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個與味道結緣的城市
緣有起始,也有盡時
那些熟悉的味道,總會在不經意間離開我們
90g《那些逝去的南京老味道》系列
和大家一起回憶,留戀那些讓人沉醉的美好記憶.
「古城之曲,因地為園」
「一丘藏曲折,半畝壯園亭」
「幾曲欄幹文結構,一園花木畫精神」
曾經,有一位名士
以「曲園」為題留下了這三副嵌字聯
「曲園」指的就是曲園酒樓,作為在湖南長沙名震三湘四水的一家老字號,曲園酒樓在上個世紀的南京,也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不像其他幾家南京的名酒樓,關於南京曲園酒樓的很多信息都是模糊和缺失的,比如有一種說法是,南京的曲園酒樓開張於1903年,原址在楊公井,後遷到大行宮碑亭巷內。
另一種說則表示南京的曲園酒樓於1938年開業,是廚師楊西池以及鄒桂森、周斐成3個人,一起在南京繁華商業街一太平路的花牌樓湖南會館二樓創辦的。
不清楚現在還有多少老南京記得這個地方,酒食客這裡儘量把曲園酒樓的情況還原出來,供大家參考。酒樓的主打菜系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的三個地方菜共同組成。
酒樓裡的廚師曾多次去湖南長沙學習正宗湘菜製作技藝,並請湖南名師來店傳授經驗。同時,酒樓還有一批以長沙菜為代表的廚師,他們們精通蒸、燜,燉、煨等技藝,選料嚴格,注重刀功火候。所以曲園酒樓做出來的菜餚,還具有酸辣鮮香、油重色濃、醇厚味美的純正湖南風味。
這裡在說美味菜餚之前,要特別提一下曲園酒樓家的餐具。
12寸的盤,9寸的碗,4寸的調羹,均是在瓷都景德鎮訂製的,並且繪有龍鳳圖案,製作精美,配12寸的筷子還有錫制的盤碗.在夾層中倒入開水,冬天還能使菜餚保持溫度。
是不是看著就很高大上?
畢竟,好菜當然要有好餐具做陪襯。
子龍脫袍
這是酒樓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萊。因為鱔魚在製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所以取名為「子龍脫袍」。
這子龍就是三國時期的蜀國名將趙雲。「七進七出,救少主」這個故事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詳了,這裡就不多說了。湘楚名廚為了表示對趙雲的欽敬而創製了「子龍脫袍」,以鱔魚寓子龍之意。
東安子雞
這道曲園酒樓的頭牌菜,興於唐玄宗開元年間,是湖南東安縣人逢年過節宴請大菜。這道有著悠久歷史的菜餚,早年是叫「醋雞」的。
做法呢,也很簡單:將家養一年以內的子雞為主料,宰殺洗淨後煮至六成熟,去骨撕成條狀。以香醋、辣椒、姜等為佐味調料,經醃、煮後,加薑絲、蔥白、紅辣椒等配料爆炒幾下,最後滴入香醋即成。味道嘛,鮮、嫩、酸、辣,味美可口。
除了這幾道菜以外,還有,蒸臘肉、白汁魚翅(又名組庵魚翅)、魷魚鍋巴、紅煨魚皮、奶湯燕窩、紅絲百葉、湯泡肚尖,懷胎鴨子等數十種高級菜餚。還有可以用印製精美的紙盒裝上,攜帶而歸的名點:玫瑰熘炸、銀絲卷、三丁包子、棗泥包子、果珍糖糕等十餘種。
因為餐具獨特、菜點質量好,外加酒店服務周到,曲園酒樓的生意一度十分興隆,顧客盈門,在當時南京名號不是一般的響。
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曲園酒樓的生意開始轉淡,難以維持。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包括南京在內,曲園酒樓的分店相繼停業,部分職工也回到湖南。
沒有回湖南的廚師與員工,則在周福生的帶領下去了北京,在西單北大街一家百貨店的樓上開辦了北京曲園酒樓。直到1951年,一部分去湖南的職工再次返回南京,歇業接近3年的曲園酒樓也重新開張。
1956年,公私合營時,市公共飲食公司將位於碑亭巷的長沙飯店併入曲園酒樓,擴大經營,生意逐步好轉;
1958年,曲園酒樓在恢復傳統菜品的同時,逐漸擴大菜品種類,並研製了幾十種點心。此後,南京市外事部門設立專廳,修建了小花園,用於接待國內外貴賓;
1977年,酒樓改名「曲園酒家」。
1991年,新增藥膳系列,有枸杞鮮貝、蟲草扒雞、人參汽鍋雞、黃芪鯽魚、芙蓉蓮子等20多個品種。酒樓的硬體在裝修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這些,是曲園酒樓在南京留下的最後一段記憶。
後來因江寧織造府項目,曲園酒樓被拆遷。如今江寧織造府項目雖已峻工,但是曲園酒樓卻沒有了蹤影。
在幾代老南京人中享有極高口碑、正宗湘菜的中華老字號曲園酒樓只能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視覺中國
我叫90g,我們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