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2020-12-20 澎湃新聞

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2020-01-08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9月17日,遊客在後池村採摘葡萄。

從冀南古城邯鄲向西出發,驅車百餘裡,2019年我們探訪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不下五次。

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那「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的氣魄至今被華夏子孫奉為奮鬥的精神源頭。

近溯80年前,劉伯承、鄧小平率八路軍129師在這裡寫下了「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抗戰壯歌。

今天,後池人挺立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他們不改愚公「本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開山築路,鑽巖找水,開荒播綠,奮力搬掉「貧窮」這座大山,創造了新時代的愚公傳奇。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8年1月8日拍攝的後池村梯田雪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9月17日,遊客在後池村參觀。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9月17日,後池村村民在修路途中。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9月17日,後池村村民在修路。

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10月5日拍攝的後池村新愚公小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10月5日拍攝的後池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6年3月4日,後池村村民在傳運修路用的石頭。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

↑2019年12月26日,後池村新愚公小學師生在做遊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10月5日拍攝的後池村一處「農家樂」(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後池村村民在修路(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19年12月26日,後池村新愚公小學師生在做遊戲。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19年9月17日,後池村村民駕駛三輪車上山。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來源:新華社

■校對:張 坤

■編審:索銀強

往期精彩回顧

原標題:《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圖表·漫畫)「新華全媒頭條」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月7日 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之三「播綠」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
  • (圖表·漫畫)「新華全媒頭條」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
    新華社圖表,北京,2020年1月7日 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之三「播綠」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 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
  • 動圖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那「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的氣魄至今被華夏子孫奉為奮鬥的精神源頭。
  • 動圖漫畫|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
    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那「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的氣魄至今被華夏子孫奉為奮鬥的精神源頭。
  • 新華社重磅微視頻:講述涉縣後池村脫貧故事
    新華社石家莊1月6日電題:太行新愚公「搬窮」記——冀南後池村脫貧故事新華社記者從冀南古城邯鄲向西出發,驅車百餘裡,2019年我們探訪河北省涉縣關防鄉後池村不下五次。後池村,遁跡於太行山深處,「八山半水分半田」,卻是一個傳奇所在。遠至上古,傳說中女媧在這裡補過天,愚公在這裡移過山。那「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的氣魄至今被華夏子孫奉為奮鬥的精神源頭。近溯80年前,劉伯承、鄧小平率八路軍129師在這裡寫下了「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抗戰壯歌。
  • 【高清組圖】涉縣後池村:新愚公修通山路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高清組圖】涉縣後池村:新愚公修通山路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來源:長城網作者:鄭建衛2020-08-12 17:44:53  長城網訊(記者 鄭建衛)太行山是一座傳奇的山、英雄的山。這裡曾流傳「愚公移山」故事。
  • 【全國文明村】涉縣後池村:綠水青山後池村
    記者鞏玉強攝太行山是一座傳奇的山、英雄的山,這裡曾上演「愚公移山」千古絕唱,上演「九千將士進涉縣,三十萬大軍出太行」的紅色傳奇。而今,這裡正在上演新時代的綠水青山故事,主人公是涉縣關防鄉後池村的新愚公們。火紅的柿子仍掛在樹梢兒,彎彎山路不再崎嶇,高高山峰不再難攀,寬闊山場不再突兀。
  • 戰貧記·第15期 | 太行山「愚公」鑿石三個月修出脫貧路
    腳下是新修的水泥路,寬綽平坦,遠望過去,像條環繞山間的玉帶。這裡是河北涉縣關防鄉後池村,位於太行山區,就在五年前,通往梯田的路還是一條一米多寬的碎石土路,從家到田只能步行,來回一趟要兩三個小時。農具運不進,山貨運不出,全靠肩扛手提。前些年,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村裡只剩下婦孺老弱,梯田也大部分撂荒了,後池村成為太行山區遠近聞名的窮山村。
  • 慶祝改革開放40年 | 河北後池村:用「愚公精神」鑿出致富路
    然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並沒有向命運認輸,在改革發展中他們轉變思路、開拓門路、不等不靠,硬是用雙手在石山裡鑿出了一條致富「通山路」,用新時代愚公精神寫就了脫貧致富的故事。當車沿著山路一點點開進後池村,路兩邊綿綿不斷的大山上,成片的梯田出現在我們眼前。雖然是冬閒時節,但村民們仍在忙著整修梯田。村支書劉留根告訴記者,這些復墾出來的梯田將全部種上桃樹。
  • 涉縣後池村:深山裡「開」出生態致富路
    變化,始於一條路不惜山高路險,驅車蜿蜒而上,探訪後池村的遊客、記者,學習致富經驗的外地人,率先好奇的莫過於這條聞名於外的「愚公」路。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後池村供圖這究竟是怎樣一條路?後池村供圖就這樣,在那個寒冷的冬天裡,後池村村民用一股子齊心協力的火熱勁頭兒,硬是靠手抬肩扛在深山裡鑿出了一條長12公裡、寬4米左右的標準路基。隨後,路在一次次修繕中變寬、變平、變硬……這條路,人稱「愚公」路。
  • 李保國:太行愚公 科技財神
    58載年華,35個春秋每年都有200多天奔波在太行山的溝壑坡坎,以至閉著眼睛嗅一下空氣,就能準確說出到了太行山脈的哪一處區域。  這是怎樣的人格魅力?一位大學教授的去世,引來29萬人的燭光,9000萬人的關注。河北省平山縣、內丘縣等地數萬山村百姓自設靈堂,把他的骨灰安放在太行山的最高處。
  • 「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紀念石在河北農業大學落成
    4月10日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日子,社會各界人士默哀致敬。 徐巧明 攝中新網保定4月10日電 (呂子豪徐巧明)4月10日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李保國生前為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35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區,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建立了太行山板慄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人民幣,純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李保國紀念石落成儀式在河北農業大學西校區廣場舉行。
  • 「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紀念石在河北農業大學落成
    4月10日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日子,社會各界人士默哀致敬。 徐巧明 攝中新網保定4月10日電 (呂子豪徐巧明)4月10日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國同志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李保國生前為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35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區,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建立了太行山板慄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人民幣,純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李保國紀念石落成儀式在河北農業大學西校區廣場舉行。
  • 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用科技的力量託起山區群眾小康夢
    新華社石家莊2月8日電題: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用科技的力量託起山區群眾小康夢  新華社記者王昆  太行山區,是我國最為貧困、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與全國人民如期共同進入全面小康,太行這座山躲不開、繞不過。
  • 瑤山脫貧「新愚公」——記湖南省勞模趙雪旺
    瑤山脫貧「新愚公」——記省勞模趙雪旺先進事跡永州日報記者 王晶  他紮根瑤山,帶領村民走「產業扶貧、藥材種植」新路子,2016年一舉摘掉了江源村「貧困村」的帽子,村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5300元,他還帶動周邊鄉鎮積極發展藥材種植,促進了全縣瑤族地區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趙雪旺出生於荊竹瑤族鄉一個普通農家。
  • 【太行「新愚公」李保國】科技財神在太行
    他三十五年如一日,一頭扎進太行山區,依靠科技力量,付出畢生心血,幫助百姓脫貧致富。今天起,本臺推出系列報導《太行「新愚公」李保國》。今天播出第一集《科技財神在太行》。在太行山區,村民們自發的組織悼念活動,他們說,沒有李老師,就沒有如今的好日子。  村民:只要是李老師一來,就說李老師到就是「財神到,多學知識有回報」。  1981年,李保國從河北林學院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立志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太行山區的農民脫貧致富。妻子郭素萍說,這個承諾他堅守了35年。  郭素萍:這一年的時間吧,基本都是在外頭。
  • 獻給脫貧攻堅戰線的「新愚公」
    在濟源,古有老愚公移山,今有新愚公扶貧。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和指示是對全國講的,但對愚公移山故事原發地的河南濟源更具特殊意義。一篇篇駐村日記、一個個扶貧故事、一次次徹夜長談,寫滿了第一書記們的酸甜苦辣,他們累並快樂著。比如,大峪鎮王莊村的三任第一書記。從2015年8月,河南交通投資集團的第一任駐村第一書記到崗,至今共有三任第一書記派駐王莊。三任駐村第一書記劉劍君、任雲飛、張家祥到王莊後,老百姓都給他們起了新名字:劉「脫貧」、任「致富」、張「振興」。
  • 店子坪村的交通脫貧故事——窮山溝變身「桃花源」
    8月12日,手拿新舊照片,湖北「愚公書記」王光國走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現場,以親身經歷向中外記者講述交通扶貧故事。「過去村民到臨近的高坪鎮趕集,要沿著絕壁小道翻越山嶺,貨物往來全靠肩挑背馱,來回要兩三個小時,現在公路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湖北交通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成果,在他口中生動呈現。此次新聞發布會,王光國是我省唯一代表。
  • 西藏山南市易地扶貧搬遷:搬離「窮窩窩」 圓了「脫貧夢」
    「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我們才能搬出『窮窩窩』,住上新房子,過上幸福生活。」說起易地扶貧搬遷,今年61歲的曲松縣曲松鎮東嘎村群眾格桑頓珠滿是感激。截至目前,山南市共有335戶1034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