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支柱造就「扁平化的世界」

2020-12-20 人民網

「像使用wifi一樣,通過網際網路和能源的結合,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能源共享,當地球上的一半球處於黑夜之中,其富餘的能源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智能地』轉移到處於白晝的另一半球……」

如果不是親耳所聞,上述情景或許只能在科幻小說裡出現。而這正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的作者傑裡米?裡夫金描繪的未來20多年的生活場景。在《經濟參考報》記者對裡夫金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獨家專訪中,他多次強調,與前兩次工業革命採取自上而下集權式垂直管理體制不同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組織模式是扁平化結構,中小型企業組成的網絡與國際商業巨頭共同發揮著作用。這就是裡夫金所說的「扁平化的世界」。

能源新體制 工業新模式

在當前世界經濟危機陰影難除的背景下,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應運而生,人類將迅速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極大地改變全球的生產和生活。

能源網際網路經濟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裡夫金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目前經濟危機的一種解決之道,上述五大支柱將催生新型經濟範式。總體來看,這將是一種能源網際網路經濟。

裡夫金介紹說,能源網際網路,是關於我們如何分享能源,以便於支撐全球經濟發展。通過能源網際網路,我們可以將每一個微型電站生產的多餘能源予以出售,並且可以做到跨洲出售和傳輸,就像今天我們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全球性的信息傳輸一樣。目前,德國已將開始建設這樣的能源網際網路。

這一共享網絡的工作原理類似於網際網路,裡夫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像使用wifi一樣,通過網際網路和能源的結合,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能源共享,當地球上的一半球處於黑夜之中,其富餘的能源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智能地』轉移到處於白晝的另一半球……」

裡夫金說,今天,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型通信媒體和能源機制的重新整合。這也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在清潔能源、綠色建設、電子信息、微型發電系統、分散式的IT網絡、插電式的生物電池交通工具、可持續化學、納米技術、無碳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各個領域風起雲湧的體現。而這種整合必將帶來新型科技、產品和服務的大量出現。

傳統的化石燃料的儲量逐漸減少,導致其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持續攀升。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採用使得新型綠色能源的價格持續下降。有數據顯示,光伏發電的成本有望以每年8%的速度下降,使得發電成本每8年可降低一半。這一漲一落的巨大反差引起了全球經濟的巨變,從而催生了21世紀的新型經濟範式。

裡夫金舉例說,美國的一些音樂公司不懂得分享,報紙也不願分享博客,以為網際網路會帶來損失,這其實是錯誤的理念。而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每一個人都能製造自己的信息、發布自己的新聞,同樣也能提供自己的能源,這樣就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分散式生產的世界

裡夫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製造業正在逐步扁平化。過去,工業生產是垂直的,生產之後再進行銷售。建廠要很多錢要很多資源,集中化的生產讓工廠運轉起來,集中化的宣傳、集中化的運輸。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使這種生產方式發生改變,不再是垂直化。

裡夫金說,除了幫助我們擺脫經濟危機,第三次工業革命還將徹底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這將極大地改變商業模式。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創造出了拔地而起的工廠和大片的工業區,以及集中化的生產方式。而第三次工業革命,通過信息技術,生產將可以是分散式,每棟建築都可以利用自己產生的能源進行生產,而訂單和用戶需求也可以及時傳達給生產方,而生產方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展示和銷售自己的產品,這幾乎省去了不必要的成本。」

過去的工廠是以製造無數相同產品為基礎,但未來的工廠將致力於大規模定製——並且可能看上去更像織布工的小屋,而非大企業的裝配線。

《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提出了這樣一種設想: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或商業模式能夠比以重型設備和藍領工人為基礎,通過裝配線大批量生產工業產品的高度集中的工業巨頭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有數百萬人可以在自己家中或企業中更廉價、更快捷地同時生產一批或單獨一個產品,而生產出來的產品可以與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的產品媲美,那又該如何呢?

裡夫金預見說,第三次工業革命可以讓數百萬人生產自己所需的能源,也為耐用品的生產提供了可行性。在這一新興革命中,每個人的都可以成為生產者,擁有自己的公司。這就是分散式生產的世界。裡夫金將這種過程稱為3D印刷。

未來的製造業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3D印刷讓每個人變成「工廠」,3D印表機通過疊加連續的材料層,造出固體物品。只需點幾下滑鼠就能調整數碼設計。3D印表機可以在無人操作時工作,並且能夠製造出許多對於傳統工廠來說過於複雜的東西。

裡夫金介紹說,信息的「民主化」新時代,製造業也是民主化,每個個體也可以充當製造商,物流、後勤也可以,其中的成本也會越來越低。有了這個技術後,任何一個人通過軟體一層一層把東西複製出來,這是基於網際網路完成的。過去的製造業造成很多浪費。而新的技術,基於能源類的「工廠」,只需消耗十分之一的原料和能源,利用窗外非常廉價的風和陽光,不用消耗石化產品,就完成這個產品的製造。

而在推廣成本上行,裡夫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在過去,產品推廣的成本很高。而現在,依靠全球化的網際網路,很多東西都是免費的,不必再通過傳統方式,在報紙、廣播、電視、雜誌上花大錢做廣告和銷售,這種方式使得很多小企業製造產品會更有效、更節能。比如說,中國的一些企業可以改變過去的集中化生產方式,其推廣方式也將有所改變,減少了生產、物流和交易費用,這樣就可以節約成本。中國成千上萬個小公司將可以形成巨大的市場力量。這對於微小企業來說極為有利。

那麼大的企業怎麼辦?會不會消失?裡夫金分析說,個別大企業有可能消失,但是大多數大企業不會消失,它們可以變成集合商,為小企業提供物流平臺、交易的平臺,它們不再大規模製造商品,它們提供平臺和服務。

每棟建築是一個發電廠

裡夫金提出,必須摒棄集中收集能源的傳統思維。這種思維源於20世紀關於石化能源的經驗。面對新能源,我們必須及時做出轉變,將每一個現存的大樓轉變成一個住房和微型發電廠,就地收集綠色能源,為整棟樓房供電。

裡夫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屆時,將會出現一些新的公司,這些公司提供將建築改造成個人電站的服務。這些公司的角色,就好比20世界70年代的史蒂夫?賈伯斯。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只有少數人和公司擁有計算機,信息的傳播都是「中心化」的。在賈伯斯等人製造了個人電腦後,信息的傳播方式被極大地改變了,而且出現了很多新型的工作,以及數不清的工作機會。今天全球有23億人使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進行交流。這些改變在過去短短25年間就完成了。

裡夫金分析,第三次工業革命同樣會產生相同的效果。現在絕大多數的人,還在向傳統的能源公司購買能源。但在歐洲已經出現了個人電站。在德國,已經有100萬棟建築被改造成了微型電站,同時創造出37萬個新工作機會,而未來將會達到幾百萬之多。我相信在未來,全球將有更多的建築被改建成微型電站,就像當年使用網際網路的情況一樣。

除了解決能源問題,第三次工業革命還將創造大量的新型工作機會。「歐洲擁有超過1億9000萬座建築,歐洲的目標是使大部分建築變成可以生產能源的微型發電廠。這樣一來,每棟建築都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特點,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電力。屆時,將會出現一些新的公司,這些公司提供將建築改造成個人電站的服務。而這將創造出數以百萬計的新工作機會。」裡夫金透露,「目前德國已經對100萬棟建築進行改造,創造出37萬個新就業機會。」

這將極大地推動歐洲經濟,並創造出數以百萬計的新工作機會。例如在能源的儲存上,歐洲提出將花費90億歐元,用於為建築配套氫和其他能源貯存設備,這將創造出更多的新工作機會。

裡夫金認為,正如歷史上任何其他的通信、能源基礎設施一樣,支撐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各種支柱必須同時存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正是從五大支柱將世界改造成上述樣子。裡夫金說的五大支柱是指:(1)向可再生能源轉型;(2)第二,微型發電廠分散式生產;(3)第三,使用氫和其他存儲技術存儲間歇式能源;(4)能源網際網路;(5)將傳統的運輸工具轉向插電式以及燃料電池動力車。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推動力量

《第三次工業革命》給未來世界描繪出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在《經濟參考報》記者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專訪中,裡夫金多次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推動力量,認為當前世界的經濟危機本身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展的機遇,而歐洲認可第三次工業革命,並且多次提到中國開展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具有的優勢。這些因素都將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展。

危機本身或為良機

首先,目前全世界遭遇的經濟危機本身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推動因素。裡夫金認為,我們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後階段。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嚴峻事實,因為這一現實將迫使人類迅速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

裡夫金分析說,2008年7月,當石油價格超過147美元每桶時,所有衍生產品的價格都大漲,經濟發動機停駛了。購買力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這是經濟界的巨大地震。60天後,金融市場發生暴跌。新的動蕩也可預期。更嚴重的是,國際能源署指出石油產量在2006年達到頂峰。今天,石油生產無法滿足中印日益增長的需求。「我看到經濟增長周期每4至6年都會突然停滯,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25年。通貨膨脹日趨嚴重,購買力在下降。每桶超過150美元的油價是無法承受的。這是真正的危機。」

其次,網際網路技術和新能源系統的發展將極大地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裡夫金髮現,歷史上數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網際網路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新基礎設施。

裡夫金指出,現在要保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不會消失,需要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投資,基礎能源、基礎物流、基礎產品都要形成新的商業模式,這過程需要25年到30年。但在建造的同時,也在製造就業機會。把建築物變成能源中心,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同時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創造出了新的就業機會,滿足了各種需求,達到了一個平衡,形成一個平穩的過渡。

歐洲認可第三次工業革命

2007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正式宣言,該宣言將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任務交付給了歐盟27國的立法部門。議會對新經濟願景的強烈支持想世界其他地區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歐洲已經走上了新經濟之路。

裡夫金介紹說,歐盟需要的不是遏制氣候變化計劃或者能源計劃,只有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計劃才能帶領歐洲,期望更高一些的話,帶領世界在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進入後碳時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功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問題的嚴峻挑戰。

儘管這樣,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變革中,裡夫金認為,歐洲比美國、日本、中國及其他國家走得更遠,「但我仍然不希望讓大家認為德國正在全速前進。事實正好與之相反,德國也還在起步階段」,裡夫金強調,商業圈、公民社會和政治人士逐漸對歐洲的新道路產生興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準備好或已經踏上徵途。不過,至少人們已經有了意向,變革正在醞釀,儘管誰都不能保證歐盟將會堅定方向,很可能變革最終不能推行或是退回原點。如果那樣的話,「我就不能確定哪個國家將會站在機遇之門前,帶領世界進去新紀元」。

先行城市的實踐方案

第三次工業革命並非只是空洞的理論說辭,裡夫金說,在世界上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實踐,義大利「羅馬的生物圈」和美國的「聖安東尼奧市的綠色商業規劃」就是例證。

「羅馬的生物圈」的建設是西方文明古城轉變成體現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城的樣本,裡夫金介紹說,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經濟發展計劃將把羅馬地區改造成一個綜合的社會空間、經濟空間和政治空間,將其嵌入到一個資源共享的生物圈之中。羅馬生物圈是由三個同心圓組成的。內圈包括具有歷史意義的核心區和居民區。市中心有許多開放的工業區和商業圈。工業區和商業圈之外,土地變得更加開放,形成農村地區,圍繞著大都市。這種生物圈模型注重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性,將周圍的農業地區同商業區以及歷史核心區和住宅區恰到好處地連接起來,當地居民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然後通過便捷的電網輸送到各個地區。市中心將進行整修,以保證空間的開放性和道路的暢通無阻,從而使行人重新享受街道的便利和歷史建築的韻味。並且將分階段改善公共運輸,修建自行車道和步行街以推動這種轉變。

羅馬的綠色外圈也為實施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了極大的機遇,這些項目包括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項目。可再生能源園區將會遍布整個農業地帶,恰到好處地融入整個環境之中。

所有這些創新的設計都是為了恢復羅馬生物圈,將羅馬地區改造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

而「聖安東尼奧市的綠色商業規劃」則提供了一個貧窮城市開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範例。該市薄弱的製造業基礎卻為落實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規劃提供了便利,因為製造業活動比其他城市少,而且製造業提供的就業崗位較少,所以該市可以在碳足跡較少的情況下落實新的規劃。而裡夫金給該市算了一筆帳,在2010年至2030年間平均每年將會支出160億美元用於經濟發展,而只需其中的5%,即8億美元,該市就能實現向新經濟時代的轉型。換句話說,該市20年間投入一年的經濟收入,它就將成為美國首個在第三次革命中走在前列的低碳城市。

中國不應被經濟增長的表象迷惑

亞洲國家將成為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力量。西方國家創造了第一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而亞洲完全可以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關鍵主體,可以借鑑歐洲特別是德國的經驗。

裡夫金說,韓國和日本將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參與者。而現在中國、印度正站在十字路口,因為他們是發展中國家,很多行業都在迅速發展,但又恰逢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末端。

裡夫金指出,「在我看來,中國不應被經濟增長的表象所迷惑,因為中國的(發展)是嶄新的,並且看起來欣欣向榮,中國的城市正在進行著技術革新、物流還有集約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但是,這並不是21世紀所應該包括的內容。」

裡夫金指出,中國對於第三次工業革命來說尤其關鍵。中國在運用新能源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中國擁有數以億計的建築,如果將這些建築改造成微型電站,既可以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能源,又可以創造出無數的新工作機會。事實上,在使用新能源方面,中國潛能巨大。在遼闊的內陸,可以使用太陽能和風能,在沿海地區,可以使用海上風能和潮汐能。因此,「我建議中國應該儘快建立自己的新能源戰略,並參考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經驗。」

裡夫金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偏愛的模式是「垂直模式」(vertical scales),所以我們看到國家性的市場以及國家性的政府融入其中,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模式是扁平的。讓我來介紹一下後一種模式怎樣在中國產生的,中國的城市創造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礦藏」(lode,即第三次工業革命賴以進行的物質條件,譯註),即基礎設施條件,比如Wifi,目前在中國廣泛使用,每個人可以使用這種扁平的模式進行聯繫,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像W ifi一樣進入中國。通過網際網路和能源的結合,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進行能源共享。

不過,裡夫金認為,實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轉變,最艱難的部分在於觀念的轉變而非技術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新興的通信媒介和能源體制已經聚合出一個新型的經濟模式,這種聚合將會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時間和空間屬性,從而要求以全新的方式組織和管理商業活動的生活方式。

來源:經濟參考網(2013-08-08)

相關焦點

  • 扁平化設計五大原則
    這段時間以來,扁平化設計一直是設計師之間的熱門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認識,有的非常喜歡而有的人卻恰恰相反。那什麼是扁平呢?designmodo設計師Carrie Cousins在網站上介紹了扁平化的五大特點,以及「準」扁平化設計的優缺點。CSDN編譯如下。Cousins表示他雖然對扁平化設計的感覺非常強烈,但並沒有特別熱愛或者特別討厭扁平化設計。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
    一年前,我省提出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並進一步將5個萬億支柱產業細分為16個領域,建立省領導聯繫工作機制,重點培育。看成績 五大支柱產業支撐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上半年,全省「5+1」現代產業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五大支柱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有力支撐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
  • 安徽初步形成以骨幹企業為支撐的五大支柱產業-支柱產業-中安網...
    東北網合肥10月24日電 (記者:杜筱) 近年來,安徽省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的支撐能力大大增強,已初步形成以骨幹企業為支撐的五大支柱產業。  據了解,這五大支柱產業主要是以馬鋼、海螺、銅陵有色為代表的優質材料產業;以江汽、奇瑞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以淮南、淮北礦業集團和皖能集團為代表的能源產業;以豐原生化為代表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以安慶石化、佳通輪胎等為代表的化工產業。
  • 國家「十一五」工業規劃 紡織業成入圍五大支柱產業
    國家「十一五」工業規劃 紡織業成入圍五大支柱產業 2006-01-03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本報訊(記者江山、實習生李琳)在「十一五」
  • 中國社會的扁平化結構
    而隨著中國的經濟總量在2010年超過日本而躍居世界第二,全球對中國的關注越來越多。中國經濟會在今後的幾年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成了西方各國學術界和媒體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但是,在西方國家高度關注中國發展的背後,是一系列的疑問和困惑。中國的經濟在過去三十幾年間為什麼能夠如此高速的發展?發展的動力為何?是自由市場造就了今天中國的經濟奇蹟嗎?
  • 四川省五大支柱產業營收突破2.9萬億元
    五大支柱產業營收突破2.9萬億元前三季度「成績單」公布,五大支柱產業規模、效益均保持兩位數增長11月14日舉行的2019年四川省重大招商引資項目集中開工暨成都科成雲計算大數據產業中心項目開工活動中,全省共集中開工382個項目,其中涉及五大支柱產業的項目
  • 馬駿:綠色金融的「五大支柱」
    「綠色金融有很多內容,可被歸類為『五大支柱』,即界定標準、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激勵機制、產品體系、地方試點」,9月26日, 在外灘大會的「金融科技 - 綠色金融的創新時代」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做出上述總結。  他在發言中詳細闡釋「五大支柱」的意義。  其一,界定標準。
  • 中非:「五大支柱」撐起合作大廈
    「真實親誠」、「五大支柱」……中非合作碩果纍纍。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又為中非合作增添新的動力。中非24億人民正構建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攜手邁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中國外交「非洲年」2018年可以稱作中國外交「非洲年」。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最新成績單出爐:前三月實現營業收入9554億元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去年,四川提出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今年初,全省建立起5大支柱產業監測指標體系,五大支柱產業「成績單」成為觀察四川經濟脈動的一項重要數據。近日,全省五大支柱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協調推進辦公室發布最新數據:今年1-3月,五大支柱產業(含軟體)實現營業收入9554億元,同比增長12.5%,規模、效益均保持較快增長,有效支撐全省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 五大支柱產業籤約額佔比近四成
    第三屆西博會進出口商品展暨國際投資大會閉幕,四川籤約項目投資總額6166.25億元讀 數  55個國家(地區)的2萬餘名中外嘉賓客商參會參展  展覽面積超8萬平方米,1500餘家企業參展,8.5萬人次觀眾觀展  五大支柱產業成籤約熱點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三季報「成績單」:規模、效益均兩位數增長
    近日,經濟和信息化廳通報前三季度全省五大支柱產業「成績單」,發展態勢良好,產業規模和效益保持兩位數增長成為亮點。從產業規模看,1-9月,全省五大支柱產業(含軟體)實現營業收入29443.6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含軟體)實現營業收入7359.1億元、同比增長14.7%,規模和增速均排第一。此外,食品飲料產業、能源化工產業和先進材料產業均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
  • 四川工業增加值超八成來自五大支柱產業
    2018年,五大支柱產業(含軟體)主營業務收入達3.8萬億元,佔全省工業總量81.7%。在他看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四川工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70年來,四川工業增加值總量從不足2.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2萬億元。如今,四川已形成了41個工業大類全部齊備的工業體系,「工業大省」地位名副其實。
  • 四川五大支柱產業前兩月主營業務收入超5800億元
    今年1-2月,全省五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5800億元,同比增長10.8%。這也是年初我省建立5大支柱產業監測指標體系後,發布的首張「成績單」。  五大支柱產業同比增長10.8%,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了3個百分點。1-2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列十個經濟大省第4位。
  • 鄒平縣立足「五大支柱產業」 打造經濟發展「四梁八柱」
    近年來,鄒平縣在運用招商引資推動產業轉型發展上,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更好地破除發展瓶頸、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立足鋁業、紡織服裝、食品醫藥、裝備製造、鋼鐵冶煉等五大支柱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打造支撐鄒平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動力和後勁。
  • IRENA:綠色氫是實現氣候目標五大支柱技術之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已將綠色氫確定為五大技術支柱之一,這五項技術可以幫助到2050年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至少70%。報告整體上將推進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能源轉型視為實現氣候目標的機會,具體做法包括建立起五大技術支柱:電氣化、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傳統可再生能源、綠色氫,以及鼓勵創新以應對具有挑戰性的行業。
  • 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繼續做大做強五大支柱產業
    》》》詳細  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市長陳金彪:研究「五大支柱產業」培育提升工作  9月5日,市委市政府專題研究「五大支柱產業」培育提升工作。溫州市委書記陳一新強調,要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按照「發展時尚產業、建設時尚之都」的戰略部署,認真實施「五一○產業培育提升工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化創新驅動,強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強化平臺支撐、要素配置和政策保障,努力把「五大支柱產業」打造成為溫州趕超發展的領跑產業、轉型發展的示範產業、創新發展的龍頭產業。
  • UI設計之扁平化設計的魅力
    設計正朝著更加扁平化的設計,你可以一次保證在所有的屏幕尺寸上它會很好看。扁平化設計更簡約,條理清晰,最重要的一點是,更好的適應性。對於複雜需要大量的視覺效果來堆砌的界面以及某些複雜的插圖慢慢的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扁平化的崛起,這種簡單直觀的風格給予了用戶最好的體驗,功能展示更加鮮明,形象展示更加簡單。
  • 汽車之家陸敏:開拓五大業務支柱 全面發力智能營銷
    來源:環球財富網11月7日,中國平安在香港舉行「中國平安科技開放日」活動,展示其核心技術,以及賦能集團五大生態圈-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及智慧城市服務。汽車之家董事長兼CEO陸敏在現場分享了平安收購兩年多來汽車之家的轉型發展,和ABC(AI、大數據、雲)為核心的3.0車生態戰略,重點介紹公司全面發力智能營銷,並對五大支柱業務做出展望。
  • 雲南打造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
    日前,《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出臺,提出要重點打造以先進位造業為首的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到2025年先進位造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5萬億元,到2035年形成一批國家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製造業是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
  • 香港五大支柱產業「明星」見證香江十年繁榮(圖)
    香港《商報》選取香港金融、貿易、航運、旅遊及房地產五大支柱產業中的五大傑出人物,以期從其經歷透析香港過去十年的繁榮。  鄭海泉 香港滙豐亞太區主席     「倚內地 金融業成功轉型」   金融業向來是香港經濟的重中之重。對於香港銀行業來說,過去十年最大的挑戰是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