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冷炮歷史】
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
位於日本中部伊勢灣內的長島,曾是一向宗勢力最重要的願證寺所在。它由多條河川衝積而成,周圍還密布著泥沼淺灘,所以是不折不扣的易守難攻之地。至於盤踞當地的一向宗,也成為世俗領主們的勁敵。
為了實現統一日本的理想,對宗教自治勢力極為不滿的織田信長在1570年與信徒們大打出手。最終,通過長達4年的拉鋸戰,才將他們艱難剿滅。
長島舉兵日本的寺廟僧兵 武力不輸於大部分中小領主
早在信長早年統一尾張和攻略美濃期間,他就盡力避免與強大的一向宗發生衝突。但當自己成功上洛、扶持足利義昭就任將軍後,便開始利用幕府威望建立集權統治。隨即以武力脅迫各地的一向宗寺院向他繳納軍費。作為一向宗領袖的本願寺顯如曾度表示過屈服,但信長讓本願寺御坊搬出石山的要求令他難以接受。只能開始利用本願寺的影響力,暗中與信長敵對的朝倉義景、淺井長政、三好三人眾等勢力結盟,準備起兵反抗信長。
1570年9月,正當信長與三好三人眾在野田和福島城激戰,顯如突然發難,與三人眾聯手對抗信長。此外,他還寫信號召各地的一向宗信徒們行動起來,為保開山祖師所創的門派不遭滅頂之災而反抗信長。戰局立刻變得對信長非常不利,讓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也趁機對信長發起進攻。
一向宗勢力的總部 本願寺
由於擔心京都失守,信長在9月末放棄與三人眾作戰,轉而率軍返回本國與朝倉和淺井聯軍對峙。隨後,顯如便協助三人眾奪回了部分被佔地區。正當信長焦頭爛額之際,長島的一向宗信徒們也趕來助戰。他們在下間賴旦的指揮下,擊敗了桑名城主瀧川一益。隨後又越過木曾川、圍攻尾張的小木江城,迫使信長的弟弟信興在城內自盡。
得知弟弟自盡的消息後,進退維谷的信長決定暫時求和。通過天皇和將軍的斡旋,朝倉和淺井也同意撤軍,才讓倍感屈辱的信長得以返回居城。從此意識到距領地近在咫尺的長島信徒,已成為自己的最大威脅。於是便利用休戰之際加緊整備,決心徹底徵服長島,並給予一向宗勢力以沉重打擊。
長島信徒圍攻小木江城
霸道的織田信長還是將目光對準一向宗勢力
雖然信長暫時擺脫了多面受敵的困境,但要消滅長島信徒也並非易事。如前所述,長島位於河海交界地帶,密布淺灘和沼澤的地形對防守方十分有利。一向宗的盟友們也可充分利用水路,向島上守軍輸送各種支援。此外,長島守軍本身的規模也十分龐大。據《武功夜話》記載,光是守衛長島的本部信徒就有20000人之多,外部還有10餘座要塞嚴陣以待。為了加強防衛,本願寺方面還派下間賴且、下間賴成率領善使鐵炮的紀州傭兵前來助陣。
信長則過於高估了自身力量,也缺少與這類宗教自治勢力的作戰經驗。就和當時的許多大名一樣,信長也十分輕視佛教徒。認為對方不過是由和尚與農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只需大軍碾壓即可獲勝。
手持火繩槍的 一向宗僧兵
1571年5月12日,信長調集50000大軍,開始兵分三路的向長島發起了第一次大規模攻勢。左路軍由柴田勝家率領,從太田口方向進攻。中路軍由佐久間信盛率領,從小木江城附近的中筋口方向進攻。信長則親率右路軍,則從津島口方向進攻。由於受復仇之心驅使,信長下令實施焦土政策、焚毀臨近地區的村落,但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限制了大軍調動。長島守軍則利用自己對地形的熟悉,採用遊擊戰法進行對抗,並聯合附近的海盜騷擾調度不便的織田大軍。
由於未能掌握制海權和切斷外援,織田的進攻毫無進展。4天後,信長便下令全軍撤退、僅留下瀧川一益負責北伊勢的戰局。不幸的是,左路軍撤退時在太田口附近遭遇伏擊,柴田勝家也在混戰中被流矢射傷。他的馬印還一度被敵軍奪取。負責殿後的氏家卜全則因馬陷泥沼而被敵軍殺死,他的家臣們也大多被擊斃。
一向宗的大量信徒 從四面趕來進行增援
戰後,信長認為自己未能斬斷外援,才是導致初戰失利的重要原因。所以下令嚴查往來人群,防止喬裝打扮的一向宗信徒進入長島。但本願寺已經和武田信玄結盟,逼迫信長再次使出緩兵之計,與本願寺顯如暫時議和。努力擊破第二次「信長包圍網」,消除進攻長島的後患。幸運的是,武田信玄突然在1573年4月逝世,極大地削弱了反信長同盟實力。後者也抓住良機全面反擊。他首先鎮壓和流放了背叛自己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然後在8月幹翻了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餘下敵人就只剩下了石山本願寺和伊勢長島的信徒。
1573年9月24日,信長召集數萬大軍發起第二次攻勢。在得知其動向後,本願寺顯如同樣向長島派出援軍,並寫信請求武田勝賴出兵相助。但對方卻沒有應允。
一向宗的領袖 本願寺顯如
戰爭初期,織田軍的進展十分順利。9月26日,羽柴秀吉和丹羽長秀率部攻佔西別所城。到10月6日,柴田勝家和瀧川一益率軍侵佔坂井城。信長自己也於10月8日抵達東別所,讓周圍的諸多城主都因畏懼其兵鋒而紛紛臣服。哪怕頑強抵抗的白山城城主中島將監,也只能在10月中旬投降。至此,北伊勢地區基本都已向信長臣服,但信長徵用船隻從海路討伐長島的計劃卻遭到挫敗。
眼見無法攻入長島,信長開始在10月25日時下令撤軍,僅讓瀧川一益留守矢田城。當織田軍途經樹林密布的多藝山,就遭到長島信徒的伏擊。由於天降大雨、鐵炮無法射擊,雙方便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造成殿後的家臣林通政及其部眾全部陣亡。但有賴於他的苦戰,信長才得以在26日回到歧阜城,他對長島的第二次攻勢也以再次失敗告終。雖然信長增強了對伊勢地區的控制,但兩次徵討的失敗多少也損害了他的威望。
暴雨天氣讓織田信長的士兵被迫靠白刃戰突圍
長島的複雜地形 讓進攻者往往無所適從
經歷以上兩次失敗,信長開始更謹慎地籌劃新攻勢。他決定集結重兵完全包圍長島,再將敵軍分割消滅。為阻斷本願寺的陸上援軍,下令封鎖了尾張到矢田之間的所有村落。駐守在西別所附近的瀧川一益和木下秀長,也成功切斷了長島與本願寺之間的交通往來,使長島陷入完全孤立狀態。
為了奪取制海權,信長還調集了瀧川一益的伊勢水軍和九鬼嘉隆的九鬼水軍。先後動用了包括安宅船在內的600多艘戰艦,計劃消滅長島水軍,並封鎖長島南方的海道,以免陸上的敵軍戰敗後逃脫。
織田信長為攻佔長島而僱傭了大量水軍
一切準備就緒後,信長於1574年6月頒布總動員令。除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吉之外,所有重要家臣們都悉數出陣,使總兵力達到80000之眾。幾乎斷絕外援的長島守軍只剩下30000人,全部依託要塞固守不出。當月23日,信長抵達津島本陣後又做出詳細部署:東路軍的20000人由長子信忠率領,主攻方向為市江口。西路軍的10000餘人由柴田勝家和佐久間信盛率領,主攻方向為賀鳥口。中路軍的30000餘人由信長親自率領,主攻方向為早尾口。伊勢、九鬼與尾張的水軍10000餘人由次子信雄率領,主攻方向為南部海道。
7月14日,織田軍率先發起進攻。西路軍從松之木口成功渡河,擊敗了敵將下間玄賴的守備部隊,並殺死數百敵人。當天信長的中路軍也攻破了小木江城,並乘勝焚毀了前洲、海老江島、加路戶等據點,將本陣從津島轉移至五明。次日,織田的水軍就抵達長島附近水域。信雄率領大戰船攻擊大野口,九鬼嘉隆則率領剩下的數百艘船封鎖了伊勢灣的其他水路。
7月14-16日的戰役進展圖
隨著織田軍封鎖網的不斷收縮,長島守軍只得逐漸放棄外圍要塞,集中到大鳥居、篠橋、屋長島、中江和長島這5處要塞中進行防衛。眼見形勢大好,復仇心切的信長決定將敵軍全部殺盡。他在23日寫給家臣河尻秀隆的信中表示:縱使長島的叛亂者如何乞降,此刻也務必要斬草除根,不可赦免他們的罪責!
於是,信長重新部署軍隊,將5處要塞團團包圍。他庶兄信廣和侄子信成等親族,都率部圍困了篠橋。柴田勝家與稻葉一鐵等人率部在今島布陣監視大鳥居。佐久間信盛父子在坂手一帶布陣。丹羽長秀和不破光治在加路戶島布陣。信長的兩個兒子信雄與信孝,則率領大船團從南部的大島口發起進攻。以上包圍剛剛完成,信長就下令首先進攻最外圍的大鳥居和篠橋。為了減少傷亡,調來大鐵炮對要塞猛烈轟擊、破壞了外圍的柵欄和塔樓。在織田軍的圍困和猛攻下,篠橋和大鳥居的守軍因為彈盡糧絕而請求投降,卻遭信長本人的直接拒絕。
猛攻一向宗要塞的織田信長部隊
8月2日晚,戰場周圍突降暴雨,大鳥居守軍趁機逃出城外突圍。但柴田勝家迅速率軍追擊,殺死1000餘人。在大鳥居被攻佔後,信長還下令將陣亡敵軍的鼻子和耳朵割下來、裝在船上送往敵陣。希望以這種恐怖的心理戰讓負隅頑抗的敵軍陷入崩潰。
8月12日,被圍困2個月的篠島也提出投降。並表示願意幫助信長進攻長島本營。但後者還是一口回絕,並將篠島守軍趕往剩下的長島、屋長島和中江這3處要塞內。此時,長島糧道已經完全被織田軍切斷,陷入極為危急的境地。心急如焚的本願寺顯如再次向武田勝賴求援。雖然對方在8月24日的回信中承諾將出兵進攻信長,但實際上他仍在繼續與德川家康作戰,援助長島的最後希望也就此破滅。
織田陣營的巨大優勢 讓一向宗信徒們損失慘重
9月25日,被圍困近3個月的長島終於因支撐不住而準備向請降。信長一改先前的態度,以守軍全部退城為條件接受了請求。然而,此舉並處於真心,反而是在計劃更為陰險的計策。四天後,長島守軍全數投降,準備乘船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結果卻在撤退途中遭到織田事先部署的3000鐵炮與弓箭部隊猛擊。包括願證寺顯忍和下間賴旦在內的許多人遭到射殺,少數逃到對岸的倖存者也被其餘伏兵殺死。
但出乎信長意料的是,屠殺行為激怒了那些已經乘船逃離包圍圈的對手。有800名長島信徒乘船返回,手無寸鐵的衝入織田軍陣地,通過搶來的武器展開白刃戰。面對這些毫無畏懼的狂徒,織田的士兵瞬間陷入混亂。信長的叔父信次、庶兄信廣巨額弟弟秀成等6名親族都在這次奇襲中被殺。全軍付出近千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才勉強穩住陣腳。更令信長震怒的是,最後竟然還有300餘人殺出血路,從多藝山和北伊勢方向逃往石山本願寺。
出城突圍的一向宗僧兵
由於眾多親族陣亡,信長因憤怒至極也採取了更瘋狂的報復行動。除了焚毀願證寺,還用多重木柵欄封鎖了屋長島和中江。最後四面放火,將餘下2座要塞中的信徒都活活燒死,徹底消滅了長島的反抗力量。根據《信長公記》記錄,被燒死的受害者就多達20000人。
完成這次血腥的復仇後,信長讓瀧川一益治理長島,自己則率領大部隊返回了岐阜。戰後,麾下武將前野長康還曾寫道:暴亂的狂徒們入了念佛修行的道場,終遭惡業的結局。這或許正是信長自己對長島信徒們的真實看法。
位於桑名市的長島信徒殉教碑
現代長島町鳥瞰圖
(全文完)
爭奪門司城:日本戰國時代的經典要塞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