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勒岡地區: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為何大部分劃入了美國

2020-12-12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俄勒岡地區是美國西北部的一個地區,包括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西部、懷俄明州西部等地,面積約70萬平方公裡。俄勒岡地區原本是英國殖民地,後來併入美國,那麼美國是如何奪取俄勒岡地區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英西爭奪俄勒岡

西班牙殖民北美

俄勒岡地區位於北美洲西部,瀕臨太平洋,落基山脈縱橫,因此境內多為山地。16世紀西班牙開始對美洲殖民,但西班牙殖民重點在北美洲南部與南美洲,因此並未入侵俄勒岡地區。17世紀英國開始殖民美洲,但英國殖民重點在北美洲東部,因此也未入侵俄勒岡地區。西班牙在鞏固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後,率先派探險隊查探俄勒岡地區,進行滲透。但由於當地山地縱橫,沒有多少資源,遠離西班牙的殖民中心,因此西班牙並未實際控制俄勒岡地區。

英屬北美

18世紀中葉俄羅斯向北美滲透,對阿拉斯加進行殖民。西班牙與英國為了防止俄羅斯擴大在北美的勢力,都聲稱俄勒岡地區為自己的殖民地,加速了對當地的殖民。1789年西班牙在溫哥華島建立永久定居點:聖克魯斯-德努卡,成為西屬美洲的最北端。1793年英國探險隊進入普吉特海灣,同西班牙爭奪俄勒岡地區。1795年英西籤訂《諾特卡條約》,西班牙允許英國在俄勒岡沿海地區自由貿易。但雙方並沒有劃分邊界,決定該地的歸屬。

二,英美共管

俄勒岡地區

1803年美國從法國手中購買法屬路易斯安娜,自此與俄勒岡地區接壤,對該地產生了野心。美國總統託馬斯·傑斐遜積極主張向西擴張,將俄勒岡地區併入美國。1804年美軍上尉梅裡韋瑟·劉易斯與少尉威廉·克拉克率隊遠徵,前往俄勒岡地區探險。1805年美國探險隊到達哥倫比亞河,對當地進行了詳細勘察。英國與西班牙都對此十分不滿,暗中挑唆印第安人襲擊美國探險隊,但美國探險隊仍於1806年安全返回。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徵既加深了美國對俄勒岡地區的了解,也加強了美國對當地的主權聲稱。

《亞當斯-奧尼斯條約》

1810年美國商人約翰·雅各·阿斯特在哥倫比亞河流域建立貿易據點,加劇了英美間的貿易競爭,也導致雙方關係惡化。1812年英美爆發戰爭,英軍佔領了阿斯託裡亞堡,摧毀了美國在俄勒岡地區的貿易據點。1818年英美籤訂《尊重漁業、邊境和賠償奴隸的協定》:約定英屬北美與美國以北緯49°線為界,俄勒岡地區成立俄勒岡邦,由雙方共管。1819年美西籤訂《亞當斯-奧尼斯條約》:劃定了西屬美洲與美國的邊界,同時西班牙放棄對俄勒岡地區的領土聲稱。

三,俄勒岡領地

哈德遜灣公司

1821年英國將西北公司併入哈德遜灣公司,因此英國對俄勒岡邦的殖民主要由哈德遜灣公司展開。哈德遜灣公司主要在俄勒岡邦進行大肆捕獵,以使美國人無法獲得當地的皮毛。但哈德遜灣公司忽視在俄勒岡邦建立定居點,使得英國對當地的殖民控制薄弱。美國則積極向俄勒岡邦移民,加強了美國對當地的控制。

俄勒岡邦

1840年以來英美雙方的俄勒岡邦居民矛盾加劇,哈德遜灣公司才改變策略,開始向當地移民,但為時已晚。1846年英美籤訂《俄勒岡條約》:英美雙方對俄勒岡邦的劃分以北緯49°線為界(但溫哥華島歸屬英國),以北屬英國,以南屬美國。《俄勒岡條約》對美國有利,俄勒岡邦的大部分地區併入美國,成立俄勒岡領地。

四,加入美國

美國吞併俄勒岡

1853年美國將俄勒岡領地分成南北兩個領地,北部為華盛頓領地,南部仍為俄勒岡領地。1859年俄勒岡領地一分為二,西部成立俄勒岡州,加入美國;東部則併入華盛頓領地。1863年華盛頓領地東部併入愛達荷領地,1889年其餘部分成立華盛頓州,加入美國。1890年愛達荷領地的一部分成立愛達荷州,加入美國,其餘地區則分屬蒙大拿州與懷俄明州。

總的來說俄勒岡地區山地縱橫,沒有發現多少資源,因此英國與西班牙對當地的殖民統治十分薄弱。後來美國崛起,加速向俄勒岡地區的滲透,與英國將該地瓜分。

相關焦點

  • 俄勒岡地區: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為何大部分併入了美國
    俄勒岡地區是美國西北部的一個地區,包括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西部、懷俄明州西部等地,面積約70萬平方公裡。俄勒岡地區原本是英國殖民地,後來併入美國,那麼美國是如何奪取俄勒岡地區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英西爭奪俄勒岡
  • 唯一讓大英帝國割地賠款的國家
    其實也未必,就比如當年的大英帝國,是何等的強悍,但也有割地賠款的經歷。大英帝國是指由英國統治的全球性帝國,鼎盛時期面積約3400萬平方公裡,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因在大英帝國的土地上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所以也號稱「日不落帝國」。一般認為大英帝國攫取世界霸權是在1763年,這一年英法七年戰爭結束,英國擊敗法國,得到了整個加拿大,標誌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隨後英軍翻越懸崖抵達亞伯拉罕平原,再次擊敗法軍,迫使法屬加拿大總督投降,這個省份落入大英帝國手中。英法雙方大打出手,削弱了各國列強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力。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大英帝國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大英帝國與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爆發。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隨著美國人的下場,和日本人對東南亞地區打起了主意,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的災難馬上就要來了,整個局勢都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了,因為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和美國都是自己的盟友,都可以幫助到自己,但是英國人縱橫世界舞臺百年,最明白的就是這些盟友都只是表面上的盟友,誰都心知肚明,誰幫助自己和日本人作戰都不會白白出力,都是有所要求的,一旦自己被日本人趕出了東南亞地區,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
  • 在香港,柴契爾夫人送走了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是歷史的宿命嗎?
    大英帝國曾是19世紀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然而卻在二十世紀中葉黯然讓出了寶座。面對美國、蘇聯等大體量國家的紛紛崛起,英國讓位是頗為無奈地順應。帝國的榮光英國曾是個歷時漫長的世界殖民大帝國。一戰勝利後的1921年,英國奪取德國的前殖民地,領土面積達到3400萬平方公裡,覆蓋了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國家,領土遍布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英國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那麼大英帝國為何可以成為統治世界300年霸主?是英國的社會體系?
  • 美國和印度如何搞垮了大英帝國?
    那個英國指當今的英國,今天這個大英是指日不落帝國。 大英帝國的榮耀無需累述,從英倫三島壯大為日不落,是工業文明周期內第一個超級帝國,科技、領土、金融都曾獨樹一幟。當然那份榮耀上也有幾大塊洗不掉的汙點(在非洲販賣奴隸、在美洲屠殺印第安人、在東亞販賣鴉片)。 日不落帝國的衰落,關鍵節點在於兩個國家——美國和印度。
  • 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同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是什麼態度?
    加拿大地區曾經實際上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境內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天主教徒並且說的是法語。1759年,英國的軍隊攻克了加拿大的魁北克,從這個時候其,這裡就成為了英國的海外領土。長期以來人口佔多數的法國後裔被少數的英國新教權貴所統治。實際上,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矛盾和摩擦,但是這個磨合期沒多久,北美就宣布要獨立了。英國當局在這個時候趕緊調整政策。
  • 世界僅存的殖民帝國,殖民地遍布全球,國家強悍無比
    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新航路開闢後,整個世界就開啟了殖民時代,西方列強紛紛成為殖民帝國,而亞非拉地區,成為殖民地。幾百年間,殖民帝國那是想盡一切辦法對殖民地進行盤剝,搶掠,這是造成東西方財富和發展差距的最大原因。
  • 解碼大英帝國的衰落之戰,布爾人的民族驕傲——第二次布爾戰爭
    大英帝國一度佔據了近三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和4億多人口,差不多佔當時全球陸地面積的1/3和總人口的1/4,然而英國本土只有區區24萬平方公裡。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的米字旗曾經在全球各地高高飄揚,向全世界炫耀著登峰造極的「日不落帝國」那不可一世的傲慢、自負和輝煌。自從有了殖民地,英國便開始喜歡使用「大英帝國」一詞,英國作為一個殖民帝國的歷史達350餘年之久。
  • 大英帝國最後的機會——張伯倫與帝國聯邦運動(上)
    其實,邱吉爾是大英帝國衰落期裡的守成之主,而約瑟夫張伯倫則是帝國午陽時的「革命家」,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失敗,標誌著大英帝國喪失了最後一個歷史機會。一、激進主義者張伯倫1897年是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六十周年,普天同慶,帝國儀式巍峨壯麗。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大英帝國全盛時期的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裡,佔到了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是有史以來疆域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因此號稱「太陽永遠不會從其國土上落下的帝國」。這一龐大遼闊的疆域面積不僅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也是人類有史以來所有帝國中空前絕後的。當今世界的200多個國家中僅有22個國家沒有被英國侵略過。
  • 大英帝國的人口和面積比現在的英國大多少?
    1815年,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被擊敗,英國一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從此主導國際事務長達一個世紀,其勢力與影響力在美國之上。 18-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控制印度全境。公認的大英帝國鼎盛時期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與四大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裡,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
  • 大英帝國還能強大多久呢?你可能不敢相信
    那麼從現在來看,大英帝國到底還能強大多久呢?你可能不敢相信。大英帝國最高峰時期,在全球有3000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控制世界一半多的人口,堪稱執世界牛耳。當時的英國,比現在的美國都強大很多,誰也不敢在大英帝國面前造次。
  • 大英國協的精神體制:「大英帝國」海外殖民地的悄然轉變
    一戰之前,英國法制體系下的海外殖民地有三種狀態:其一是直轄殖民地、其二是保護國、其三是自治領。但一戰之後,英國海外殖民地的掀起獨立運動,自治領加速的獨立,讓英國王室忌憚不已。於是為了調解大英帝國與其他殖民地的關係,「英帝國會議」在1926年由帝國內部關係委員會提出"大英國協"的建議。
  • 大英帝國、西班牙帝國都解體了,如今的世界第一強國會分裂嗎?
    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曾經不可一世的超級帝國,例如16世紀的西班牙帝國,以及19世紀的大英帝國。他們都曾經是這個星球的霸主,主導了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經濟和文化。 但是,他們的輝煌也十分短暫,在經過一兩百年的歷史演化後,最終都走向了衰落、分裂的結局。
  • 大英帝國為何重視印度而輕視埃及?
    那麼,有著諸多共同點的兩個國家,在殖民歷史中,大英帝國更「偏愛」誰呢? 孰輕孰重?這就要看日不落帝國將兩個國家放置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埃及「不是埃及人的埃及」 埃及,位於非洲北部,西鄰利比亞、北靠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處紅海沿線。
  • 甘地和大英帝國的衰落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在位期間,大英帝國經濟總量,高峰期佔全球70%,殖民地遍布五洲三洋,面積佔全球1/4,治下的人口多達4.24億,紐西蘭、中國部分土地、埃及、印度,都是在她任內成為英國殖民地。1851年的世界博覽會,正是維多利亞向世界炫耀肌肉。然而,就在這國運隆盛之際,大英帝國日後衰落和頹敗的跡象,卻也清晰可見。
  •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卻丟了大部分殖民地
    二戰以法西斯國家的失敗告終,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卻丟了大部分殖民地。按理來說,戰勝國總是獲取最多利益的國家,那麼英國為什麼不但丟了西瓜,連芝麻也撿不到呢?所以英國自誇日不落帝國也不為過。可是英國並沒有高興太久,僅僅是一個世紀,由於別的國家例如美國這樣的國家開始興起,英國的實力地位都大不如以前,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英國已經是輝煌不再,可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就算開始衰落,還是保持一定的實力的。
  • 北美十三洲為何要脫離英國獨立?
    美國的前身北美十三洲原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1776年獨立後的美國最終成為取代大英帝國的國家。 1776年-1945年,至少169年的時間,英國和美國明爭暗鬥(明爭:兩次英美戰爭,美國首都被英國侵佔,白宮被英加聯軍燒毀;暗鬥: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在英國亟亟可危的情況下加入戰團,是在幫助大英帝國也是在暗暗奪取大英帝國的勢力範圍)
  • 日不落帝國進化史:為何三場戰爭就奠定一個世界性帝國的版圖?
    由於面積廣闊,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永遠有太陽照耀,所以謂之為「日不落帝國」。這確實有一定的地理現實,因為它在東半球和西半球都有殖民地,無論什麼時候,它的領土上總是有太陽照射著。和談的結果是,英國獲得了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殖民地,並將加拿大的阿卡迪亞殖民地割讓給英國,此外法國還被迫承認英國在北美地區擁有殖民的權利。英國還佔領了西班牙海港直布羅陀和米諾卡島,使此地成為英國的制衡加勒比海和地中海的重要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