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11時,武昌區楊園才華生鮮市場內忙而不亂,不少市民在此買菜。正在採購的市民吳婆婆說,「菜場建得這麼好,有種逛超市的感覺。」根據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消息,今年以來,武漢市絕大部分破舊農貿市場搞硬體設施完成修繕,全面改造、提檔升級市場40家,20多家市場硬體設施已接近商超水平。
農貿市場
近700平的才華市場內分別設置有蔬菜區、肉類區、水產區。記者在市場門口看到,幾塊大屏幕安放在顯著位置,滾動顯示著當天在售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和菜品售賣量等信息。近40個攤位面前都有一塊電子屏,屏幕上顯示了商販的姓名、電話、攤位號、經營品類和每一個菜品的價格,同時還有一個二維碼供消費者掃碼打分評價。
農貿市場
「市場二樓設置有單獨的檢測站,對每天進場的全部蔬菜種類進行抽樣檢測,並第一時間在大屏幕上滾動公示,讓消費者放心。」 才華生鮮市場部副經理吳新洲說。
農貿市場
不僅有明亮整潔的購物區,記者注意到,場內的殘障人士專用的公共廁所、分類清晰的垃圾筒、方便商戶和乘客進出的電梯等配套設備一應俱全。同時,該市場還配有兩名管理人員,對市場內衛生情況、商戶不當經營行為等各種問題及時妥善解決。
「從鐵皮棚搬到樓房,不僅場地得到了升級,各項配套設施也都跟上來了。」吳新洲介紹,才華生鮮市場的智慧化升級改造總投資達到400萬元,讓消費者像逛超市一樣逛菜場,擁有更放心、舒適的購物體驗。
楊園才華生鮮是武昌區首家智慧市場,也是武昌區農貿市場整體改造升級的典型代表。據介紹,今年以來,武昌區政府設置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考核等方式,帶動開辦方對市場硬體設施修繕、更新和提檔升級。目前,該區近50家農貿市場的整治工作都落在了實處。
農貿市場整治是今年各區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各項政策和財政資金的支持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在今年開花結果。洪山區街道口生鮮市場、江岸區百大鮮生市場、漢陽區龍陽湖市場……數十家農貿市場在政府和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下,丟掉農貿市場過去「髒亂差」的標籤,成為準「商超式」菜場。「切實完善並推進農貿市場長效機制建設,守好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讓農貿市場成為武漢的『靚麗名片』。」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絕大部分破舊市場硬體設施已完成修繕,其中,全面改造、提檔升級市場40家,20多家市場硬體設施已接近商超水平。(楚天都市報 見習記者詹鈃 通訊員唐曉敏)
來源 | 楚天都市報
編輯 | 王珊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