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2020-12-09 品詩賞詞

立秋後天氣依然非常炎熱,直到處暑之後,仍然無法感到秋天的氣息。唯有在傍晚時分,當夕陽的餘暉漸漸消散,西風陣陣、荷葉田田,終於可以聞到一股清涼的味道。人們在暑熱中心情煩躁,急切地等著一場秋雨,更期待著遍野金黃、豐收在望。 

但有時又是秋雨綿綿,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心情愁悶時,倚樓聽雨,那種撩人心炫的聲音,縹緲而又空幻,令人倍感傷感。而心緒舒暢時,卻覺得那雨打芭蕉的節奏,又好像美麗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竟引得潺潺的溪水也為其伴奏。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次雨後賞景,高興之餘就寫下了一首好詩。下面分享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清代:袁枚

當窗三日雨,對面一峰沉。

花有銷魂色,鶯無出樹心。

怒蛙爭客語,秋水學琴音。

折竹教童試,前溪幾尺深。

袁枚7歲開始就讀於私塾,12歲考取秀才,27歲擔任溧水縣令,此後雖然還在江寧以及陝西等地任職,卻並無升遷。37歲那年,袁枚終於決定辭職還鄉,從此過上了悠閒的隱居生活。

詩人喜歡讀書,不嗜飲酒;樂於旅遊,不愛聽曲。他住在隨園,也常去常州、杭州等地走親訪友,並與四方名流詩歌唱和。這首詩就創作於他剛剛隱居的那年,作者雨後賞景,表達了恬淡閒適的心情。

連日來雨水不斷,雖然暑熱消褪,但也讓出行不便。外面下著大雨,詩人只好悶在家中讀書、喝茶,翻閱古人經典,再修改自己過去的詩文,雖然並不寂寞,總覺得有些煩悶。終於雨過天晴,詩人也可以好好地出門散心了。

他帶著小僮,穿著輕裝,緩步走到戶外。一路上空氣清新、金風細細,雖然落葉遍地,卻別有一番情趣。詩人登高望遠,對面山峰上早已霧氣消散,似乎也比平日裡下沉了許多。

詩人又將視線回收,只見路旁的野花經過雨水的洗滌,顏色更豔;而樹上的鳥兒卻因羽毛被雨淋溼,而不願出林飛翔。一有一無,卻讓人憶起明代劉基的詩句,花有淚、鶯無語;也使人聯想起秋雨中,花兒失色、鳥兒低飛的場景。

袁枚觀察細緻,下筆有神,更傳達出詩人此時心境怡然自得,完全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他與溫婉的風景相依,更欣喜這雨後柔情清新的世界。

頸聯又從聽覺入手,展現出雨後池塘和溪水的風貌。一場秋雨之後,蛙鳴陣陣,流水潺潺,其聲頗似琴音。作者一定是非常留意蛙鳴時的模樣,它瞪目鼓腹,其狀若怒,所以將其形容為怒蛙。

而「爭客語、學琴音」,也擬人化地表現出雨後初晴時,由於人跡罕至,所以更顯靜謐。詩人採用以動襯靜的手法,也顯得藝術修養十分高超,不愧為清代的大才子。

最後兩句也顯出詩人輕鬆、愉悅的心情,他欣然折竹試水,還教童子試探溪水的深度。可見連日雨水不斷,也讓大河小溪都漲滿了水,詩人也不知深淺,更不敢貿然而渡。

縱覽袁枚的這首五言詩,清新自然,如同白話,卻令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又歷歷如在目前。全文雖然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首聯表現了雨後空氣清新、迷霧消散,山色明朗、潤澤。頷聯展現雨後花兒更顯嬌妍,而鳥兒卻羽翼溼重、難以高飛。

頸聯也形象地表述出雨後怒蛙和急流之聲,仿佛就在身邊跳動和鳴響,令人如聞其聲。而尾聯看似隨興,卻匠心獨運,不僅描繪出雨後漲水的場面,也讓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短短40字,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清新自然的欣喜之情。

相關焦點

  • 王勃賽詩時抽中很難的字,卻照樣寫出首牛詩,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
    所謂抽籤賽詩,其實就是古代才子們寫詩的一種遊戲,每個人抽一個字,詩裡不但要包括這個字,還要合這個字的韻。這種遊戲以前歐陽修和範仲淹也玩過,最後範仲淹勝出。這次王勃運氣不佳,抽中的是一個很難寫的「接」字。為何說這個字難寫?因為這種合韻詩,抽中的字是要放在詩中任何一句的結尾的。大家平時可曾見過哪首詩,是用「接」字結尾的?這種詩是非常少見的。
  • 落榜才子愁得睡不著寫首詞,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最後5個字驚豔
    宋代志南和尚寫的是「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其實詩中並沒有杏花,他只是寫了杏花開放時的雨而已,但這「杏花雨」3字卻歷來被後世稱道;李清照的筆下的雨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用雨寫愁是李清照很擅長的寫法,這點點滴滴雨與梧桐落葉一起,飄進了人的心坎裡。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圖片:下雨劇照一、其一李商隱擅長詠物詩,能從細微的角度將要表述之物呈現出來,而且以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賦予物象別致的神韻,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第一首詠雨詩:《微雨》,一個「微」字讓我們知道了雨的態勢,是微弱的,不易察覺,那麼李商隱是怎麼傳達出微雨神韻的呢?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這首詩就是作者借竹自比,寫竹子的文光勁節和瀟灑清幽,實際上是寫人的氣質與修養。在一個空氣清新的早晨,詩人信步走在林蔭小道,和煦的陽光灑滿了大樹和小草。那些在林間高聲歌唱的小鳥,不僅沒有驚詫於這位不速之客,似乎還非常歡迎詩人的來到。
  • 韋應物一首描寫雨的詩,僅僅二十八個字,卻是意境全出!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韋應物一首描寫雨的詩,那便是他最為著名的《滁州西澗》,相信喜愛詩詞的朋友,對於韋應物的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在這首詩中,詩人把那種濛濛細雨,描寫的非常的唯美,同時也在這首詩中,把暮春時節的情景描寫的繪聲繪色。
  • 落榜才子輾轉難眠寫首詞,無一「雨」字句句寫雨,成詠雨千古絕唱
    在普通人眼中平常不過,甚至被很多人厭惡的雨滴在詩人眼中也會充滿詩意,造就了很多優秀的詠雨佳作。想要將雨描寫得又美又有詩意並不是一件簡單卻又不會複雜到極致的事情。不管是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還是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都是非常經典的詠雨詩,因此想要超越這些經典做出更優秀的詩作並不容易,但是有一位北宋詞人卻做到了。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秋月》,便是古典詩歌中很經典的一首詠月詩。它出自於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之手,是朱熹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朱熹主要藉助於秋月下的山間小溪、碧綠山頭、澄靜夜空、悠悠雲朵、飄逸楓葉等景象,表達了自己超脫塵世、閒適自在的情趣,也流露了他追求明月般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晚唐有位詩人劉皂寫了一首《長門怨》:「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劉皂這首詩借長門宮裡失寵妃嬪的口吻來寫,全篇不著一怨字,但句句在寫怨,情景交融,用字精工,將抽象的感情寫得十分具體、形象,是宮怨詩中的佳篇。
  • 品讀《飲湖上初晴後雨》,這一首詩,寫絕了西湖的美
    而其中,宋代文學大家蘇軾蘇東坡的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在我來,把西湖的美麗景色,寫絕了。全文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光彩熠熠,美麗至極;而雨時的西湖,雲山霧繞中,西湖和群山,若隱若現,迷幻縹緲,奇幻至極。
  • 一首28字寫月亮的唐詩,全文無「月」字卻字字寫「月」
    我們之前品讀過李商隱和杜牧的兩首古詩,他們在古詩當中都在寫雨,但是全文當中並沒有出現一個雨字,堪稱是詩人別具匠心。古典詩詞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詩人們描寫一種景物或者一種自然現象,除了題目當中有所交代之外,全文都是儘可能的避開這些字眼,而是採用對其特點的描繪反襯其自身的規律。讀起來是很有趣味的,甚至很多時候可以當做一個成語來猜,謎底就是這古詩的題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嶠的《風》。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一首寫月亮的古詩。
  • 落榜才子徹夜難眠寫下此詞,無一雨字卻句句不離雨,成詠雨詞絕唱
    雨的詩意,遇到了文人的筆,就成了一首首經典詠雨作。但要寫出雨的意境,不但要夠美,還要不落俗套,難度不可謂不大。特別是在有了杜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等數首經典後,詠雨要與前人媲美談何容易。
  • 才子在旅館裡賞雨時寫下名作,無一雨字卻句句寫雨,紅了600多年
    但是要說寫雨寫得最讓筆者觸動的不過這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經典寫雨詩詞,大都是唐宋年間文人寫就,似乎說起古典文學大家都將目光聚焦在唐詩宋詞上,但實際上元曲也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便是一首詠雨的元曲名篇。
  • 陸遊一首清新的小詩,僅僅二十個字,卻是意境高遠!
    陸遊,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寫了無數的優美詩篇,流傳至今的有三萬多首,所以他也是中國古代存詩最多的一位。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更是別具一格,而且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的那一份愛國熱情,應當說他也是眾多詩人中,少數幾個真正上過戰場的人。
  • 一首詩、一首詞,教你優雅描繪夏的美
    >夏火傘高張是夏桃紅綠柳是夏電閃雷鳴是夏鳥語蟬鳴也是夏夏濃烈 颯爽一首詩賞析這首詞寫的是初夏時節,採用從反面落筆的手法,用一幅幅無聲畫來展示大自然的生機。枝葉繁茂的槐樹,高大的柳樹,還有濃綠深處的新蟬鳴聲乍歇,一片陰涼幽靜的庭院環境。整首詞淡雅清新而又富於生活情趣。
  • 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清代一位著名詩人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袁枚自號隨園老人,少年得志、中年隱居,久居金陵、交遊廣泛。詩人心胸坦蕩,直言好論,所以他感到難於被朝堂容納,不如做一介草民,悠然快樂。下面介紹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苔(其一)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 唐詩裡一首寫雨的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唐詩作為中華文化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可以是說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為燦爛,最為耀眼的文學。從唐朝一路走來,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今天,人們讀起那些唐詩來,依舊還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風採,以及唐詩的魅力。
  • 唐朝高僧雨天寫了一首詩,無生僻字卻讓人費解,成最具禪意一場雨
    唐朝高僧雨天寫了一首詩,無生僻字卻讓人費解,成最具禪意一場雨文/一休道說道唐朝,那簡直就是文人的天堂,唐詩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從這些唐詩中看到了一個朝代的興衰歷程,而唐朝的著名詩人更是數不勝數,在唐詩中我們還能體會到詩詞中所體現出來的那些風景,尤其是唐雨,不同的詩人寫的不同的雨,總體來說就是概括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
  • 袁枚春日郊行,這首七律清新明快,驚豔了整個春耕季節
    下面介紹袁枚的一首七律,意境很美,驚豔了整個春耕季節。春日郊行清代:袁枚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帶雨畫清明。雜花香自空中至,野草根從舊處生。小鳥啼咽催布穀,老牛牽犢學春耕。袁枚在創作上反對虛偽矯飾,追求真善美,他熱愛大自然,更熱情地謳歌美好。這首詩描寫春天的睛明景色、和鄉村春耕的忙碌景象。面對這一派田園風光,詩人也不由得想起自己仕途奔忙的勞苦。這首七律起首就充滿激情,全篇更是醉美如畫。二月裡依然天氣寒冷,很多花兒都沒有開放,詩人卻說此時郊遊最有情。
  • 雨季,一起去欣賞宋代的寫雨詩吧!
    雨季,一起去欣賞宋代的寫雨詩吧!宋代寫雨的詩詞有哪些?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於宋代寫雨的詩詞以及詩詞相關的賞識及詳解,供大家欣賞。上片著眼於雨中,下片著眼於雨後,全詞體現出一個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脫之道,篇幅雖短,但意境深邃,內蘊豐富,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現著作者的精神追求。《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樂趣《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是南宋僧人志南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李白登山太白山寫下一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登太白峰》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它寫於李白在京供奉翰林時。由於「醜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的政治抱負始終無法實現,感到十分惆悵與苦悶。這首《登太白峰》便是李白在這樣的心情下創作出來。至於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除了想像奇特,含有豐富的想像力外。還運用了化實為虛,以虛寫實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