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三支柱:人力資源管理轉型升級與實踐創新

2020-12-20 創易課堂

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將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大變革時代,「網際網路 」、跨界融合、共創共享等新理念不斷顛覆人們固有的認知,重新定義許多常識。人力資源管理領域同樣面臨著時代變革的挑戰,曾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智能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越來越無法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深陷事務性工作、只專注於提高效率、與業務脫節的人力資源部門和人員,很難進一步體現自身價值。

HR三支柱的含義

專家中心(COE)、人力資源業務夥伴(HRBP)、共享服務中心(SSC),三個角色各司其職,目的是與公司業務保持一致,精準定位,為公司創造戰略發展創造價值。

HR三支柱模式的使用條件和實操建議

比如在招聘方面,人力專家中心的工作內容包括,根據企業每年的戰略目標,制定年度的招聘計劃;整合招聘渠道;選擇適合本企業的招聘方法;設計並優化招聘流程;監督招聘過程等。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負責與所在的業務部門經理確認招聘需求;擬定具體的崗位職責和任職要求、薪資待遇;協同用人部門經理面試、確認最終錄用人員;協助新錄用人員準備報到事宜。共享服務中心根據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送達的招聘信息,選擇合適的渠道發布招聘信息;收集、初步篩選簡歷並將簡歷發送給用人部門經理、安排面試等。

再舉個例子,比如培訓,專家中心負責針對企業培訓需求,選擇合適的培訓機構和資源,以保證最佳的培訓效果;針對各業務部門的不同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課程。人力資源業務合作夥伴負責與所在部門經理溝通確定培訓需求;根據所在部門業務情況和發展目標,分析培訓需求,並提出可行的培訓課程建議。共享服務中心及時跟蹤和反饋培訓效果;整理和發布免費的在線學習和培訓公開課等。

HR三支柱模式的提出,轉變了人力資源管理思維,從專業導向轉變為業務導向,傳統HR不是不重視業務,而是往往習慣從HR自身職能出發,HR有什麼能力,就給業務部門輸送什麼,而HR三支柱模式側重需求導向,業務部門需要什麼,我們窮盡能力去滿足和支撐,從「我會什麼給什麼」的思路,轉變為「企業需要什麼,我給什麼」的服務思想,這也叫從供給導向到需求導向。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HR+三支柱:人力資源管理轉型升級與實踐創新
    《HR+三支柱:人力資源管理轉型升級與實踐創新》內容簡介人力資源「三支柱」的概念源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的實踐。1997密西根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戴維·尤裡奇在《人力資源轉型》一書中提出四角色模型,經IBM的實踐探索形成今天廣為傳播的「三支柱」。如果人力資源按照COE(人力資源策略)、BP(戰略性人力資源)、SSC(人力資源組織)的方式分工協作,就能化解人力資源與商業需求結合不緊密的問題,重塑人力資源價值。本書從三支柱的理論出發,介紹三支柱的由來及其核心觀點。
  • 人力資源三支柱與HR 3D
    郭朝剛奇哲諮詢創始人CEO、中管院商學院客座教授人力資源管理傳統視角,橫向維度一般是指六大模塊: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係管理。
  • 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怎麼選?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是轉型中的企業所必須的工具。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怎麼選?以筆者所在企業正在使用的i人事來進行分析:數位化時代下,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晶晶對企業數位化進程產生怎樣的推動作用?人事管理平臺的數位化轉型是企業轉型之基礎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企業內部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發展方向。hr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怎麼選?用i人事,企業把日常業務和工作內容遷移到線上,可實現實時數據分析和業務流程系統化,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解放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思考企業發展方面的內容。
  •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三支柱
    這個時期人力資源的任務只是基礎的人事管理和有效招聘。第二階段:(1995-2004),這十年可以說是華為的主營業務在國內快速增長的時期。銷售額不僅從原來的十幾億增長到了400個億,員工人數也從2千多人猛增到了2萬多人。公司制定了《華為基本法》,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做出了全面的規範。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流程,並建立HR專業模塊。
  • 一起讀書 | 前瞻洞見未來趨勢——《HR+三支柱》
    內容簡介:一、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及HR三支柱的誕生前兩章講述了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困境,面對批判尤裡奇從結果出發重新定義人力資源部並構建HR四角色模型,IBM基於尤裡奇的理論構想,結合自身的人力資源轉型實踐構建了HR三支柱模型。
  • 張磊: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型的實踐與思考
    張磊: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型的實踐與思考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型是由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大師戴維·尤裡奇在1997年提出的,其希望通過改變人力資源管理傳統六模塊的工作方式,將人力資源管理從日常事務性處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對企業發展的戰略貢獻價值與作用,體現出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內的新角色
  • 創新人力資源管理:騰訊三支柱模型應用
    二、騰訊人力資源發展的三個階段1、1999-2003建立初步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和體系階段,HR的工作重點是招聘、培訓、薪酬、績效等職能型工作,HR主要扮演職能專家和行政專家的角色。3、2009-2015隨著管理層級增加,業務擴大化,人力資源需求呈現多元化和差異化,這時HR需要對接公司戰略,推動組織變革,提供專業快捷的人力資源服務,高效支持一線業務單元的人力資源工作,這時HR三支柱開始形成,HR的職能主要是戰略的參與者、變革的推動者、業務夥伴和職能專家,HRBP團隊成立,人力資源平臺部成立。
  • 韓冬老師-華為人力資源管理三支柱體系
    有些人說人力資源部是「秘書」,有人說人力資源是「警察」,在中國,真正認為人力資源部是「業務夥伴」的真是鳳毛麟角。三支柱體系實踐證明,人力資源部可以成為業務驅動力,關鍵是HR自身的運作模式要發生變化。本課程從人力資源組織設計入手,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和思路幫助HR更好支持業務增長。
  • 阿里HR三支柱精髓,你理解了嗎
    HRBP這個概念是由美國教授大衛·尤裡奇(Dave Ulrich)在1996年提出的,而三支柱則是後面由企業在實踐過程中,慢慢清晰的,三支柱分別有三個角:
  • 解構人力資源三支柱體系(COEBPSSC)
    隨著HR三支柱體系在騰訊、華為等大企業建立、落地、實踐,也有越多越多的大公司HRBP出來做分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和HR開始關注到HR三支柱。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對HR三支柱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或者企業HRBP分享的案例中。
  • HR變革:什麼是HRBP及HR三支柱模型
    HRBP實際上就是企業派駐到各個業務部門或事業部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主要協助各業務單元高層及經理在員工發展、人才發掘、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工作。就是要求HR深入到業務單元中去,找到痛點,用人力資源的方式加以解決。HRBPA工作的意義就是----為業務部門創造價值。通過與業務部門一起工作,能夠識別出痛點,能夠有效解決業務問題。
  • 【用友雲專家說】VUCA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轉型
    在勞動力多元化,網際網路經濟與共享經濟日益盛行的多重背景下,企業注重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心轉向更高效的事務處理、更主動的員工服務、更戰略性的人才管理以及向業務部門提供更多的基於人力資源最佳業務實踐的建議,營造員工體驗與人力資源共享服務轉型成為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焦點。
  • 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在企業內建立三支柱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在企業內建立三支柱體系?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型是由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大師戴維·尤裡奇在1997年提出的,人力資源三支柱模型是通過專家中心(Center Of Expertise,簡稱COE)、人力資源業務夥伴(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簡稱HRBP)以及共享服務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簡稱SSC)三個不同的支柱,共同支撐起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 從華為鐵三角看HR三支柱落地
    2、面向公司內部的能力:包括角色認知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內部資源獲得能力和整合能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等。 小編小結HR三支柱組織能力,借鑑華為鐵三角:一是面向客戶的解決方案交付能力,二是面對公司內部的資源整合能力。
  • HR必備:一文講清HR三支柱(HRBP,HRCOE,HRSSC)
    隨著HR三支柱體系在騰訊,華為,阿里等大企業建立,落地,實踐,也有越多越多的大公司HRBP出來做分享,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和HR開始關注到HR三支柱。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對HR三支柱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或者企業HRBP分享的案例中。
  • HR職能劃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
    HR職能劃分三支柱模型: 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資源專業知識中心或人力資源領域專家
  • 關於HR三支柱落地,中國企業都有哪些成功嘗試?
    騰訊對此作出了自己的探索,於2010年3月正式提出建立專家中心、共享服務中心、業務夥伴的HR三支柱組織架構的概念,形成了客戶價值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結構。2014年,為進一步將HR服務產品化,為客戶、用戶提供端到端的交付,騰訊將共享服務中心(SSC)升級為共享交付中心(Shared Deliver Center,SDC)。
  • 楊少傑:「HR三支柱模型」為誰創造價值?
    專業管理階段的人力資源管理是一種產品管理方式,客戶是誰並不明顯,因為誰採購、誰接受,誰就是客戶,由於並不清楚誰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真正客戶,所以才導致人力資源管理功能在轉型階段不斷弱化,甚至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表現為客戶不需要、沒需求,但依然必須接受這些產品,可想而知人力資源管理提供這些產品的結果是什麼。
  • 如何理解運用HR三支柱中的COE、SSC和HRBP
    HR三支柱模型由Dave Vlrich在1996年提出,在2002年左右引入國內,其核心思想就是把人當作「資本」而不是「資源」,將人力資本當作一項業務經營,重新定位了人力資源部門。從職能導向轉向業務導向,要求HR要像業務單元一樣運作,以實現業務增值。
  • 以專業創造價值,人瑞人才科技攜手HRFlag賦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近日,中國最大的靈活用工服務提供商人瑞人才科技(06919.HK)攜手國內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智庫HRFlag在北京舉辦主題為頂尖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分享沙龍,人瑞人才科技創始人張建國,法國裡昂商學院全球人力資源與組織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唐秋勇,悟空租車CHO王俊,人瑞人才市場副總裁謝宗良,聯袂為現場包括正大集團、等知名企業在內的30餘位企業HR高管傳遞最新的企業管理思想,解讀靈活用工的服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