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寵」的公共電話亭該變身了

2020-12-21 環球網

日前,上海市徐匯區發布消息,該區域的街頭電話亭將在保留通話功能的基礎上,變身「共享悅讀亭」,為市民提供閱讀相關服務。

提起公共電話亭,估計現在很多小年輕已經「無感」了。畢竟他們沒經歷過電話亭的輝煌過往——那時候,公共電話亭遍及大街小巷,成為街頭一景,人們打電話都會買IC卡,使用時常常要排隊,如果裡面的人嘮叨個沒完,亭外的人可能還會有意見……

現在呢?很多電話亭幾乎已成擺設。有的經長年日曬雨淋,斑駁不堪;有的早已損壞,無法使用;還有的被「小廣告」瞄上了,貼滿了各種兼職、包車、辦證等「牛皮癬」,從當年的街頭一景淪落為「煞風景」,影響城市形象。

其實,公共電話亭「失寵」不算個事兒。借用《一代宗師》裡的一句臺詞,電話亭或起或落「都是時勢使然」。對此最值得討論的就是,遺留下的電話亭該如何「存在」?

一拆了之?有城市曾這樣嘗試過,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不滿。因為電話亭仍有部分用戶使用,還承擔著應急通話、緊急報警、匿名舉報等功能。即便不談這些實用性,也有不少「情懷家」不願拆——電話亭畢竟承載著回憶嘛,擺在那兒似乎也是極好的。

那能否「活化」?可以。比如通話功能,假設手機丟了,需要公共電話解燃眉之急,你會發現街邊IC卡並不好買,因為商家覺得「無利可圖」;即便買到了,一張幾十元用不完怎麼辦?目前,廣州部分電話亭支持使用羊城通,但市民發現故障頻頻、「並不好用」。如今,人們連逛菜市場都用支付寶、微信支付了,電話亭的「打開方式」是不是也可以簡單些?

再看功能升級。街頭電話亭說到底就是一個個公共空間,打電話或許有些「過時」,但並不意味著公共空間沒有用。比如英國、澳大利亞把公共電話亭變成了WiFi信號源,倫敦還在一些電話亭頂部安裝了太陽能面板,裡面為各種型號手機準備好充電器;日本則有企業為用戶提供免費通話服務,通過投放廣告實現盈利,類似於免費的地鐵報;而此次上海徐匯區把電話亭打造成閱讀空間,也是一種探索……從各地經驗來看,電話亭不妨結合用戶的新需求,嘗試轉型升級——用得多了,自然可以重煥生機。

此外,「活化」電話亭還應該有形象的考慮。看看倫敦,一個個英倫風的紅色電話亭堪稱城市的名片。其實,公共電話亭經過藝術設計,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人文符號。尤其在廣州這樣的旅遊城市,電話亭不僅可以助力智慧城市,為遊客提供多種服務,如果分布合理,設計得有特色,還能扮靚城市。

不管怎樣,電話亭雖小,卻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智慧和水平。與其讓它們繼續冷清,不如多點嘗試,讓它們跟上時代的腳步,發揮更大的作用。(夏振彬)

相關焦點

  • 變身悅讀亭 上海公共電話亭能否獲得"新生"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微信號:cewenhua)記者了解,上海徐匯區文化局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將在保留公共電話亭的外形和通話功能基礎上,將徐匯區現有263個可正常使用的電話亭進行改造,變身為民眾在城市中歇腳時的「悅讀亭」或「借書亭」,作為推廣城市文化的窗口。變身為悅讀亭,街頭電話亭能否獲得新生?
  • 【變身】老舊的公共電話亭沒用了?這個突發奇想可能讓它們獲得...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上海徐匯區文化局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將在保留公共電話亭的外形和通話功能基礎上,將徐匯區現有263個可正常使用的電話亭進行改造,變身為民眾在城市中歇腳時的「悅讀亭」或「借書亭」,作為推廣城市文化的窗口。變身為悅讀亭,街頭電話亭能否獲得「新生」?
  • 徐匯區改造舊電話亭 變身家門口的「悅讀亭」
    「悅讀亭」亮相徐匯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 /徐匯區文化局供圖  據承擔電話亭更新改造的徐匯區文化局副局長傅曉介紹,徐匯區域內共有超過500個電話亭。差不多半年前,他們有了更新的計劃:即在保留公用電話亭原有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注入形式多樣的閱讀元素,把傳統的電話亭改造成「悅讀亭」,探索城市微更新,提升徐匯文化溫度,對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
  • 城市公用電話亭不妨來個華麗「變身」
    曾經,公用電話亭是城市的一個標誌,滿足了人們的通信需求。可如今,它卻成為城市中小廣告的棲身地、「牛皮癬」的集中地。公用電話亭會不會退出城市設施的歷史舞臺,諸多探索正在進行。(據中國經濟網8月29日報導)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成為人們的「標配」。
  • 電話亭變身「廣告亭」,誰在利用過時公用設施牟利?|荔枝特報​
    近日,荔枝特報記者在南京、蘇州、鎮江等城市街頭調查發現,公用電話已陷入「基本沒人用」、「故障無人修」、「IC卡難買到」的尷尬境地;而不少電話亭則變身為「商業廣告牌」,公用設施多出了一絲商味兒。      南京:半條街公用電話成擺設   南京太平南路是通往著名景點夫子廟的主要道路。該道路南北長2公裡左右,道路西側沿線分布7座電話亭。
  • 電話亭遊泳場變身英國大選投票站
    電話亭遊泳場變身英國大選投票站9) "← →"翻頁 當地時間6月8日,英國大選投票站花樣繁多,電話亭
  • 電話亭將告別瑞士:德語區最後一個公共電話亭將被拆除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電話亭曾是瑞士街角的一道風景,而如今這道風景即將消失。據瑞士中文網4日報導,在瑞士法語區電話亭早已銷聲匿跡,而瑞士德語區的最後一個公共電話亭也將於11月28日被拆除。據報導,位於瑞士東部阿爾高州巴登市的最後一個電話亭被拆除後,將作為展品被陳列在伯爾尼通訊博物館裡。有些電話亭被拆除後派上了新用場,比如在開放式大辦公室中被用作一個靜謐的休息空間或吸菸室等,而且如果有人想在自家花園裡立個舊電話亭,甚至可以花3500瑞郎(約合人民幣25000元)包郵購買。
  • [共度晨光]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辦公室
    [共度晨光]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辦公室 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辦公室。
  • 英國電話亭變身迷你博物館 申請吉尼斯紀錄
    英國約克郡一家博物館也許是世界上最小的博物館,因為博物館建在一個電話亭裡,只能容納一名參觀者。    紅色電話亭曾是英國標誌性街景,但由於手機的普及逐漸失去通信作用。約克郡沃利村的一些村民想,何不把當地一座被廢棄的電話亭改造成介紹村史的博物館?
  • 「失寵」電話亭留還是不留?電信稱不能全取消
    本報記者 黃青山 實習生 邱 地  公共電話亭儘管依然分布在城市街頭,但有一部分損壞嚴重,已無法正常使用,甚至被當成「走鬼」燒烤檔的臨時倉庫。隨著手機、小靈通等大行其道,固定電話市場份額日漸萎縮,曾經風光一時的街頭公用電話亭該何去何從?
  • 新老更替,聯通宣布公用電話停用,記憶中的電話亭聯不動了
    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轉變,從前出行靠走,現在出行坐車;從前交流靠寫信,現在有電話了,說到電話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電話亭這個東西。20世紀90年代,公用電話亭開始在街頭出現,當時固話還未普及,手機和網絡很少人用,它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市民需要。
  • 瀋陽五愛街附近40部公共電話亭破損
    近一段時間以來,瀋陽市瀋河區熱鬧路和風雨壇街馬路沿線的數十個公共電話亭被人破壞,很多電話亭的金屬部件都被砸掉拿走,幾乎所有的電話亭都已經失去了使用的功能。遼瀋晚報記者吳懷宇攝  截稿時間:昨晚9時  地點:瀋陽市  瀋陽五愛街附約40部公用電話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好奇市民想一直數一下去,但一看破損的太多了,「數不下去了」。  昨日讀者房先生致電遼瀋晚報,他說瀋陽市五愛街一帶的公共電話不少都被砸了,其初步統計「至少有40部公用電話損壞,最嚴重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金屬架。」
  • 上海徐匯將把263座公共電話亭改造為小型圖書館「悅讀亭」
    徐匯區文化局將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將以徐匯現存的263個可正常使用的公共電話亭為空間載體,在保留電話亭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逐批安裝智能觸屏,並引入圖書借閱、有聲朗讀等內容。設計圖揭曉讓悅讀亭成為周邊閱讀氛圍的「推進器」在手機普及前,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公共電話亭曾為市民帶來無數方便。但隨著行動電話的普及,公共電話亭的使用頻次逐年下降,據《青年報》2015年對上海電信的採訪,零次使用話亭佔比達到30%左右。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如果把城市比作公共客廳的話,那麼遍布於街頭的公共設施必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點綴。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 宜蘭街頭變身音樂廳 電話亭裡彈琴吹笛
    原標題:宜蘭街頭變身音樂廳 電話亭裡彈琴吹笛   宜蘭縣府昨天(14日)在礁溪湯圍溝公園前廣場舉辦音樂會,結合「電話亭」大型裝置藝術,吸引遊客欣賞。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2月1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冬戀宜蘭溫泉季活動」結合溫泉、文化與音樂,昨天下午在宜蘭礁溪湯圍溝公園前廣場舉辦生活藝術音樂會,廣場的大型電話亭裝置藝術,化身成「音樂廳」,在地的20名青少年學生在電話亭裡彈鋼琴、吹陶笛,美妙的音符,吸引遊客駐足聆聽。
  • 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雙語閱讀:英國紅色電話亭變身迷你圖書館 2013-01-21 15:1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南寧街頭電話亭閒置多年破敗不堪 去留如雞肋
    近日,有市民反映,南寧市街頭一些閒置多年的電話亭破敗不堪,影響市容。南國早報記者調查發現,曾經遍布南寧市大街小巷的IC卡公用電話亭早已失寵,大多數遭破壞,而貼在電話亭上的廣告卻時常更換。電信部門表示,目前南寧街頭電話亭數量約500多個,其中1/4有撥打量。
  • 男子破解公共電話亭看小說,三年如一日「到崗」,男子:沒有手機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關注一下這件事,一名男子破解公共電話亭看小說,三年如一日「到崗」,具體是如何做到的?大家一起來看看。近日有群眾爆料,在重慶渝中某鬧市區看到有一名男子在公共電話亭上「秀操作」,到底是怎麼樣的操作讓人稱奇呢?
  • 電話亭將改造成多功能信息亭
    曾經熱鬧的公用電話亭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成為一段往昔記憶    然而南昌城區仍有600餘個公用電話亭 它們將何去何從?    曾幾何時,南昌市街頭巷尾豎立著為數眾多的公用電話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近年來,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提高,公用電話亭漸漸走出人們的視線,無人再提起。
  • 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
    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褪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