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徵伐:織田信長對一向宗寺廟勢力的艱難勝利

2021-02-09 冷炮歷史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冷炮歷史】

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

位於日本中部伊勢灣內的長島,曾是一向宗勢力最重要的願證寺所在。它由多條河川衝積而成,周圍還密布著泥沼淺灘,所以是不折不扣的易守難攻之地。至於盤踞當地的一向宗,也成為世俗領主們的勁敵。

為了實現統一日本的理想,對宗教自治勢力極為不滿的織田信長在1570年與信徒們大打出手。最終,通過長達4年的拉鋸戰,才將他們艱難剿滅。

長島舉兵

日本的寺廟僧兵 武力不輸於大部分中小領主


早在信長早年統一尾張和攻略美濃期間,他就盡力避免與強大的一向宗發生衝突。但當自己成功上洛、扶持足利義昭就任將軍後,便開始利用幕府威望建立集權統治。隨即以武力脅迫各地的一向宗寺院向他繳納軍費。作為一向宗領袖的本願寺顯如曾度表示過屈服,但信長讓本願寺御坊搬出石山的要求令他難以接受。只能開始利用本願寺的影響力,暗中與信長敵對的朝倉義景、淺井長政、三好三人眾等勢力結盟,準備起兵反抗信長。

1570年9月,正當信長與三好三人眾在野田和福島城激戰,顯如突然發難,與三人眾聯手對抗信長。此外,他還寫信號召各地的一向宗信徒們行動起來,為保開山祖師所創的門派不遭滅頂之災而反抗信長。戰局立刻變得對信長非常不利,讓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也趁機對信長發起進攻。

一向宗勢力的總部 本願寺


由於擔心京都失守,信長在9月末放棄與三人眾作戰,轉而率軍返回本國與朝倉和淺井聯軍對峙。隨後,顯如便協助三人眾奪回了部分被佔地區。正當信長焦頭爛額之際,長島的一向宗信徒們也趕來助戰。他們在下間賴旦的指揮下,擊敗了桑名城主瀧川一益。隨後又越過木曾川、圍攻尾張的小木江城,迫使信長的弟弟信興在城內自盡。

得知弟弟自盡的消息後,進退維谷的信長決定暫時求和。通過天皇和將軍的斡旋,朝倉和淺井也同意撤軍,才讓倍感屈辱的信長得以返回居城。從此意識到距領地近在咫尺的長島信徒,已成為自己的最大威脅。於是便利用休戰之際加緊整備,決心徹底徵服長島,並給予一向宗勢力以沉重打擊。

長島信徒圍攻小木江城


兩戰皆墨

霸道的織田信長還是將目光對準一向宗勢力


雖然信長暫時擺脫了多面受敵的困境,但要消滅長島信徒也並非易事。如前所述,長島位於河海交界地帶,密布淺灘和沼澤的地形對防守方十分有利。一向宗的盟友們也可充分利用水路,向島上守軍輸送各種支援。此外,長島守軍本身的規模也十分龐大。據《武功夜話》記載,光是守衛長島的本部信徒就有20000人之多,外部還有10餘座要塞嚴陣以待。為了加強防衛,本願寺方面還派下間賴且、下間賴成率領善使鐵炮的紀州傭兵前來助陣。

信長則過於高估了自身力量,也缺少與這類宗教自治勢力的作戰經驗。就和當時的許多大名一樣,信長也十分輕視佛教徒。認為對方不過是由和尚與農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只需大軍碾壓即可獲勝。

手持火繩槍的 一向宗僧兵


1571年5月12日,信長調集50000大軍,開始兵分三路的向長島發起了第一次大規模攻勢。左路軍由柴田勝家率領,從太田口方向進攻。中路軍由佐久間信盛率領,從小木江城附近的中筋口方向進攻。信長則親率右路軍,則從津島口方向進攻。由於受復仇之心驅使,信長下令實施焦土政策、焚毀臨近地區的村落,但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限制了大軍調動。長島守軍則利用自己對地形的熟悉,採用遊擊戰法進行對抗,並聯合附近的海盜騷擾調度不便的織田大軍。

由於未能掌握制海權和切斷外援,織田的進攻毫無進展。4天後,信長便下令全軍撤退、僅留下瀧川一益負責北伊勢的戰局。不幸的是,左路軍撤退時在太田口附近遭遇伏擊,柴田勝家也在混戰中被流矢射傷。他的馬印還一度被敵軍奪取。負責殿後的氏家卜全則因馬陷泥沼而被敵軍殺死,他的家臣們也大多被擊斃。

一向宗的大量信徒 從四面趕來進行增援


戰後,信長認為自己未能斬斷外援,才是導致初戰失利的重要原因。所以下令嚴查往來人群,防止喬裝打扮的一向宗信徒進入長島。但本願寺已經和武田信玄結盟,逼迫信長再次使出緩兵之計,與本願寺顯如暫時議和。努力擊破第二次「信長包圍網」,消除進攻長島的後患。幸運的是,武田信玄突然在1573年4月逝世,極大地削弱了反信長同盟實力。後者也抓住良機全面反擊。他首先鎮壓和流放了背叛自己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然後在8月幹翻了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餘下敵人就只剩下了石山本願寺和伊勢長島的信徒。

1573年9月24日,信長召集數萬大軍發起第二次攻勢。在得知其動向後,本願寺顯如同樣向長島派出援軍,並寫信請求武田勝賴出兵相助。但對方卻沒有應允。

一向宗的領袖 本願寺顯如


戰爭初期,織田軍的進展十分順利。9月26日,羽柴秀吉和丹羽長秀率部攻佔西別所城。到10月6日,柴田勝家和瀧川一益率軍侵佔坂井城。信長自己也於10月8日抵達東別所,讓周圍的諸多城主都因畏懼其兵鋒而紛紛臣服。哪怕頑強抵抗的白山城城主中島將監,也只能在10月中旬投降。至此,北伊勢地區基本都已向信長臣服,但信長徵用船隻從海路討伐長島的計劃卻遭到挫敗。

眼見無法攻入長島,信長開始在10月25日時下令撤軍,僅讓瀧川一益留守矢田城。當織田軍途經樹林密布的多藝山,就遭到長島信徒的伏擊。由於天降大雨、鐵炮無法射擊,雙方便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造成殿後的家臣林通政及其部眾全部陣亡。但有賴於他的苦戰,信長才得以在26日回到歧阜城,他對長島的第二次攻勢也以再次失敗告終。雖然信長增強了對伊勢地區的控制,但兩次徵討的失敗多少也損害了他的威望。

暴雨天氣讓織田信長的士兵被迫靠白刃戰突圍


斬草除根

長島的複雜地形 讓進攻者往往無所適從


經歷以上兩次失敗,信長開始更謹慎地籌劃新攻勢。他決定集結重兵完全包圍長島,再將敵軍分割消滅。為阻斷本願寺的陸上援軍,下令封鎖了尾張到矢田之間的所有村落。駐守在西別所附近的瀧川一益和木下秀長,也成功切斷了長島與本願寺之間的交通往來,使長島陷入完全孤立狀態。

為了奪取制海權,信長還調集了瀧川一益的伊勢水軍和九鬼嘉隆的九鬼水軍。先後動用了包括安宅船在內的600多艘戰艦,計劃消滅長島水軍,並封鎖長島南方的海道,以免陸上的敵軍戰敗後逃脫。

織田信長為攻佔長島而僱傭了大量水軍


一切準備就緒後,信長於1574年6月頒布總動員令。除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吉之外,所有重要家臣們都悉數出陣,使總兵力達到80000之眾。幾乎斷絕外援的長島守軍只剩下30000人,全部依託要塞固守不出。當月23日,信長抵達津島本陣後又做出詳細部署:東路軍的20000人由長子信忠率領,主攻方向為市江口。西路軍的10000餘人由柴田勝家和佐久間信盛率領,主攻方向為賀鳥口。中路軍的30000餘人由信長親自率領,主攻方向為早尾口。伊勢、九鬼與尾張的水軍10000餘人由次子信雄率領,主攻方向為南部海道。

7月14日,織田軍率先發起進攻。西路軍從松之木口成功渡河,擊敗了敵將下間玄賴的守備部隊,並殺死數百敵人。當天信長的中路軍也攻破了小木江城,並乘勝焚毀了前洲、海老江島、加路戶等據點,將本陣從津島轉移至五明。次日,織田的水軍就抵達長島附近水域。信雄率領大戰船攻擊大野口,九鬼嘉隆則率領剩下的數百艘船封鎖了伊勢灣的其他水路。

7月14-16日的戰役進展圖


隨著織田軍封鎖網的不斷收縮,長島守軍只得逐漸放棄外圍要塞,集中到大鳥居、篠橋、屋長島、中江和長島這5處要塞中進行防衛。眼見形勢大好,復仇心切的信長決定將敵軍全部殺盡。他在23日寫給家臣河尻秀隆的信中表示:縱使長島的叛亂者如何乞降,此刻也務必要斬草除根,不可赦免他們的罪責!

於是,信長重新部署軍隊,將5處要塞團團包圍。他庶兄信廣和侄子信成等親族,都率部圍困了篠橋。柴田勝家與稻葉一鐵等人率部在今島布陣監視大鳥居。佐久間信盛父子在坂手一帶布陣。丹羽長秀和不破光治在加路戶島布陣。信長的兩個兒子信雄與信孝,則率領大船團從南部的大島口發起進攻。以上包圍剛剛完成,信長就下令首先進攻最外圍的大鳥居和篠橋。為了減少傷亡,調來大鐵炮對要塞猛烈轟擊、破壞了外圍的柵欄和塔樓。在織田軍的圍困和猛攻下,篠橋和大鳥居的守軍因為彈盡糧絕而請求投降,卻遭信長本人的直接拒絕。

猛攻一向宗要塞的織田信長部隊


8月2日晚,戰場周圍突降暴雨,大鳥居守軍趁機逃出城外突圍。但柴田勝家迅速率軍追擊,殺死1000餘人。在大鳥居被攻佔後,信長還下令將陣亡敵軍的鼻子和耳朵割下來、裝在船上送往敵陣。希望以這種恐怖的心理戰讓負隅頑抗的敵軍陷入崩潰。

8月12日,被圍困2個月的篠島也提出投降。並表示願意幫助信長進攻長島本營。但後者還是一口回絕,並將篠島守軍趕往剩下的長島、屋長島和中江這3處要塞內。此時,長島糧道已經完全被織田軍切斷,陷入極為危急的境地。心急如焚的本願寺顯如再次向武田勝賴求援。雖然對方在8月24日的回信中承諾將出兵進攻信長,但實際上他仍在繼續與德川家康作戰,援助長島的最後希望也就此破滅。

織田陣營的巨大優勢 讓一向宗信徒們損失慘重


9月25日,被圍困近3個月的長島終於因支撐不住而準備向請降。信長一改先前的態度,以守軍全部退城為條件接受了請求。然而,此舉並處於真心,反而是在計劃更為陰險的計策。四天後,長島守軍全數投降,準備乘船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結果卻在撤退途中遭到織田事先部署的3000鐵炮與弓箭部隊猛擊。包括願證寺顯忍和下間賴旦在內的許多人遭到射殺,少數逃到對岸的倖存者也被其餘伏兵殺死。

但出乎信長意料的是,屠殺行為激怒了那些已經乘船逃離包圍圈的對手。有800名長島信徒乘船返回,手無寸鐵的衝入織田軍陣地,通過搶來的武器展開白刃戰。面對這些毫無畏懼的狂徒,織田的士兵瞬間陷入混亂。信長的叔父信次、庶兄信廣巨額弟弟秀成等6名親族都在這次奇襲中被殺。全軍付出近千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才勉強穩住陣腳。更令信長震怒的是,最後竟然還有300餘人殺出血路,從多藝山和北伊勢方向逃往石山本願寺。

出城突圍的一向宗僧兵


由於眾多親族陣亡,信長因憤怒至極也採取了更瘋狂的報復行動。除了焚毀願證寺,還用多重木柵欄封鎖了屋長島和中江。最後四面放火,將餘下2座要塞中的信徒都活活燒死,徹底消滅了長島的反抗力量。根據《信長公記》記錄,被燒死的受害者就多達20000人。

完成這次血腥的復仇後,信長讓瀧川一益治理長島,自己則率領大部隊返回了岐阜。戰後,麾下武將前野長康還曾寫道:暴亂的狂徒們入了念佛修行的道場,終遭惡業的結局。這或許正是信長自己對長島信徒們的真實看法。

位於桑名市的長島信徒殉教碑


現代長島町鳥瞰圖


(全文完)


爭奪門司城:日本戰國時代的經典要塞爭奪戰


相關焦點

  • 織田信長兄弟之死與剿滅伊勢長島一向一揆
    引言:1570年10月,織田信長的弟弟織田信治被朝倉淺井聯軍圍困在近江國的宇佐山城,與森可成一起戰死。此時正處於信長包圍網的高峰期,三好家捲土重來,在攝津登陸,與本願寺一向宗門徒聯合向信長宣戰,而此時的織田軍主力基本都被派往了攝津。
  • 奇葩的日本戰國僧侶:擁有強悍的僧兵部隊,一度擊敗織田信長
    戰國時候的上杉謙信(劇照右)一向宗的擴大之後,開始不滿足於鄉野之中僅僅佔據農村,他們逐漸將手伸到大名們統治的城市裡面去,一向宗的根據地本願寺在應仁之亂後,也加入到戰國的徵伐中去,十一代法祖顯如和尚將勢力擴張到了織田信長的地盤上
  • 看似無敵的信長包圍網,並非滴水不漏,看織田信長如何破局
    三是波及戰國大名之多,這個包圍網參與的戰國大名有十餘家,包括本願寺、延曆寺、淺井、朝倉、三好、六角、毛利、松永、武田、上杉等多家知名的勢力。而被包圍的目標織田信長,也並非孤立無援,他的鐵哥們德川家康分攤了包圍網的部分壓力,幫助織田信長撕破包圍網。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雙方都邀請本願寺在內的宗教勢力介入。本願寺不僅沒有拒絕,而且還聯手加賀國人終結了富樫氏的統治。家和國由此成為戰國時代唯一一個由一向一揆控制的百姓持有之國,也是一個以金澤御坊為政治中心的本願寺王國。有人認為,這件事是本願寺名僧下間蓮崇和蓮如的兒子們聯手所為,蓮如對此持默認態度。
  • 淺井長政的背叛:織田信長的越前徵伐與淺井家背叛之謎
    越前徵伐永祿十三年(1570年)四月二十日,織田信長率軍從近江國坂本向若狹國進軍,於四月二十三日進入若狹武田家的四家老之一粟屋勝久麾下的國吉城。從這再往西走,就是武藤友益的地盤佐分利鄉了。次日,攻下天筒山城的織田軍轉頭進攻金崎城,朝倉家的家督朝倉義景親自出陣救援,但是因為居館一乘谷發生了騷動,不得不撤軍回城。金崎城被織田軍圍得水洩不通,織田信長命令木下秀吉前往勸降,表示若是不從,天筒山城就是一個例子。在這樣的窘境下,孤立無援的朝倉景恆只得同意了織田信長的勸降,隨後織田信長接管了金崎城,又命令秀吉派出兩百餘人護送朝倉景恆返回一乘谷。
  • 為什麼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第六天魔王又是什麼呢?
    在所有綽號裡最知名的莫過於是要「布武天下」的尾張大名織田信長,他有第六天魔王的綽號,那麼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第六天魔王原本是印度教中的毀滅之神溼婆,他與創造之神梵天,守護之神毗溼奴並列為印度的三大主神。佛教在印度誕生時,印度土地上已經存在了大量宗教,這些宗教互相攻訐。特別是溼婆教派,一直是反對佛教的急先鋒。
  • 埋藏了無數信息的本能寺之變:決定織田信長勝負的一戰
    明智光秀在織田信長看來是叛軍兵,但在室町幕府將軍兵足利義昭看來卻是忠臣。由於織田信長逐漸專權化的政治布局,明智光秀面臨著降職的威脅,與領土被大幅削減的長宗我部元親、面臨政治生命危機的足利義昭。不可動搖的危機意識將三者聯繫在一起,演變成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局面。
  • 織田信長死後,織田家分崩離析,這和信長培養接班人的方式有關!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死後,織田家分崩離析,很多人奇怪,織田信長這麼一個偉大的人物怎麼沒能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以至於自己死後,家族基業被手下的豐臣秀吉給攫取了呢?織田信長有人說,織田信長大可以像毛利搞兩川、德川家康搞御三家那樣,設立旁支輔弼宗家。實際上,信長晚年也有這個苗頭。
  • 瀧川一益是織田家臣團中,特別受重視的一名武將
    然而,他的弟弟木造城主木造具政於1569年,通過友誼,對企圖鎮壓南伊勢的信長。這是對信長一方有利的東西。由於北畠氏喝了這個的事,信長完成了伊勢平定。此後一益也留在伊勢國,被委託安濃津、澀見、木造三座城的守備。平定一向一揆成為長島城主,此後,由於信長和將軍義昭和變得不和的事,形勢劇變。義昭集結了淺井、朝倉、本願寺、武田、毛利等反織田勢力。織田軍被迫與他們進行對決。
  • 本能寺之變爆發前,織田信長徵服日本的進程完成了多少?
    織田信長拒絕將軍的賞賜也意味著他不願意在幕府框架下行動,如果接受職位,信長就必須服從將軍命令。儘管被京都人認為是來自尾張的鄉巴佬,但從小見證室町幕府的衰敗,根本沒有意願為室町幕府添磚加瓦的信長自然不會願意服從將軍。對於他而言,將軍的作用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織田家與京畿勢力溝通的橋梁。
  • 信長之野望:大志言行錄詳細攻略 全言行錄觸發條件
    攻略: 明智光秀 (3) 千人司の大�\ 發生勢力:織田信長 發生條件:織田家在美濃佔據一個城 天下布武 同織田信長 本能寺の�� 同織田信長 朝倉宗滴 (2) 上�t介の行末や如何に 發生勢力:織田信長 發生條件:朝倉宗滴死亡(56年) �伽膜長趣�本にて候 發生勢力:朝倉孝景 發生條件:朝倉宗滴在合戰隊伍中,決戰獲勝20次 井伊直政 (3) 向座主 發生勢力:德川家康 發生條件:井伊直政和本多忠勝都在德川家
  • 日本戰國極度崇尚佛教,織田信長為何還要火燒比睿山,你知道嗎?
    公元1571年,這個時期堪稱是織田信長的巔峰時刻,他隨隨便便抖動一下胳膊,估計整個日本都得抖上幾抖。這個時期,日本戰國軍力最大的勢力就是織田家,可以很多底層的日本佛教所煽動,發展成了有著不小的規模的「一向一揆」。
  • 在伊勢長島,本願寺門徒們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暴動
    在殲滅「長島一向一揆」之前需要再三出陣的信長的天敵!天正2年7-9月(1574年)連天下的織田信長都被束手無策的「長島一向一揆」。石山合戰拉開帷幕後,在伊勢長島,本願寺門徒們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暴動。在織田軍殲滅之前,織田一族和馬回眾等眾多家臣被討伐。
  • 日本戰國「一向一揆」主要為一向宗,那什麼是在「一向宗」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向宗崛起的背景。日本戰國大名—織田信長所有人只能把希望寄託給「上天」,希望通過神靈的幫助,將自己從這水深火熱的亂世中解脫出來。再到後來「淨土真宗」四處發動聖戰,一時間所向披靡,一向無擋,本願寺法主就以「一向」為名,將忠於法主的淨土真宗信徒組成聖宗,歷史上稱之為「一向宗」。再者我們要知道,一向宗是如何崛起的。
  • 日本戰國的「初代」梟雄:織田信長及「天下布武」的信念
    經過桶狹間一戰,原本實力薄弱,名望並不大的尾張國(今日本名古屋一帶),在織田信長異軍突起的勢力帶領下,不斷徵戰,又陸續整合政治資源,大有席捲天下,統一太平之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作為被許多日本戰國迷所推崇的織田信長,我們還是先來對他進行一個簡單的人物介紹。織田信長本是尾張國織田信秀的嫡長子,出生於西元1534年尾張國的那古野城,小名吉法師。
  • 信長攻滅本願寺家始末
    引言:織田信長自1568年擁立足利義昭上洛,以此為藉口向本願寺徵收軍費。剛開始的時候,信長出的難題是要求徵收軍費五千貫,很快本願寺就上交了這筆錢。織田信長很早就認識到本願寺家將是自己統一全國的重大障礙,遍布全國各地的信徒,而且是難以被控制的那種。一向宗對各地信徒的思想信仰控制很可怕,對各地方大名的政權都是強烈的威脅。其次本願寺掌握著巨大的財富,財富的來源主要是當時以寺廟為中心的貿易、手工業、商業等。本願寺頻繁的向朝廷、幕府、公家甚至天皇的政治獻金更說明了這一點。
  • 可怕一向宗:日本遍地是「酒肉穿腸過,魔在心中坐」的和尚、信徒
    本願寺到處興風作浪,讓戰國大名煩透了的「一向一揆」鼓勵信徒募捐在一向宗已經是小事了,他們更喜歡強佔國土,直接佔據公有土地建設寺廟的常見的事一向宗的和尚利用別人的善良謀取私利,說是讓人上天堂,實則把人拉入地獄,這是完全與佛祖的本意相違背的,那佛祖怎會放過他們?在「反信長包圍網」中,石山本願寺是重要一員。其信徒的強悍戰鬥意志,就連織田信長軍也多次被擊退。
  • 《信長之野望14》今日新角色 鬼柴田柴田勝家
    真實的柴田   信勝家臣時期:   出生於尾張國愛知郡上社村(今愛知縣名古屋市名東區),早期是織田信秀的家臣,1552年攻打清洲城時以大將身份出陣,信秀死後成為織田信勝的家老他與林秀貞策劃叛變計劃,試圖推翻織田信長。兩軍最終在稻生原交戰,最終信勝方戰敗,勝家被捕後向織田信長投降。1557年信勝再次謀反,不過計劃被勝家發現,向信長揭發事件,因而使信勝自盡。
  • 織田信長在群雄割據的亂世中高舉「天下布武」,推進了日本的統一
    兩位哥哥死去當家長織田家與美濃的齋藤氏和駿河的今川氏戰鬥,一邊攻略一邊慢慢地擴展勢力。那時織田家當主是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對。另一方面,佐佐成政與名叫「政次」和「孫介」的兩位哥哥一起在織田家服侍。雖說是提高武功的哥哥們,但成政或許是因為三子坊的輕鬆自在,反而自由地成長了。據說他從比良城的客源學者千田吟風那裡接受了薰陶,學習了學問和兵法等。
  • 本能寺之變前,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大業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摘要:本能寺之變前,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大業進行到什麼程度了?本能寺之變爆發後,織田信長統一天下的願意就此終結,那麼在本能寺之變發生前,信長統一天下的大業進行到什麼程度了?是否處於只差一步就能成為天下人,從而開創全新的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