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2020-12-13 三九養生堂

食療養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常見的養生方式,古人將食物按照不同的特性分為了寒性和熱性等不同的食材,同時個人體質也被分為了熱性體質和寒性體質。參照這兩種區分,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應該吃什麼食物來調理,而要忌嘴什麼食物。當然,食物的講究也不是寒熱之分就能夠說清楚的,老祖宗因此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養生經驗,而這些養生經驗恰恰就蘊含在一些常見的俗語之中,比如「魚生火,肉生痰」。

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俗語,在生活中也會發現,凡是有了感冒發燒等小毛病,或者生了什麼大病,也會被要求忌嘴魚、肉。肉吃多了脂肪會多,倒也可以理解,可魚一直以來被視為白肉的代表,營養價值還十分豐富,乍一聽魚會生火不能吃,便會讓人產生狐疑心理。

「魚生火,肉生痰」所指出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說吃多了魚肉會導致內熱蓄積,增加痰溼。眾所周知,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做「百病皆由痰生」。痰溼淤堵在身體的不同臟腑就會生出不同的疾病,意味著身體內的很多毛病,其實都是從痰溼淤堵開始的,人的心肝脾肺腎皆是如此。而所出的毛病無非也就集中在這些方面,自然會使得魚、肉成為生活中常見的發物,凡是有了身體毛病都被要求忌嘴也就不足為奇。

即便從現在觀點來看,魚、肉雖好,也有不適人群。比如對海鮮過敏的人,吃了深海魚會加重過敏反應的,而凝血功能比較差的人,吃多了魚也可能會加重身體的出血表現,有結核的人群更是應該禁吃魚。肥胖、血管有毛病、有結石的人,同樣是不建議吃過多肉的。

歸納來看「魚生火,肉生痰」六個字的本意是在告訴人們魚和肉的特性,或者說缺點,意在讓身體不適合吃魚、肉的人,能夠限制吃魚或者拒絕吃,並非是一味的讓人們排斥吃魚肉。

在「魚生火,肉生痰」後面其實還跟著一句「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說法,這便讓有一些人產生了誤解,認為老祖宗是要求我們通過吃素食的方式來養生,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青菜豆腐固然好,適當的補充也有益於機體健康,但青菜豆腐也有其本身的營養缺陷,並不能彌補身體中所匱乏的所有養分。

魚、肉的營養價值卻是非常高的,有著蔬菜和一些水果所代替不了的養分,比如說蛋白質、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等。正常人在身體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通過適當的補充魚、肉是能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對魚肉就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正常人身體沒毛病可以吃魚肉,身體一旦有了問題就應該控制,這一點是要牢記的。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膳食指南》的推薦來確定每天的肉類,以及蔬菜等食材的攝入量,即家禽畜肉應該控制在40到75克,水果控制在100到200克,蔬菜應控制在400到500克之間,保持食材的均衡搭配才是食療養生的正途。

相關焦點

  • 老話說「魚生火,肉生痰」有什麼講究?為何常見的發物總有魚肉?
    當然,食物的講究也不是寒熱之分就能夠說清楚的,老祖宗因此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有價值的養生經驗,而這些養生經驗恰恰就蘊含在一些常見的俗語之中,比如「魚生火,肉生痰」。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俗語,在生活中也會發現,凡是有了感冒發燒等小毛病,或者生了什麼大病,也會被要求忌嘴魚、肉。
  • 老人說「魚生火、肉生痰」有道理嗎?合理食物搭配,很關鍵
    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肉類食物對身體無益,傾向於半素食和全素飲食。這種說法真的有科學道理嗎?「魚生火、肉生痰」指的是肉食吃多了,容易導致內熱積蓄,即「生火」,還會導致體內產生痰濁,即「生痰」。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丨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34期審核專家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民諺云: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意思是,魚味道鮮美,但多吃容易導致內熱蓄積,即「生火」;肉美食可口,多吃則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生痰」。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丨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34期審核專家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民諺云: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意思是,魚味道鮮美,但多吃容易導致內熱蓄積,即「生火」;肉美食可口,多吃則會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生痰」。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到底怎麼吃最健康?丨蝌諺More
    蝌蚪君從小就聽長輩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什麼紅燒肉糖醋魚,吃了不健康……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呢?今天蝌蚪君就來給你認真分析分析。01魚真的是發物嗎?一提起魚,更多的人想到是魚是「發物」,吃多了上火,開刀手術的病人更不能吃,容易造成傷口不癒合。首先,現代醫學上壓根就沒有發物的說法。中醫書籍上對發物的描述是:「發物,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食物。」民間定義為發物的食物名單可謂五花八門,各地對於發物的定義都略有不同,但魚蝦一定都佔有一席之地。
  •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蘿蔔保平安?到底怎麼吃最健康?丨蝌諺More
    蝌蚪君從小就聽長輩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青菜保平安,什麼紅燒肉糖醋魚,吃了不健康……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呢?今天蝌蚪君就來給你認真分析分析。01魚真的是發物嗎?一提起魚,更多的人想到是魚是「發物」,吃多了上火,開刀手術的病人更不能吃,容易造成傷口不癒合。首先,現代醫學上壓根就沒有發物的說法。中醫書籍上對發物的描述是:「發物,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食物。」民間定義為發物的食物名單可謂五花八門,各地對於發物的定義都略有不同,但魚蝦一定都佔有一席之地。
  • 為什麼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魚雖好,但吃多了容易導致內火蓄積――即「生火」;肉也好,但吃多了容易導致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產生痰濁――即「生痰」。相比之下,看似清淡無味的蘿蔔、白菜,卻是再好不過的「長壽菜」。魚生火一說來自中醫觀點:魚在水裡至陰則寒極生熱。如像帶魚、鰱魚、胖頭魚、鱔魚等都是溫性食物,過多食用容易上火,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魚生火」。因此,內熱偏盛及陰虛火旺體質者要少吃溫性的魚類,在烹調時最好選擇燉湯、清蒸或紅燒。這裡說的肉指的是豬肉。
  • 「魚生火,肉生痰」,可能是烹調方式有問題,不妨試試這麼吃!
    每逢過年,最常聽到的話就是「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 這絕對是這個世界給肉食愛好者的最大惡意!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火」! 「上火」是我們中醫的理論,它與我們日常理解的「發」有直接密切的關係。 「發」——攝入過量容易上火!
  • 魚生火肉生痰?食「溫性魚」更易上火,春節聚餐如何控制食用量?
    春節臨近,各種各樣的聚餐多了起來,人們常說「魚生火,肉生痰。」這句話是真的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魏幗說,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來說,要少吃「溫性魚」,選擇更為平和的魚肉來替代。
  • 什麼是發物 我們常吃的食物有哪些是發物
    相信「發物」這個詞語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但很多朋友並在不知道發物的具體定義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什麼是發物、發物的危害有哪些,哪些食物是發物,有傷口真的不能吃發物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什麼是發物中醫所謂「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
  •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秋冬季,吃蘿蔔是必修課!
    北方和南方習慣不同,北方的天冷的比較快,冬季蔬菜比較少,所以又有「儲存糧食「的習慣。白蘿蔔是這個時節的當季蔬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也便宜,媽媽每年都會在最便宜的時候買上半車埋進院子裡「地窖」裡,隨吃隨取,尤其方便。秋冬季是吃蘿蔔最好的季節,應季的「白蘿蔔」雖便宜,但營養可比人參差不了多少,同樣有滋補的作用,同樣有養人的好處。
  • 什麼是發物 我們常吃的食物有哪些是發物
    相信「發物」這個詞語很多朋友都聽說過,但很多朋友並在不知道發物的具體定義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什麼是發物、發物的危害有哪些,哪些食物是發物,有傷口真的不能吃發物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哦。什麼是發物中醫所謂「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病。加重新病。
  • 老話說「無鱗魚勾舊病」,到底有沒有道理?無鱗魚是發物嗎?
    說到吃魚,很多人會說魚肉營養豐富,有助於健康,能起到滋補身體、抗衰老的作用。當然,不同魚的種類,在食用時,禁忌是需要大家多了解的,一旦吃錯了,影響還是很大的,甚至還存在「無鱗魚勾舊病」的說法,不少人對這樣的話,深信不疑,事實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愛積食生病的娃記住這原則!
    大雪節氣已過,已經完全進入冬季,我國北方有不少地區已經下了好幾場雪了。關於冬季小兒養護,有一個中醫育兒歌。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一點肉;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少喝飲料多喝水,煎炸燻烤傷脾胃;
  • 中醫認為的發物是什麼?生病後,該如何忌口發物?一次性告訴你
    身邊有人生了病,不管是大病還是小病,家中老人都會讓我們忌口發物。讓我們格外注意一些飲食,更有一些老年人,將發物這個詞掛在嘴邊。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的。對此,很多人都會說到,那我乾脆吃空氣好了。但是,到底什麼是發物呢?生病後,不能吃發物,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寶寶咳嗽有痰常見的5大誤區,你中了幾個?!
    寶寶有痰常見的5大誤區那當我們寶寶體內有痰的時候,可以用這3個方式來加快寶寶的一個排痰過程。大棗生薑水,能起到健脾補血、和胃的功效,能很好的起到排痰的作用,建議兩歲以上的寶寶喝哦。魚生火,肉生痰。平日裡少給寶寶吃這些容易生火生痰的食物,特別是體質弱的寶寶,很容易影響到脾胃。飲食上一定要注意清淡、不吃太過寒涼難以消化的食物、發物。
  • 中醫飲食禁忌中「發物」包括些什麼?
    中醫治病很講究飲食忌宜,在治病過程中,許多患者也常問:「我這個病要不要忌口?吃哪些東西好?醫生往往告訴我們,不要吃發物,那麼中醫所說的發物,到底都包括什麼呢?
  • 老話說「無鱗魚勾舊病」,到底有沒有道理?無鱗魚是發物嗎?
    說到吃魚,很多人會說魚肉營養豐富,有助於健康,能起到滋補身體、抗衰老的作用。當然,不同魚的種類,在食用時,禁忌是需要大家多了解的,一旦吃錯了,影響還是很大的,甚至還存在「無鱗魚勾舊病」的說法,不少人對這樣的話,深信不疑,事實上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咳嗽有黃痰是什麼原因 飲食要注意這些
    咳嗽是十分常見的症狀,一般的感冒都會伴隨咳嗽的情況出現。很多人咳嗽的時候會有黃痰。那麼,咳嗽有黃痰是什麼原因呢?咳嗽有黃痰飲食上要注意什麼?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咳嗽有黃痰是什麼原因一般,人咳嗽排出的痰顏色有好幾種,例如白色泡沫痰、黃色濃痰、墨綠色痰等,這裡就著重講述一下黃痰。黃痰一般來說是預示您有感染了,所以一般來說,這種患者可能有感冒、肺炎、支氣管炎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病史。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的對嗎?
    我國是美食大國,國外的人看見我國的飲食都是非常詫異的,什麼食物到中國人的手中,都能夠被烹飪成一道佳餚。我國的歷史悠久,在遠古的時期就有各種烹飪的方法,還流傳下來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從字面理解,是在說做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