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洋房,上海最珍貴的住宅,不是有錢就買得到

2020-12-21 鴟鴞影視角

最近電視劇《安家》的熱播,使老洋房的話題重新走進了大眾的視界。說到老洋房,就會想到上海,就像說到四合院,就會想到北京一樣。除了繁華的陸家嘴、喧囂的外灘、擁擠的城隍廟,這些仿佛藏在舊日時光裡的老洋房,也是上海最重要的印象之一。

上海老洋房

這些斑駁梧桐院牆裡布滿舊日痕跡的豪宅別墅,加上屬於它的獨一無二的傳奇故事,構成了許多人心中最有上海味道的地方。洋房,旗袍也成為影視劇中最能體現上海風情的元素。

洋房+旗袍=上海風情

其實在全國很多城市都有洋房,例如廣州、武漢、廈門等等,但是沒有一個城市能像上海這樣跟老洋房有著割捨不掉的聯繫。對上海來說,老洋房作為美輪美奐的歷史建築,不僅僅是一種時代的產物,也代表著一種生活方式。

越秀區東山口恤孤院路9號
江岸區南京路124號
思明區鼓浪嶼晃巖路31號

老洋房的來歷

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隨後,英美法等國家在上海相繼開設租界,到19世紀七十年代,只有短短30年,上海已成為全國最大最繁榮的對外通商巨埠,從而奠定了「東方巴黎」的地位。中外商家林立、華洋客商雲集的租界,以「十裡洋場」而美名遠播。老洋房是上海開埠以來「西風東漸」的產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匯集了西式花園洋房的多種風格,是建築藝術的精彩體現。現存的上海老洋房大部分都是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

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在建築學上來說,獨院式建築每戶為四面臨空,雙聯式建築每戶為三面臨空,一般來說這樣的形式,平面組合靈活,內部各房間容易得到良好的採光和通風。如下圖:愚園路1320弄新華村建於1925年,既有獨立式也有雙聯式花園別墅,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每幢老洋房有它自己的傳奇故事

老洋房的建築風格有歐洲古典式,英國鄉村式,西班牙式,美式等多種風格。雖然在建築技術、房屋結構等方面會採用西式風格,但是有的洋房會在內外裝修和庭院綠化方面融入一部分中國傳統特色。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老洋房的例子,多少風雲故事都是隱藏在這庭院深深背後。

東平路9號「愛廬」,這是一幢典型法國式的花園洋房。該建築建於1932年,為三層磚木結構,是蔣介石與宋美齡的故居,同時也是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市級建築保護單位)。蔣宋聯姻後,宋氏兄弟將這座建築贈送給宋美齡作為陪嫁之物。蔣介石的寓所有三處分別是:上海東平路9號「愛廬」、廬山牯嶺別墅「美廬」和杭州西湖別墅「澄廬」。愛廬現已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虹橋路2409號「沙遜別墅」:這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鄉村別墅。該建築建於1932年,沙遜別墅又叫作羅別根花園或羅白康花園,是當時上海房地產大王沙遜(英籍猶太人)興建的度假別墅,國內局勢變化後沙遜將房子賣給上海金融企業巨子寧波人厲樹雄。90年代初,經有關部門核准,已將別墅歸還厲氏後人,現在由厲氏後人居住,厲家專門立牌「厲樹雄別墅」。

淮海中路1131號「席宅,這是一幢德國文藝復興式的花園洋房,同時也是上海地區建築體最大的獨立式花園洋房。該宅舊主人席德俊出身於舊上海銀行世家,曾作為比利時領事館。

永福路52號:這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風格的花園洋房。該建築建於1932年,由哈沙德洋行設計,為二層混合結構,有地下室。20世紀90年代後期,上海電影集團公司投資100萬元對其重新裝修,基本保持原貌,現為上海電影集團公司所在地。

愚園路1136弄31號:這是一幢義大利哥德式城堡建築。該建築於1934建成,是原國民政府交通部長何應欽的內弟王伯群的住宅。此建築由協隆洋行柳士英設計,辛豐記營造廠施工。現為上海市優秀近代建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洋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

上海現存的老洋房中95%的所有權仍然由國家所有,只有大約二百多幢老洋房是私有。能夠放到市場上銷售的老洋房非常稀少,而且由於年代久遠其中產權糾紛或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能立刻轉手的老洋房真是屈指可數。大多數老洋房都是只租不賣的,也就是說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還是需要很大機緣的。

物以稀為貴,何況又是身處魔都,老洋房自然也就價值不菲。2009年盛大網絡執行長陳天橋以2.8億的價格拍下坐落在愚園路669號的嚴家花園,並且在後期花費重金對這個房子進行修繕。近幾年一直傳出嚴家花園要出售的消息,價格從5億到6億到8億,幾乎是年年看漲,到了2016年,嚴家花園的報價已達10億!相比來說,電視劇裡的龔家花園報價1.5億已經不算太貴了。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承載著歷史的變遷。作為一種藝術,它的價值會超越實用本身。如果大家對老上海的風土人情及建築裝飾藝術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劇中出現的這幾本書:《回夢上海老洋房》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上海老洋房》學苑出版社、《樓藏風雲》上海大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被《安家》上海老洋房吸引,上海十大老洋房的魅力
    電視劇《安家》中講到了上海老洋房,羅晉飾演的徐姑姑「開單吃三年」。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老洋房蘊含的價值絕非一磚一瓦所能砌成。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戶映出溫婉的燈火,隱隱約約飄出輕曼的鋼琴聲。
  • 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映,一棟老洋房1.5億,探秘上海老洋房
    近日電視劇《安家》在東方衛視正在熱播,在最新更新的劇集中,提到了上海的老洋房,一棟老洋房掛牌價格達到了1.5億的天價。現在上海的老洋房都是解放前建造的,上海的老洋房都是屬於上海歷史建築的範疇。其中大部分老洋房的產權都是屬於國家的,允許買賣的也只是極少極少的一部分。
  • 股市熱催熱上海老洋房市場 滬上可交易老洋房不超百套
    滬上可交易老洋房不超百套上海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在上海,老洋房已不是商品,更像是一個精神家園。走進老洋房如同閱讀一本塵封已久的書,泛黃的書頁透出濃重的歷史氣息。
  • 上海現存的老洋房都是什麼人在住?
    (不是那位三級片明星哦)。它雖然只講述了大上海的一個角落,但是也可見這些老洋房老建築的歷史滄桑和時間痕跡,還有這些居住在老洋房裡的人們。老洋房是上海的濃厚色彩和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再絢麗閃耀的光彩都掩蓋不了的。這才是上海的味道。這才是這座城市的根基和脈絡。
  • 上海「老洋房」為何長時間難賣出去一棟?4個原因很關鍵
    有不少的老洋房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房齡,老洋房被稱為上海最經典的住宅。上海現存的老洋房僅有4000到5000幢,但其中95%的所有權為國家所有,只有大約200-250幢老洋房是私有。在市中心產權清晰的老洋房最多不超過100幢。市場可售的老洋房非常少,大約只有100套,而符合能夠馬上轉手條件的老洋房僅有10套左右。
  • 從《安家》老洋房談上海建築之美,獨棟洋房真的價值上億?
    「春天的上海,是屬於老洋房的季節,鮮花、綠樹、老洋房。」這是上海一位資深洋房中介發的一條朋友圈,配圖是一棟老洋房裡綠樹簇擁的後院,瞬間就讓人感受到了上海的詩意。前陣子的熱播劇《安家》已經大結局,裡面億元的上海老洋房引起了人們熱議,光是微博上#上海老洋房#的話題,就有4.5億的瀏覽量。
  • 老洋房、四合院、西關大屋 夢回十裡老民居
    老洋房是上海經典的建築物,這些充滿異國風情的花園別墅融入半個多世紀前建築師的心血,有的還融入了中式建築的風格,大多有著顯赫的時代背景,或是詩情畫意的浪漫故事,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不僅是城市的亮點,更成為一種時代符號。 華山路849號的丁香花園,就是這樣一座中西結合、帶著濃鬱的海派氣息的豪華建築,像極了華洋雜處的上海。
  • 「為什麼說上海的老洋房其實並不好賣?」
    喜歡上海的朋友不少人都知道這上海是一座具有海派文化的城市,那麼這座城市的最有魅力的地方除了文化,經濟,這其中更包括了這座城市的建築了。上海的老洋房多數是在曾經的租界板塊,也就是在曾經的盧灣,徐匯,靜安以及部分長寧板塊居多,具體範圍大家不妨去看一看曾經的上海城市地圖。這些老洋房也都有些年頭了,而且這些房子的主人多數也都是富甲一方,非富即貴之流。而老洋房的報價就好比最近熱播的《安家》裡面差不多,基本都是上億而且是市面上的可售老洋房項目還並不太多,那麼面對上海的老洋房,這市場情況到底如何呢?
  • 《安家》豪宅在上海老洋房裡能排老幾!看完「上海老洋房之最」請儂...
    根據數據統計上海現有老洋房約5000多棟 其中有些老洋房比劇中出現的那兩棟 還要貴還要有名氣 所以我們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看 「淘最上海-老洋房之最」
  • 追完《安家》後,帶你走進上海老洋房,去了解這個老洋房的世界。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上海的老洋房為什麼貴?首先,老洋房是稀缺資源。在《安家》中也曾提到,目前上海現存的老洋房大概有5000多套,但是其中產權清晰而且能夠正常交易的,只有100多套。所以,稀缺的資源自然是導致其價格高漲的原因之一。另外,洋房都會有一些特殊的設計,包括房型、結構、配套設施等方面,有點私人訂製的感覺,這是現代商品房裡很少做得到的。
  • 孫儷羅晉1.5億賣上海老洋房?和這些真正的豪宅比,真的不算啥!
    其實,上海的老洋房不只這個價。劇中這個故事的原型——一幢淮海中路的老洋房,2013年急售價2.2億。而更多的上海老洋房更是有市無價,可遇不可求。 如果你去聆聽它背後的民國風雲,撫摸它角落的雕花設計,漫步它旁邊落滿梧桐葉的小路,你一定會說:「買它!……如果我有錢的話!」
  • 世界上最珍貴的海鮮,鮑魚海參入不了榜單,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世界上最珍貴的海鮮,鮑魚海參入不了榜單,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隨著生活條件的提升,人們是越來越注重自己的飲食。從以前喜歡吃白面饅頭,到希望能頓頓吃上肉,現在都已經實現了,人們又有點不滿足了,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上了吃海鮮。
  • 上海除了「向公館」,還有很多老洋房,歷史悠久,價格不菲
    近段時間世界,熱播的電視劇《安家》,讓我們見識了不少上海的老洋房。這些老洋房散發著古樸的氣息,成為上海的一大特色,老洋房的價值,也讓觀眾們大開眼界,要是能擁有一套老洋房,自己能夠輕輕鬆鬆成為千萬富翁啊!
  • 揭秘上海老洋房交易:動輒數億身價 買家獨愛整幢產權收購
    1954年,為支持新中國建設,應家將應公館折價賣給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舉家搬離,應子云本人1969年在上海去世,享年90歲。其後上海華東計算所搬入,後來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的科學家于敏在這裡曾經攻堅氫彈原理。1966年華東計算所搬離此地,應公館又變成了私人住宅。
  • 化身徐姑姑,帶你「夢回」上海老洋房
    上海老洋房主要指建造於1840年到1949年間的獨幢別墅,建築風格各異,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經過歷史的沉澱,《上海老洋房和裡農房發展趨勢報告》顯示,上海全市現存老洋房4000-5000幢,但是90%以上歸國家所有,而國有花園住宅2004年起就只租不售了,上海私有產權的老洋房總共只有200-250幢,其中產權清晰、可出售的老洋房不超過100幢,而修繕完好的不足50幢,多集中於汾陽路、太原路、愚園路、武康路、思南路、長樂路和華山路,每一幢老洋房裡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 《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
    原標題:《安家》帶火了上海時髦老洋房,我居然都搶不到參觀票雖然買不起「有故事的老洋房」但我們現在不僅能進去參觀還能在裡面看書喝咖啡「疫情過後,重溫寄放上海靈魂的老洋房,真好!」一些老洋房是名人故居,加以修繕後變成可供參觀的小型歷史博物館;也有些變為新的時髦街區,開出餐廳、咖啡館,受到年輕人們的歡迎。電視劇《安家》的熱播也讓更多人對老洋房心生嚮往,最近,上海前段時間因為疫情關閉的一些老洋房已經開始陸續放開預約參觀。
  • 《安家》上海老洋房值1.5億,這也太貴了吧
    老洋房主人龔先生的太表姑奶奶一家在龔家蹭吃蹭喝40多年,不僅幫他們解決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問題,甚至還幫助他們給他們落實了上海當地戶口,出錢給他們在上海買房子、安排工作。然而龔先生家族企業遭受危機準備變賣祖產——老洋房,原本已經搬出去的太表姑奶奶一家聽到消息後竟然以他們在這裡住了40年為由,向他們索要5000萬。
  • 住在上海老洋房裡的年輕人
    而這條街上,建立於1924年、頗具設計感的老洋房武康大樓成了最具盛名的打卡地,樓下「長」滿了單反鏡頭和手機攝像頭。有幾次,她的同學來上海找她玩,她說她住裡面同學還不信,最後等她打開門,都一臉羨慕。她的同學跟她開玩笑,「我要是也能住這裡,肯定要給自己買身旗袍。」
  • 北京四合院 PK 上海老洋房
    ) 那麼問題來了:北京四合院和上海老洋房 究竟誰才是豪宅之王呢? 他們見證了上海歷史上最動蕩那些歲月,也包容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居住、生活文化,每一幢建築,都承載著上個世紀上海灘最傳奇的故事。
  • 上海的明信片—老洋房,承載上海灘的歷史,為何這麼多人趨之若鶩
    哈嘍大家好,今天港生小編來和大家聊聊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上海市是一個神奇的都市,被譽為中國「」魔都」,接下來港生帶領大家了解一下上海的最貴「老古董」—老洋房。最近頻頻登上熱搜的電視劇《安家》,在第18集中講述了一個有關於鄔達克所設計的上海老洋房的故事。作為上海多元文化交織的代表,老洋房是你了解上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老洋房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緻,備有客廳、餐室,有數套衛生間等結構較好的獨立式或複式、別墅式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