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洋山保稅港區貨櫃堆場及碼頭。許海峰澎湃資料
東方網3月17日消息:據澎湃新聞報導,上海正聯合「一行三會」有關部門,制定上海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動的方案,內容在50條左右,爭取儘快出臺。據了解,該方案主要包含五方面內容,包括: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建設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以及完善金融監管。
根據一名權威人士近日披露的信息,澎湃新聞總結了一下,上述擬定中的方案,至少內含5大看點:
1,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先行先試。針對自由貿易(FT)帳戶的人民幣業務,監管部門已經進行了兩輪評估。下一步,要爭取儘早放開外幣業務,最終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帳戶體系。路徑也很清晰:最初將允許企業在一定限額內,進行本外幣的自由兌換,這一額度將逐步擴大,最終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
2,在上海自貿區啟動個人境外投資試點。以證券投資為例,通過這一試點,以後中國的個人投資者要投資境外市場,就不必繞道銀行和基金等相關理財產品了。這次上海自貿區的個人境外投資試點,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展開:給一個額度,上海自貿區內的居民,可以先到境外進行投資。這一境外投資,包括移民投資、房地產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實業投資等。
這對個人來說,將是一大直接利好。目前,國內對無條件換匯設定的額度是5萬美元,這對有些投資者來源遠遠不夠。「比如孩子出國讀書,只能用親戚朋友的多張身份證,來湊夠20萬美元額度。」放開額度限制或者大幅提高額度上限,將為個人投資者釋放巨大的便利性。
3,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實現貿易、金融投資、實業投資並重。比如,允許外國企業到上海自貿區發行人民幣債券,用於區內和境外業務的拓展。同時,爭取發債資金的一定額度,可以用於在國內的其他城市開展業務。
4,繼續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目前,民營的華瑞銀行已經落戶上海自貿區。未來,上海還將爭取設立兩至三家具有業務特色和獨特商業模式的民營銀行。
此外,也可以探索讓民營機構設立金融租賃公司,以及參與非銀行金融機構。
對外來說,合資證券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目前上限是49%),也可能在上海自貿區有所突破。在打造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方面,原油期貨爭取在第二或三季度上市,並推出新的品種;黃金國際板,鉑金、白銀的後續品種也在準備當中……
5,為上海自貿區5大板塊提供分類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從28.78平方公裡,擴展到如今的近120平方公裡,這為上海自貿區的金融創新和壓力測試,提供了更大的騰挪空間和餘地。
其中,陸家嘴金融片區是主戰場。在建成全球人民幣在岸金融中心的同時,嘗試藉助自貿區,在陸家嘴片區布局一些離岸業務。
在張江片區,金融創新將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形成示範效應。4月份,爭取在上海股權託管中心推出「四新板」,以解決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金橋,將主要加強對先進位造業的金融支持。
而在外高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繼續具有保稅貿易的優勢,金融創新將加強對離岸貿易的支持,為離岸業務提供一些創新機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設想不會一步到位,即便3月20日左右擴區後的上海自貿區完成掛牌,上述金融創新也未必會立刻擴展到黃浦江邊。這一切還要等監管能力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