大家看完後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 與豆瓣評分8.4分的《你的名字》相比,網友只給出了7.1分,再過一段時間,分數很有可能更低。許多人認為該部作品有失新海誠的水準,文本太弱,邏輯漏洞百出,所以這部影片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 這部電影的好畫面太精緻,新海誠絕了!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新海誠的《言葉之庭》相較於新海誠導演的其他作品《秒速5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等《言葉之庭》秉承了導演一貫的作風:絕美的畫面、清新的風景描繪、細緻的人物內心刻畫說起畫面的精美程度,《言葉》的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壁紙;畫面生動傳神,新海誠真的是把人們心中想像的美好全部畫了出來把人們的心中的感覺也畫了出來,包括孤獨。
  • 新海誠和宮崎駿並沒有高下之分,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拿來比較
    簡單說幾句個人見解,新海誠的作品看的比較多,小說也基本都看過,給我的感覺是哀而不傷的,至於為什麼哀,因為他的很多作品明線都是感情線。但最後男女主卻都錯過了。言葉之庭的女主雖然選擇了離開,但回到老家後,帶著男主做的鞋,又當了老師,星之聲的女主雖然沒有回到地球,但她知道,男主和她一直都在這個宇宙裡,一直都在一起。我認為,新海誠的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是互相成長所需要的,儘管最後沒在一起,但我們都長大了。都可以釋懷年輕時無法釋懷的感情。我們也不在時刻需要依賴對方。
  • 從《你的名字》解讀新海誠動畫創作背後的情感與人生哲思
    @陳冰研《你的名字》是新海誠導演於2016年導演的影片。該片自上映以來,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日本,這是第一部宮崎駿作品以外票房突破100億日元的動畫電影。而在全球票房中,《你的名字》超過了《千與千尋》的成績,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電影。
  • 新海誠的作品,你最喜歡的是哪部?
    《秒速5釐米》和言葉更像是講給成年人的故事,所有的一切平靜的發生,又在沉默中爆發,沒有人知道故事如何結束,所有的所有都是為什麼,新海誠用動畫電影表達出超越現實世界的衝擊,粉碎的情感,無法面對的過往,難以承受的回憶,這一切都是觀眾作為現實世界的人可能所經歷的,因為真實所以共鳴。只能說非現實題材的影片多多少少破壞了這一份真實感。
  • 為什麼總會有人認為,新海誠的很多作品都很矯情?
    新海誠的風格最主要的並不是be,看他的秒速五釐米,言業,雲之彼端啥的都能感受到新海誠個人敘事風格有多濃,說直白了就是難受,一般幾句對話就能交代的劇情非得靠場景烘託、人物內心獨白推進,為了能表達清楚,直接性將幾句話的時長脫好幾分鐘,但一部電影時間就那麼長,導致新海誠的劇情普遍相當單薄,你能說新海誠有個人風格,但他這種風格真的好嗎?
  • 新海誠的作品風格,是源於技術宅的中二還是小清新?
    前幾年在中國上映並引起諸多關注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都是新海誠導演的作品,雖說天氣之子的評價與之前的作品相比口碑稍差,但仍然是動畫電影中的優秀作品,並獲得專業獎項認可。新海誠的作品,似乎劇情總是難以比畫面更優秀,但是情感表達卻未必。最經典的《秒速五釐米》和《言葉之庭》,看似也只是彼此喜歡卻分離和在孤獨中尋找愛情的故事。但對故事的理解卻並非如此,重點是作品中的細膩情感表達,否則連《東京愛情故事》也會被簡單概述成小三插足故事。
  • 與《你的名字》相媲美新海誠另一作品《秒速五釐米》,你懂了嗎?
    提起新海誠這個名字,可能有很多人不太熟知,因為他畢竟不如宮崎駿那般出名。但是要說到他的作品,大多數人應該或多或少的都看過。其中,比較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他前兩年拍攝的一部非常火的作品《你的名字》。《你的名字》這部動漫相信很多朋友都刷了好幾遍。
  • 史上催淚大魔王盤點——新海誠和他的作品們
    2016年,一部院線動畫電影《你的名字》讓「新海誠」這個名字漸漸為大眾所知。在這之前,他可能還是更受小眾動畫電影粉絲的追捧。而今他憑藉對場景畫面的把控、對少年少女心態的描寫,不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與宮崎駿齊名。
  • 新海誠:櫻花樹下,是少年時的情感,是曾經美好的記憶
    在《你的名字》之前,想必各位看官對新海誠最深的印象就是《秒速五釐米》,朦朧且富有哀傷的愛情,是我們對新海誠所有的記憶。平靜的劇情,細緻的景物,散文般的敘事方式,描寫著主人公的的故事,《秒速五釐米》的結局太過哀傷,晨希醬只截取第一章櫻花抄向各位看官淺談。
  • 無法超越《你的名字。》?《天氣之子》讓新海誠陷入瓶頸了嗎
    不過,《天氣之子》真的超越了《你的名字。》了嗎? 中國內地上映首日開畫4500多萬元,在不考慮競爭對手的影響因素下,同期對比前作7600多萬的首日票房,還是有些差距。 再看觀眾評價,《你的名字。》在豆瓣上穩居8.4的高分,《天氣之子》為7.1分,也落後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