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漢陳王,正經的諸侯王,卻在建安年間被袁術殺害

2020-12-25 騰訊網

終恐非英武,操縱失其權。古時候,天子身邊除去群臣,還可能會有宦官、權臣、外戚、宗室,主強臣弱或主弱臣強的場景都有可能出現。本篇來聊聊陳王劉寵。

之所以強調「陳王」,這是因為東漢時期至少有4位「劉寵」,一位是劉岱、劉繇的伯父劉寵,也就是著名的「一錢太守」。此外還有樂安王劉寵,廣漢人劉寵,以及本篇要談及的陳王劉寵。劉寵的祖父是劉崇,正是劉崇先被封為陳王,或者「頃王」,「頃」是劉崇的諡號。

接下來劉崇之子劉承襲爵陳王,他的諡號為「孝」,再往下才輪到劉寵繼承「陳王」之位。隨著先輩們開枝散葉,漢末三國時期宗室為數不少,不說俯仰皆是,至少沒有多麼稀罕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劉寵、劉繇、劉岱、劉虞yú、劉焉、劉表、劉曄、劉放等人。

以上只是較為著名的,其實還有劉彌、劉皓hào、劉祗zhī、劉宜、劉政、劉開、劉容、劉熙等諸侯王,他們有的活躍在建安年間,有的甚至堅持到了魏晉時期,有的在黃巾之亂時跑路,有的沒有子嗣導致國除。劉表、劉焉、劉虞這三位擔任州牧的都不是諸侯王,而劉寵算是諸侯王中比較活躍的一位。

劉寵很早就表現出了他的野心,他曾和自己的國相魏愔yīn一起祭天,這事在熹平二年(173年)被信任國相師遷給舉報了。朝廷派使者核實完此事後,判定劉寵、魏愔犯了「不道」之罪,但是漢靈帝劉宏考慮到勃海王劉悝被誅沒過多久,就先讓人把魏愔、師遷帶回京師拷問。

「律,殺不辜一家三人為不道」——《漢書》註解

魏愔強調自己只是祈求長生,但最終的判決是魏愔沒有履行自己匡扶劉寵的指責,並且行為不端,師遷的罪名是「誣告」劉寵,同樣被判處「不道」,所以魏愔、師遷兩人都被處死。至於劉寵,劉宏下詔書不再追究他的責任。

「酺等奏愔職在匡正,而所為不端,遷誣告其王,罔以不道,皆誅死。有詔赦寵不案。」——《後漢書·劉寵傳》

劉寵本身擅長弓弩,射箭不僅能做到十發十中,還全都命中同一處。華嶠在記載此事時還強調劉寵有「秘法」,他指出劉寵使用的弓弩是有精妙設計的。所以在黃巾之亂爆發時,劉寵仗著手中數千張弩穩穩守住了陳國,陳國的百姓也知道劉寵的勇武,不敢爆發叛亂。

「寵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載,參連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為經,三小為緯,經緯相將,萬勝之方,然要在機牙」——《後漢書·劉寵傳》註解

劉寵提供了足夠的武力保障,再加上陳國相駱俊深得民心,這也使得黃巾之亂時期有十餘萬百姓前來依附。當各路諸侯準備討伐董卓時,劉寵也自稱「輔漢大將軍」,光是憑藉這個名號就能看出劉寵有什麼野心了,一直到建安二年(197年)劉寵都沒有依附於任何一位諸侯,顯然是想成就一番事業。

不過劉寵還沒來得及一展宏圖就被袁術暗算了,袁術本來想向劉寵借糧,在戰亂、饑荒的影響下想吃上飯都是奢求。但是劉寵拒絕借糧,袁術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出了部將張闓kǎi,佯裝因為私事路過陳國,以擺酒設宴為名把駱俊騙來殺害。而劉寵也被袁術殺害,只是不知是張闓一箭雙鵰還是袁術單獨派了刺客。

「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後漢書·劉寵傳》

自此,陳國沒落。

相關焦點

  • 太原普光寺修繕完成 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圖)
    普光寺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距今約1800年,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寺院,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稱。普光寺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院,歷史上多次進行大修。
  • 東漢建立後減少藩王食封並對其恩威並施使諸侯王鮮有作亂者
    相比之下,東漢時期倒是不是沒有出現諸侯王叛亂,比如明帝時的山羊王劉荊謀反、楚王英之獄,但是均以失敗告終,而且影響也不大。這與明、章、和帝時期對於諸侯王和皇室的控制政策使得皇權進一步加強,從而使中央集權的統治更加穩固。 封建專制主義制度的兩個重要特點:皇權不可分割及皇位不可轉移。
  • 《三國群英傳8》袁術武將圖鑑
    袁術是《三國群英傳8》這款遊戲中的相當有意思的一位武將,有很多的小夥伴對於該武將在遊戲中的技能到底是什麼,那麼就來看看《三國群英傳8》袁術武將圖鑑,了解一下技能效果及人物生平吧。《三國群英傳8》袁術武將圖鑑:袁術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名將技能:紈褲悍鬼以410% 武力對前方範圍內敵方造成物理傷害,同時對體力低於40%的目標造成 20 % 額外傷害,且在20秒內對敵方造成傷害的 15 % 轉變為自身體力。人物生平:袁術(?
  • 度災年陳國奪糧 嘆無路袁術歸天
    呂布撤回去沒多久,袁術就盯上了陳國。前面我們說過,袁姓出於舜帝,陳國則是周朝為舜帝後裔立的封國,袁術為合天命想拿下陳國不是一天兩天了。陳王劉寵本身勇猛過人,尤善用弩,在國相會稽人駱俊的輔佐之下,保境安民很有一套。對比周邊地區的慘狀,算得上是中原唯一的富足安定之地。周邊地區的百姓紛紛來投,當時聚眾十餘萬屯駐於陳國北部的陽夏(河南省太康縣),自稱「輔漢大將軍」。
  • 諸葛亮被稱為村夫,然而實際上他卻是個「官二代」,反差真大
    -前209),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墉橋區符離鎮)人,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陳勝義軍首席名將,曾在攻取陳、蘄二縣中立下汗馬功勞。陳勝建張楚國,冊封葛嬰為徵南將軍,因葛嬰南徵九江,不知陳勝稱王,而立楚國後裔為楚王。不久,葛嬰為陳勝設計殺害,英年早逝。
  • 曹操《蒿裡行》|「建安風骨」中的豪情與壯志
    建安是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劉協的年號(196—220),「建安時期」主要是指以建安時期為主體並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233)的近四十年時間,「建安風骨」即「建安時代」的文人風骨,其中就包括一代梟雄——曹操的文學風骨。
  • 偃師市大口鎮公路澗:袁術屯兵之地(有名如此)
    錯了,這個「公路」跟大家平常所說的公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指的不是路,是人。  公路,是三國時期袁術的字。  公路澗,袁術屯兵的地方。  《水經注》云:「洛水又東,合水南出半石之山,北逕合水塢,而東北流注於公路澗。但世俗音訛,號之曰光祿澗,非也。上有袁術固,四周絕澗,迢遞百仞,廣四五裡,有一水,淵而不流,故溪澗即其名也。」
  • 他為什麼要殺了孫策的後代?
    孫權,東漢末年吳國的建立者,他是孫堅的次子,他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哥哥小霸王孫策,在三國也是一員猛將後來去世後,孫權才成為一方霸主,孫權雖然沒有哥哥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老婆,但也可以說是人生贏家有七位老婆,而有傳聞說孫權殺了孫策後代這是怎麼回事呢?
  • 建安七子(上)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196—220年)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後世的普遍承認。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
  • 東漢末年,此人擁兵割據長達30年,最後差一點投靠劉備!
    建安七年(202年),漢獻帝拜馬騰為徵南將軍、韓遂為徵西將軍,允許他們開府闢召掾屬。建安十六年(211年),韓遂等人的軍隊十萬,進軍至潼關。在此基礎上,馬超、韓遂和曹操展開了正面的較量。在曹操的離間計之下,韓遂和馬超之間產生間隙。於是,曹操先派輕騎進行挑戰,與馬超等大戰多時,才派遣精銳騎兵進行夾擊,大破馬超等,斬殺成宜、李堪等。韓遂、馬超逃奔涼州。
  • 《銅雀臺賦》 曹植(東漢)
  • 公元217年那場瘟疫,東漢建安七子幾遭「團滅」
    ◆東漢大疫洛陽為重災區,「建安七子」一朝凋零古代關於瘟疫留下記載最多的,是從漢朝開始。根據《漢書》《後漢書》的記載,兩漢僅中原地區就爆發瘟疫20次,平均下來,每22年中原就爆發一次瘟疫,頻率之高,可見一斑。而東漢更是多大疫,洛陽則是重災區,史料上有記載的東漢洛陽瘟疫就有16次之多。為何是洛陽頻發瘟疫呢?
  • 明知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為何還要派出劉備邀擊袁術
    建安三年(198),曹操在攻滅呂布並佔領徐州後,帶著劉備一起回到了許都。曹操與劉備「出則同輿,坐則同席」,並薦其為左將軍。曹操與劉備煮酒論天下英雄,曹操絲毫不掩飾對劉備的看重,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 東漢第一個廢太子:他如何化解命運的玩笑
    光武帝劉秀東漢光武帝劉秀有十一個兒子,其中,首任皇后郭聖通生育五子,即東海王劉疆、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阜陵王劉延、中山王劉焉。光烈皇后陰麗華生育五子,即漢明帝劉莊、東平王劉蒼、廣陵王劉荊、臨淮公劉衡、琅邪王劉京,許美人生一子,即楚王劉英。劉疆是皇長子,而且還是嫡長子,光武帝最終為何把皇位傳給了皇四子劉莊呢?
  • 圖賞|建安七子的獨特魅力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他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
  • 亂世容不下天真,東漢最後的「人氣王」劉虞
    起碼有這麼一位大漢宗室就是一股清流,他叫劉虞!一、亂世清流首先必須說劉虞的皇親身份,和劉備這種水貨皇叔相比,劉虞可是24K純的真皇親——祖上是東海恭王劉強。不但祖上,即便到他祖父、父親這兩輩,他們家混得也都還可以:祖父劉嘉曾任光祿勳,父親劉舒曾任丹陽太守。
  • 往事|袁術墓故事與運河邊的村莊
    袁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載於《三國志》,曾與袁紹、曹操等討伐董卓。」 而清代寶應籍國學大家劉寶楠的記載則有所不同,他在《寶應圖經》中記道:「縣治南百步,八寶亭西,故淮南太守袁術墓在焉。」
  •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的官渡戰役,你了解多少?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軍與 袁紹軍相持於 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 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 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 往事袁術墓故事與運河邊的村莊
    袁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載於《三國志》,曾與袁紹、曹操等討伐董卓。董卓死後,袁術對抗於袁紹和曹操的進攻,兵敗逃亡於九江,割據揚州地區,後受到呂布和曹操攻擊,元氣大傷,嘔血而死。然而,袁術墓到底位於何處?此前曾有一說地處安徽淮南的嚴氏孤堆,不過並未獲得考古學術界確證,也有清代文獻記載稱在江蘇寶應的運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