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影視作品中的「假遊戲」

2020-12-21 遊戲時光VGtime

在東京都杉並區的西荻窪,有一批人做了 15 年的「假遊戲」,每年 4 到 5 月的日本黃金周假期期間,數百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就會向名為「My Famicase Exhibition」的展覽,遞交自製的、歷史上從未存在過的紅白機卡帶。雖然這些卡帶有著漂亮的封面和有趣的玩法簡介,但實際上都是「不可運行的」,展覽主要目的是通過做假遊戲的形式,將卡帶視為一種藝術呈現,順道也讓老玩家們懷懷舊。

2020 年 My Famicase Exhibition 上的一個作品,非常有趣

不過,參與 My Famicase Exhibition 的設計師終歸只是在介質上做文章,殊不知做假遊戲已經成為一項更深入、更豐富且更講究的手藝。有些假遊戲除了不能玩之外,畫面和故事甚至都像模像樣,該有的那是一個也不會少。

真團隊,假遊戲

2020 年 2 月的時候,蘋果 TV+ 上映了一部名叫《神話任務:群鴉盛宴》(Mythic Quest: Raven's Banquet)的情景喜劇,由老牌影視公司獅門娛樂牽頭,育碧也參與了製作。

其實兩者合作的消息在 2019 年的 E3 上就有公布,至於為什麼要喊遊戲公司來拍戲,那是因為這部劇的故事,圍繞著一個研發和運營大型 MMORPG 的遊戲工作室展開。製作團隊恐怕是想效仿《矽谷》賣座的模式,直接把公司幕後發生的事情展現給觀眾看,藉由人們的好奇心來博取收視率。

神話任務:群鴉盛宴

儘管這部劇有不少搞笑橋段,但還是探討了一些比較現實的問題。劇中的遊戲創意總監剛愎自用,基於劍與魔法的爛俗題材,發起了被稱為《神話任務》項目;程式設計師是約翰·卡馬克式的天才人物,平時悶聲不作響,幾乎可以解決任何技術難題;年邁的星雲獎得獎作家負責給遊戲編寫背景故事,和年輕人有溝通上的困難;營銷總監則變著法子想讓玩家們氪金,活脫脫一副見利忘義的奸商形象。

這些個性迥異之人組成的班子,勢必會發生爭執,從角色設計的文化爭論,到藉助網紅來帶貨的思辨,各種衝突也引發了多元的戲劇效果。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劇還描繪了一款獨立遊戲的「變質」過程,講述了一部具有深度又充滿樂趣的作品,是如何因出名、資本注入而不斷向市場妥協的。

不過,既然是拍遊戲相關的內容,遊戲本身自然是無法略過的東西。除了利用《刺客信條》《榮耀戰魂》和《魔法門》,甚至是其它工作室的作品如《天國:拯救》來填補場景間的空白外,為了言之有物,育碧旗下的 Red Storm 團隊,還真的需要給《神話之旅》這款「假遊戲」來製作畫面。

劇中的這個過場,顯然來自《魔法門之英雄無敵VII》

在劇集的執行製片人 Danielle Kreinik看來, 參與了《彩虹六號》《孤島驚魂》和《全境封鎖》系列開發的 Red Storm 工作室,無疑是塑造信服力的保證。他們弄了一套沙盒系統,創建了一個歐洲奇幻風格的 MMORPG 環境。假遊戲中的人物諸如「蒙面人」和「白騎士」也有原創的 3D 建模,至少讓演員們能夠就著實物進行表演。而布景中的遊戲工作室,也是育碧和節目的藝術部門進行大量合作的結晶。從牆上的人物畫,到顯示器設置和桌上的玩具,甚至是 Bug 追蹤器、動捕設備和動畫程序,都得像是真正的遊戲開發環境。

平心而論,《神話之旅》這款假遊戲呈現的配套資源,忽悠一下圈外觀眾應該足夠了,但對於那些深諳 3A 作品相關細節的玩家來說,它的質量會和劇集裡的故事產生割裂。畢竟它的賣相,看起來也沒比近幾年鋪天蓋地的頁遊貼片廣告好到哪去,居然能在平行世界裡能成為當紅作品,只能不去深究。

假遊戲《神話之旅》的畫面真的很一般

好消息是,整個劇組圍繞遊戲探討的問題還算靠譜。這得益於他們請了不少真實的遊戲工作室成員,也花時間討論了玩法趨勢和技術障礙,以及涉及政治正確和加班文化的產業問題。只有這樣,那些原本不太了解遊戲的劇組工作人員,才能放下以往的誤解和偏見,不至於做出冒犯玩家的內容。

以假亂真的態度

與《神話任務:群鴉盛宴》一上來就直面整個遊戲產業的大格局不同,電視劇《104號房間》(Room 104)第四季的最後一集《芭比之夜》(The Night Babby Died)聚焦更小的情感。它講述了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通過一款叫做《志高榮耀2》(Crowning Glory II)的遊戲重新審視過去、並再次結下羈絆的故事。而圍繞著電子遊戲傳播正能量,也可以說是傳統媒體領域比較少見的題材。

在 104 房間中,一對落寞的青年緊盯著電視上的像素畫面,兩人聯合起來探索地城、解決謎題、戰勝敵人,他們的表情逐漸從困惑轉變為快樂。但你應該也猜到了,《志高榮耀2》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104號房間》劇照

劇集裡的《志高榮耀2》有著復古且還算精緻的畫面,設定上就是一款 8bit 遊戲。根據編劇 Jenee LaMarque 的說法,假遊戲的戰鬥部分參考了《塞爾達傳說》和《水晶戰記》(Crystalis),第一人稱探索地牢的方式來自《夢幻之星》,Boss 戰有些像《超惑星戰記》,再加上如《忍者龍劍傳》一般的過場動畫點綴,遊戲的「公式」便成型了 —— 雖然聽起來特別「縫合怪」,但換個角度來看也能知道他們是懂行的。

《志高榮耀2》的戰鬥畫面確實很像早期的《塞爾達傳說》

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的故事同樣來自導演 Mark Duplass 的遊戲經歷。有一次他和自己的老哥玩《巫術》(Wizardry),不小心把角色弄死了,以至於難受到當天晚上都沒有吃飯,後來他們的朋友、聯合編劇 Julian Wass 做了一些功能才解開 Mark 的心結,填補了他長期以來的遺憾:

「幾年前的新年前夜,我們都在 Mark 家裡做客,我把我的發現告訴了他。在《巫術》裡,他們其實可以回收角色的屍體,然後拖到鎮上復活。我說「Mark,如果你能找到你的舊卡帶……死掉的人物應該還在那兒。」」

負責將這些幻想付諸實現的,是特效團隊 Barnstorm VFX,他們給《高堡奇人》設計過大型、破敗的建築景觀,對一些小型的數字特效更是輕車熟路,但要求「做一款假遊戲」的需求可以說聞所未聞。

《志高榮耀2》的解謎要素

《志高榮耀2》有著奇幻風格的外皮,有著某種形式的故事,為了配合演員的演出還得有過場動畫。Barnstorm VFX 首先萌生的想法,是請位像素藝術家來把靜態的場景給解決了。

但最早做出來的東西効果並不好,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今的像素藝術從可選色彩來看要比八位機時代的遊戲多出一截,也沒有存儲空間不足的擔憂,藝術家不必像 80 年代的程式設計師那樣,用三種顏色死摳只能佔位 16 個像素格的小人。

後來 Barnstorm VFX 換了種思路,即先用手繪把圖像畫出來,再在限制調色板的情況下,一點點自行轉換成數字畫面,與此同時,還得注意 CRT 電視上的像素會產生扭曲,因為它們未必是方形的。

《志高榮耀2》的畫面還是比八位機遊戲強一點

至於電視劇中遊戲玩法的展現,則是用接近動畫的形式來偽造,給遊戲角色設置一個行走周期。而晶片音樂則可以方便的用 Chipsounds 程序來解決,只需要注意 FC 的音頻輸出為兩個方波提供主旋律、一個三角波展現低頻、一個噪聲通道模擬遊戲音效,一個樣本通道可以實現簡單的採樣。

最後,考慮到演員不一定能即時對假遊戲產生逼真的反應,《104號房間》劇組的方法是在電視機周圍貼上標有數字的便籤,然後給演員帶上耳機,通過「看 X 號便籤「傳話的方式,讓他們的眼神和屏幕互動。

假到真時真亦假

一種特殊的情況是,文娛作品裡的假遊戲,有時也能獲得蛻變為真遊戲的機會,正如魯迅先生在《故鄉》一文裡發出的感慨:「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比如《瘋狂太空》(Space Paranoids),原本是 1982 年電影《創》(Tron)裡的假遊戲。在虛構的故事情節中,軟體工程師 Kevin Flynn 編寫的《瘋狂太空》代碼被同事竊取,然後作為 ENCOM 公司的產品發布。當 Flynn 氣衝衝的跑到董事會準備告發這起事時,等待他的卻是掃地出門的結局。

電影裡的《瘋狂太空》

後來 Flynn 為了收集同事的犯罪證據,又陰差陽錯的進入到了網絡世界。因為假遊戲在電影裡起到了承上啟下、串聯主線的關鍵作用,到了 2009 年,現實裡的 42 Entertainment 公司為表敬意,在聖地牙哥動漫展(San Diego Comic Con)上,展出了為其製作的可玩街機版本。

「真《瘋狂太空》」的感觀和電影一致,玩法跟常見的 FPS 也沒太多區別,玩家需要用操縱杆控制移動和射擊,軌跡球用於瞄準,通過摧毀坦克、炮塔等敵人獲得分數,地圖中還有一些彈藥補給站。

聖地牙哥動漫展上的《瘋狂太空》

有意思的是,42 Entertainment 將開發商署名為 ENCOM,且遊戲排行榜上的最高分 999,000 由電影主角 Kevin Flynn 保持,再到後來他們又製作了基於 Unity 引擎的 Online 版本,用瀏覽器裝上插件就能運行 —— 作為電影續集《創:戰記》的預熱,也算是對 20 多年前經典作品的追憶吧。

其實針對 1984 年上映的電影《小鬼奇兵》(Cloak & Dagger),雅達利也做過類似的事情。電影情節中的主角,是一位特別喜歡打遊戲的小孩,總幻想有超級特工陪在自己身邊。他無意間獲得了一盤卡帶,打通後發現裡面藏有軍事機密,結果引來殺生之禍,大人們卻覺得他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小鬼奇兵》電影劇照

電影對假遊戲沒有特別細緻的描寫,Atari 5200 的鏡頭一閃而過,卡帶還是用的道具(拿其它遊戲的卡帶貼上《小鬼奇兵》的封面)。而當製片方真正找到雅達利談合作,並要求開發一款遊戲作為電影的元素時,雅達利轉頭就把正在製作的街機《X 特工》(Agent X)改名成《小鬼奇兵》,特別雞賊。

雅達利做的《小鬼奇兵》

顯而易見的是,除了特工的角色造型外,這個街機遊戲和電影情節沒有多大關係,玩法是常見的俯視角清版射擊,特工不斷射出如箭頭一般的子彈,也根本不會有小孩登場。後來雅達利員工 Dave Comstock 想把它移植到家用機,算是進一步還原電影中假遊戲的特性,但最後卻無疾而終。

在所有的假遊戲中,我認為《惡魔人》(Demonik)可能算是最特殊的一個,因為它處於「真假的疊加狀態」。

《惡魔人》在電影《祖母的孩子》(Grandma's Boy)中登場時,被描繪為遊戲測試員 Alex 開發的業餘作品,影片也展示了一部分「假遊戲」的第三人稱動作玩法。然而在現實世界,Terminal Reality 實際上在同步開發這款虛構的遊戲,成品預計會作為 Xbox 360 的獨佔內容,電影裡的畫面恰恰來源於 Demo。因為本作號稱有吳宇森參與製作,還在 2005 年的 E3 上播過片,引起了一定關注。只可惜由於財政問題,開發工作沒過多久就被無限擱置了。

惡魔人

類似於上文中的假遊戲還有不少,像是在電影《她》(Her)中,主角坐在客廳裡玩一款 AR 遊戲,通過簡單的手勢來移動角色。1983 年的科幻電影《戰爭遊戲》(WarGames)則把軍事模擬程序描繪為一個基於文本的戰略遊戲,由於被不明真相的小屁孩黑入,還差一點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些假遊戲不能一褱而論,它們有些只是作為背景設定,被當成一種不會引起版權問題的敘事工具。有些又做得以假亂真,影片的製作者可能覺得,現實中的任何一款遊戲都無法傳達自己想要的理念。但無論如何,它們都組成了獨特風景線的一部分。可能多年以後,人們不會記得影視作品的名字,而是回憶起那些古怪的假遊戲。

參考資料:

tvtropes:Fictional Video Game

How Ubisoft Created the Fake Video Game at Center of Apple+ Comedy

How to Make a Good Fake Video Game

相關焦點

  • 動漫作品「攻殼機動隊」將由韓國NEXON開發在線遊戲
    動漫作品「攻殼機動隊」將由韓國NEXON開發在線遊戲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皮卡丘的「中年危機」,就靠這部遊戲解決了
    皮卡丘的首次登場是在 1992 年發售的 GB 遊戲《精靈寶可夢 紅·綠》中,那時它還有些「發福」。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它的身材越來越好了,在明年上映的真人電影《名偵探皮卡丘》中還玩起了英倫風。第一次是遊戲開發商 Game Freak 在 2016 年發售的《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中首次加入了官方中文。正是在這部遊戲前後,「精靈寶可夢」正式成為了「Pokémon」的中文譯名,「寵物小精靈」、「神奇寶貝」和「口袋妖怪\口袋怪獸」等譯名則成為了歷史。
  • 「影視概念」影視概念設計與遊戲原畫有哪些不同點?
    眾所周知,所謂的影視概念設計與遊戲原畫設計,其實都是屬於美術業的,知識這兩個職業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雖然都是從美術開始的,但是影視概念設計與遊戲原畫設計還是有所不同的,今天藝學繪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影視概念設計與遊戲原畫設計有什麼不同點。
  • 「動漫百科堂」穿越千年的羈絆,《遊戲王》中黑魔導的故事
    黑魔導,或者可以翻譯為是黑魔術師,同樣是《遊戲王》系列作品中,飽受各位觀眾與決鬥者喜愛的人氣怪獸之一,乃至在整個動漫圈內也是名聲遠揚。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黑魔導的背景故事,看看它在現實決鬥中的應用。一、穿越千年的羈絆作為主角武藤遊戲,以及法老王阿圖姆的王牌怪獸,黑魔導與法老王的羈絆延續了整整三千年。黑魔導的原型與青眼白龍一樣,都是古埃及的人類。
  • 任天堂的「無限遊戲」
    在日語中是 heaven(天堂)的意思,「do」是 company(公司)。基於這些好奇,本文將著重探索以下三方面:1)任天堂的劇本性和傳奇性2)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的邊界和視界3)人生中那些關於「投射與認同」的遊戲從開始作為一名主機遊戲愛好者去了解任天堂,再到深度研究任天堂的商業史和管理哲學
  • 遊戲王DT系列主題卡組故事:神之假身的接觸與「機殼」的啟動
    「靈獸的騎襲」<霊獣の騎襲>「騎襲」=奇襲。卡圖中,「聖靈獸騎 火獅」和「邪龍星-睚眥」在「自然的神星樹」的樹冠上激戰,周圍還有許多打醬油的「影依」怪獸。然而,在「影牢之咒縛」的卡圖中出現過的黑影卻當著「薰風的神裔 皮莉佳」的面拐走了「聖靈獸騎 川豚」。「靈獸使 蕾拉」「騎」著「精靈獸 火獅」去「襲」擊敵人,倒頭來是自己人被奇襲了。
  • 私人線上影院「Lutube」APP 免費裝機影視寶盒
    私人線上影院「Lutube」APP 免費裝機影視寶盒 2019年04月17日 18:19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私人線上影院「Lutube」APP是一款多功能免費裝機影視寶盒
  • 「2DM答疑」為什麼乙女作品禁腐但男性向作品不禁百合?
    目前業界主流的角色消費型AVG/SLG還有視覺小說中,用男性向與女性向來進行粗略的分類的話,大致上就是圖中的情況。其中,這邊的「男性向」和「女性向」採用的是日本語境中的原意,也就是作為消費者的分類標籤,而不包含任何消費者個人喜好和取向上的判斷因素。
  • 「烏龍院」品牌授權全面啟動,動畫、影視、手遊等即將來襲!
    敖老師說:「「烏龍院」這部作品在中國原創漫畫發展過程中累積下來許多技術和經驗非常值得繼續傳承,所以本著「取之於漫畫,用之於漫畫」這樣的信念,決定設立這個漫畫獎學金,將會以杭州市做為統籌核心與執行基地,逐步實現我們的理想,「獎學金」顧名思義就是要獎勵、鼓勵那些勇於創作的年青朋友,甚至以後有些特案會針對兒童或是銀髮族來推廣學習漫畫,也就是:「快樂學習,學習快樂」!
  • 廣州K11 在商場裡放了一個「黑洞」,讓你體驗「無限空間」
    科技打破了空間邊界,我也許此刻身在咖啡廳打字,卻因網際網路和通訊工具「身處 」和觸達無數不同地方。科技讓我們對真假提出質疑,當模擬出來的世界讓人感知不出其「人造感」,你又是否能判決它是「假」的?(我們的空間)和一般遊戲相比,就是鬼屋和鬼片的區別。經愛範兒嘗鮮,這個設計的概念雖然很好,但在實際體驗中還是談不上特別沉浸。戴上頭設後,用戶會來到一個未來風的遊戲場景,用戶通過一個個在地上「圓形的傳送門」去到不同場景。
  • 「動森」謠言鑑別機:這些「坊間傳聞」孰真孰假?
    「動森」上線以來,資訊網站和論壇上不乏遊戲的各種入門攻略、進階指引,或是高階玩法手冊,但在這些信息當中,難免雜夾著或未經驗證、或看起來模稜兩可的坊間傳聞,讓玩家心生疑問,比如:往發金光的洞裡埋道具真的會變金道具嗎?狸貓兄弟真的是奸商會少給我們錢嗎?夜裡凌晨電視機真的會有不可描述的畫面出現?
  • 美少女遊戲「ISLAND」動畫化決定,2018年開播!
    美少女遊戲「ISLAND」動畫化決定,2018年開播! 該作品以孤島「浦島」為舞臺,講述了青年「切那」和3個少女一起,一邊困擾於當地的頑固傳承及地方病,一邊解開世界隱藏謎團的戲劇SF故事。
  • 手塚治虫的經典作品「佛陀」電影化 聲優感想實錄
    手塚治虫的經典作品「佛陀」電影化 聲優感想實錄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最美應用」 Rusty Lake Paradise :神奇的解謎遊戲,超長篇故事...
    如果你還沒有體驗過這個作品,那麼最近手機和電腦版本的降價可能是個不錯的入手機會。鏽湖系列和大多數名為「逃離房間」的逃脫解謎類遊戲不同,製作組雖然同樣把所有的解謎置於一個封閉區域上演,但是同時也給了一個足夠讓所有人後背發涼的精彩故事——這便和那些單純為了逃脫的遊戲有了巨大的差別。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美國時間 4 月 9 日,扎克伯格放棄了他的 T 恤加牛仔褲,穿上了西裝,步入美國國會,向眾議院能源及商業委員會提交「8700 萬 Facebook 用戶數據是如何被不當分享給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的書面證詞。證詞中,他第一次正面承認錯誤:「這是我的錯,我創立了 Facebook,並負責它的運營,我對當前發生的一切負有責任,我為此感到抱歉。」
  • 「Otomateオトメイト」全新乙女遊戲《幻奏咖啡廳Enchante》中文化...
    [2020年04月16日,香港] Game Source Entertainment(GSE)宣布,繼《虔誠之花的晚鐘–ricordo–》後,繼續與著名日本遊戲公司「Idea Factory」旗下的乙女遊戲品牌「Otomate」合作人氣乙女作品,Nintendo Switch《幻奏咖啡廳Enchante》將於2020年內發售中文版!
  • Steam「壓倒性好評」的塔防遊戲你玩過嗎?
    Hello,又和小老闆們見面啦,這次小編介紹的是塔防遊戲《 Kingdom Rush Frontiers》,是著名的《 Kingdom Rush》系列的第二代作品,這款遊戲在Steam上是96%好評的『壓倒性好評』,以「塔防」的遊戲類型來說,能夠壓倒性好評的真的是少之又少,究竟這款遊戲有什麼特色呢?就讓我來整裡給你吧!
  • 騰訊做了一個遊戲資訊 App,給遊戲迷的「篝火營地」
    這幾天遊戲圈子被 E3 遊戲展刷屏了,相信每個玩家都看到了自己喜歡的新作消息。驚喜太多,玩家除了擔心自己的錢包外,也被各種新聞「砸」得目不暇接。這麼多的信息,怎麼才能找到自己想看的?騰訊最近推出了一款叫做「篝火營地」的遊戲資訊 App,如果你也是一個資深的遊戲迷,那麼這就是為你準備的。
  • B 站發布 2020 年度彈幕:「爺青回」第一 「武漢加油」第二
    每年的年度彈幕,既是對過去一年流行文化趨勢的總結,也是對這一年中最具共鳴的社會情緒的呈現。  「爺青回」,即 「爺的青春又回來了」的縮寫。用來表達人在變化後的環境中,面對曾經熟悉的人和事物時,油然而生的一種喜悅之情。「爺青回」常見於青春時代經歷過的人、影視劇、遊戲、動畫等事物,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在當下再現和回歸的場景中。  在 「爺青回」的感嘆中,既有年輕人對於被迫成長的時代情緒的回應,也包含著大眾對於重獲幸福的渴望。
  • 「最終幻想」曾被翻譯為「太空戰士」,這些讓人笑尿的臺灣譯名你...
    同樣的作品流傳到中國大陸以及港臺地區時常常就會出現多個不同的譯名,有些名字大同小異,而有的譯名則天差地別,甚至翻譯得連親媽都不認識,尤其是臺灣譯名,在大陸朋友看來,可以說是非常奇葩了。笑尿!動漫遊戲影視作品中的奇葩臺灣譯名:「最終幻想」,臺譯「太空戰士」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最終幻想」系列了,原名「Final Fantasy」,直譯過來也就是「最終幻想」,結果臺譯整了個「太空戰士」。至於原因,知乎上有人解答過,說是當時翻譯的人覺得這款遊戲天上天下的打來打去,所以就叫太空戰士……當然現在也都是用最終幻想了。「中華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