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小面,憑什麼傾倒老少眾生?

2021-02-16 好食記


(一)

「老闆兒,二兩小面,多放海椒,放兩個雞蛋。」

「要得!」

老闆熟練地撈出面,澆上佐料,放了個雞蛋,滿滿一碗,端得四平八穩,放到客人面前。

南方人多吃米飯,而重慶小面的存在,又受到如此熱捧,確實很神奇。


▲受到熱捧的重慶小面

小面早中晚都有賣,多數人習慣在早上吃小面。

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對食物的要求不僅是美味,還要簡便快捷,重慶小面則兩者兼備。

做小面並不複雜,麵條都是現成的,開水煮麵,煮熟後,放些佐料,幾分鐘就好。食客抽起筷子,拌上一拌,抄起一團就往口中送去。

吃完這碗麻辣鮮香的山城小面,重慶人才徹底醒來。


▲重慶人的一天,從一碗熱騰騰的小面開始

重慶人熱愛小面的程度,不亞於火鍋。

但凡小麵館或是小麵攤,都不乏帥哥美女,商務人士或是老人孩子,吃起小面來,亦不顧吃相,呼呼嚕嚕就下去一碗。

能把各色各樣的群體聚集在一起,在重慶,有如此號召力的,恐怕只有小面了。

(二)

小面是重慶人和川東人對麵條的稱呼,一般指辣椒、蔥、蒜、醬調味的麵條,多指素麵;然而,在老重慶的話語體系中,即便面中加入了牛肉,肥腸,排骨等物,也依舊稱作小面。

在河南,對燴麵的評判標準,主要看麵條是否勁道順滑,湯汁是否鮮香爽口。

而重慶人評價一碗小面的好吃與否,主要是看佐料。


▲一碗小面,最重要的是佐料

重慶人把麵粉,澱粉,食用鹼,水和鹽按照比例混合好,放入機器,製成小面。加入食用鹼的作用,一是為了防止面過快發酸,二是為鎖住澱粉,讓麵條變得更加緊緻,更好地配合佐料,產生獨特的口感。

重慶是一座辣椒堆起來的山城。

美味的小面裡,怎能少了辣椒?

辣椒,紅油,醬油,花椒油等12種佐料的搭配,味道的平衡全靠手上的拿捏,將幾種佐料放入大鐵鍋中翻炒,直炒得辣香撲鼻,顏色光鮮為止。「一香,二辣,三提色」是炒醬的基本經驗。


▲美味的小面裡,怎麼能少得了辣椒?

很多餐館賣小面,只賣早餐和午餐,晚上時間用於炒料。

豌豆醬是重慶小麵館比較常見一種佐料。

將豌豆和肉醬,辣椒放在一起炒制,熱騰騰的麵條淋上色澤鮮亮,香氣四溢的豌豆醬,頓時讓人胃口大開。

這碗面既有濃鬱的豌豆清香,有肉醬的香氣,也有辣椒的尖銳辣香,聞之讓人精神一振。


▲豌豆香、肉香、辣椒香融入可口的面中

豌豆入口發「沙」,不及細品就已化掉了,肉醬鹹香適口,是很好的點綴,最多的還是辣椒的味道。

小面並不勁道,易咀嚼和消化,吃慣北方勁道麵食的人,乍一吃重慶小面,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但小面麵條柔細,易入味,口感多樣,吃過幾次後,就會不自主地想吃。

(三)

在重慶,「老太婆攤攤面」是比較有名的小面麵館。

「老太婆」原名叫做廖光淑,原先在九龍坡區建設廠擺攤賣小面,並無門面,她在巷子裡賣了整整12年,每天要賣出將近200斤的面,在這條深巷中,每天都排著飢餓的長龍。


▲「老太婆」的店裡人滿為患

因為是擺攤賣的小面,所以起店名時就取做「攤攤面」。

廖光淑有空就去吃別人家的小面,回來之後,取長補短,仔細琢磨。

如今,她的麵館開到了重慶的大街小巷。

她的麵館並非人人都能加盟,必須經過培訓合格才能開。

培訓一段時間後,徒弟做好一碗麵,廖光淑和兒子坐在桌子前,徒弟畢恭畢敬地端上來,母子二人將小面抄進碗中,細細品味,然後說出看法。


▲「老太婆」的店裡人滿為患

「你這碗面,麻辣太重,鹹香不足,味道沒有控制好,還得多加練習。」

這麼一說,就是不能出師,達不到開店的要求。

「你做的這碗,口感和火候都拿捏得不錯,要是你做的每一碗麵,都像端給師父吃的這碗面,就可以了。」

這麼說,就是準許開店了。

(四)

《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是重慶人,他曾在節目中多次說過,要「開個重慶小麵館」;終於,2014年,他在南京開了一家小麵館,取名「孟非的小面」。

孟非在《隨遇而安》這本書裡這麼描述小面:

「重慶最讓我魂牽夢縈的不是川菜,也不是火鍋,而是路邊攤上的小面和涼麵。小面其實就是最普通的素麵,佐料是關鍵。我小時候的小面是六分錢一兩,我一般吃二兩就夠了。那種味道對我來說,至今想起都是幸福的味道。」


▲孟非的小面

在書裡,他還寫到,從南京回來,剛下飛機,饞小面饞得不行,趕緊在路邊先吃一碗,又太辣,就買瓶水喝,沒走多久,嘴裡不辣了,肚子又餓了,然後找個攤再吃碗小面,吃著喝著,還沒到家,就飽了。

重慶人對小面的喜愛可見一斑。

「小」代表著價格低廉,也代表著輕巧隨意,稱作「小面」,的確名副其實。

因為豐富多樣性,也因為美味可口,重慶小面儼然成了山城的一張名片。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張冬冬 編|李泓江

關於重慶小面,你有什麼想法或記憶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205期匠心內容

新朋友搜索微信號haoshiji001或掃描二維碼關注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歡迎轉發朋友圈,歡迎提供美食線索。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投稿及商務合作,請留言微信後臺或發郵箱:370829586@qq.com

或者加微信yanyanbaby0606進群。 

相關焦點

  • 在重慶,小面憑什麼排在火鍋前面?
    而鼓樓東大街的熊記抄手則是一眾搖滾青年的「深夜食堂」,一碗幹撈雜醬面、一碗紅油抄手,將剛剛在DADA被震出來的心肺再一點點咽進身體裡。▲胖妹面莊:二兩肥腸面© Brandon豌雜麵、肥腸面、雜醬面、牛肉麵……那麼到底哪一碗才是小面呢?
  • 瞧著貌美,食之銷魂,一碗很帶勁的「川川小面」的故事
    重慶小面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精髓,可謂「麻辣鮮兼備;色香味俱全」,「湯中容天地;面裡聚乾坤」剛柔相濟又極具包容性。對母親的拳拳孝心,讓他不遠千裡從山城把「重慶小面」帶到了——「中國玉雕之鄉」華夏玉都,自此,重慶小面從清閒自在的老城舊街一路飄到日新月異的華夏玉都,為玉雕之鄉的南北食客提供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美味佳餚,同時也了卻了母親對家鄉的思念,重溫了兒時的記憶,家鄉的味道。品嘗川川小面,重慶人謂之「巴適」,河南人叫做「得勁」!正所謂:一碗小面老少皆宜,三杯老酒早晚方便!
  • 自白 我是一碗重慶小面
    宜山路新開張一家重慶小面,均價25元一碗起。那天老闆剛把一碗紅湯油亮的雜醬面端上來,我的狗鼻子就聞出一股油辣子濺糊的味道。吃完後,一抹油嘴高喊「結帳」,老闆笑嘻嘻問如何,我委婉地表達了意見:油辣子油溫過高濺糊了,有些發苦;鹽、味精等佐料比例不對;湯裡飄著幾片沒酸味的酸菜,不如放四川芽菜更正宗……以上全是實話,吃了近二十年的重慶小面,深知那一碗小面裡深藏功與名,用豬油還是麻油?味精放幾勺?姜蒜末怎麼切?今日就貢獻一份私房食譜,在家搗騰一碗正宗重慶小面吧。
  • 在重慶,小面憑什麼排在火鍋前面?-虎嗅網
    而鼓樓東大街的熊記抄手則是一眾搖滾青年的「深夜食堂」,一碗幹撈雜醬面、一碗紅油抄手,將剛剛在DADA被震出來的心肺再一點點咽進身體裡。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面都不是小面;從寬泛意義上來說,這些面又都是小面。小面,最精準地來講,就是一碗沒有澆頭的素麵。《水煮重慶》的作者司馬青衫告訴我,重慶本來沒有小面,只有擔擔麵。
  • 你,想來一碗山城小面嗎?
    牛肉坨數:6坨(我想說,低於6坨的牛肉麵都是耍流氓)口味:很爽濃厚多汁牛肉爛軟,辣油紅豔,香菜翠綠,麵條柔韌,選材考究,真的是專心做出了誠意十足的牛肉小面。一碗麵直吃得鼻子冒汗,還要把紅湯喝個精光,如此美味,實在不忍浪費!
  • 一碗地道重慶小面 喚醒一座忙碌的城市
    那便是一碗重慶小面!「世界上有兩種小面,一種是重慶小面,一種是開在外地的重慶小面,但也只有前一種是美食」。 蹲在路邊吃小面的重慶人民 正宗的重慶小面,初看只是一坨素淨的熟實面和著一碗全是辣椒的紅湯,雖然看起來激不起多大的食慾,但隨著你筷子的攪動把每根麵條都裹滿調料後,一口下去
  • 重慶小面,我就想喜歡它的風情萬種,美好的一天從一碗小面開始
    很多重慶人的一天,都是從一碗小面開始的。紀錄片《嘿!小面》在央視播出後,在全國掀起了一股重慶小面熱潮,至今未退。竹林牛肉麵重慶的牛肉麵,是重慶小面家族中較為常見的一個品種,也是重慶小面的代表之一,講究的是牛肉選料精,塊頭大,這在全國各地的牛肉麵中也算是一種特色。在牛肉的燒制上,儘管各家有各家的烹製習慣,但基本上沿襲了川菜中紅燒牛肉的味型,味道濃烈。
  • 舌尖上的中國2裡的重慶小面終於來天津了——一碗小面,麻辣爽透!
    但如果說重慶有一種美食比火鍋還出名,並且讓重慶人民都為之迷戀的,那一定非「小面」莫屬。對於重慶人以及在重慶生活過的外地人來說,小面是體現市井生活的一個重要符號,也成為重慶情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西南角地鐵站旁的「一碗小面「就是一家具有鮮明重慶特色的小吃店,不僅麻、辣、鮮具備,色、香、味俱全,而且讓人一吃難忘,久吃不厭。
  • 重慶最早獲得風投關注的小面 竟然是一碗「方便麵」
    (原標題:重慶最早獲得風投關注的小面 竟然是一碗「方便麵」)
  • 重慶超豪氣的牛肉麵,用半斤牛肉做一碗小面,一碗30元真是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這重慶小面可是聞名全國的特色美食,對於重慶人來說,不一定每天都要吃火鍋,但肯定每天都吃小面,所以這麻辣小面在重慶人心中可是很重要的。
  • 一碗重慶小面的40年 曾經憑糧票才能吃
    重慶人離不開小面!一碗小面,大有乾坤。它將川菜的麻辣鮮香體現得淋漓盡致,已成為重慶市民餐飲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被稱為「小面大師」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舒家華的眼裡,小面更是這座城市的一個文化符號和靈魂象徵。
  • 來一碗重慶小面,這是山城最地道的味道
    <  辣是一種性情,麻是一種態度 >重慶小面屬於湯麵類型,狹義的小面是用蔥、蒜、醬、醋、辣椒調味的麻辣素麵。廣義的小面還包括有臊子的麵食,如牛肉、肥腸、豌豆炸醬麵等。《舌尖上的中國》重慶小面一集裡說:「重慶人早上不吃小面,一天都不舒服。」如今,小面與重慶火鍋、重慶江湖菜並駕齊驅,成為重慶代表美食。一碗小面,體現出重慶人火辣不拘的性格~
  • 探店:良心麵館做好每一碗有情懷的重慶小面
    在重慶,大多數人的一天都是從一碗小面開始的。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旮旮旯旯,都能看到在「呼哧呼哧」吃著面的人。
  • 楊超越《神醫凰後》背影傾倒眾生,落難鳳凰難自棄,左青鸞好颯
    楊超越《神醫凰後》背影傾倒眾生,高臺之上,一眾俊男靚女一身仙氣飄飄地站立,仿佛天界的選美大賽一般,讓人挪不開眼睛,而這一排美景中,超越的鳳舞,顯得格外閃耀。楊超越《神醫凰後》背影傾倒眾生,正面顏值,更是美得讓人有一種詞窮的感覺,不愧是君武帝國的真命鳳凰,如果真要形容對比的話,恐怕也就只有原著中那聖潔無暇的美人師父,可以比肩鳳舞那脫俗的顏值吧,也難怪左青鸞會如此嫉妒舞兒的超凡天資,並不辭手段,出手陷害。
  • 從早晨的一碗小面 重慶人的高鈉飲食就開始了
    吃東西先查成分表一碗小面就超標張寒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最愛的美食就是火鍋、江湖菜和燒烤。大學畢業以後,小張就回到重慶,在渝北自己開了一家科技公司,每周幾乎都要約上朋友、客戶一起吃上兩次火鍋。有時晚上餓了,在家點上一些燒烤、江湖菜當夜宵更是家常便飯。
  • 這些年,我的人生都圍繞一碗小面
    他的正宗重慶小面沒有得到北京人的認可,普遍認為湯汁過於濃烈。他來到附近一家人數尚可的重慶小面,買了碗,發現已經跟純正的小面沒啥共同點了。生意不好,兩個小工妹子整天對自己的工錢提心弔膽,於是小武沒事教她們做糯米糰子玩。沒想到這小糰子卻大受附近一些中學生的青睞,每天放學竟然排起了隊。就在他準備擴大生產規模的時候,衛生部門的人員突擊了他的後廚,說是有不符相關要求的地方,讓他關門整改。
  • 寒冷的冬天 你需要一碗熱騰騰的小面
    小面可以說是遍布重慶的大街小巷,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重慶的那些特色小面,看看你吃過幾家?地址:華一路17號 一號橋協信公館上行200米人均:16元包包白專業牛肉麵這家麵館是重慶小面50強,牛肉用的是上等的鑽子牛肉,據說老闆為了保證每一塊牛肉口感一致,每一坨牛肉都要經過稱重、分條,而且還要讓牛肉在湯料內浸泡一晚上,這樣才能更入味。
  • 舌尖上的中國之重慶小面:一碗麵,十年,屬於我的重慶記
    以及冰粉涼蝦西米露;油茶;最喜歡的還是一碗簡單的重慶小面。>一碗普通的小面,配料卻有二十樣之多。重慶的色彩、聲音,重慶的味道----當然有小面的味道,已融入我的血脈中。直到來了肯亞,發現連吃一碗重慶小面也是奢侈了。
  • 這一碗秘藏海鮮重慶小面,你也可以擁有~
    五月即將臨近夏天,少不了海鮮的誘惑~五月也正是大啖海鮮美食的好季節~渝味重慶小面近期上新的重慶小面值得期待這一碗創新小面/每日活海鮮~虜獲眾吃貨開始了!蟹黃蟹肉拌麵吃貨們期盼中的海鮮小面~心動不如展開大行動吧!
  • 一位老婆婆,一生鍾愛一件事,一碗小面,漂洋過海來找你——給你一個理由喜歡重慶這座城市的貓婆小面
    其中最令筆者欣喜的則是一碗飄揚過海的小面,味道好的都能成為一個喜愛重慶的理由 —— 貓婆小面!貓婆小面位於Burwood Plaza旁邊新建的翡翠廣場內,從火車站出門左轉沿著主街Burwood Rd然後在Belmore St右轉直行1分鐘就能找到。Emerald廣場雖然是新建的大樓,但樓內的商圈已經儼然成為了Burwood美食的主要聚集地,而其中的貓婆小面更是不能錯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