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檢漏直接加雪種標準不一導致「亂收費」少加不加欺瞞用戶
空調加雪種 陷阱面面觀
隨著炎熱酷暑的開始,廣州一連數十天高懸黃色高溫預警信號,空調使用進入了高峰期,此時種種維修問題也隨之暴露露出來。日前,廣州張女士就發現花了100元加雪種(氟利昂製冷劑),但兩天後就不製冷了,反覆加還是如此,後來才知道是雪種洩漏,但維修人員並沒有主動提出檢漏,讓張女士花了不少冤枉錢。據廣州家電維修行業協會介紹,近期關於空調投訴案件明顯增多,主要圍繞維修公司司加雪種亂收費,有漏不檢漏等欺瞞消費者等行為。所以消費者遇到加雪種以及空調不製冷等問題,要多個心眼,並掌握一定的常識,以免被忽悠。
修空調遭維修工忽悠
張女士投訴稱,因為家裡一臺一匹分體空調不製冷,以為是雪種不夠了,就花了100元加雪種,但是兩天之後又不製冷了。廣州某冷氣公司維修工上門檢查時,明知道是雪種洩漏,竟對張女士說,「機子太舊,已經沒有維修價值。」要收50元上門費才離去。張女士十分氣憤,向維修協會投訴,在協會協調下,維修工才認真檢漏修復並重新灌注雪種。
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各品牌空調的焊接工藝不同,製冷劑都會不同程度地發生滲漏。一般在這種情況下,維修人員應先對空調進行檢修,查找出漏點並進行補焊。但由於檢修程序的繁瑣,維修人員大多會瞞住消費者,跳過「檢漏」程序,而直接給空調加入雪種,這樣一來,非但不能為空調加滿雪種,而且會加速雪種的滲漏。
借加雪種牟利
就張女士的問題,記者諮詢了廣州市家電維修協會和部分維修企業。據了解,關於加雪種的投訴日漸增多,除了張女士遇到的不檢漏情況,少加或者不加雪種就收費,還有隨意制定加雪種價格都是目前投訴集中的問題。
據介紹,部分黑網點動輒以空調無雪種為由向消費者收取費用,其實並不是機內無雪種,而是過濾網積聚太多灰塵以致影響機器的正常運轉。據業內人士透露,一般國產品牌空調加一次氟後可正常使用1-2年,但由於沒有氟利昂使用期限相關規定,也時常會出現「某些黑網點為多次收費而故意不加滿」的情況。
收費陷阱五花八門
此外,雪種的報價也是五花八門。如成本僅50元的空調氟利昂,可報價200元,也可報價250元。而且有的維修企業收費按公斤算,有的按匹數算,還有按充多少個「壓力」算的,也有不報價的,說要上門看了才知道,即使是知名品牌的空調,收費標準也不一樣。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因為沒有統一標準,報價往往隨心所欲,這也給了一些企業或維修網點以「暴利」的空間。
「我們維修收費是按家用電器協會相關標準來制定的,一般有一個上限,如果一旦發現授權網點亂收費,我們會對他們進行制裁。」某主流空調品牌市場部有關人士表示,但在談到如何對這些網點進行監管時,其並沒有給出具體措施。
據了解,目前尚無空調加氟的收費標準,價格完全由市場行情決定,並允許不同企業有價格差別存在,所以有關部門也較難受理消費者以「收費高」為理由的投訴,即使以「暴利」理由投訴,取證也會很困難。這種收費標準的不透明、成本信息不對稱、維修後使用期限「缺失」的現狀,極大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專家指點
加雪種屬「大修」範圍
針對收費標準的問題,廣州市家電維修行業協會會長姚文禎表示,目前中國家電維修協會將家電維修收費分大修、中修和小修,空調加雪種劃分在「大修」這一類,但沒有將空調器「加雪種」這項服務工作單獨列出。其主要原因是:需要加雪種的製冷系統必然有洩漏才要補加,有洩漏就要查找漏點。一般來講,對一臺分體式空調進行檢漏找出漏點所費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是對一臺機加雪種所耗費的數倍甚至幾十倍。所以協會把檢漏和加雪種一起列入大修範圍。檢漏、補漏然後加雪種的費用比只加雪種的費用要高1倍
姚文禎稱,若制訂加雪種相關收費標準,則必須分為「雪種材料費+檢漏、補漏、灌注等工序的費用」和「雪種材料費+不作檢漏,只灌注等工序費用」兩種情況,第二種存在對消費者不夠負責之嫌,兩種做法都必須保用90天。
在相關標準缺位的情況下,維修協會提醒消費者,對於只加雪種的維修項目,建議在維修記錄中註明保用時間。此外,簡便檢驗是否缺雪種的方法是,在確定空調運轉的情況下,看一下室外機兩個連接銅閥,如果都有豐富的水滴,說明空調不需要加雪種;如果較大的銅閥表面很乾,說明雪種有點不夠,如果較細的銅閥表面結霜,說明雪種非常不夠;如果兩個銅閥表面都很乾了,那就是雪種漏光了。此外,消費者要注意請維修工在維修記錄中寫明保修期限、公司電話,並確認電話是否為虛假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