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浩悅第四代發布啦~
從事汽車媒體行業不算時間短了,我在工作之餘也在汽車運動中不斷探索。和各位媒體老師不同,他們馳騁在賽道,而我對簡單粗暴的 0-400 米直線加速更加在行,透過這項運動,我們可以看到無論一臺車的馬力多麼變態,扭矩多麼誇張,而它的發揮,都集中於輪胎,可是米其林這次在鹽城發布新品浩悅第四代輪胎的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之前工作中疏忽的地方。
在過去對輪胎的理解,一提到輪胎,就想到抓地力,我們第一個認知就是輪胎的型號,米其林家族有著不同定位的輪胎,因而它們的抓地力一樣不同,而各個品牌之間也存差異,但是我們都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磨損。
◆競品測試
「 第一次測試 」
本次發布會我們先進行測試,同一輛凱美瑞,同一車手駕駛,第一輪測試競品+第四代浩悅輪胎,進行溼地80km/h-20km/h的制動測試,我們都知道,溼地一直都是剎車抓地力最大的敵人,所以制動距離更短的輪胎性能表現更優。
為了公平起見,競品和第四代浩悅均為全新車胎,而且考慮到熱衰減,首先進行三次競品在溼地情況下80km/h-20km/h測試,三組成績為下圖:
在進行完三次競品測試後米其林第四代浩悅登場,當第一次測試成績出來後,幾乎在場的媒體老師都被圈粉了,平均制動距離縮短將近3米,制動距離縮短10.4%。
在溼地路況下對輪胎的要求更加嚴苛,米其林第四代浩悅在行車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這還不是最吃驚的。
我們很少去關注輪胎在磨損後的抓地極限,在我的印象中就好像輪胎從始至終都會保持同樣的抓地性能,而米其林這次用測試告訴我,原來輪胎性能也有區間。
「 第二次測試 」
重複第一次的測試,這輛凱美瑞在剎車降溫後換上了統一由機器打磨的磨損競品胎,可以看到花紋已經和生命末期的輪胎刻度線基本一致,這組測試在於模擬輪胎在生命末期的性能,同樣的車輛,同樣的天氣,同樣的溼滑路面,競品輪胎在同樣的80km/h-20km/h制動測試中成績也很搶眼,在三次測試後,我們可以和新胎對比下,制動距離的增加讓我防不勝防,原來磨損後的輪胎性能下降如此明顯。
在競品進行三組測試之後,第四代米其林浩悅登場,同樣的測試條件下,平均制動距離較競品縮短8.4米,制動距離縮短19.2%。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許只是新品在測試我們並不會對這組數字動容,但是當我們看到我們正常使用的輪胎在和第四代浩悅對比測試中的差距時,我們就不得不深思,輪胎是車輛性能發揮最直接的部分,它的表現可以讓車輛變得更加安全,在我們日常最放心的夥伴身上竟然還有如此之大的提升空間,而米其林第四代浩悅作為米其林最走量的輪胎系列之一,在路面積水的測試環境下新胎表現非常優秀,而在磨損至生命末期時,儘管和自身相比制動距離增加,但橫向對比競品時我們會發現,它的制動距離依然大幅度領先對手,所以根據它在測試中的表現,我們有理由相信米其林第四代浩悅輪胎在乾燥路面的制動性能更加讓人滿意。
如果用戶想在經濟、操控和安全綜合考量後想找到一個最佳選擇,不放多考慮一下米其林浩悅第四代,它用實際表現徵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