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恐非英武,操縱失其權。古時候,天子身邊除去群臣,還可能會有宦官、權臣、外戚、宗室,主強臣弱或主弱臣強的場景都有可能出現。本篇來聊聊陳王劉寵。
之所以強調「陳王」,這是因為東漢時期至少有4位「劉寵」,一位是劉岱、劉繇的伯父劉寵,也就是著名的「一錢太守」。此外還有樂安王劉寵,廣漢人劉寵,以及本篇要談及的陳王劉寵。劉寵的祖父是劉崇,正是劉崇先被封為陳王,或者「頃王」,「頃」是劉崇的諡號。
接下來劉崇之子劉承襲爵陳王,他的諡號為「孝」,再往下才輪到劉寵繼承「陳王」之位。隨著先輩們開枝散葉,漢末三國時期宗室為數不少,不說俯仰皆是,至少沒有多麼稀罕。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劉寵、劉繇、劉岱、劉虞yú、劉焉、劉表、劉曄、劉放等人。
以上只是較為著名的,其實還有劉彌、劉皓hào、劉祗zhī、劉宜、劉政、劉開、劉容、劉熙等諸侯王,他們有的活躍在建安年間,有的甚至堅持到了魏晉時期,有的在黃巾之亂時跑路,有的沒有子嗣導致國除。劉表、劉焉、劉虞這三位擔任州牧的都不是諸侯王,而劉寵算是諸侯王中比較活躍的一位。
劉寵很早就表現出了他的野心,他曾和自己的國相魏愔yīn一起祭天,這事在熹平二年(173年)被信任國相師遷給舉報了。朝廷派使者核實完此事後,判定劉寵、魏愔犯了「不道」之罪,但是漢靈帝劉宏考慮到勃海王劉悝被誅沒過多久,就先讓人把魏愔、師遷帶回京師拷問。
「律,殺不辜一家三人為不道」——《漢書》註解
魏愔強調自己只是祈求長生,但最終的判決是魏愔沒有履行自己匡扶劉寵的指責,並且行為不端,師遷的罪名是「誣告」劉寵,同樣被判處「不道」,所以魏愔、師遷兩人都被處死。至於劉寵,劉宏下詔書不再追究他的責任。
「酺等奏愔職在匡正,而所為不端,遷誣告其王,罔以不道,皆誅死。有詔赦寵不案。」——《後漢書·劉寵傳》
劉寵本身擅長弓弩,射箭不僅能做到十發十中,還全都命中同一處。華嶠在記載此事時還強調劉寵有「秘法」,他指出劉寵使用的弓弩是有精妙設計的。所以在黃巾之亂爆發時,劉寵仗著手中數千張弩穩穩守住了陳國,陳國的百姓也知道劉寵的勇武,不敢爆發叛亂。
「寵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載,參連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經緯相將,萬勝之方,然要在機牙」——《後漢書·劉寵傳》註解
劉寵提供了足夠的武力保障,再加上陳國相駱俊深得民心,這也使得黃巾之亂時期有十餘萬百姓前來依附。當各路諸侯準備討伐董卓時,劉寵也自稱「輔漢大將軍」,光是憑藉這個名號就能看出劉寵有什麼野心了,一直到建安二年(197年)劉寵都沒有依附於任何一位諸侯,顯然是想成就一番事業。
不過劉寵還沒來得及一展宏圖就被袁術暗算了,袁術本來想向劉寵借糧,在戰亂、饑荒的影響下想吃上飯都是奢求。但是劉寵拒絕借糧,袁術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出了部將張闓kǎi,佯裝因為私事路過陳國,以擺酒設宴為名把駱俊騙來殺害。而劉寵也被袁術殺害,只是不知是張闓一箭雙鵰還是袁術單獨派了刺客。
「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後漢書·劉寵傳》
自此,陳國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