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一面為何總是面向地球?深層解讀「潮汐引力」!

2021-02-15 宇宙探索

小時候,每當到了夏天,我和村上的鄰居們都會跑到自己的院子裡或者平房頂上避暑過夜。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當夜幕降臨時,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時,一輪又大又圓又亮的月兒高掛在空中。這樣的時刻有文學天賦的孩子們會不禁讀出「明月幾時有」這樣的千古名句,也有聰明愛觀察的孩子會發現月亮似乎每一個夜晚都只是把一面朝著我們。

仰望星空

不錯,月亮的確總是一面朝著地球,我們把這一面叫做月亮的正面,這種現象叫做潮汐鎖定。看似千年不變的規律,其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科學道理,那麼地月之間的潮汐鎖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始終朝著地球的月球「正面」

什麼是潮汐?

在解答潮汐鎖定之前,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潮汐,在地球上的一些含水量大的地方,特別是海洋,每到一個特定的時間都會潮汐現象,那麼潮汐這種壯觀的現象如何形成的呢?

我們知道,因為地球受到了太陽的引力作用,所以地球始終圍繞著太陽公轉,但是地球並沒有被太陽吸入而是在自己的軌道上旋轉,正是這個公轉的角速度提供的慣性離心力(離心力並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力,而是假想的一種力)使地球達到了受力平衡而穩定在固定的軌道上。

潮汐現象

我們可以把太陽和地球構建一個物理模型,首先對地球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

引力F1=GMm/R^2(M為太陽質量,m為地球質量,R為太陽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離);

離心力F2=mω^2R(m為地球質量,ω為地球自轉角速度,R為太陽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離);

把地球作為質點時的簡單受力

由上圖可知,我們從太陽中心到地球中心畫一條直線,可以找到地面上離太陽最近的A點和離太陽最遠的B,正常情況下,地球的直徑大小大概是太陽的1/109,我們就可以把地球當做一個質點來分析,地球上任意地點的所受太陽的引力是一樣大的。

但是對於地球上的軟性物質(比如海洋)來說,在A點和B點引力的差異會造成其運動方向的差異,下面簡單的計算一下:

在A點的太陽引力為Fa=GMm/(R-r)^2,其中r為地球的半徑,此時的引潮力

Fac=Fa-F2>0;

在B點的太陽引力為Fb= GMm/(R+r)^2,其中r為地球的半徑,此時的引潮力

Fbc=Fb-F2<0;如下圖所示:

地球上各點所受太陽的引力各不相同

此時,在這兩個引潮力的作用下,由於海水沒有慣性,地球會趨向於一個橢球的形狀,作為流體的海水會有明顯的運動。

地球的潮起潮落,月亮和太陽誰的作用大?

大部分的科普文章中直接就說漲潮是月亮引力引起的,那麼為什麼不是太陽引力引起的呢?剛剛我們分析了日地系統的引潮力,其實地月系的引潮力原理相同,通過簡單的計算就可得知到底是太陽的影響大,還是月亮影響比較大。

下面是一些具體的數據:太陽質量為M,地球質量m,月亮質量為m1,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R,月亮到地球的距離為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

地球向日的引力為F=GMm/R^2,地球向月的引力為F=Gmm1/r^2。所以太陽對地球的引力與月亮對地球的引力的比值為GMm/(R-r)^2,帶入數值大約等於174,也就是說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是月亮對地球引力的174倍。

可得知:引潮力和引力加速度成正比,而和距離成反比。這就很好理解了,雖然太陽對地球的引力是月球的174倍,但太陽的距離卻是月球的389倍,距離比質量對引潮力的影響更大,月球的引潮力還是太陽的2.2倍。所以地球上海洋的潮起潮落主要由月亮引力作用形成的。

潮汐鎖定的形成

了解了潮汐形成的原理之後,現在回到潮汐鎖定上面來。目前科學上對地月系的形成原因與時間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地月系已經形成數億年之久了。

月球對地球起到了引潮力的作用,同樣的地球也會對月球形成引潮力,但是月球表面並沒有像海洋這樣的液態物質,全部都是巖石類等硬質物質所構成,所以短時間內月球是看不出什麼變化的。

但是在漫長的歲月裡,地球對月球的引潮力始終作用在月球的巖石上(早期的月球因為溫度非常高,月球呈現出熔巖狀,也會發生潮汐現象),就會造成月球緩慢的持續的處在變形當中,直到變形到今天的橢球形狀,科學家稱之為固體潮。

橢形的月球受力降速

假設月球的自轉速度為v,引潮力會使月球的自轉速度逐漸變慢,我們來看上面的月球的受力圖便知一二;當月球逐漸的形成一個橢球體的時候,在它的長軸上的A點和B點受到的引潮力始終阻止月球自轉,消耗月球的自轉能量而使速度衰減,最終月球的長軸始終朝著地心的方向,月球的自轉速度v不再變化,也就是月球的自轉自己的公轉同步。

潮汐鎖定

既然月球會被地球給鎖定,那麼為什麼地球沒有被太陽鎖定呢?其實,太陽也會對地球向形成潮汐鎖定,只是時間要變得很久。有天文學家估計,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的時間為2000萬年即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月亮對地球的潮汐力同樣也可使地球被潮汐鎖定,在太陽系中,冥王星與它的衛星卡戎星就是互相處在潮汐鎖定的狀態中。它們兩個不是以對方作為圓心旋轉,它們旋轉的對稱點在中心連接線上。只不過,這個對稱點更加偏向冥王星而已。

冥王星與卡戎星雙星鎖定

靠近地球的小行星會怎麼樣?

可以想像,月球離地球的距離相對較遠,且軌道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月球的橢球形保持的還比較穩定。假設有個小行星在逐漸靠近地球,那麼這個小行星會變得怎麼樣呢?結果是令人遺憾的,小行星很可能會被撕碎,但是這取決於很多條件:

考慮其它引力因素,如果落在地球引力範圍內,其他星球的引力作用可以忽略不計。

小行星的體積,體積越大,小行星靠近地球質心最遠和最近引力差異越大。

內部成分,內部構造,物質和密度的分布;對於物質密度決定同等體積的質量,質量決定引力的大小,成分和構造不同決定著物質能不能被撕碎。例如,水要比石頭好破碎的多。


已知星系的具體參數,可求得該系統的洛溪極限

對於到底接近地球要多少距離才可能被撕碎,這個距離在天文學上叫做地球的洛希極限,指的是一個天體自身的重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兩者之間的距離。每個天體的洛希極限值都不盡相同。在太陽系中,土星環的形成就是天體處在土星洛希極限內被撕碎的結果。

土星環

但是我們不用擔心月球有一天會被地球撕碎,因為月球在以每年幾釐米的速度遠離我們生活的地球。

總結

「萬能」的牛頓

綜上所述,關於潮汐鎖定的背後的原因大概了解了。其實潮汐及潮汐鎖定現象很早就被發現,牛頓首先採用萬有引力計算由太陽和月球造成的潮汐作用,現如今採取了更先進的數學方法拉普拉斯的均衡理論來分析潮汐現象。浩瀚的星空繁星點點,深邃而美麗;由遠及近,美麗的背後暗含著許多人類亟待解決的奧秘。

相關焦點

  • 月球每年離開地球3.8釐米,為什麼愛因斯坦還說它會撞向地球?
    我們可以從地球上發射出一道雷射,經過它們的發射後被地球的儀器所接收。只要知道整個過程所耗費的時間,我們就能利用光速計算出精確的距離。 為了確保雷射能準確反射回來,反射鏡並不是普通的鏡子。它是一個「角立方體」,每個鏡子的形狀都像立方體的一個內部角,因此它能保證把入射光線原路返回,這有點像汽車的尾燈。但是,考慮到月球重力、塵埃等因素,這個鏡子的加工精度要比地球更高。
  • 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月球背面是不是永遠黑暗?答案藏在日食中
    它永遠都是一面朝著我們,凝視著人間的悲歡離合、歲月滄桑。月亮在凝視著我們,我們也在仰望著月亮。人們在月亮的上面看到了一些婆娑的陰影,聯想到那是桂花樹和宮殿。後來人類發明了天文望遠鏡。通過天文望遠鏡人類發現了月球的真實面貌。月球上一片荒涼。月球上的那些陰影根本不是什麼桂花樹,而是月球上一些低洼的平原地區。
  • 為什麼有人說:從月球上看地球會讓人感到恐懼?到底在害怕什麼?
    月球是我國人類在地球上,肉眼可以觀測得到最明顯的行星了,而且每當月圓的時候,月亮掛在夜晚的空中非常的漂亮,但卻有人說,如果從月亮上看地球將會十分的恐怖,這是為何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們知道地球是月亮的4倍之多,所以地球的橫切面是月亮的16倍
  • 月球上的隕石坑有的直徑很大,但為何深度較淺呢?
    由於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它的一面始終面向地球,而在地球看來,向著地球一面的月球表面隕石坑較小,很多人認為是地球阻擋了小行星的撞擊,實際上這方面的因素所佔的比重較小,因為地球和月球之間的空間仍然十分寬闊,從地球系統外圍過來的小行星,被地球完全阻擋住的時間佔比,僅佔據了月球處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總時間段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時間月球向著地球的一面,也會完全暴露在外部,經測算
  • 因為潮汐鎖定,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若地球被太陽鎖定會怎樣?
    原因就在於月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和速度都相同,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所以月球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地球,這一面就是月球正面,而另一面,大約有41%左右的區域永遠背對地球,在地球上無法直接觀測到,那就是月球背面。
  •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揭秘:地球為何能讓月亮「生鏽」 2020-12-24 14:24:50 來源: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一項研究證實,月球表面高緯度地區存在赤鐵礦
  • 關於月球的最新冷知識:水分子會「跳舞」、礦藏比地球少
    月球正在收縮震動一項基於阿波羅任務數據的新研究發現,和地球一樣,月球在地質構造上仍然很活躍,就像我們的地球產生地震那樣,月球也在產生「月震」——可能是因為月球正因內部冷卻而收縮形成斷層,引發了月震。大約45億年前,一顆被稱為「忒伊亞」(Theia)的火星大小的行星猛烈撞擊原始地球,撞擊將兩個天體上的大量物質拋灑到太空中,隨後,噴射出來的有些物質重新回到傷痕累累的地球上,有些物質則合併到一起形成了月球。既然如此,為什麼地球上的高親鐵元素比月球多很多呢?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金屬可能是後來小行星撞擊地球帶到地球上的。
  • 既然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更大,為何月球沒有圍繞太陽運轉?
    我們都知道,月球是被地球的引力控制才會圍繞著地球旋轉的,可是,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後卻發現,實際上太陽對月球的引力更大,幾乎是地球對月球引力的2.2倍。那麼,為何月球不是圍繞著太陽轉呢?其實,我們可以將地球和太陽之間對於月球的引力作用,看做是一場拔河比賽,而月球,就是拔河比賽兩端選手拉扯的繩子。
  • 地月相隔38萬公裡,從月球上看地球,為何讓人十分恐懼?
    地球跟他的衛星月球相隔大約38萬公裡,曾經美國的阿波羅號登錄過月球,太空人從月球上看地球,他們感到十分的恐懼,這到底是為何?他們在月球上拍攝過真實的影像,而且人類站在月球上,能夠清晰地看見地球的輪廓,整個漆黑的夜空當中呈現出一顆最大的蔚藍色星球,所有的愛恨情仇,以及你的親人都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之中在漆黑茫茫的夜空中懸浮著,它是那麼的孤獨與無助,而且比在地球上看月球要大很多,也要明亮的很多,這些人才十分恐懼日本發射的月亮女神,拍下了地球的真實影像,在距離月球一百公裡的上空繞月飛行,地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的衛星
  • 月球與地球互看效果大不相同,為何從月球上看地球會心生恐懼?
    提及離人類的家園地球最近的天體,大家應該首先會想到月球,而月球這個美麗的星球,因為會反射太陽光,照亮著地球的每個日夜,甚至有時候在白天,也能隱約看到朦朧般的月球,讓人產生嚮往的美感。雖然從月球上眺望地球,卻是能感覺到地球的浩瀚美麗,但許多人不免會產生一種恐懼感,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因為地球本身要比月球體積大得多,因此,如果能夠看到完整一面的地球,騎大象將會是滿月的14倍,與之相對應的,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也會有陰晴圓缺的現象,下回也會在一個月裡不斷變化。
  • 如果月球突然加速離開地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大約在46億年月球形成了,其直徑大約為3475千米,重7.35×10^22千克,這只是地球質量的百分之一,而月球的大小其實也就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不過月球上不同地區卻有著天差地別的溫度,有低至零下173攝氏度的嚴寒,也有高達127攝氏度的炎熱。
  • 在月球上睡一天,相當於地球多少天?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我們的月球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的衛星月球其實也在自轉著,但是它的自轉速度是極為緩慢的,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月球自轉一周(也就是月球上過了一天)所需要的時間長達655小時,按照地球上一天24小時來算,相當於27個地球日,也就說當你在月球上睡了一天一夜的時候,地球上已經差不多過去了一個月,這不就是古人們口中所說的「天上一日,
  • 從地球上明明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為什麼還說它有自轉?
    為什麼從地球上永遠只看到月亮的一面月球其實是可以自轉的,只不過自轉的方式比較特殊而已,它是通過繞地球公轉來完成自轉的!為什麼從地球上永遠只看到月亮的一面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之下,月球被地球「鎖定」,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這種「鎖定」,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潮汐鎖定」。
  •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為何讓人感到害怕?地球實在太「亮」了!
    在古時候,由於人們當時的科技發展是比較落後的,所以人們對於月亮也總是懷抱著幻想與憧憬,因此在民間還流傳了嫦娥奔月等有關月亮的神話故事,從這些神話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人們是十分想要登上月球的。人們對於月球有了全面的認識,讓我們知道原來月球並不會發光,它只是反射了太陽的光芒,所以在地球上空我們觀察到的是閃閃發光的模樣,但是站在月球上觀察地球,地球又是什麼模樣的呢?
  • 細說潮汐力產生的種種現象,探索月球和地球本身的秘密
    了解天文學的人都知道,月球永遠只有一面對著地球,我們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很多科幻的電影就會拿這個事情大做文章,比如有一部動畫片叫做《宇宙騎士》,裡面就說到月球的背面其實是外星侵略者的大本營,它們躲在月球背面,人類看不到他們。
  • 月球每月繞地球一圈,為什麼不是每個月都有日全食呢
    :月球、地球、太陽三者,並不始終在同一條直線月球就那麼大,遮擋面積有限,日食也不是每次都是日全食地月、地日距離非恆定值,星球公轉的軌道不是幾何圓形以上三點是深層根本原因,具體為何無法每個月都有日全食,我們需要先搞懂日食發生的原理日食的形成光沿直線傳播,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三者在運行的時候,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月球會遮擋住奔向地球的太陽光線,當三者恰好在一條線上的時候,月球遮住的光投影到地球上,地表的人們就會看到日食。
  • 從月球上看地球,地球究竟有多亮?
    在一片漆黑的太空中,最明亮的無疑是我們的太陽,不像在地球上,你還可以眯縫著眼睛偷偷瞄它幾眼,在月球上你瞄一眼估計眼睛就廢了。 在地球上,月亮和太陽基本不可能同時出現在空中,在月球上,地球和太陽很多時候卻可以日地爭輝,交相輝映,而且地球比太陽要大得多,視面積是太陽的十多倍。
  • 地球有多孤獨?為何太空人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會感到很恐懼?
    地球有多孤獨?為何太空人站在月球上眺望地球,會感到很恐懼? 眾所周知,嫦娥5號登月已經進行到了最後一步,馬上就要迎來成功了。在這個歡喜的日子,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月球的一些事。
  • 為什麼月球上的隕石坑比地球多?
    此後十年,雖然飽受爭議,但人們還是在地球上發現了大約50個疑似隕石坑。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球表面照片,也讓人們逐漸認識到,撞擊坑是月球、地球及其他類地行星表面常見的地質現象。隨後這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與幾乎被隕石坑覆蓋的月球表面相比,面積更大的地球上,隕石坑的數量反而很少呢?總的來說,地球處在動態中,而月球處於非活動狀態。
  • 月球被潮汐鎖定了,為什麼在地球上能夠觀察到月球表面積的59%
    眾所周知,月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不過,在地球上累計能夠看到的月球面積要超過月球表面積的50%,達到了59%。這是什麼原因呢?有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在地球上累計看到的月球面積超過其表面積的50%,一個原因是地球比月球大;另一個原因是月球的天秤動。地球的直徑大於月球,同一時刻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就能夠看到不同的月球景象,將能夠看到的區域累計起來就能夠超過月球表面積的50%。如上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