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牛車網]什麼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涉及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的部門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與渠道之間的各種各樣的交易關係和連接方式。
所有偉大的機會,都源自於巨大的結構改變。而交易結構的改變,一定是朝著成本更低的方向。商業進化的方向,就是從「交易成本=∞」,向「交易成本=0」前進的方向。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個地區的交易成本越高,這裡的人就越窮;交易成本降低一點點,人民生活就會快樂很多。
那麼,一路斥巨資砸成二手車電商平臺明星的瓜子二手車,它所秉承的商業模式,讓二手車交易成本降低了嗎?
顯然沒有!
混亂的模式:金融收入>交易收入
提到瓜子二手車,消費者第一反應都是孫紅雷那句刷屏廣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是,當他想要進一步了解瓜子二手車時,看到的卻是雷佳音」哪裡價格低,幫你買哪裡「的廣告。
是不是滿屏的黑人問號臉?瓜子二手車要鬧哪樣,兩位大明星說的話,完全驢唇不對馬嘴!
其實,如今的瓜子已不敢再提中間商,因為2019年楊浩湧就再次改變策略要推廣所謂的全國購,「瓜子要把車商吸引到平臺上,幫助車商電商化」,雷佳音的廣告詞應運而生。
為什麼我要用「再次」二字呢?是因為早在2016年就開始轉戰線下了,推出保賣模式,2018年瓜子二手車再次轉型了,耗資數十億元,推出實體店嚴選業務,選址市中心打造線下百家嚴選店,隨便一家店都在2萬平米以上,可停放500多輛車,店面年租金動輒2000多萬。
這種高舉高打、氣勢恢宏、光芒萬丈的打法,一直都是楊浩湧所擅長的,但是,燒完錢以後呢?嚴選店沒有給楊浩湧帶來規模化效益,更不要提盈利了。
回到咱們上文談到的交易結構和交易成本的探討,這種在本質上就否定了瓜子二手車原本無門店的C2C撮合模式的重資產運營,讓交易成本大幅上漲,只能無疾而終。
從C2C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到保賣業務,到線下嚴選店,再到全國購,2015年離開58趕集創業網的楊浩湧也很難,把能想到的故事對著投資人講了一個又一個,燒錢燒了200多個億,裁員、降薪、關閉門店,把能想到的辦法都用到了,2019年仍然虧損17.73個億,曾經信誓旦旦想要改變的二手車信息不透明、質量參差不齊的混亂局面,在瓜子二手車的攪局下,變得更加魚龍混雜。
這家曾經被VC認為是獨角獸的公司,能夠拿的出手的賺錢門路恐怕只有金融產品了。
因為購買二手車的用戶,超過50%都有貸款需求,瓜子二手車便力推低首付、高服務費模式的金融政策,同時,將交易服務費、金融附加費、GPS費等等統統打包到金融產品中,對購車用戶做一次「釜底抽薪」式的宰殺。
這一模式能夠推行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購買二手車用戶,多半是85後、90後,他們對這種瓜子二手車推行的金融政策並不敏感,但「套路貸」帶來的用戶負面口碑嚴重影響了瓜子二手車的形象和信譽,甚至讓消費者失去了對整個二手車交易行業的信任。
所以,瓜子二手車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TO C的二手車交易平臺?金融公司?還是TO VC的資本遊戲?恐怕就連楊浩湧自己都無法給出一個固定的答案。
二手車+金融費,竟比新車貴一大截
二手車交易屬於低頻交易,一位用戶在平臺上能夠完成1次交易,已經實屬不易,鑑於此,瓜子二手車平臺一定要把花巨資砸廣告引來的每一位用戶「開發」到極限。
如果瓜子二手車只收取中介服務費,很明顯,以它這樣的燒錢速度,肯定是要賠錢的血本無歸的,因此精明的瓜子二手車「從用戶需求出發」自然而然想到汽車金融業務,並推出了主打產品「付1成」(1折購車),很多人在還沒有搞清楚諮詢費、服務費、融資租賃、汽車金融等概念時,便被平臺的服務人員拉著稀裡糊塗的交了錢。
可謂購車一時爽,還貸火葬場。
以瓜子二手車官網上一輛豐田卡羅拉2017款 改款1.2T-CVT車型為例,上牌時間為2018年10月份,表顯裡程3.11萬公裡。官網顯示這臺二手車卡羅拉標註價格為10.99萬元,首付金額只需要1.1萬元,分期3年共計36期還完,月供為4047元,計算下來金融全價達到了15萬元,貸款成本就已經接近了這太卡羅總價10.9萬元的五成。
車主在這次消費中,綜合年化費率【(總還款數-尾款車貸金額)3年:尾款車貸金額】達到了15%以上,綜合月息(綜合年化率/12個月)達到1.25%以上,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月息"一分兩釐五",但是,在實際銷售過程中,貸款金額會莫名其妙的增多(銷售人員將交易服務費、金融附加費、GPS費等等統統打包到金融產品中),相當於尾款車貸金額增多了,上面括號中的分母變大了,銷售人員嘴裡講出的月息也就顯得低了,比如可能只有"七釐三",但是,這實際上屬於銷售人員誘導消費者貸款的行為。
還是以一汽豐田卡羅拉1.2T-CVT為例,配置相當的2021款新車官方指導價為13.58萬元,4S店銷售終端大約有1萬元的降價優惠,加上1萬左右的購置稅、5000元的商業保險、車船稅、上牌費等,這臺全新卡羅拉的落地價大約只有14萬元上下。
也就是說,這臺全新2021款卡羅拉新車落地價,竟然要比瓜子二手車平臺上的2017款卡羅拉便宜1萬元!
不少年輕人選擇二手車,看中的就是免購置稅、車價便宜的賣點,沒想到瓜子二手車的「付1成」,竟然比買新車還貴了這麼多[手動流汗],所以,請瓜子平臺給消費者一個買二手車的理由。
此外,我在瓜子二手車官網上查到,價格從5萬到30萬不等的數百輛二手車中,在官方力推的一成首付背後,對客IRR(年化單利)超過26%的一抓一大把,這些車輛的貨款成本已經佔到了車輛價格的41%-50%。試問,這是在解決消費者購買二手車痛點,還是在坑害消費者?
儘管如此,瓜子二手車官網上的金融貸款現象仍然處於擴張中,有數據顯示,平臺貸款用戶中80後為50.60%,90後為32.02%,且女性的平均貸款金額是男性的1.2倍,金融消費業務增長迅猛,換來的只能是一個接一個的消費者投訴。
對投資者負責,不是對消費者負責
楊浩湧,一位不斷折騰的狠人,離開58趕集之後,2015年C2C模式的瓜子二手車落地推廣,「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一夜之間風靡全國;僅僅在1年之後的2016年,成立瓜子保賣店,瓜子試圖推翻自己的廣告語,自己做中間商;保賣店之後是車速拍、嚴選店,為追求業務全覆蓋,楊浩湧甚至搞出了瓜子養車;2019年,藉助雷佳音的廣告影響力,全國購業務又風靡一時。
越挫越勇的楊浩湧,從2017到2019三年裡,瓜子二手車虧損額分別達到了16.17億、43.39億、17.73億。
有人質疑,楊浩湧是不是要在二手車領域把所有可能的商業模式都折騰一個遍?就連楊浩湧自己在2016年的藍弛創投的CEO年會上都說過「不專注是我犯的第一個錯誤」,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之後的楊浩湧仍然不知專注為何物。
一項業務走不通,那就探尋下一項業務,從天使輪到D+輪,拆東牆補西牆,每融資一次,楊浩湧都能千方百計找到一個好故事來忽悠投資人。就連大搜車的董事長姚紅軍都親自站了出來,寫了一篇《致投資者-瓜子商業模式剖析50億美金的謊言》的文章,揭露楊浩湧一面為投資者「做局」,一面忽悠用戶。
在網絡上搜索「瓜子二手車1折購」,搜到的內容都是「買家曝光瓜子二手車血淚史」「瓜子二手車是如何坑我9721元的」「瓜子二手車欺騙性銷售」等相關的內容,可見消費者苦瓜子二手車久矣。
通過微信群、黑貓投訴、投訴直通車等渠道了解到,消費者對瓜子二手車的投訴五花八門,歸納一下的話主要集中在金融方案門道多套路深、車輛檢測質量「摻水」、隱瞞真實車況、車輛評估價格差異太大等幾個領域。
結語:
瓜子二手車仍然沒有走出廣告投放,重金加大市場營銷的燒錢模式,仍然沒有找到具備造血能力的商業模式,而是被資本市場牽著鼻子走;它沒有解決二手車交易不透明、市場混亂無章的痛點,仍然面臨消費者負面口碑的困擾。
它仍然可以依靠低首付吸引消費者,靠金融業務來賺錢,靠新故事和下一位投資者支撐著企業,只不過當負面口碑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有量變引起質變的那一天。最後,還是希望瓜子二手車能夠不忘初心,真正解決二手車用戶的購車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