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電話亭變身迷你博物館 申請吉尼斯紀錄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英國約克郡一家博物館也許是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館,因為博物館建在一個電話亭裡,只能容納一名參觀者。

    紅色電話亭曾是英國標誌性街景,但由於手機的普及逐漸失去通信作用。約克郡沃利村的一些村民想,何不把當地一座被廢棄的電話亭改造成介紹村史的博物館?他們在電話亭裡掛上圖文並茂的展板,放置一個擱架擺放與村史相關的各種物件,最後在電話亭的門上裝上寫著「沃利博物館」的牌子。博物館改造完成後,當地官員和博物館界專業人員與沃利村村民們為它舉行揭幕儀式。

    英國《每日郵報》16日報導說,沃利村社區聯合會已向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機構提交了認證世界最小博物館的申請。

    除了博物館,英國人還賦予電話亭許多極具創意的新功能。有的電話亭被改造成售賣咖啡和冰激凌的設施,有的變身微型圖書館,還有的變成酒吧,甚至蔬菜溫室。【新華社微特稿】(歐颯)

相關焦點

  • [共度晨光]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辦公室
    [共度晨光]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辦公室 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辦公室。
  • 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2013-01-21 15: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在如今的移動通訊時代,英國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已漸漸過時,但英國各地的小鎮居民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來保衛這些「紅盒子」。紅色公用電話亭被視為英國社會的文化標誌,在社區居民的努力下,英國數百個電話亭獲得新生,被用來展示藝術、詩歌,甚至變身為迷你圖書館。在牛津郡附近的沃特佩裡小鎮,120名居民在一個緊挨著一處古老的領主宅邸的電話亭裡放上了一盆風信子、幾疊園藝及廚藝雜誌,並在亭壁上貼了一些詩作。這座電話亭曾險些被英國電信公司拆毀,但當地居民將其挽救了下來。
  • 電話亭遊泳場變身英國大選投票站
    電話亭遊泳場變身英國大選投票站/9) "← →"翻頁 當地時間6月8日,英國大選投票站花樣繁多
  • 英國經典紅色電話亭變身:上班族大愛
    IT之家訊 5月14日消息,移動通信時代已經到來,固定電話大都已經被手機替代。發達國家更是如此,許多城市的電話亭基本上已經廢棄,只有在電影電視上才能看到還有人用它來打電話。不過這些廢棄的電話亭怎麼處置是個問題,尤其在歐美電話亭曾經風靡一時的國家,一度成為一個城市的風景線,直接拆掉未免可惜,因此,像英國倫敦政府,曾想方設法改造電話亭,此前政府將電話亭改造成太陽能手機充電站,而現在,又有一個想法誕生了。
  • 共享經濟下的英國紅色電話亭
    不過如今公用電話使用率越來越低,人們開始思索,這些紅色電話亭還能有哪些新的用途?紅色電話亭是人們最熟悉的英國標誌之一海德公園、白金漢宮、大本鐘,如果還能有一樣東西能令你立刻想到英國,那一定是街頭巷尾四處可見的復古紅色通用電話亭了。
  • 開化喜提金氏世界紀錄!根宮佛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我代表金氏世界紀錄在浙江衢州開化,對『最大的根雕博物館』的挑戰結果進行認證……」12月3日,在第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暨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的開幕儀式上,經認證官認證,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 「失寵」的公共電話亭該變身了
    日前,上海市徐匯區發布消息,該區域的街頭電話亭將在保留通話功能的基礎上,變身「共享悅讀亭」,為市民提供閱讀相關服務。提起公共電話亭,估計現在很多小年輕已經「無感」了。畢竟他們沒經歷過電話亭的輝煌過往——那時候,公共電話亭遍及大街小巷,成為街頭一景,人們打電話都會買IC卡,使用時常常要排隊,如果裡面的人嘮叨個沒完,亭外的人可能還會有意見……現在呢?很多電話亭幾乎已成擺設。有的經長年日曬雨淋,斑駁不堪;有的早已損壞,無法使用;還有的被「小廣告」瞄上了,貼滿了各種兼職、包車、辦證等「牛皮癬」,從當年的街頭一景淪落為「煞風景」,影響城市形象。
  • 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最大的根雕博物館」,榮獲金氏世界紀錄稱號!【醉根1773期】
    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的開幕儀式上,經認證官認證,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此次挑戰中,金氏世界紀錄對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提交的資料進行了嚴格審核,最終確認博物館內的根雕數量為5696件,是官方登記的博物館中根雕藏品數量之最,因此決定授予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稱號。」金氏世界紀錄全球紀錄管理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馬克表示。
  • 除了不能打電話 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電話亭咖啡館。一直風吹日曬下去也不是辦法,就算公用電話沒人用,但電話亭空間本身是存在的,就看如何去挖掘出它們的新價值。很多人就開始利用這不足 1 平方米的地方,打造出令人意想之外的東西。國內外,有人將電話亭變成一個社區圖書館,人們可以自由借閱裡面的圖書;有人則改造成小型博物館或者畫廊,用來展示小眾藝術家的作品。
  • 英國紅色電話亭新用途:變身手機維修站
    【每日科技網】   8月24日消息,在共用電話風靡世界的年代,英國標誌性的紅色電話亭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但隨著移動通訊設備的浪潮迅速撲來,這些電話亭又被時代淘汰。
  • 青城山發現23釐米世界最大蚊子 獲吉尼斯紀錄認證
    昨日(1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的館長趙力收到金氏世界紀錄郵寄來的證書,此前他在青城山發現的一隻巨大蚊被正式確認為世界最大的大蚊。趙力介紹,此前該項目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英國博物學家馬克·卡沃汀(Mark Carwardine)記載的一種叫Holorusia brobdignagius的大蚊,他在由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2007年出版的《動物紀錄》(Animal Records)一書中描述,如果把該種的腿都伸直,前後腳尖之間的距離能達到23釐米——這個紀錄後來得到了金氏世界紀錄的確認。
  • 廣西藥用植物園獲世界最大藥用植物園吉尼斯紀錄證書
    12月9日,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在廣西南寧誕生。廣西藥用植物園申報金氏世界紀錄成功,獲得世界最大的藥用植物園吉尼斯紀錄證書。當天,由英國吉尼斯總部派來的認證官吳曉紅女士親自到南寧現場認證,不管其園內種植面積還是保存藥用植物品種,都是世界「最」字輩,這兩個指標均符合吉尼斯標準。據悉,這也是該領域首個金氏世界紀錄。
  • 留名「吉尼斯」 開化根宮佛國成全球最大根雕博物館
    「我代表金氏世界紀錄在浙江衢州開化,對『最大的根雕博物館』的挑戰結果進行認證……」12月3日,在第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暨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的開幕儀式上,經認證官認證,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
  • 英國華人廚師創吉尼斯拉麵世界紀錄
    新華網倫敦12月1日電(記者馬桂花)英國華人廚師王飛1日正式獲得吉尼斯拉麵世界紀錄證書。王飛在倫敦一家主營上海風味的「客棧麵館」(INNNOODLE)擔任大廚。10月底,他曾在英國當紅名廚戈登·拉姆齊主辦的電視節目「現場烹飪」中傳授拉麵製作的要領,隨後與拉姆齊一同在倫敦的伯勒市場角逐吉尼斯拉麵世界紀錄,並在3分鐘內用手拉出8碗拉麵,一舉獲勝。拉麵最早源於中國西北的甘肅,如今深受中國各地大眾食客的歡迎。33歲的王飛來自西安古城,2007年在倫敦落腳後開始在「客棧麵館」施展自己的廚藝。
  • 這樣的吉尼斯紀錄,破了又怎樣!
    刷量式金氏世界紀錄,在中國很普遍,可以說也是我們最擅長的。在金氏世界紀錄的申請過程中,中國人似乎找到了一個捷徑,那就是人海戰術,既簡單,成功率還高。比如,千人包餃子,萬人齊唱歌,萬人跳廣場舞,隨便組織個幾千人,幾萬人就能成為世界紀錄。可是這樣的紀錄有什麼技術含量?即使破了又怎樣?意義是什麼?
  • 臺灣嘉義縣高跟鞋禮堂將申請金氏世界紀錄
    新華社圖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嘉義縣高跟鞋婚禮禮堂正著手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希望可以成為「以高跟鞋為造型的最大建築物」。  雲嘉南管理處正在為高跟鞋禮堂申請金氏世界紀錄認證,6日,在多位專家的見證下,實地測量高跟鞋禮堂,結果是長度25.16米、寬11.91米及高17.76米。  雲嘉南管理處也邀請居民、遊客一同參加見證會,並一起進入禮堂內部,見證內部可使用空間大小及座位數,全程見證會皆錄像,作為日後金氏世界紀錄的送審數據。
  • 除了牛皮癬和網紅,誰還需要電話亭
    放學時刻,校門口的公共電話亭前又會排起一條矮矮的人龍,彼時還沒學會叛逆的小學生們輪著打電話給爸媽,申請踢會兒球再回家,保安叔叔還會貼心地在電話機下放上一張小板凳。△英國紅色電話亭經過管理機構幾十年來的分分合合,如今矗立英國街頭的電話亭,是由完成私有化的英國電信(BT)管理的。
  • 英國電話亭再設計 感受各式各樣的電話亭
    這項全民設計活動邀請了來自英國及全世界的知名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在原有的英式紅色電話亭基礎上進行創作,最後的作品都安放在倫敦街頭。在拍賣中,7號作品《長頸鹿破亭而出》和波普藝術教父Blake爵士的作品拍出1.7萬英鎊,同列當晚最高拍賣價。其他作品也各有打動人的理由。
  • 打電話先給錢 iPhone變身付費電話亭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相信大家在舊美國電影裡都見到過那種付費的電話亭,國外廠商就退出了一款名為Public Payphone的電話亭圖案保護殼。套上這個保護殼後整個iPhone就好像變成了一個迷你的付費電話殼,復古氛圍格外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