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海策③|追求實際效果,川普調整新南海戰略

2020-12-1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18年開年,美國海軍「霍珀」號飛彈驅逐艦便擅自闖入中國黃巖島附近海域。之後,美國海軍「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進入中國南海有關島礁鄰近海域,中國國防部稱這是對中方的嚴重政治和軍事挑釁。2017年有所降溫的南海局勢似有重掀波瀾之勢。2018年的南海局勢將走向何方?面臨怎樣的新挑戰?又迎來了怎樣的新階段?需要怎樣的新思維、新觀念加以應對?「澎湃防務」欄目推出「新南海策」系列文章,拋磚引玉。

歐巴馬時期形成了較為清晰的南海戰略,總的來說,就是主要藉助外交和軍事手段,對中國施加一種「強加成本」的戰略,迫使中國在所謂「強硬」的主權聲索上退縮。川普雖說在東亞戰略尤其是南海戰略上相當程度上繼承了歐巴馬的目標和措施,但路徑和方法有所變化,在重點和力度方面也進行了一定調整。可以說,川普的新南海戰略已經初步成型。

繼承與調整

歐巴馬時期對美國的南海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在亞太「再平衡」戰略指導下「戰略性」介入了南海問題。在其首個任期伊始,歐巴馬就高調介入南海問題,聲稱美國在南海有重要的「國家利益」,同時在主權聲索問題上進行了實際上的「選邊站」,在多次公開場合指責中國的南海領土主張「不符合國際法」。歐巴馬在其第二任期更是對中國進行了以「航行自由行動」為代表的軍事行動,開始以軍事手段介入南海問題。回顧歐巴馬時期在南海問題上的戰略手段,主要包括輿論手段對中國的口誅筆伐、軍事手段開展航行自由飛越行動和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布署、法律手段幕後支持菲律賓的仲裁案、聯盟手段加強盟友夥伴關係等等。

從川普上臺以來在南海的宣示和行動看,他基本延續了歐巴馬時期對南海問題的戰略考量和基本政策。美國在南海的戰略目標沒有變,仍然服務於其亞太戰略目標,避免中國對南海形成主導控制,借打「南海牌」遲滯中國崛起,鞏固美國的亞太地區霸權。基本政策方面,仍然是一方面強調要基於國際法和國際規則來解決南海問題,即在歐巴馬時期就強調的「基於規則的秩序」;另一方面就是要試圖凍結中國在南沙實施的島礁建設活動,以及軍事設施的部署。

然而,川普當前在介入南海的路徑和方式上與歐巴馬時期有兩點顯著的不同。歐巴馬時期,對中國的輿論攻擊力度可謂是前所未有。從歐巴馬本人到國務卿、國防部長、太平洋總部司令等高層官員,到媒體、智庫等對中國的南海行動和立場譴責不絕於耳,極盡炒作中國「切香腸戰略」、「以大欺小」、「領土主張不符合國際法」、「航行自由問題」、「島礁建設」、「軍事化」等議題。川普政府應該是已經看到這種輿論攻勢最終對中國並未產生明顯效果,因此顯著降低了政治炒作的調門,在南海問題上「少說多做」甚至「只做不說」。從其上臺至今,川普並未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進行嚴厲的「公開譴責」,但卻在實際行動上大大加強了南海的「軍事化」,建立了「航行自由行動」的年度機制。而且,川普也並不像歐巴馬那樣熱衷於籠絡東南亞盟友,對東協的興趣和戰略投入顯然不如歐巴馬時期,在「美國第一」信條的指導下不但撤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也沒有給予東南亞國家更多的軍事援助。但另一方面,與堅持「價值觀外交」的歐巴馬不同,川普並不避諱與「獨裁者」們交朋友,與泰國總理巴育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都可以溝通融洽。

川普對南海問題顯得尤為低調,甚至「冷淡」,當然還有精力和時間分配的因素。過去一年,川普在內政上被「通俄門」、國內經濟等問題所裹挾,外交議程上被更為緊迫的朝核問題、中東問題所佔據。另一方面,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東南亞聲索國,在南海問題上都已經幾乎窮盡了所有手段,短期內無法起到明顯成效,而南海局勢在「仲裁案」狂瀾之後,也進入了相對平緩期,各方都需要時間進行反思和休整。

力度與重點

川普的南海戰略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延續前任,但介入的力度和重點有所不同,路徑和手段也有所調整。目前來看,在南海問題上,商人出身的川普傾向於使用更為務實、也更為堅定的措施,追求達到實際效果和短期效益,其中最為有代表性的就是細化「航行自由行動」、強化與越南防務關係、拉攏印度進入南海反華聯盟等實質性舉措。

首先是加速推進並細化「航行自由行動」。歐巴馬時期一共開展了5次「航行自由行動」,每次都要進行「一事一報」,而且基本都屬於「無害通過」。美國學者葛來儀就曾表示,歐巴馬政府對此類行動「過于謹慎,規避風險」。川普上臺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其公開聲明的「航行自由行動已經有」5次。而且,川普通過了機制化的「航行自由行動」,即批准年度計劃,美海軍能夠在具體行動實施層面有自主權。同時,「航行自由行動」顯然更為「講究」,精心設計,旨在挑戰中國的「六種海洋主張」,包括島礁屬性、領海、直線基線等。這種安排顯然更為專業,在法理上也顯得更為有力。

其次,川普時期大幅升級了美越關係。去年,美國向越南轉交6艘「金屬鯊魚」型海岸警衛巡邏艇,今年初始又以1美元的價格向越南「出售」了「摩根索」號遠洋巡邏艦。最近幾個月,美國和越南密集外交,先是防長馬蒂斯訪越,後有越共總書記訪美,然後是美航母「卡爾·文森」號歷史性訪問越南峴港。此次「卡爾文森」號航母到訪峴港,是越戰後美航母首次訪越,也是美海軍連續第五年派軍艦訪越。

美越安全合作不斷拓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以聯合軍演、武器轉移、軍艦互訪、定期安全對話為主要形式的機制化、多平臺、多渠道的態勢。

在聯合域外國家共同介入南海方面,川普也有重大突破。近年來,拉印度來對抗中國的崛起始終是美國和日本的重點戰略考慮,但印度出於自身主權和外交獨立性等因素,始終反應冷淡。今年年初,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簡稱QUAD)機制最終形成,也是印度最終決定「倚美制華」的標誌。美日印澳把中國視為共同威脅,並且逐漸找到了「共同安全利益」,即確保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自由開放」,其未來在南海行動方面必將更為協調立場,一致發力,四方對話機制也將成為支撐「印太戰略」的主要機制。

此外,日本、澳大利亞從去年以來在南海問題上發聲和行動都極為高調,日本的「出雲號」赴南海訓練,澳海軍展開大規模「印太奮進」軍演,穿越南海地區並對南海周邊國家密集訪問,對美在南海行動進行了有力策應。此外,美、日、澳、印等國繼續加大對越南、菲律賓等國的軍事援助和軍事互動,提升這些國家在海域態勢感知、海上巡邏執法等方面的能力,並不斷加強情報共享機制。

最後,在軍事部署上,川普的南海軍事部署較歐巴馬時期有明顯加強之勢。一是針對南海的軍事行動在頻率上明顯上升。2017年,美國海軍在南海的航行達到900艦日,相當於每天幾乎有2-3艘軍艦在南海巡弋,而2016年只有700艦日。美軍在南海的軍事演習、抵近偵察、巡航以及所謂「航行自由行動」等軍事行動的頻率和烈度都有明顯加強,美國航母、驅逐艦、偵察機等在南海的活動更為活躍。就在3月底,美國「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到達南海,接替「卡爾文森」號航母開始在南海巡航,美國航母在南海已經呈常態化存在。二是美國在南海周邊地區的軍事部署也在快速推進。值得關注的是,美軍2015年提出的「第三艦隊前移」戰略正在加緊實施,如今第三艦隊目前赴西太平洋執行任務已經常態化,南海海域出現「雙艦隊並存」的態勢。去年和今年1月份「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攜6000名官兵巡航南海就就是此戰略實施的一個步驟。

邏輯與前景

如今看來,川普在南海的行動並不意外,其背後的邏輯清晰可見。近年來美國在國內就對華戰略掀起了大辯論,以《修正對華大戰略》觀點為代表的學者和精英層一致認為,美國之前40年的接觸為主遏制為輔的對華戰略已經失敗,中國沒有成為所謂「市場自由」「政治民主」的國家,也沒有被同化成為美國的夥伴被納入西方民主體系,反而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發展模式成功崛起,「中國模式」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在這場大辯論和大反思之後,美國今年最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次將中國正式列為「戰略競爭者」,並聲稱美國將聚集資源應對中俄的挑戰。同時,報告用大段篇幅談及所謂的「中國海上脅迫」,如妄言「中國尋求取代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區域的地位」「中國在南海建立軍事基地的做法危害自由貿易、威脅其他國家主權,並破壞地區穩定」。

當前美國對華的戰略判斷代表著美國對華認知的重大改變,也預示著對華戰略的實質轉型,有不少學者們將其定義為「新冷戰」。在川普執政的第二年,川普的對外政策更加明確,即瞄準中國,發動地區盟友,通過經貿問題、朝鮮半島、南海問題等制衡中國崛起。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美國將南海作為懾止中國海上進取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也就不奇怪了。南海問題當前和今後仍是美國實施其亞太戰略的主要抓手之一,不會輕易放棄。

值得緊密關注的是,如今川普制華的決心和幾個域外大國在當下趨於空前的一致,又與域內個別盟友和夥伴國進行協調策應,構築南海新的對華包圍圈。未來中美兩國在南海的仍將激烈博弈,兩國關係也面臨嚴峻考驗。

(王迎暉系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外軍系副教授)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新南海不一樣的新精彩
    會上,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以《不一樣的新南海不一樣的新精彩》為主題致辭,以三個「不一樣」推介南海,誠邀社會各界參與南海城市更新。顧耀輝回顧道,自2012年開始,南海在每年春季舉辦城市更新項目投資推介會,至今已邁入第八個年頭了,當年播下希望的種子早已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 新南海古法制茶熟茶標準(發酵箱小堆古樹熟茶)
    要做出高品質的普洱茶,毛茶初制是關鍵。
  • 尼克森與川普:從南方戰略到五大湖戰略
    那時候的川普無心從政,對於尼克森的致信自是很高興,但也只能禮貌性地回復幾句。那時候的川普年僅四十一歲,剛剛繼承家產,實在無法抽出多餘的精力來競選,或許也是在那時川普萌生了總統之夢。 變革 美國每隔幾十年就會發生一次黨派戰略大調整,以及兩黨基本盤的互換。
  • 美軍臂章秀中國地圖引遐想,胡錫進:川普或派無人機攻南海島礁
    近日,胡錫進在社交媒體推特上表示,根據他的消息渠道,為了提振自身的選情,川普政府可能會派出MQ-9無人機部隊冒險對南海的中國島礁實施打擊,美軍MQ-9無人機部隊上的臂章甚至秀出了中國地圖,似乎也在暗示著什麼。
  • 南海局勢這一年•2016
    第三個是菲律賓領導人輪替,杜特爾特新政府調整對外政策重心,向中國靠攏,與美國摩擦,中菲關係實現轉圜,重返正常發展的軌道,東協方面也顯示了聚焦海上合作與中國共謀發展的意願,大大減輕了我們在南海的壓力。
  • 南海局勢這一年2016
    第三個是菲律賓領導人輪替,杜特爾特新政府調整對外政策重心,向中國靠攏,與美國摩擦,中菲關係實現轉圜,重返正常發展的軌道,東協方面也顯示了聚焦海上合作與中國共謀發展的意願,大大減輕了我們在南海的壓力。現階段,美方最擔心我方在黃巖島採取填礁擴建行動,在其他已擴建島礁部署戰略戰術武器,也擔心中國宣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對我們的防範之弦始終緊繃。所以說,南海局勢的下步發展,在取決於美國是否決意堅持目前的戰略應對態勢的同時,也取決於我們是否準備採取新的大動作。我們是否面臨一個新的「轉折」的可能性,即,川普當政後,美國自己的南海政策會不會回調?
  • 中國升至中美俄「戰略三角」頂端 美或淡出南海
    法國《費加羅報》4月11日刊發題為《中國處在中美俄戰略三角的頂端》的文章稱,4月6日的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會面帶來了一個結果,中國上升到了中、美、俄「戰略三角」的頂端。未來美國將不排除面對一種可能,即在中東一無所獲的同時還被趕出東南亞。  文章稱,亨利·基辛格在上世紀70年代促進中美拉近關係時創造了「戰略三角」理論。
  • 南海爭奪,從小國叫陣到大國衝鋒
    美國挾軍事力量「帶刀闖入」,否定中國對南海主權,並努力促成相關盟友深度介入的做法,更使南海態勢有進一步陷入動蕩的風險,新一輪激烈的對抗正在醞釀當中。保證對南海關鍵航道的控制,進而確保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兵力投放和自由調動,是核心的地緣利益,因為遍布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和海外駐軍是美國海洋霸權的基礎。同時,經濟價值也是重要的考慮,美國大約50%的全球航運需要途經南海完成,包括各種原材料和能源輸入,以及工業製成品的輸出,對於十分看重經濟安全的川普政府,這是加強南海立場的又一個理由。
  • 美軍戰略無人機闖入南海,不排除針對人工島礁發動突襲
    據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12月28日消息,當天美國海軍的一架MQ-4C戰略無人機突然闖入我國南海上空,開展了密集的偵查活動,並且一度距離中國領海基線57.25海裡(約合106千米),而根據消息人士的統計,這已經本月該型號的無人機第9次現身南海。
  • 我軍機遠航南海展示戰略威懾 返程繞臺令島內憂心
    原標題:我軍機遠航南海展示戰略威懾 返程繞臺令島內憂心 前國民黨「立委」林郁方11日接受臺媒採訪時稱,大陸戰機選擇這個時機點「繞臺演訓」,相當程度是因為蔡英文與美國當選總統川普進行電話會談後,大陸軍方非常不滿。他稱,大陸軍機這次演練是一種戰略上的宣示,以證明美國的圍堵是「困不住中國的」。同時,這也是大陸軍方的戰術訓練,未來要對「臺獨」用武的話,一定是全面性的進攻,「中國大陸就是要告訴你,你們沒有什麼安全的後方」。
  • 中美兩國最為危險或不是臺灣,而是南海,可在臺灣施壓在南海收縮
    在11月3日大選到1月20日新總統上任之間的一個多月裡,美國川普政府的行為會變得難以預測。我們目前已知的是,川普在民調中落後幅度很大,大概率會敗給拜登。問題是,川普是否會選擇和平交權將成為關鍵。以川普高度激進和跳躍的做法,我們很難準確判斷其前景。以美國國內政治的焦點而言,用戰爭的方式轉移視線或者停止交權可能並不是個良好的方法。
  • 川普稱菲律賓在亞太戰略位置完美 雙邊關係重回正軌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稱,對美國來說,菲律賓處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位置,並宣布美國與菲律賓的雙邊關係回到了正軌。美媒11月15日報導稱,川普是在當地時間11月14日(星期二)下午離開菲律賓飛回美國時在飛機上對隨行記者們做出的這些表述。川普稱,「如果你跟軍方將領們交談時你會知道,菲律賓在軍事上處在難以置信的重要和完美位置。可是你也知道,我們在長時間內跟菲律賓沒有什麼關係,現在我們的關係非常好。我們與菲律賓的關係又回到了正軌。
  • 美國調整抗疫舉措,川普終於清醒了?
    東方網 周遠華盛頓時間4月16日,川普總統公布了其新的「抗疫指導方針」,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抗疫舉措的重大調整。不管是什麼原因促使的,跨出這一步很不容易。  調整三大方面此次調整,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今後美國的疫情防控,包括50個州和海外領地,是否放寬「全國緊急狀態下」實行的管控措施,原則上仍要按照川普政府頒發的抗疫指導原則執行;二是在總的抗疫指導原則下,各州和海外領地何時放寬管制、重啟經濟,可以由各州自己「發球決定」,通報白宮即可,但由此引起的責任須由各州州長自己承擔;三是各州如何放寬管制和重新開放,聯邦政府不再「一刀切
  • 美軍將「滅國艦隊」搬進南海,與日法勾結計劃新軍演,幾個意思
    川普又開始打「南海牌」。 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最新消息:12月6日,美海軍「馬金島」號兩棲戒備群已兵分兩路,進入南海活動。 據衛星測繪的航跡圖顯示,「馬金島」號兩棲攻擊艦與「薩摩塞特」號船塢登陸艦分別從菲律賓的北南兩端進入南海。
  • 美軍衝繩演練新戰術,針對目標疑是中國南海島礁,或為佔領做準備
    《泰晤士報》認為美軍正在試驗二戰時期對抗日軍採用的「跳島」戰略,未來一旦發生衝突美國海軍陸戰隊就能夠利用「跳島」戰略在整個太平洋海域開展作戰行動。至於這次演練的針對目標或者說假想敵,該報認為不排除中國,因為「跳島」戰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南海,而美國已經不止一次展露出佔領我國南海島嶼的野心,甚至還有美軍鷹派將領明確提出過佔領我國南海島礁修建軍事設施的建議,大膽猜測這項訓練可能是在為佔領中國南海島礁做準備。
  • 美國制裁24家中企背後:逆天的中國南海戰略
    當地時間26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將24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按理說,現在被美國制裁也不算啥新鮮事,截止到目前,川普同志麾下的商務部已經先後十餘次將中國企業列入到實體制裁清單,那這次為何還會引起軒然大波呢?
  • 王旭霞:南海天沐「溫泉+」將引領新休閒時尚
    在2016年聖誕節期間,威海天沐溫泉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旭霞接受大眾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南海天沐「溫泉+」事業發展和未來規劃,將引領新休閒時尚。  聖誕狂歡周帶來火爆人氣  作為溫泉旅遊度假區,如何充分利用節假日進行市場營銷,天沐溫泉一直在探索。
  • 美雙航母挺進南海有4大意圖!中國2020至少能贏美國3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對中國來說起不到任何效果,中國不會因為美國航母在底線問題上做出讓步。在外交部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問,港區國安法正在使得中美關係惡化云云,趙立堅直接懟回去說,在國家安全和對外關係誰更重要是顯而易見。美國試圖靠軍事壓力促使中國讓步,那真的是痴心妄想,白日做夢!
  • 馬國書:警惕南海爭端「巴爾幹」化
    雖然中國一直力求在「雙邊和純主權爭端」的框架內,把南海問題與多邊的趨勢隔離開來,但在美國已調整的全球戰略下,上述的政治願望已變得愈來愈不現實了。面對南海局勢愈來愈有可能轉變成全球地緣爭端的常態化中心,甚至成為亞洲的「巴爾幹」,中國的戰略界有必要未雨綢繆,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原有框架基礎上,積極倡導「南海共贏新秩序」。
  • 社科院專家介紹各國對南海實際控制與石油開採情況
    一、南海的地位:區位與資源南海海域石油儲量大概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相當於全球儲量的12%,約佔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鳳凰網資訊:請您介紹一下南海的戰略意義。李國強:南海是聯繫中國與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時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