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網聯平臺新促成46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同農村地區的各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合作;通過網聯平臺,828條新渠道通路建立了起來,體現出網聯作為市場居間樞紐的價值。
「我們目前共有127家法人行、158家鄉鎮支行,其中中西部地區佔比65%,列入全國『832個貧困縣』統計的共計35家。行動支付工作開展起來並非易事,如今通過網聯接入了財付通,我們的用戶無論是日常掃碼支付,還是在電商購物節等特殊時刻購物,都變得更方便了。」中銀富登支付業務負責人說。
青隆村鎮銀行也是這次合作的受益者。青州農商行是青隆村鎮銀行的主要股東,青州農商行村鎮銀行管理部總經理劉偉濱表示,「通過網聯接入財付通後,青隆村鎮銀行如今的發卡規模已經達到了75萬張,規模擴大了5%;服務範圍方面,也從此前的小企業服務延伸到小企業主和『三農』客戶;為進一步做好『普惠金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騰訊財付通是主要支付機構之一,也是網聯股東機構,於2017年第一批接入網聯平臺。數據顯示,騰訊財付通攜手網聯,已接入49家村鎮銀行,服務農村人口近400萬。
財付通基礎支付平臺產品負責人陳起儒表示,財付通將積極深化與網聯公司、農村地區商業銀行的各項合作,不斷優化農村地區的行動支付服務能力和體驗,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國在行動支付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行動支付服務覆蓋了相當一部分的便民類場景,但受限於技術能力和綜合成本等因素,仍有大量農村地區用戶無法享受行動支付服務。
支付行業各方開展金融服務,支農惠農,既是響應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體現,又是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推動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有效措施。這也將進一步健全適合鄉村振興發展的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積極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服務「三農」。
「網聯依託標準化和平臺化能力,為支付機構對接拓展農村金融機構搭建良好橋梁。」網聯董事會秘書張拴洋說,作為國家級金融設施的網聯平臺,將持續發揮行業樞紐作用,讓具有差異化資源的市場各方實現信任與價值互聯,通過支農惠農舉措,不斷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全力解決農村地區的支付問題,讓廣大農村地區居民享受到安全便捷的行動支付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網聯清算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的運營機構,於2017年8月份註冊成立。網聯主要處理非銀行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實現非銀行支付機構及商業銀行一點接入。
截至2018年年底,網聯平臺處理單日交易筆數突破10億筆,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支付清算體之一,並已有424家銀行接入網聯平臺,全部持網絡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機構接入網聯,超過99%的市場存量跨機構業務已通過網聯平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