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推薦】桂東南十萬大山盆地地質特徵與鈾成礦作用

2020-12-14 騰訊網

科學出版社

徐爭啟 等 著

《桂東南十萬大山盆地地質特徵與鈾成礦作用》在闡述廣西東南部區域地質背景基礎上,全面分析十萬大山盆地的結構特徵、盆地的沉積相及演化特徵、鈾儲層的地質特徵;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十萬大山盆地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的關係,重點研究十萬大山盆地典型礦床—屯林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控礦因素,探討礦床成因;最後總結十萬大山盆地的鈾礦類型及成因模式,劃分成礦遠景區。《桂東南十萬大山盆地地質特徵與鈾成礦作用》為南方砂巖型鈾礦成礦規律認識的提升及十萬大山盆地鈾礦勘查提供科學依據。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區概況 1

1.2 砂巖型鈾礦概況及研究意義 2

1.3 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5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 8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 9

第2章 區域地質背景 11

2.1 大地構造位置 11

2.2 區域地層 11

2.3 區域構造及分區 14

2.4 巖漿巖及脈體活動 18

2.5 區域鈾礦化及其他礦產 19

第3章 十萬大山盆地結構及其特徵 21

3.1 十萬大山盆地基底特徵 21

3.2 十萬大山盆地蓋層特徵 24

3.3 十萬大山盆地構造特徵 30

3.4 十萬大山盆地巖漿與熱液活動 35

第4章 十萬大山盆地沉積相特徵 36

4.1 沉積相研究方法 36

4.2 沉積相確定的標誌 38

4.3 沉積相及沉積亞相 45

4.4 沉積演化 53

4.5 鈾成礦與沉積相的關係 71

第5章 鈾儲層地質特徵研究 75

5.1 巖石學特徵 75

5.2 儲層孔隙特徵研究 80

5.3 鈾儲層物性特徵 81

5.4 鈾儲層特徵分析 85

第6章 十萬大山盆地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 87

6.1 十萬大山盆地盆山演化過程分析 87

6.2 印支期盆山耦合關係與鈾成礦作用 89

6.3 燕山期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 90

6.4 喜馬拉雅期盆山耦合及鈾成礦作用 91

第7章 十萬大山盆地典型鈾礦床特徵 93

7.1 十萬大山盆地鈾礦(點)分布及類型 93

7.2 屯林(375)礦床地質特徵 95

7.3 屯林375礦床地球化學特徵 113

第8章 十萬大山盆地鈾成礦作用及成礦遠景探討 143

8.1 鈾成礦條件及成礦規律 143

8.2 鈾成礦作用及成礦模式 150

8.3 十萬大山盆地鈾成礦潛力分析 154

8.4 十萬大山盆地東南緣鈾找礦遠景區 158

第9章 結論及建議 161

9.1 結論 161

9.2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64

參考文獻 165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學會2019年度「雙十」評選揭曉
    2019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分別是:松遼盆地陸相頁巖油調查取得重大突破、我國首眼乾熱巖試驗開發井(青海共和盆地)完井並成功試壓裂、埃迪卡拉紀新化石揭示動物的早期演化、中國大型鋰礦成礦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準噶爾盆地砂巖型鈾礦預測技術新進展、鎢礦稀土礦等礦產成礦理論新認識與找礦突破、國內首套深海井口吸力錨技術裝備研製成功、國內首套小型化高精度ZAG-E型冷原子絕對重力儀研製成功
  • 在「生命之河」找鈾 青春在沙海裡奔湧
    作為核工業二〇八大隊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地勘二處團支部紮根邊疆,用獨特的核地質文化精神澆灌和培育著戈壁草原上的新生力量,在激發基層團組織新動能,提升青年隊伍積極性和創造性上發揮了「排頭兵」的作用,並不斷在新的起點上大膽探索,努力成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最有用的一顆「螺絲釘」。
  • 十大地質找礦成果,一煤炭礦產資源上榜!資源儲量48.57億噸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中國地質學會揭曉了2019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其中有一處為煤炭礦產資源。該項目是安徽省「358」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核心項目。研究團隊利用多種勘查技術手段,基本查明了煤炭賦存特徵,新發現煤炭資源量48.57億噸,為優質煉焦用煤。據介紹,該項目歷經10年勘查,提交-1500米淺煤炭資源儲量37.57億噸,均為優質煉焦用煤。
  • 地質歷史時期,南太行山的滄海桑田變遷
    南太行地貌複雜,地勢壯觀,山川峻秀、景象萬千。太行山在此由南北轉向西南,呈弧形分布,主體屬斷塊山,北倚雄偉的山西高原,東臨廣袤的華北平原,南瞰滾滾東去的黃河。因斷層作用形成海拔1500m左右的單面山,挺拔雄偉,氣勢磅礴。
  • 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作者:石亞軍1,2,楊少勇3,郭佳佳1,馬新民1,孫秀建1,徐麗1,鄒開真3,田光榮1,且勘探程度低.目前,隨著油氣勘探程度的提高和不斷深入,深層(4 000 m以下)已逐漸成為重要的油氣資源戰略接替區,也成為油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本文聚焦深層能否發育有效儲層和改造型盆地深層油氣能否規模聚集兩大科學問題,創新儲層的成儲機制判識和油氣的生成、運移、聚集等信息判定方法,構建了深層儲層成儲模式和油氣成藏模式,進而優選出英西—英中—英東構造帶、南翼山構造帶、大風山構造帶、鹼山構造帶、鄂博梁構造帶
  • 新疆阿爾金斷裂北帶礦產成礦規律
    不同地質發展階段所形成的礦床(點)或成礦系列,與相應的大地構造單元演化歷程密切相關,表現出礦產在時空分布上的互應關係。因此,成礦規律研究應是對成礦物質在不同時間、空間上的聚集以及內在成因關係諸方面因素的綜合研究。而任何礦床都是地質演化過程中的特殊地質體,與特定地質階段構造部位的沉積建造、巖漿建造有關。
  • 陝西勉略寧地塊車渡磁鐵石英巖型 金礦床多期成礦作用
    陝西勉略寧地塊車渡磁鐵石英巖型 金礦床多期成礦作用發布日期:2020-06-30  來源: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作者:張高鑫  瀏覽次數:173 陝西勉略寧地塊車渡金礦床成礦作用劃分 為3期:第1期為沉積-變質期,是最主要的金成礦 期,伴隨磁鐵
  • 特提斯造山帶斑巖成礦作用
    特提斯成礦域是全球矚目的三大成礦域之一,以發育斑巖礦床為主要特徵。它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於原-古-新特提斯洋的多期次俯衝、閉合和陸-陸碰撞作用。斑巖成礦過程可分為大洋俯衝、大陸俯衝和碰撞後再造三階段。
  • 巖石建造與成礦系列主要類別及其找礦意義
    巖石建造的概念(或簡稱為地質建造):是指在時間和空間商彼此有密切聯繫的各種巖石天然組合(天然共生體)。即在一定的自然、地質環境下形成,並成為地殼發展某一階段特有的各種巖石組合。較詳細地可以劃分為巖漿建造、沉積建造、變質建造和與其有關的成礦建造。
  • 海南南海地質礦產資源概況
    本文著重從南海所處的區域地質構造部位,新生代沉積盆地的分布、沉積巖性特徵、油氣的生成層次、儲集層和圈閉類型及保存條件,分析論述南海油氣資源的有利成礦地質條件;概述南海一些周邊國家無視我國海疆和主權,侵佔我國島嶼和侵入我國領海區掠奪性勘查、開發油氣資源的嚴峻形勢,闡述我國和周邊國家在南海勘查、開發油氣資源的現狀;論述南海油氣資源的預測潛量及其在世界、我國海域油氣資源潛量中的比例和發展前景,同時就今後南海地質礦產資源開發提出一些構想和建議
  • 科技日報:高天厚土找礦人——記西藏地質背景與成礦作用研究創新團隊
    ……    這是西藏地調院的幾幅畫面,更是西藏地質背景與成礦作用研究創新團隊的日常生活,面朝聖土背朝藍天,一次次在重大發現背後是他們異乎常人的忍耐和默默無聞的付出。他們的累累碩果與積極布局,極大地促進了西藏地區地質背景與礦產關係的研究,開創了青藏高原地學研究的新局面。
  • 礦床特徵、地層構造、選採難點……深度起底亞洲第一大鉛鋅礦蘭坪...
    本文將從成礦背景、礦床特徵、地層、構造、礦體特徵、礦石礦物、控礦因素、採選難點等多個方面對該鉛鋅礦進行深度起底,帶領大家一睹亞洲第一大鉛鋅礦的風採。三江地區地質構造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原特提斯(Pt3-Pz1),古特提斯(D-T3)和中特提斯(T3-E1)洋的3 次打開和閉合,印支和燕山—喜馬拉雅期的2 次強烈碰撞造山作用及盆山(或洋陸)和殼幔的2種轉換的複雜演化過程,造成了地球各圈層物質的大循環、大混雜、大匯聚,為三江地區形成得天獨厚的成礦背景創造了條件。
  • 2017年中國陸域能源礦產地質調查28項新進展
    本報告資料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中國地質調查二級項目進展報告、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等,是2016—2017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者辛勤勞動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著力推進地質科技創新的結果,是地質調查工作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基礎性、先行性作用的進一步體現。
  • 解讀丨中國鈾業:主動作為、乘勢而上,下好「先手棋」化危為機
    2020年上半年鈾礦地質勘查總體進展順利,鑽孔見礦率保持高位,有望超額完成年度新增資源量指標。其中,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通遼、新疆伊犁以及廣東諸廣南等重點鈾礦勘查區揭露到規模大、連續性好的工業鈾礦體,資源儲量大幅度增加。此外,準噶爾、鄂爾多斯等北方盆地「三新」找礦方面取得了重要發現。三是天然鈾生產穩定運行。
  • 龍巖地質公園地質地貌特徵 與文化秉賦的關聯性系統性研究
    龍巖地質公園區位獨特,地理優越,龍巖地質公園文化的形成與地質遺蹟、歷史年代、森林山水緊密相關,千百年來,它在中華民族這一大家庭裡,造就了客家人和客家文化,融合了客家文化、紅色文化、閩南文化、畲族文化等文化形式,形成了以客家民係為主體的多元化的歷史人文景觀。  一、太平洋板塊運動造就了龍巖地質公園文化的地域特徵,其獨特性賦予龍巖地質公園最高端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和社會效益。
  • 控礦的基本構造條件
    寧蕪火山巖盆地內控制礦床成帶分布的是成礦前的北北東(南北),北西(北西西)向的斷裂帶,沿這些斷裂帶的巖漿火山—侵入活動及其伴隨的礦化,構成了構造巖漿成礦帶。在成礦帶內控制礦田、礦床分布的構造因素主要是上述二組斷裂的交叉處及主斷裂兩側的次級斷裂,以及某些穹窿構造。寧蕪地區鐵礦成礦帶受成礦前的斷裂構造帶及受其制約的斷裂—噴髮帶所控制,在空間上這三者是重合的。
  • 廣西為什麼號稱十萬大山?是真的有十萬座大山嗎?
    說起廣西的十萬大山,許多人或多或少聽說過它不管影視作品中還是小說情節中都有它的身影。但是,廣西的十萬大山景區,真的有十萬座大山嗎?小編這就給你科普一下...名字叫十萬大山,真的有十萬座大山嗎?其實不然,在《廣西山名解讀》中,廣西境內很多「十萬大山、九萬大山、六萬大山」中的數字其實不是數量詞,而是代表了壯語山名的漢文記音,「十萬」就是南壯方言「適伐」的意思,十萬大山實際上是頂天大山的含義。
  • 地質作用、地殼運動、地質構造、構造地貌都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可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引起地質作用的自然力稱為地質營力。地質作用可以是物理作用,或是化學作用,也可以是生物作用。它們既發生於地表,也發生於地球內部。
  • 龍巖地質公園地質地貌特徵與文化秉賦的關聯性系統性研究
    冠豸山「十裡畫屏」1太平洋板塊運動造就了龍巖地質公園文化的地域特徵,其獨特性賦予龍巖地質公園最高端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和社會效益。  約一億五千萬年至八億年前,古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發生大規模的巖漿活動和火山噴發,斷裂帶形成,隨著擠壓作用轉為拉張作用,經過漫長的地質演化,塑造了龍巖的山脈、水系。
  • 蒙陰金剛石成礦找礦新路子在哪?地礦七院正在實驗
    由山東地礦七院地質調查所承擔的山東原生金剛石礦成礦、找礦理論方法創新及應用野外施工部分,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據介紹,該項目的主要任務是在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深大斷裂與金剛石原生礦的關係,研究蒙陰金伯利巖成礦時代,提升金剛石原生礦分布規律、成礦地質條件等方面的認識;總結蒙陰地區金剛石找礦、深部探測採用的新技術、新方法,形成金剛石礦找礦方法技術,建立找礦模型。在此基礎上,形成可供應用推廣的方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