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6月19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俞媛潔 高婷)近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鏡中心上演了一幕「小腸奇遇記」,該院小腸鏡專家趙亮副教授團隊從一名患者的小腸深處取出了一枚「微型照相機」,原來,這是用於診斷小腸疾病的一枚膠囊內鏡。
今年42歲的金師傅10多年前因為小腸瘻在當地接受了外科手術治療。1個月前,金師傅開始出現黑便,普通的胃腸鏡檢查也沒有發現明顯異常。隨後他又接受了膠囊內鏡檢查,也沒有發現明顯出血病灶。然而,一個星期過去了,本該在一天之內就排出體外的膠囊卻始終沒有順利排出,再加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尚未明確,多方打聽後,金師傅慕名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該院消化內II科主任譚詩云教授根據金師傅描述的症狀,為他做了CT檢查,在左側小腸的位置發現一個兩釐米長的金屬異物,應該就是滯留在體內的膠囊。隨後,該科小腸鏡專家趙亮副教授決定採取經口小腸鏡檢查,為金師傅試取膠囊內鏡。檢查中,趙亮副教授發現,膠囊內鏡已自行通過了第一處空腸狹窄,卡在兩處環形狹窄之間。趙教授嘗試用常規圈套器取出,但由於膠囊與圈套器無法保持軸向一致,導致膠囊無法移動與取出。
趙教授改用一次性網兜,使膠囊與鏡身軸向一致,期間利用膠囊逐步擴張腸腔,隨後將膠囊順利取出。
專家表示,膠囊內鏡及雙氣囊小腸鏡是目前針對小腸疾病的最有效的檢查手段之一。隨著膠囊內鏡應用的普及,許多醫院都已經開展了這項檢查,但是會有極個別的膠囊內鏡滯留體內。為此,專家特別提醒,病友在接受膠囊內鏡檢查前首先應當評估腸道情況,排除腸道狹窄或粘連可能,減少膠囊滯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