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福建的硬核肉粽
還有什麼哪些特色粽子呢?
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全國各地十大特色粽子】
★安徽黃山豆沙灰葉粽
對南方人來說,豆沙粽是再熟悉不過的,而能在豆沙粽前冠上」灰汁「二字的,只有安徽黃山的休寧縣。灰汁豆沙粽是當地代代相傳的傳統美食,用秸稈燒成的草木灰浸泡糯米,再包入炒豆沙做成。煮熟後的灰汁粽變成了油潤的金黃色,糯米在灰汁作用下沾上了比普通豆沙粽更有辨識度的清香。
★貴州興義白粽粑
這個在長相上很有突破的白圓粽粑,是貴州興義的名小吃,也是當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街邊美味。白糯米做成圓餅狀,包上豬肉和大蒜苗和成的餡兒,煎到兩面焦黃。吃的時候用刀在粽粑肚皮上劃上一道,放進魚腥草或辣椒調味。裡頭的餡料雖看著不多,但很有殺傷力,肉糜肥瘦相間,以蒜苗末提香,一口下去,滿口噴香。
★福建泉州燒肉粽
福建的代表粽,那必須得提名極具閩南特色的泉州燒肉粽。對於平時吃慣了普通肉粽的我們來說,燒肉粽簡直就是個加足猛料的寶藏啊,除了標準的糯米、豬肉外,還會包入香菇、雞蛋、乾貝、蝦、黑豆、蓮子...吃起來糯米除了尋常粽葉的清香,還帶著肉脯類的肉香,鹹鮮而不膩,相當入味,軟糯度和乾濕度都恰到好處,空口吃也很落胃。
★山西呂梁青塘黃米粽
青塘,西依鳳嶺山,東鄰湫水河,隸屬呂梁市臨縣安業鄉,是山西省的歷史文化名村。比村子更遠近聞名的,是青塘村的粽子——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被錄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用的是純正的江米、黃河灘棗和青塘當地得天獨厚的地下水,看著又溼又黏,但黃米入口毫不軟爛,保留了本身的顆粒感,吃進嘴裡清香十足,越嚼越香。
★湖北恩施包穀粑粑粽
湖北西南部的恩施市,被廣譽為「湖北的香格裡拉」,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苞谷粑粑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粗糧小吃,傳聞恩施土家族從三國時代起,就有用石磨將嫩玉米磨成漿、發酵後用粽葉包起來蒸熟後食用的習俗。現在製作苞谷粑時裡頭還加入了軟糯可口的糯米,入口是非常原生態的粗顆粒感、糯而不粘,味道則是毫無人工修飾的天然滋味。
★內蒙古奶皮子粽
奶皮子粽頭頂一顆大棗,剝去粽葉以後,一股甜甜的奶香味順著粽葉爬溢出來。糯米的顆粒感和軟糯度都正好,口感過關。再來看看奶皮子餡吧,包入糯米中的奶皮子已是沒什麼形狀,好像一攤煮散的蟹黃,聞起來像酒釀般酸酸的,和糯米一起入口,有些像在吃養樂多粽子,沒想到奶皮子和糯米竟能碰撞出火花!
★浙江遂昌長粽
在浙江遂昌,自古有包長粽的習俗。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要合力來包長粽,尤其是新婚夫婦回娘家時總要送上長約40釐米、甚至半米長的粽子才得行,因為在當地人眼裡,粽子的長度象徵著情誼、祝福的深度,因此長粽在遂昌也被叫作「長情粽」。
★陝西蜂蜜涼粽
蜂蜜涼粽始於唐代,長安曾經非常盛行的一種特殊宴會叫燒尾宴,有次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其中一道「賜緋含香粽」演化成這類蜜粽,"賜緋含香"這繞口名字的注釋是「蜜淋」,意思是給粽子淋上蜂蜜。之後,長安城裡慢慢出現經營這種粽子的商鋪,蜂蜜涼粽就此流傳下來。現在這種既不包仁、又不裹餡,白瑩如玉的冷粽子,成了陝西人最愛的夏令小吃。
★廣東長條梘水粽
廣東人做甜點特別在行,這類用梘水加工後的粽子中糯米基本上沒形了,口感介於果凍和肥肉之間、像塊糕似的,味道也很單調,只有股鹽水味,蘸糖很多外地人一開始吃不慣,但久而久之也卻能吃上癮。
★廣西靈山蘇木灰水粽
所謂蘇木灰水粽,就是粽子中裹入了一根火柴大小的蘇木。蘇木是一種藥材,蘇木芯會把周圍的糯米染成絳紅色,逐漸向外變淡,呈漂亮的漸變色。雖然漂亮,但...它實則就是廣東的梘水粽的孿生兄弟啊,質地極其粘稠,味道和北方其他粽子相比顯得相當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