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重慶小面的40年 曾經憑糧票才能吃

2020-12-24 上遊新聞


重慶人離不開小面!一碗小面,大有乾坤。它將川菜的麻辣鮮香體現得淋漓盡致,已成為重慶市民餐飲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被稱為「小面大師」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舒家華的眼裡,小面更是這座城市的一個文化符號和靈魂象徵。

經過四十多年更迭,他做的南泉豌豆面,除了味道還和當年一樣,其餘的也和這個時代一樣,發生了巨大變化。

豌豆面「鼻祖」始於南泉

據說,「南泉豌豆面」是現在重慶豌豆面的「鼻祖」。1935年,瀘州的王運章夫婦在全國各地做起了小攤販生意,就憑一鍋水,一碗麵,豐衣足食。

1945年,他們來到南溫泉定居下來,這裡水質優良,是和面、做面的上選。隨著生意慢慢做大,開起了門面,由於開在建文峰腳下,南泉汽車站對面,客人們習慣把他們家的面叫做「南泉豌豆面」。

1956年,隨著公私合營,南泉豌豆面劃歸到「南泉飲食合管處」,合管處還經營有理髮店、甜食店、旅館、餐館和茶館。舒家華的父母就在店裡上班,和王運章夫婦關係很好,於是他從小在麵館進進出出,學著打下手,有時晚上睡覺也是在店裡長凳上。

1976年,我市開始實施退休頂替制度,17歲的舒家華頂替父親,進入南泉豌豆麵店上班。當時實行旱澇保收,自負盈虧,不僅要通過賣面賺到自己的工資,還要負責三名退休工人的工資,經營壓力很大。於是舒家華下決心,把做面技術學到手。上班第一天,他就拜了王運章為師。

那時候還不能光明正大地學,否則被叫做「資本主義扶貧」,只能悄悄地拜師學藝,半夜兩三點他就起床燉豌豆。

如何把豌豆燉得更「火巴」

做面其實大有講究,麵條選用上等大麥,去麥麩後,碾磨成麵粉,經過大雜木案板、長擀麵杖、長切刀等加工,做出來的手工面才滑爽、筋道,久煮不渾湯,麵湯還帶有濃鬱的麥香味。

調料是小面的靈魂。當時面的作料就有12種之多,辣椒、花椒、蔥花、姜蒜、花生、豬油、芝麻醬……師傅打作料時,勺子一顛就知道有多少量,每一樣的誤差不會超過0.5克,保證了味道的穩定性。

豌豆必是一大早到市場上精挑細選,選擇顆粒飽滿、沒有雜色的大白豌豆。先浸泡12個小時,然後加入燉好的「筒子骨」(豬大骨),放在鼎鍋裡,吊在灶上,用幾乎看不到的細火慢煨一整晚。做出來的的豌豆金燦燦,火巴嚕嚕,達到火巴而不爛、一抿即化、過齒留香的標準。

掌握了做豌豆面的精髓,1979年,舒家華參加了全市餐飲技能大賽,獲得「技術標兵」稱號,南泉豌豆面的名氣也進一步打響。

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來的客人更多了。老店換新裝,修建了一幢六樓一底的大樓,用來做旅館和餐廳。

桌球臺上擺面碗,一手能端16碗

南泉是重慶人郊遊的勝地,老人和小孩,談戀愛的,外地來旅遊的,都習慣在遊玩後吃一碗豌豆面。

那時,和其他小麵館一樣,南泉豌豆麵店面簡陋,一面大白牆,天花板一個破舊的風扇。煮麵的是直徑一米二的大鍋,店裡8張桌子,有3張桌子用來打作料。

店裡當時每天大約要賣出600斤面,8張桌子根本不夠。麵館隔壁的郵局有一張桌球臺,午飯高峰時期,桌球臺上都擺滿了面碗,大部分客人只能站著吃,為了加快打作料的速度,舒家華練就了一手能同時端起16個碗的絕活,一伸手臂,土碗「噌噌」地疊上去,還能穩穩地走路。

那時候,每到周末,很多青年男女坐車到南泉公園散散步,坐一趟遊船,再上岸吃一碗唇齒留香的豌豆面。兩個人2元錢就能度過愉快的一天了。這一碗麵,是不少青年約會篇章中最後一道固定曲目。

舒家華年輕時就練就了一次最多能端16隻面碗的絕活。 受訪者供圖

吃碗小面也要憑糧票

改革開放初期,買什麼東西都必須憑票,小面也不例外。舒家華還記得,當時一碗豌豆面的價格是8分錢外加2兩糧票。對這個糧票還有要求,必須是省糧票,還得是粗糧票,細糧票和全國糧票都買不了。

他時常看到有客人排上了號,由於票證不合要求,手裡有錢卻買不了面,急得直跳腳的場景。

那時候,一大盤炒肉片的價格是2毛錢,這樣算起來,吃碗小面也是有些奢侈的事。

當時來吃麵的人們,都特別專注於眼前的那一碗麵,舒家華也特別喜歡看,食客們把豌豆一顆一顆夾起來放進嘴裡滿足的表情,等把麵條吃完後,再打一碗河湯,撒點蔥花,順便把面碗涮一涮,湯汁喝得一點不剩。

糧食吃緊,「豌豆面」裡沒了豌豆

舒家華說,通常一斤面可以挑5到6碗。如果再澆上一瓢豌豆,會顯得面更「旺實」,而且還抵餓。那時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所以一瓢豌豆便顯得彌足珍貴了。

1980年左右,糧食一度吃緊,糧站的豌豆供應不足,導致豌豆面裡面的豌豆越舀越少,最後連一顆也沒有了。

每一位來吃豌豆面的市民都是一臉失望,又無可奈何。就這樣,豌豆大約中斷了一年左右。很多來南泉郊遊的市民吃不到有豌豆的豌豆面,有意見了,向政府反映,要求恢復供應名副其實的南泉豌豆面。當時九龍坡區有一位趙區長,得知群眾反映此事後,專門來店裡點了一碗豌豆面,面端上來,他看到以後眉頭一皺,問舒家華,「小鬼,你們的豌豆面,怎麼能沒有豌豆?群眾咋能滿意啊!」

於是,趙區長特別給店裡批了2000斤豌豆。舒家華如獲至寶,趕緊到隔壁21車隊借了個車,去糧站運了一車豌豆回來。

麵館又飄出豌豆的香味了。

小面也要有設計感,逐漸走向標準化

豌豆重新回到了碗裡,南泉豌豆面名氣越做越大,食客紛至沓來,隨著物資供應不再吃緊,除了豌豆面,店內又陸續增加了炸醬麵、牛肉麵,品種越來越多。

1986年,舒家華因工作需要調離南泉合作飲食商店。第二年,我市推行以承包經營為主體的經營責任制,南泉豌豆面也承包給個人自主經營,改成中餐炒菜館。

上世紀90年代,「下海」浪潮席捲全國,舒家華也順應潮流,辦理了停薪留職去往海南、廣州、深圳、內蒙、北京等各地廚房打工,學習沿海的先進飲食理念。

儘管舒家華已是多家川菜、粵菜餐廳的總廚師長,但他心中始終放不下一碗重慶小面。2000年後,重慶的小麵店越開越多,每天早上吃一碗小面成為重慶人的飲食傳統。他回到家鄉做小面培訓,在培訓了上千名小面廚師之後,他決定重新開辦「南泉豌豆面」。2013年,南泉豌豆面在南坪萬達廣場長途汽車站出口又開了起來。此後陸續被評定為「重慶老字號」和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在舒家華看來,改革開放後,中國居民食物消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由單一型向多元化發展。食客對食材、味道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

「一碗小面,如果還是完全以前一模一樣的做法,可能就沒人吃了。」舒家華深諳這個道理,於是在傳統口味基礎上加以創新。他自創的一種豌豆面被他稱作「三分天下」:以拌麵打底,上蓋淺黃色的軟糯豌豆,金黃色的肉醬肉末,油綠色的原生韭菜,各佔三分之一,再加入黃豆和碎米芽菜,拌勻後香氣四溢。

舒家華在美食節上做的南泉豌豆面受到食客青睞。

小面走出國門,3天賣出上千碗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人們對就餐環境要求越來越高。」舒家華說,已不單單是享受美味食物這麼簡單,也注重用餐時的體驗。就算是吃一碗小面,食客都更願意選擇有無線網絡、整潔、環境舒適的餐館。

2017年9月,南泉豌豆面參加在倫敦舉辦的「中英美食節」。在倫敦塔橋下,重慶小面的香味吸引了當地華人和老外,攤位前排起了長隊,有人排隊一個多小時,只為吃碗地道的重慶小面。舒家華還從重慶帶去了老蔭茶,現場泡上一大壺,吃完面再來一口熱騰騰的茶。三天賣出1200多碗小面。此後,在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也都進行了展銷,當地很多人都知道了中國有一種奇妙又美味的食物叫做「重慶小面」。

舒家華認為,一碗小面,就是一種人生。小面承載著重慶人對生活的熱愛,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哪怕是一碗簡單的面,也能吃出人間百味。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紀文伶


相關焦點

  • 重慶小面王來鳥!中國最大小麵館現身解放碑,重溫憑糧票和8分錢吃小面的年代……
    對於重慶人,無論你是五星級日料還是米其林都不如那一碗剛出鍋冒著熱氣的重慶小面來得巴適。70後、80後一定還記得小時候用8分錢加兩張糧票就能換一碗小面的時代,過了這麼多年,小面已經從8分錢變成了8塊錢……你有沒有想過還能用糧票吃上小面呢?
  • 中國最大重慶小麵館開業 「糧票」換小面找回「老山城記憶」
    中國最大重慶小麵館開業 「糧票」換小面找回「老山城記憶」  【解說】近日,一家號稱中國最大的重慶小麵館在重慶解放碑開業。店內主打懷舊風,1張糧票加8分錢就可吃到一碗地道的重慶小面,吸引不少顧客前往品嘗。
  • 自白 我是一碗重慶小面
    宜山路新開張一家重慶小面,均價25元一碗起。那天老闆剛把一碗紅湯油亮的雜醬面端上來,我的狗鼻子就聞出一股油辣子濺糊的味道。吃完後,一抹油嘴高喊「結帳」,老闆笑嘻嘻問如何,我委婉地表達了意見:油辣子油溫過高濺糊了,有些發苦;鹽、味精等佐料比例不對;湯裡飄著幾片沒酸味的酸菜,不如放四川芽菜更正宗……以上全是實話,吃了近二十年的重慶小面,深知那一碗小面裡深藏功與名,用豬油還是麻油?味精放幾勺?姜蒜末怎麼切?今日就貢獻一份私房食譜,在家搗騰一碗正宗重慶小面吧。
  • 把一碗麵條吃成「滿漢全席」的重慶小面,顛覆了南米北面的理論
    前些日子,到山東榮成看海,吃了幾頓螃蟹、魚蝦和蛤蜊等海鮮,就饞起麵食來,就開著車四處找麵館。果然,在一條不知名的大街上看到一家趙阿婆重慶小面。一副對聯寫得好:面香味正攪八方客,健康營養惠四海賓。一進門,吧檯牆壁上掛了很多小牌牌,都是重慶小面的種類,和大碗小碗的不同價格。
  • 重慶最早獲得風投關注的小面 竟然是一碗「方便麵」
    這是很多外地人初來重慶的感受。他們不僅詫異於重慶人吃火鍋時的豪爽,更是被那一碗碗精心調製的小面打動。可是,走出重慶,再也難覓這種熟悉親切的蹤影。於是,有人把小面裝進了盒子裡帶去大江南北,不僅保持了重慶小面的原汁原味,還把解放碑、磁器口、跨江大橋的圖片印在包裝上,讓這碗小面充滿重慶味兒。這碗走出重慶的盒裝小面叫「挑挑小面」,它的創造者叫潘登。
  • 一碗地道重慶小面 喚醒一座忙碌的城市
    重慶人民在大家的印象中怕是豪邁不羈吧,何物能讓重慶人民甘願毫無形象蹲在街角甩開脖子悶頭吃呢?那便是一碗重慶小面!「世界上有兩種小面,一種是重慶小面,一種是開在外地的重慶小面,但也只有前一種是美食」。
  • 從早晨的一碗小面 重慶人的高鈉飲食就開始了
    最近一段時間,32歲的張寒因為吃鹽的問題焦頭爛額,因為醫生建議高血壓的他低鈉飲食,但當真的做起來,小張才發現在重慶要做到這一點,有點難。吃東西先查成分表一碗小面就超標張寒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最愛的美食就是火鍋、江湖菜和燒烤。
  • 探店:良心麵館做好每一碗有情懷的重慶小面
    在重慶,大多數人的一天都是從一碗小面開始的。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旮旮旯旯,都能看到在「呼哧呼哧」吃著面的人。
  • 舌尖上的中國2裡的重慶小面終於來天津了——一碗小面,麻辣爽透!
    對於重慶人以及在重慶生活過的外地人來說,小面是體現市井生活的一個重要符號,也成為重慶情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西南角地鐵站旁的「一碗小面「就是一家具有鮮明重慶特色的小吃店,不僅麻、辣、鮮具備,色、香、味俱全,而且讓人一吃難忘,久吃不厭。
  • 正宗吃上一碗重慶小面,鹼水面搭配各種佐料,路邊板凳一坐開吃
    所以,單單從面上來說,重慶小面只能夠算是普通,甚至沒有什麼起眼的地方,但是真正讓重慶小面火爆的,讓它能夠在麵條界有一席之地的,靠的其實是:佐料。佐料是重慶小面的靈魂。重慶小面的佐料很多,而且也比較複雜,辣椒要用油辣子;花椒要切得細細的花椒麵;榨菜一定是涪陵榨菜,而且是切得均勻的顆粒;直接用蒜會被嫌棄,要用高湯+蒜末製成的蒜水,才能增蒜香而不搶味。當然,很多商家現在並不會真正在乎這些,差不多就行了。
  • 重慶老鄉親測味道超讚的小面,進擊的雙椒拌麵敢不敢來一碗?!
    說起重慶小面,小編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後就立刻想去嘗試,趕巧今年開春時到上海探親,在新會路夜市得以品嘗,回味無窮,意猶未盡。小面呢,是山城重慶的一種本地特色美食,一碗香氣撲鼻的小面下肚,重慶人才真正醒來。
  • 一碗小面,憑什麼傾倒老少眾生?
    老闆熟練地撈出面,澆上佐料,放了個雞蛋,滿滿一碗,端得四平八穩,放到客人面前。南方人多吃米飯,而重慶小面的存在,又受到如此熱捧,確實很神奇。▲重慶人的一天,從一碗熱騰騰的小面開始重慶人熱愛小面的程度,不亞於火鍋。但凡小麵館或是小麵攤,都不乏帥哥美女,商務人士或是老人孩子,吃起小面來,亦不顧吃相,呼呼嚕嚕就下去一碗。
  • 這一碗秘藏海鮮重慶小面,你也可以擁有~
    五月即將臨近夏天,少不了海鮮的誘惑~五月也正是大啖海鮮美食的好季節~渝味重慶小面近期上新的重慶小面值得期待這一碗創新小面/每日活海鮮~虜獲眾吃貨開始了!麻辣龍蝦拌麵蟹黃蟹肉拌麵也隨之而來~一上桌就能聞見的香氣讓你食慾大開蟹黃的鮮搭配Q彈的重慶小面
  • 重慶小面這麼做才正宗!
    正宗的重慶小面是麻辣的,就是一點點微辣對於不怎麼吃辣的人來說都是很辣很辣的。因為重慶人喜歡吃辣,無辣不歡,不辣的小面是沒有靈魂的。麵條不粗不細,很有嚼勁,味道麻辣的很帶勁,很入味,雖辣但還是有種想吃的感覺。
  • 舌尖上的中國之重慶小面:一碗麵,十年,屬於我的重慶記
    以及冰粉涼蝦西米露;油茶;最喜歡的還是一碗簡單的重慶小面。>一碗普通的小面,配料卻有二十樣之多。重慶的色彩、聲音,重慶的味道----當然有小面的味道,已融入我的血脈中。直到來了肯亞,發現連吃一碗重慶小面也是奢侈了。
  • 來一碗重慶小面,這是山城最地道的味道
    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城市印象,而美食,正是山城重慶留給世界最美的標籤。重慶人,會吃、善吃。在每一條陳舊巷口,或是嘈雜的馬路邊,哪怕是來一串燙嘴的麻辣串,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今天要說的這碗,重慶美食的靈魂:小面,究竟徵服了多少人的胃。
  • 重慶超豪氣的牛肉麵,用半斤牛肉做一碗小面,一碗30元真是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這重慶小面可是聞名全國的特色美食,對於重慶人來說,不一定每天都要吃火鍋,但肯定每天都吃小面,所以這麻辣小面在重慶人心中可是很重要的。
  • 「大力嬌」周依然回重慶代言小面:吃小面就像做SPA,每天都要來一碗
    今年熱播的青春題材劇《風犬少年的天空》中,唯一的重慶籍演員周依然收穫了無數粉絲,在劇中教馬田吃重慶小面的情節,更是圈粉無數,如今她終於從小面愛好者晉升為小面代言人。昨日,周依然特意從北京趕回重慶參加了小面品牌「金牌幹溜」的代言儀式,而在沙坪垻長大、從小就愛吃小面的周依然更是發願,「要把重慶小面推廣到全中國的劇組,還要走向世界」。
  • 從重慶火鍋和小面開始
    抗戰伊始,國民政府設重慶為「特別市」,做為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乃是當仁不讓的「直轄市」。1997年,中央政府宣布,在重慶設立「直轄市」。在歷史上,重慶第三次成為中央的直轄市。縱觀所有的城市史,這也稱得上絕無僅有的吧。
  • 這才是正宗的重慶小面做法!自己在家做,我能吃3碗
    如果美食能用文字來描述,那麼我來描述一下我最喜歡的重慶小面~入手微辣,忍不住多吸溜兩口辣的爽快,再來兩口就更停不下來了,嗦完一碗渝味重慶小面,口腔裡滿是麻辣的香味蔓延,別提多爽了!小面可不止小面,除了素的,還可以是牛肉的,肥腸的,雞雜的,各種口味澆頭是你無法想像的,但是味道卻都是極美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講講正宗的重慶小面做法步驟!一定要收藏備用啊!1、熬湯要想小面營養有味道,大骨湯汁必須安排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