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一首詩讓杭州嶽王廟更加知名,前兩句很多旅遊規劃機構引用

2020-12-14 百家號

杭州西湖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重簷歇山頂,簷間"心昭天日"匾額,為西湖著名的旅遊景點,是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鄂王嶽飛的紀念廟宇,為西湖旅遊必到的打卡之處。

入口正中屋脊下懸掛一個牌匾,上書三個金光閃閃大字「嶽王廟,」一副取自嶽元帥《滿江紅》的名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作為大門的對聯左右而立,襯託出嶽王廟的古樸莊重和壯懷激烈。

而不遠處的杭州西湖邊的風波亭,傳說嶽飛在這裡被殺害,臨死時大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讓這個攢尖頂的小亭子背負不明之冤(嶽飛實際在大理寺監獄中被殺害了)。小亭四簷上翹,曲線優美,顏色古樸無華,藏身於青松翠柏之間,隱逸於車水馬龍之旁,挽小溪之水,留遊客之步,靜靜矗立在此。

西湖畔的嶽王廟是到西湖必去的景點,懷忠烈之心,仰良將之名,去撫平內心關於那段歷史的記憶褶皺,體驗從小到大被告知的精忠報國之感覺,慰藉對這位大英雄的仰慕敬仰之情。

院內古木蒼虯勁張揚,遮天蔽日,靜朗幽明,草木繁盛,古樸的建築,簡單的布局,雅致的環境,沉重的氣氛,靜謐得能聽到鳥語蟲鳴,苔痕上皆綠,草色入簾青。

與嶽元帥一同被陷害的張憲、嶽雲後被追封為侯爵,以偏殿形式配祀在嶽王爺左右,平穩安詳,一如當年在嶽元帥麾下殺金兵保家國一樣,忠烈照千古,英名永流傳。配殿內各有塑像、生平簡歷和事跡介紹,展示了兩位小英雄短暫但不平凡的光輝歷程。

大殿用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頂的建築形式表達對嶽元帥的崇拜和敬仰,大門口四個鬥大的「心昭天日」的大字揭示了這座殿宇的身份和經歷,主殿內高大的嶽元帥坐立在殿內,一手撫膝,一手握劍柄,目視前方,神態威武不凡,雄姿英發。

殿內左右分別刻有精忠、報國兩個大字,很多書信、兵器、木偶等展示嶽元帥的光輝的一生。

風波亭裡風波惡

嶽王廟中嶽王魂

千古忠孝無一物

精忠報國永傳頌

嶽元帥生平所作所為,當的起「民族之光」的美譽和讚揚,也正是因為有了嶽王廟,西湖才比東湖更有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當嶽王廟遇到西湖,便產生氣象萬千,正如清代袁枚所言:

謁嶽王墓——袁枚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賴有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我們看重和欣賞的是西湖,除了西湖十景的秀美,更敬重嶽王爺精忠報國之心,抗金衛國,保境安民,矢志不忘,初心不改。這正是後世子孫應該永遠牢記的。

我們是炎黃子孫,深受孔孟儒家之道的薰陶洗禮,不應忘記那些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拋頭顱、灑熱血、勇獻身、為黎民的英烈們,是他們不屈不撓、誓死拼搏才換來我們的今天安寧幸福的生活。

嶽王爺曾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不患天下不太平」,有這樣的堅定的信念和意志,見賢思齊,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民族自尊和自信,以文化自信為引領,終將一掃陰霾走在世界前列。

正如嶽王廟大殿前的這幅對聯,道盡一切原委:

不愛錢,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將名言,貪婪者跽跪; 取束芻,取縷麻,定斬徇軍律,保民保國,正氣壯河山。

相關焦點

  •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
    詩仙李白的一首"爛詩",前兩句大失水準,後兩句卻把這首詩救活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在大家心目當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在我心裡,他是一個張狂的人,別的不說,走遍大江南北,高興了就在牆上寫詩。
  • 袁枚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僅是最後兩句,就令人醍醐灌頂
    一杯好茶,慢慢品味,才有滋味;一首老歌,靜靜欣賞,方懂真情。讀書寫作也是如此,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南宋詩人陸遊曾教育後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李白詩才高妙,也勤奮鑽研,「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下面介紹袁枚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僅是最後兩句,就令人醍醐灌頂。箴作詩者清代:袁枚倚馬休誇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
  • 袁枚夜裡看到外面下起了大雪,於是寫下一首詩,成就了一首經典!
    袁枚也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美食家等等,一生也是放蕩不羈,活得極為灑脫,為此還寫過了無數的經典詩作,特別是一首《苔》,更是寫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告訴了世人一個大道理,那就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即使是很渺小,那也應該要活得轟轟烈烈。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 61歲的袁枚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短短的20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碎
    袁枚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清朝的網紅,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評論文集,那都是很有特色;另外他對於美食也有研究,一部經典的《隨園食單》,讓我們真正見識到了什麼是吃貨;而且他的名氣也是很大,有著很多的粉絲。其實作為一位傳統的文人,袁枚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追捧,無非是他有著過人的才情,寫下的詩歌也是別具一格,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苔》,這首詩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不過裡面的兩句詩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兩句激勵了無數的青年,詩人也是告訴了我們,儘管我們很渺小,但是一樣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 清朝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寫得非常唯美
    小編今天要為與大家分享清朝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那便是他的《春風》,這首詩儘管寫得很直白,但是同樣的充滿了意境,寫得很是唯美,非常值得一讀。《春風》清代:袁枚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 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次雨後賞景,高興之餘就寫下了一首好詩。下面分享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雨清代:袁枚當窗三日雨,對面一峰沉。袁枚7歲開始就讀於私塾,12歲考取秀才,27歲擔任溧水縣令,此後雖然還在江寧以及陝西等地任職,卻並無升遷。37歲那年,袁枚終於決定辭職還鄉,從此過上了悠閒的隱居生活。詩人喜歡讀書,不嗜飲酒;樂於旅遊,不愛聽曲。他住在隨園,也常去常州、杭州等地走親訪友,並與四方名流詩歌唱和。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最後兩句卻不同凡響,令人拍案叫絕!
    所以送別詩也就成了最為常見的詩歌題材。但要在詩中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送別詩要想達到「感動激發人意」的境界,就非常考驗詩人的手法了。最常見的手法有託物寓情和寄情於景。如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便是託物寓情,它以水深比情深,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真摯的友情。
  • 杭州嶽王廟開全國首個5A景區公共書吧,讓「詩和遠方」兼容
    位於杭州嶽王廟景點內的啟忠書吧。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圖9月22日,位於西湖景區杭州嶽王廟內的「書香浙江杭州嶽王廟啟忠書吧」正式開放,可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免費借閱。嶽王廟啟忠書吧佔地面積300平方米,能容納50名左右遊客同時閱讀。書吧一期藏書5000餘冊,其中逾60類近200冊與嶽飛相關,囊括了浙江圖書館館藏中最新可借的全部嶽飛相關書籍,可以說是種類最豐富、資料最齊全的「嶽飛」主題專類書吧。除了嶽飛主題,還有專門的杭州人文歷史主題,中外文學經典圖書以及少兒文學。
  • 如何理解袁枚在隨園詩話裡的勸誡
    詩在骨不在格也。袁枚在這段文字裡,提到了性情與格律,並且引用了楊萬裡和許渾的說法。不知道這兩個人的說法出自哪裡?或許清朝人能看到的古籍,我們今天已經看不到了。一、不要把格與律混為一談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南宋人。
  •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奇怪古詩,僅有兩句存世,卻爆紅千年,人人會背
    知名的、不知名的,閃光的、埋沒的,跳起來的、蹲下去的,可能你眼中的唐詩宋詞奼紫嫣紅,可能你鍾愛的作品不可計數,然而他們只是少數,大多數唐宋時代的文人往往由於沒有一首驚世的作品而被徹底遺忘,匆匆湮沒於歷史長河。能夠留下多首膾炙人口的名篇名作,能夠憑絕世才情換取一生盛名,李杜元白、蘇辛秦柳終歸只是個例。
  • 李白一首最經典的詠酒詩,被蘇軾引用,成千古名篇
    大詩人李白,大家都非常熟悉熟悉看吧,要說李白最喜歡什麼呢,只有酒和月亮了,這個酒和月亮能同時出現,那麼,就能營造出一首非常經典的詩句來,因為李白既是詩仙也是酒仙,對於李白來說,可以不做官,不能沒有酒喝也不能不讓他醉,只有醉了,才能創造出一首經典和精彩的詩句來,李白最經典的喝酒詠月詩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嗎
  • 杭州嶽王廟前的禮讚
    在歡慶祖國七十華誕的節日裡,地處杭州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的嶽王廟前,東西兩側紅牆下鮮花簇擁,擺出「2019」和「70」的花境,為祖國慶生。巍峨莊嚴的嶽王廟,自1961年起就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柱上的對聯取自嶽飛的《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蘇軾臨終前的醒悟,留給兒子一首詩,前後兩句相同,卻成千古名句
    蘇軾臨終前的醒悟,留給兒子一首詩林語堂老先生曾敘述蘇軾: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文學大家、畫家、工程師、皇帝秘書、酒仙、專唱反調的詩人。這一個坐在宋朝文壇巔峰的蘇軾,真實身份真得太多了,最難能可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差異狀況下,他常常隨心所欲地轉換真實身份。
  • 杭州嶽王廟
    後來北上從軍,第一次回鄉探親,首次在杭州逗留的兩天時間裡,便由杭州同學陪同去了一趟嶽王廟。嶽王廟,坐落在杭州棲霞嶺南麓美麗的西子湖畔,千百年來,慕名而來的朝聖者絡繹不絕。南宋紹興四年(1134),嶽飛北伐大勝,但宋高宗主和,嶽飛無奈遵旨班師回朝。嶽元帥堅持抗金,力圖收復失地「還我河山」,但卻遭朝廷主和派的竭力反對。
  • 袁枚的一首古詩,恬淡閒適,讀了三遍,更感詩味醇濃
    古詩中有很多反映歸隱山林的作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東晉的陶淵明,他不為五鬥米折腰,棄官掛印、回歸自然。他還寫了很多飲酒詩,過著一種「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農耕生活。下面介紹袁枚的一首古詩,恬淡閒適,讀了三遍,更感詩味醇濃。隨園雜興清代:袁枚花自帶春來,春不帶花去。雲自共水流,水不留雲住。我欲問其故,無人有高樹。
  • 賈島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賈島也是「韓孟詩派」,最重要的一位詩人,雖然他的成就不及韓愈和孟郊,但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其中一首《劍客》,更是令當時的一代文宗韓愈都刮目相看,裡面開篇的第一句:「十年磨一劍。」,更是成為了一句至理名言,即使是到了今天,那這句詩也是時常會被人引用。
  • 七好先生袁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最近,有一首小詩火了,火的一塌糊塗,朋友圈、頭條、網絡、電視……到處都是滿滿的正能量,看的人眼淚譁譁滴。火的原因是因為一個叫梁俊的支教老師,帶著孩子們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用音樂歌唱的形式表現了出來。小詩的意境和孩子們所處的生存環境以及孩子們積極向上的意志非常契合,於是乎,這簡簡單單的20字的小詩,一下火了起來。
  • 清代詩人袁枚的這首《馬嵬》,新瓶裝舊酒,不落俗套寫出了新意!
    當然小編今天還是要為大家推薦清朝的詩作,那便是著名詩人袁枚的《馬嵬》,這首詩同樣的寫得很唯美,通篇只有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但是袁枚新瓶裝舊酒,不落俗套寫出了新意,很是值得一讀。《馬嵬》清代:袁枚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 皇帝和高僧合寫了一首詩,每人各寫兩句,成就一首經典的千古名篇
    從而也是鬧下了許多的笑話,不過笑話歸笑話,這些奇葩的皇帝,比起那些殘暴的君王,顯然是要更接地氣,也更加的貼近於現實,不至於那麼高高在上。然而唐朝也有一位比較特殊的皇帝,那就是唐宣宗,他也是出家做過和尚,主要還是由於他被人嫉妒,為此只好遠離塵世,去到深山裡的寺廟裡修行,也正是這一段修行的經歷,也使得他遇到了當時另一位了不起的高僧黃檗禪師,兩人更是一起合作寫了一首詩,那便是著名的《瀑布聯句》,這首詩可謂是大氣磅礴,每人各寫兩句,前面的兩句出自於黃檗禪師,後面的兩句則是出自於唐宣宗。
  • 李白最狂傲不羈的一首詩,最後兩句無人能及!
    而有關狂傲不羈的人,可能歷史上有很多,但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想到它在自己的詩句中流露出的狂傲不羈和奔放灑脫。很多人評價說李白狂傲不羈,不可一世,殊不知李白狂是有他狂的資本。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當時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除此之外,李白還好劍術,喜任俠,更是唐代第一劍客裴旻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