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保健品門店只認老年人 高價保健品為何越賣越隱蔽

2020-12-12 中國網財經

  「招數有的是,就怕你不來。」近期一些保健品推銷連鎖店悄悄開進了居民小區,推銷員們就在小區裡發傳單,推薦老人去聽免費健康講座,每次都送些免費的小禮品,再不行就組織沒什麼事做的老人搞活動,甚至免費旅遊,然而其最終目的是渾水摸魚推銷他們所謂的高價保健品。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門店悄悄開進居民小區。他們以送小禮物吸引老年人成為會員、定期辦健康講座、搞娛樂活動、定期旅遊等手段,聯繫了大批的老年人。經北京青年報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這些門店既不是社區老人活動站,也不是託老所,其真實身份是保健品推銷連鎖店。之所以肯繞那麼大彎子、下這麼大功夫籠絡老年人,就是為了避開國家食藥局的監管,推銷手裡的高價和無批文保健品。

  法律專家提醒,近年來,保健產品的推銷目標基本集中在老年人身上,手段更是層出不窮,甚至改變傳統推銷模式,採取非法會議銷售、微信銷售、以銷售保健品名義非法集資等新方式,通過關懷入手,獲取老年人信任後,再向老年人推銷產品,為此很多老人耗盡了自己的養老金以及一生積蓄購買那些沒有產品質量保證、沒有實際用途的保健品。

  事件

  北京老人5萬多買了120瓶保健品

  「硒萃?根本不管用!」家住和平裡的耿老太太是高價保健品的受害者。80多歲的她患有眼底黃斑,參加過一家保健品公司——樂活生活館組織的老年人集體活動。很快,健康管理員就推薦她吃公司的招牌產品——硒萃膠囊,說是補硒治眼病。「剛開始我每天吃兩粒,不管用,他們又讓我吃3粒,後來增加到每天5粒,我這眼病還是沒好,現在乾脆不吃了。」耿老太太越說越氣憤。為了購買硒萃,她已經花了5萬多元錢。據了解,保健食品硒萃價格可不便宜,每瓶466元、60片,在推銷員的忽悠下,老人先後買了120瓶。

  實際上眼底黃斑病是一種成因很複雜的病,到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眼底黃斑病與身體缺乏硒元素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這種指鹿為馬的誘銷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欺詐行為。

  醫學專家指出,我國某些保健品廠商片面宣傳硒的保健作用,是典型的虛假宣傳,無疑是謀財害命!據介紹,人體的硒需求量極低,絕大多數人並不會缺硒,隨便亂補導致慢性硒中毒將無藥可救。

  硒是人體內必須之微量元素。若硒攝取不足或攝取過量,均可能導致疾病產生。食入過量硒的急性中毒症狀包括心律不齊、溶血、肝臟壞死、肺部水腫、腦水腫等,嚴重者導致死亡。慢性硒中毒的症狀包括毛髮、指甲易碎裂脫落、腸胃不適、禿頭、皮膚紅疹、倦怠、情緒不穩定、四肢無力發麻、肝臟損害等。

  此外專家還指出,466元一瓶的補硒保健食品存在價格虛高問題。按照國家規定,每人每天補硒不得超過80微克,價格僅人民幣8元而已。

  探訪

  神秘店鋪只接待白髮族

  對於保健品的知識和對保健品推銷的警惕性年輕一代遠比老一代高得多,所以保健品促銷的首要任務就是排斥老年人的子女,把老年人從掌握著現代知識和網絡手段的中青年人群中剝離出來。同時這些保健品採取藏著賣的方法,進店不見商品,定人定點精確投放。讓你搜都搜不出來。

  上周五上午的東城區青年溝路上,一陣陣歌聲從路邊一家門店裡傳了出來。循聲望去,原來店裡有一群老頭老太太擠擠挨挨地圍坐在一起邊唱歌、邊拍巴掌,氣氛相當熱烈。當北青報記者想進店參觀時,卻被店員小喬堵在了門外。她說:「我們是樂活生活館,現正在組織會員搞活動。」言外之意是謝絕生客參觀。可此時正巧有對老夫婦從門前路過,她立即主動上前攀談:「叔叔阿姨出去遛彎啊,今天不進來坐坐嗎?」兩位老人稍微猶豫了一下,但還是被歌聲吸引,推門進屋了。隨後小喬動員北青報記者:「您家老人是不是就住附近?可以讓他們也過來坐坐,平時除了參加活動,還可以買我們的保健品硒萃。」但是當北青報記者表示能否看一下產品時,小喬卻說產品沒有現貨。透過店鋪的大玻璃門,的確沒有看到任何產品展示。

  「商家只認白髮族」的情況還出現在位於團結湖的一家名叫「健康家園」的門店。十幾平方米的小屋裡裡外外都是忙著做免費理療的老人。他們有的在使用促進血液循環理療儀器,有的則仰面朝天地坐在椅子上,眼睛上蓋著一副眼貼,據說是店裡免費提供的,可以治療青光眼、飛蚊症。

  北青報記者剛一踏進門店就有一位年輕姑娘迎了出來,一雙警惕的眼睛仔細地上下打量記者:「您是找人的嗎?您是哪個阿姨的女兒?」說著她用身體擋住北青報記者的視線。「我就是想進來看看。」「您是住在附近哪個小區啊?」據北青報記者調查,該門店的主業是銷售保健品,但是和上述那家保健品商店一樣,該門店裡沒有擺設任何產品。

  套路

  體檢、講座、推銷一條龍經營模式

  在「健康家園」位於和平裡的另一家連鎖店裡,北青報記者終於找到了掩蓋在免費理療服務之下的保健品推銷蹤跡。這裡除了擺設幾臺血液循環理療儀之外,還有一臺類似老式電腦的機器,據銷售員小江介紹,這是血液檢查儀器,主要是檢查人體血液及血管健康情況。一般老人上門諮詢,要先做個血液情況檢查,健康管理員會根據檢查結果給出營養建議,「還要安排他們去聽健康講座,」她說,「如果有必要,專家就推薦吃我們的拳頭產品——CELLFOOD,美國進口,每支30毫升,售價475元,30毫升。」

  北青報記者表示想看一下產品,但是小江卻回答:「抱歉,店裡沒有。」隨後她在柜子裡找出來一份企業雜誌供記者參考。對於保健品中的成分,小江說有海水提取物,還有其他純天然成分不便對外公開。在這份免費贈送的雜誌上介紹,CELLFOOD被描述成人體細胞的食物,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記憶力,還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但是當北青報記者詢問這是藥品嗎?小江卻回答,這個屬於食品。值得注意的是,北青報記者在該產品說明書上及公司官網上,均未找到國家食藥總局頒發的批准文號。

  實際上,今年7月1日國家食藥總局正式實施的《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中規定,對於保健食品實行註冊備案管理。國家監管部門要對保健食品生產廠家、進口廠家開展現場核查、樣品抽樣、覆核檢驗和監督管理等工作,合格產品將被頒發保健食品註冊證書,證書上明示產品名稱、註冊號、頒發日期及有效期、保健功能、功效成分或者標誌性成分及含量、產品規格、保質期、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注意事項。國產保健食品註冊號格式為:國食健注G+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進口保健食品註冊號格式為:國食健注J+4位年代號+4位順序號。

  分析

  保健品推銷緣何盯上老年人

  對於老人緣何屢屢被高價保健品推銷商欺騙,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琮瑋律師分析稱,首先是老人的健康需求心理。據不完全統計,在受騙老人中,大多數老人已經70歲以上,他們無一例外都極其渴望健康,這也是老年人受騙的最主要原因。老人渴望健康,希望不給子女增添養老負擔,而保健產品,從養生、治療等宣傳手段入手,給予了老人心理上的認同,讓他們覺得吃保健品本身就具備治療功效,很多老人甚至認為保健品比醫生的建議效果足,而放棄了正確的治療。

  其次是老人缺乏家人的陪伴,孤獨感重。目前,我們的國情是老齡化嚴重,而更嚴重的是家裡的空巢老人佔老年人總數的一半以上,獨居老人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老人們心情簡單,極其渴望家人的陪伴,甚至覺得有人陪著說說話也是挺好的,可是子女更多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忽視了老人的身心健康。老人的孤獨感給了騙子們機會,通過聊天、親切的關懷、噓寒問暖方式逐漸獲取老人的信任,不斷升級營銷策略,變換招數讓更多的老人上當。

  第三是老人的維權以及法律意識較低。一旦上當受騙,老人們也不喜歡報警,缺乏依法維權意識,他們怕子女埋怨,怕人笑話,往往採取息事寧人、自認倒黴、花錢買教訓、「讓別人報案吧」的態度,這讓騙子們有了更多逍遙法外的機會。

  此外,我國對保健品企業「重審批輕監管」,保健產品準入門檻低,銷售渠道更新速度快,沒有固定場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造成違法成本低,監管難。特別是一些遠郊區縣,是保健產品的監管盲區,也是騙子們集中經營的重災區。

  對策

  受騙後老人們應如何維權

  王律師建議被騙老人不要放棄維權,一旦發現被騙,可以撥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電話「12331」舉報投訴。同時,除電話外,單位、個人可通過信件、網際網路、傳真、走訪、手機簡訊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在研製、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違法行為,以及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食品藥品監督部門會進行調查處理,一旦檢查發現確實存在問題,會進行查扣,情節嚴重的將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這需要老人能夠提供一定的信息,老人可以將這些產品交給子女或者相關部門進行鑑定,不要擔心受到子女的抱怨或者面子上過不去,一定要及時告訴家人。

  財經觀察

  「招數有的是,就怕你不來」

  其實在中國賣保健食品並不是什麼違法行為,那為什麼商家要把商業行為搞得像地下活動呢?

  首先是想辦法把不能賣的東西賣出去。離休老幹部老馮有前列腺增生,看廣告,花1400元錢買了四瓶Prostate7(7日康),說是吃7日就能解決前列腺增生問題。可是吃了若干個7日,也沒有什麼療效,還把胃給吃壞了。除了療效可疑,這種藥品在相關網站的介紹裡,批文一欄裡寫著:「無」,這意味著,7日康在中國大陸實際上是處於非法銷售的狀況。

  其次,真假問題是進口保健品的硬傷。北青報記者查到這種保健品在美國官網上的價格是54美金一瓶。在中國網站的價格是350元人民幣,通過匯率一算剛好相同。要知道保健品的關稅大約是20%,再加上增值稅17%就是37%,也就是說,一瓶最少該賣到480元人民幣。賣一瓶賠130元的買賣,這些保健品公司還樂此不疲,怎麼能不讓人生疑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舶來的保健品已經從當年的複合維生素等純保健性質,逐漸演變成prostate7這種宣稱能治病的保健品,已經違反了我國《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規定:嚴禁保健食品宣傳治療功能。

  有知情者透露,這些保健品在國外都出現在一些普通食品櫃檯,甚至是在超市的貨架上,一派愛信不信,愛買不買的架勢。但是到了中國,就完全不同了。商家精心打造了推銷團隊,推銷人員還刻意穿上護士服給人以先入為主的暗示;然後推銷員們就在小區裡發傳單,推薦老人去聽免費健康講座;接著就是當年江湖算命那套,先誇大危機,然後渾水摸魚推銷他們的保健品。「招數有的是,就怕你不來。」每次活動保健品公司都送些免費的小禮品,再不行就組織沒什麼事做的老人搞活動,甚至免費旅遊。只有老人們來,推銷員們天天「爺爺」、「奶奶」地勸說,很快就會被說動了。

(責任編輯:郭偉瑩)

相關焦點

  • 對老年人銷售保健品騙局又出新套路
    面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騙局,今年又有了最新套路。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推銷者為逃避官方打擊,開始變換經營場所,通過電話先與老人約定,再派車將他們送至某地,然後集體前往郊區的觀光園,利用封閉的環境,藉以銷售高價產品。
  • 15萬元買的百瓶保健品10年吃不完——老年人就這樣被「洗腦」
    擔心被子女責備,老人將貨存在門店,商家給老人發了提貨卡。當意識到一瓶可以吃1個月,吃完這100多瓶需要十幾年,老人才明白上當了。  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這個案例是一個「典型」——免費做誘餌,會議當幌子,在感情和恐嚇雙重攻勢下,保健品和保健儀器營銷欺詐「受傷」的大多是老年人。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和保健儀器欺詐為何屢禁不止?新華社記者展開了調查。
  • 一些保健品經銷商利用老年人群體信息辨別能力不強的弱點,通過各種...
    自從在公園裡接觸了保健品推銷員後,平時省吃儉用的高小夫外公已經花掉近10萬元錢購買保健品了,而且還在繼續購買。 同很多老年人一樣,高小夫的外公很可能掉進了「保健品陷阱」。一些保健品經銷商利用老年人群體信息辨別能力不強的弱點,把目光投向了他們的養老金,通過各種方式向老年人實行欺詐式推銷,不少老人因此上當受騙,花費巨大。
  • 男子發現獨居母親吃男性壯陽藥,老年人為何總是掉進保健品騙局?
    他不明白,為什麼賣保健品的人都專坑老人呢,真是防不勝防。當前我國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老年詐騙犯罪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老人老了,各方面的機能都衰退了,身體上的大病小病不斷,於是心理上就會更怕衰老,更關心健康;另外,由於部分老人文化程度低,退休後生活圈子變得狹小,對外界新事物了解不夠,辨別騙局的能力降低,所以更容易被所謂的「專家」所迷惑。
  • 非法保健品瞄準老年人市場,健康焦慮何處安放?
    《藍皮書》指出,由於大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患有慢性疾病,目前老年人消費規模比較大的主要是老年保健品和老年醫藥用品。老年人消費保健品規模持續增加,如果按照2010年數據來測算,老年保健品市場產值超過500億元。老年保健品市場發展卻是魚龍混雜,老年人也成為非法保健品經銷商牟利來源。
  • 「李鬼」花旗連環套欺騙老年人推銷保健品
    原標題:「李鬼」花旗連環套欺騙老年人推銷保健品   法制網記者蔣皓  自稱美國花旗集團子公司,聘請外國留學生冒充管理人員介紹公司歷史和產品情況,請毫無從醫資質的人冒充「老中醫」坐鎮現場為老年人把脈診斷疾病……這些費盡心思的花招只是為了騙取老年人信任,以高價銷售保健品。
  • 保健品店社區營銷專門對老人「洗腦」
    濟南落地  其實,像王女士這樣的老年人比比皆是。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在濟南一些兜售保健品、保健器材的公司已經把門店直接開到了居民區,面對免費的小禮物和銷售人員的噓寒問暖,很多老人最終也掉入他們設好的「陷阱」。分布漸廣:保健品店「接地氣」僅制錦市小區就超過6家  14日記者來到天橋區制錦市小區。
  • 臭名昭著的日本公司把保健品賣到中國,後來權健們創造了傳銷帝國
    這些雞肋的保健品,又是怎麼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的?他們的前世源頭,其實來自日本。25年前,一家破產的日本公司把保健品賣到了中國,此後,權健們開始崛起。他們當時的主要業務,就是向老年人推銷高價的磁療保健品。其產品包括儀器、床墊、枕頭、被子、腰帶、衣服、項鍊、手鐲等等,它的門店和現在的權健火療館一樣遍布日本全國。產品售價都是數十萬起步,暴利程度相當驚人。
  • 老年人購幾十萬虛假保健品屢被騙 大漁場海參普及貨真價實的滋補品
    自今年315晚會曝光後,全國各地打著「健康」旗號招搖撞騙的保健品公司浮出水面,隨之曝光的是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忽悠招數,在年輕人看來非常簡單易識破的騙局,卻輕輕鬆鬆的將老年人幾十萬的存款騙光,造成老年人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慘重,大漁場為您揭秘這些真實案例:泉州:父親痴迷買保健品 二十萬積蓄被騙光
  • 《春節》給老年人買保健品,切記一定慎重!
    ,一些比較低廉的東西,吸引老年人去聽課,以人帶人的宣傳方式來拉攏社區,農村的一些老年人聽課,但是當你去聽過幾次之後,東西確實也是送了,可是組織會議的這些人,真的是免費送的嗎?答案是否定的,通過他們給老年人貫徹思想,講述各種疾病後期的痛苦,然後再給老年人灌輸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一類的東西,最終的目的就是推銷他們的產品。
  • 北京現"免費旅遊"騙局 老人被騙花萬元買保健品
    保健品公司從網上以兩毛到一百元不等的價格買來老人的資料,在位於北京回龍觀的出租屋裡,他們按照話術,先以旅遊名義打電話邀約老人,「一天打上百個」。老人約出來後發點小禮品、再聘「養生專家」給看看,最後帶著老人參加會銷。之後的事兒,就由會銷公司接手。組織遊玩、聽講座、辦晚會、做實驗、開藥方,全部都是精心策劃,目的就是高價銷售保健品。用會銷督導徐秋婷的話說,「這就是一臺戲。」
  • 嘉峪關:如何讓家裡的老年人遠離保健品陷阱?小編給你支招……
    「大概是從2008年左右開始吧,家裡的老人沒事就去那些賣保健品的小店裡聽講座。」陳先生告訴記者,這些賣保健品的小店,每次都會以聽講座就送小禮品的形式吸引老人們,「有的時候是送雞蛋、有的時候是送抽紙,老人們為了拿這些小禮品,就都跑去聽講座,我們那時也沒上心,問老人,他們也說就是為了拿禮品,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去聽了。」
  • 養生騙局:虛構老年協會低價旅遊,保健品變藥品高價售賣
    養生騙局:虛構老年協會低價旅遊,保健品變藥品高價售賣 超低價旅遊引誘
  • 保健品「坑爹計」升級:阿膠非驢皮 燕窩刷明膠
    臨近春節,又正是冬令進補的時節,保健品市場一片紅火。然而,近日一則「四成阿膠原料涉假」的新聞卻為熱衷於購買保健品的大爺大媽們敲響了警鐘。事實上,保健品市場亂象又何止於此。隨著老年人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保健品市場的「坑爹計」也在不斷升級。記者近日採訪了解到,一些商家在銷售保健品時故意誇大功效、抬高價格,採取誘騙的方式吸引老年人購買。
  • 揭秘保健騙局:帶老人旅遊是假 藉機高價售賣保健品是真
    揭秘保健騙局:帶老人旅遊是假 藉機高價售賣保健品是真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1日 20:49 A-A+ 2018年12月,在杭州市公安局的協作下,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在江浙兩地同時收網,摧毀了一個高價銷售劣質保健品、甚至設立假「醫療機構」的犯罪團夥,抓獲涉案人員百餘名。一段視頻,截取自一位自稱董博士的男子專門給老年人舉辦的抗癌講座,內容天花亂墜,讓老人家難辨真偽。家住南京市玄武區的焦女士已經74歲了,她和老伴兒就是被這位所謂的董博士的一番演講說動的聽眾之一。
  • 上海寶山警方端掉一保健品詐騙團夥 抓獲犯罪嫌疑人45人
    張老伯一開始有點疑惑,不過很快在熱情的會務工作人員一聲聲「乾爹乾媽」的招呼下放鬆了警惕,直到講座最後演變成了義診賣藥,張老伯依舊深信不疑。期間,張老伯到底經歷了什麼?警方根據調查,還原了保健品推銷的「連環套」。最初,主辦方向每一位與會老人免費贈送沐浴露和花露水,這些不值錢的小禮物贏得了老人們的好感。
  • 鞍山:別被「全能」保健品忽悠了
    鞍山:別被「全能」保健品忽悠了 作者:蔣楠 2017-12-22 13:16   來源:千山晚報
  • 12月27日特稿(專坑老年人 日本「高科技」保健品公司破產)
    專坑老年人 日本「高科技」保健品公司破產    張旌  日本一家名為「日本生命」的保健品公司被指專門欺騙老年人,利用「高科技保健產品」斂財。這家企業已於26日宣告破產,負債額達2405億日元(約合118億元人民幣),數以千計受騙者遭受打擊。
  • 無效的「保健品」,老年人被動參與的「健康騙局」
    王姐二十六七歲,眉眼間帶著一股靈氣,極擅長處理人際關係,這種能力使得她每月僅靠銷售保健品的提成,就能月入萬元。公司將三四個門店劃分成一個區域,由一位總監負責。我去的那片區域的總監是孫哥,今年剛滿三十歲,但滿臉都寫著中年男人的睏倦與不安。他從底層員工一步步幹起,靠自己的努力已經在這個省會城市買了車房。我也曾拿孫哥當作偶像激勵自己。
  • 賣保健品的業務員咋比兒女還親?
    於是,瘋狂買保健品成了75歲長沙劉娭毑擺脫孤獨的方式,各式各樣的講座讓她單調的生活「熱鬧」起來。用她自己的話說,明知是騙人的,但她看到「講師」們磕頭喊爸媽,又不忍心不掏錢,事後就算不敢吃,她也不打算去退貨。最終,在發現自己過去一年被忽悠近十萬元後,劉娭毑下決心遠離保健品。 在花樣繁多在保健品騙局裡,往往是騙子一動情,老人就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