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海誠的作品會受歡迎?

2020-12-24 二次元動漫菌

新海誠的作品,就單個而言,我相信看懂的人不在少數。而且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對我來說,每次看壁紙狂魔的作品,首先就是視覺的享受,畫質好,而且新海誠畫風很好認。視覺的享受無疑會給作品大大加分。劇情上,每次都是滿滿的感動與無奈,也就有了新海誠行為。但我記得一句話,「新海誠不是不相信愛情,是不相信命運」,新海誠對這些情感描寫真的很感染人,音樂水準還是蠻高的,即使是後面的商業化的你的名字,也會讓我忍不住自己的情感,自己也看了幾遍。

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把新海誠的作品聯繫在一起(除開言葉之庭與你的名字),也從來沒有想過把新海誠的作品聯繫到社會,聯繫到這個時代。或許我看懂了,只是我看的比較膚淺。

新海誠的所有短篇長篇作品我幾乎都看過,這是一位真正的能引發我情感共鳴的動畫監督。

要說作品風格的一個分界線,我覺得很明顯是 言葉之庭 。言葉前後作品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特徵,那就是情緒的流動與爆發的處理,或者說是否有一個強有力的「高潮」。

言葉之前的作品,更類似於一部部散文,情緒細膩,但是敘述很碎片化。整部的情緒表達也像流水一樣,連續溫婉,充滿漣漪卻始終平靜。

言葉及其之後的作品,懂得了怎麼去渲染情緒的強弱,更像是戲劇化小說化的。正如君命規劃的觀眾可以體會到的情緒曲線一樣,高潮迭起。就像海濱,既有潮漲潮落但也伴隨著大風大浪。

這一點是與音樂密不可分的。前期的老搭檔天門很適合這種孤獨,哀傷風格的配樂,配器也會輕一點,多選鋼琴和弦樂這樣的。後期的新搭檔Radwimps是很具名氣的搖滾樂隊。以現代樂隊配置電吉他貝斯為主,很能表現出一種熱鬧感。除配器以外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和弦和旋律的走向。

很多人覺得新海誠變了,變得商業了,不再是以前的那個新海誠了。其實,我認為他只是更會去處理影片情緒了,這種處理方式就導致了大家覺得有一種「商業感「。但這也不失為一種成長是嗎?畢竟誠哥想傳達的最主要的思想,正是我之前所說的,現代電子信息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與孤獨感,在他的每個影片中都是有很強烈的體現的不是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總會有人認為,新海誠的很多作品都很矯情?
    #日本動漫#每次看新海誠的作品總是或多或少會想到痞子新海誠的風格最主要的並不是be,看他的秒速五釐米,言業,雲之彼端啥的都能感受到新海誠個人敘事風格有多濃,說直白了就是難受,一般幾句對話就能交代的劇情非得靠場景烘託、人物內心獨白推進,為了能表達清楚,直接性將幾句話的時長脫好幾分鐘,但一部電影時間就那麼長,導致新海誠的劇情普遍相當單薄,你能說新海誠有個人風格,但他這種風格真的好嗎?
  • 新海誠的作品你會選擇哪一部拍攝真人版呢?
    新海誠是大家都熟悉的名字,他是導演編劇漫畫作家。作為著名的導演,他拍攝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動。而如果要把新海誠的電影拍攝成真人版,你將會選擇哪一部呢?這部作品的故事就是環繞他們之間的感情以及陽菜使用「晴女」的能力並且付出代價的故事。如果這部作品拍攝成真人版,無論是特效還是人物的塑造都將會是看點。你的名字《你的名字》的故事發生在數千年回歸一次的彗星造訪地球一個月之前。日本某個深山的鄉下小鎮,平凡的女高中生三葉小鎮過著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重複單調的生活。
  • 作品口碑兩級分化?是什麼影響了新海誠的創作風格
    然而,撇開畫面不談,新海誠作品的口碑並沒有處在同一個很高的水平線上,《你的名字》大火之後,《天氣之子》的口碑卻慘遭滑鐵盧。新海誠似乎總是這樣,在大眾好評之後往往會出現毀譽參半的作品,接著又會出現一部收穫讚譽的作品,這種觸底反彈的節奏儼然成為了新海誠特有的慣性。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為什麼很多網友說新海誠不相信愛情?
    說真的,新海誠的電影幾乎都有對「距離」這個主題的闡釋。脫胎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海誠,講述的電影故事也正好符合伴隨這個時代長大的我們的心境。網際網路看似將人與人間的距離縮小了,但同時它也幫助人們構築起名為「孤獨」的堡壘,使我們活在我們熟悉的領地,難以向前邁進;難以對曾經的信息收穫心動。或許,這就是我們吹捧新海誠的原因。
  • 新海誠的作品,究竟好看在哪?
    我一直認為新海誠還有一個隱蔽的主題「偏執」,他想找出那個能夠打敗美好的終極敵人,然後再終極地打敗它,從而創造絕對的美好。這種願望很多人都有過,這也是他的作品能夠觸及很多人的原因,也是觸及很多人的媒介,這一點在《秒速5釐米》上尤為明顯。
  • 新海誠的《秒速5釐米》,為什麼是他最經典的早期作品?
    導讀:提到新海誠的作品,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近幾年比較火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但其實,新海誠早期的很多作品,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秒速五釐米》的意難平,使這部作品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新海誠式愛情」經典作品。
  • 新海誠的作品,你最喜歡的是哪部?
    #日本動漫#我倒是喜歡新海誠的《秒速5釐米》和言葉更像是講給成年人的故事,所有的一切平靜的發生,又在沉默中爆發,沒有人知道故事如何結束,所有的所有都是為什麼,新海誠用動畫電影表達出超越現實世界的衝擊,粉碎的情感,無法面對的過往,難以承受的回憶,這一切都是觀眾作為現實世界的人可能所經歷的,因為真實所以共鳴。只能說非現實題材的影片多多少少破壞了這一份真實感。
  • 專訪新海誠:對距離最刻骨的描述 有些作品只有我能做
    有人曾很認真地將新海誠與宮崎駿作比較,例如他們的作品都對「自然」有著無限的敬畏和依戀,宮崎駿作品中的大自然真實,而新海誠的大自然則無限的廣闊——好像世界越大越美,給人的感覺就越無力蒼涼。Q:與之前的作品相比,《言葉之庭》有一個變化,就是主人公最終勇敢地邁出那一步,為什麼?A:的確,《言葉之庭》這部作品在日本公映之後,我被好幾個人說「新海誠你終於長大了」。之所以有這樣的轉變,主要是因為這部作品是在我對以往作品的反省、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
  • 新海誠作品中心書城辦展
    【深圳商報訊】(記者 盧博林)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和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新海誠展——透過劇場動畫感受新海誠的世界」於今日起至8月19日,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南區二樓藝廊展廳連展8天。市民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簡閱書吧」預約免費參觀。 新海誠是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和作家,他憑藉美麗影像和抒情故事風靡世界,被譽為「數字時代的影像文學」。
  • 不要再拿新海誠來「比肩」宮崎駿了!他們的作品根本不一樣!
    最近,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終於在內地引進而引發熱議,不過筆者又有聽到人把宮崎駿的作品拿出來和新海誠的作品比,首先說明,兩位大師的作品筆者都很喜歡,不過那些人興許沒看過幾部作品就開始說三道四的評價兩人的作品,然後拿新海誠「比肩」宮崎駿,筆者覺得拿來比可以,至少搬出點乾貨吧,不然完全不同風格
  • 總有人說新海誠的作品矯情,是這樣麼?
    其實有人會這麼認為其實也正常,新海誠的作品被吐槽矯情,也真的屢見不鮮,而同樣也有很多人會認為他的作品細膩。一念之差,矯情和細膩可以相互切換的,孰是孰非倒也真的沒有一個定數。一人認為新海誠作品細膩的人,也請不要隨便否定別人"矯情"的觀點,而同樣認為新海誠作品矯情的人,自然不要諷刺喜歡新海誠的人。在小鴨看來,新海誠的作品確實也存在著講不清故事的毛病,說其矯情,確實也有有理有據的。下面就舉幾個例子吧。
  • 動漫:新海誠的作品,你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個?
    說到新海誠大家一定不陌生吧,社長看過的大部分動漫電影都是新海誠和宮崎駿的作品。在社長心裡,新海誠是僅次於宮崎駿的動漫電影製作人,不過他們的作品內容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所以也不好比較。在《你的名字》上映之前,新海誠最出名的作品還是《秒速五釐米》,後來《你的名字》上映之後沒幾天就火爆全國。當然了,他還有很多其他的優秀作品,你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個?《言葉之庭》如果在社長心裡要給新海誠的作品做一個排名的話,《言葉之庭》應該是排在第三的位置。
  • 新海誠最新作品《天氣之子》,預告出現手槍,又是一部虐心大作!
    在最近,著名動畫電影導演新海誠公布了他的最新作《天氣之子》,在新海誠上一部作品《你的名字》風靡全球後,不少人都在期待這位動畫大師的新作,而等了3年後終於有消息了,《天氣之子》將於2019年7月份在日本播放,能否同步引進國內尚且未知,不過概率不大,畢竟暑期檔外國作品想要同步引進國內太難了
  • 看了那麼多新海誠老師的作品,而你真的懂得他心中的情感嗎
    對於新海誠老師的作品,說實話我個人並沒有太多深入的了解,唯一能拿得出手來和大家聊得也僅有《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這兩部作品而已,而最近就是我這個一知半解的「小白」,卻有幸在網絡的動漫文海中見到了一位對新海誠老師有著獨特見解的大神「BKTea」, 而他也毫不吝嗇地允許我將他的觀點分享給大家,所以今天我將會將他對於新海誠作品中愛情的一些理解分享給大家。
  • ...之刃》票房超過《你的名字》,新海誠:心有不甘,會繼續創作好作品
    《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在聽說了這件事之後發表了自己的感想,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被超過,「有些不甘心,但紀錄被刷新也說明娛樂有良好的發展」,並且還說了自己也會創作出更好的電影,每一天都在盡力而為
  • 《天氣之子》新海誠一次失敗的作品?
    ,首先是優秀的畫面和配樂,非常符合我的審美,尤其是新海誠作品對於風景的刻畫,總會給我一種廣闊宏大而幽靜的感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反正那種感覺很奇妙,加上配樂。每一次的場景切換經常會令我渾身起雞皮疙瘩。這個作品對於人物的刻畫還是很細緻的,能從人物的言語神情中體會到他們以前的種種經歷。其實最打動我的是對青春期少年那種還不是很成熟,很單純但又很固執的描寫。就像男主拿著槍對著街頭混混,對著警察的那種無知,膽小卻又勇敢的心理。我覺得這把手槍真的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深一層的表現了本作品對於青春期少年的刻畫。
  • 新海誠作品展上海舉辦 《你的名字。》珍稀手稿曝光
    創造票房紀錄的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再度出發,在上海當代博物館舉行《新海誠展-從《星之聲》到《你的名字。》》,以生動的形式回顧出道15年的成長軌跡。在日前的展覽開幕典禮上,主辦方宣布,本次展覽將會陳列新海誠各個作品的設計草稿圖、背景圖及電影片段視頻,紀錄每部作品從構思到誕生的全過程。
  • 那些男女主「互換身體」的作品,新海誠因為這部作品一戰成名!
    在新海誠大大的動漫電影《你的名字》作品大火之後,其故事中特有的「男女主換身體」設定就在二次元中火了起來。而這特有的設定到現在為止都只存在我們的幻想當中,以現在三次元的技術是完全無法實行的。其實部長有時候也在想,如果自己和異性互換身體後,自己第一件事情會幹什麼呢?
  • 新海誠的作品風格,是源於技術宅的中二還是小清新?
    前幾年在中國上映並引起諸多關注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都是新海誠導演的作品,雖說天氣之子的評價與之前的作品相比口碑稍差,但仍然是動畫電影中的優秀作品,並獲得專業獎項認可。而新海誠的名字也更多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範圍內,不論是最著名的《秒速五釐米》和《言葉之庭》,還是其他知名度同樣不低的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追逐繁星的孩子》、《她和她的貓》、《星之聲》等都是能夠在動畫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作品。
  • 新海誠和宮崎駿並沒有高下之分,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拿來比較
    簡單說幾句個人見解,新海誠的作品看的比較多,小說也基本都看過,給我的感覺是哀而不傷的,至於為什麼哀,因為他的很多作品明線都是感情線。但最後男女主卻都錯過了。我認為,新海誠的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是互相成長所需要的,儘管最後沒在一起,但我們都長大了。都可以釋懷年輕時無法釋懷的感情。我們也不在時刻需要依賴對方。自己也可以生活,也可以走下去,就像雲彼最後,女主和男主生活三年後,還是選擇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