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不同地區的不同婚禮習俗

2020-12-12 辰陽聊文化

在明代,不同地區的婚禮習俗也不一樣,平民百姓和達官貴人之家的婚禮習俗也不盡相同。我們跟著小編一起聊一聊,明代不同地區的不同婚禮習俗都有哪些?並以明代幾個地區為例,實際為大家講解一下具體情況。

明代婚禮風俗萬變不離其宗,依然要遵守古時婚禮議程中的規定來進行。

雖然明代不同地區的婚禮習俗有所差異,比如在江南各地流行的婚禮儀式中有許多程序違背了傳統禮制,但是核心內容仍然遵循著古時婚禮儀程中的諸多規定。按《大明令》:「凡民間嫁娶並依朱文公家禮。」也就是說,在明代凡民間婚禮,都是要按照《家禮》進行。

明代官方禮制嚴格規定婚禮仍沿用「六禮」,不過民間士庶的婚禮可據情況有所簡省。據史料記載,明代「六禮」內容被調整為「納採」「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及「發冊奉迎」,其中「納採」「問名」實為相親階段,「納吉」「納徵」為定親階段,然後才是成親階段。

以明代帝後完婚,和明代平民婚姻為例,詳細介紹了結婚的繁縟禮儀。

以明代天子納後為例子。明代天子納後不僅禮儀繁縟,規模也很宏大,依照古代時候的「六禮」程序進行,但天子的婚禮沒有「親迎」之禮。完婚的帝後,一般都要拜見皇太后並接受百官、親王以及內命婦和外命婦的慶賀。即使是親王,婚姻程序也要依照「六禮」而行。明代庶民婚禮儀式所依據的是《朱子家禮》。也就是說,上層只有「六禮」齊備,婚姻關係才算是成立,而庶民只有「納採」、「納徵」、「請期」與「親迎」四禮。

普通百姓的婚儀中也有諸如「納採」「納幣請期」「親迎」」見姑舅」「見祖禰」「婿見婦之父母」以及「饗送者」之類的記載,而其中的「納採」「納幣」與「請期」的禮俗又在一定程度上仿照了品官的諸多儀式,而且只有媒人,沒有賓相。如明代南京地區婚禮在「六禮」基礎上保留了自身獨有的一些特色,大致可分為「議婚」「訂婚」「迎娶」三階段,且婚姻締結嚴格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則進行。

明代的「納採」,特指媒人來女方家送聘禮。

明代男女初次締結婚姻,媒人上門多是會帶一些禮物,並討取女子名氏和生辰。如果女方家認可,會辦酒席款待來客,多會用銀牌寫上「允許」二字以表同意,也就是我們所知的「謝允」。雖然明代婚禮省去了「問名」,但卻以「媒人」或「庚帖」替代。另據不同史料記載,「納徵請期」是指男方主婚者、媒人送上禮物和婚書,雙方商訂婚禮舉行的吉日。如果男女雙方門當戶對且命相被合,即可進人訂婚階段。至此男方可送上財禮給女方家,彩禮多少可據家庭條件而定。

以江南、嶺南、北京等全國各地為例,舉例說明明代不同地區的婚前習俗究竟如何?

以江南地區的聘禮為例子,史料記載其聘禮有豬鵝或茶餅。雖然明代皇帝朱元璋的廢團茶興葉茶之詔令,曾使餅茶生產日趨衰落,但在明代嶺南一帶,茶禮仍有一定的流行,這一點在《泰泉鄉禮》中曾有過記載。此後的訂婚又可分為「小定」與「大定」兩個儀式。「小定」相當於古時的納吉,民間稱「小茶禮」。「納幣請期」則指男方送禮物和婚書以確定婚禮舉行日。實際上,明代的這一環節大多與前朝相同。在小編看來,明代婚禮中的「納採」「納採」和」請期」均是要寫明聘禮以送給女方,而女方收到後則是要回書以明禮節。

在聘禮下定後,接下來的環節是「催妝」和「親迎」。以北京地區為例,在婚娶前一日,男方家多是要帶酒菜和雄雞到女方家催妝,旦女方家開始接受催裝之禮,就要儘快做好準備。平民女子在結婚迎娶時,新娘多是穿花釵大袖衣。明代「親迎」是指新郎去女方家接新娘回家行拜堂禮。親迎前一天,新娘家派人到男方家擺設新房,俗稱鋪房。男方多僱來花轎在下午去新娘家親迎。迎親隊伍一路上吹打彈唱,氣氛頗為喜慶。一般車轎禁用紅漆,只有婚轎可用。崇禎初期由於崇尚簡樸,花轎多用藍色綢帷,也即以藍綢為轎幔,這種花轎只在四角加桃紅色的彩球。

在結婚當天,明代不同地區的人們婚禮習俗也大不相同。

以明代南京地區男女結婚中「親迎」為例,迎親時,花轎多是在下午四到五時發轎,且在轎子前面有鼓樂齊奏,女方家人多是會用鏡子照向轎中,然後再點燃爆竹置於轎內,用以驅趕可能的妖魔以避邪,謂之「搜轎」,此後新娘才換上新鞋或由喜娘扶著或由哥哥弟弟背送上轎,花轎出發時要燃放鞭炮以求吉利。新郎頭戴狀元帽,身著龍鳳紅袍,腰持紅花迎新娘上轎。

關於「親迎」這個禮俗,在一些史料中還有一種記載,是說由男方家長輩帶著禮物、花轎到女家中迎娶新娘,新郎則不參加親迎。如南京地區的新郎親自迎親者並不多,大多是由新郎母親前往迎接,而新娘則是由其母親隨送至男家,舅姑設宴款待女方母親。達官富之家則徹夜歡慶,天明女婿要隨新娘去新娘家,拜謝女方父母。在北京地區,新娘出轎時要跨過馬鞍以示平安。婚後次日要行拜宗廟、見舅姑等禮俗。至此才算婚成。

明代拜舅姑、舅姑醴婦之禮大體與品官諸禮相同。明代的「見祖」指的是新婚夫婦拜新郎家祖先以體現"孝」之精神。而「婿見婦之父母」指新郎偕新娘去女方家拜新娘雙親。這被認為新娘第一次以人妻身份回到娘家。在當時的北方地區,也有一月後女家迎婿及女兒回門的記載。

知識小拓展

在福建地區,新婦是在進門三日之後與新婿回娘家,之後禮謝賓客。婚後新婚夫妻回嶽父嶽母家又稱為「歸寧」。 小編看來,這不就是和我們今天結婚後的三天後回門是一個道理麼?所以說現在的許多婚禮習俗,其實也是大有歷史淵源的呀,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
    古代人對婚姻禮儀的重視程度,絕對不是我們現在能想像的,尤其是在明代,就算是「六禮」都已經走完了,媳婦已經娶回家了,卻並不意味著婚儀就結束了,古人對婚姻禮儀的重視甚至包括了婚禮以後的禮儀,也就是新婦拜見公婆和拜祖廟,這些流程走完,才算是真正完成了婚儀。
  •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有何不同變化?
    前言在古代,中國歷經了無數輝煌的時刻,在清朝之前始終以一個地大物博,人民富足,軍力強大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東方,離我們比較近的韓國也受到了我們很多影響,婚姻制度也是其中之一,那麼古代韓國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
  • 淺談古代婚姻史:十裡紅妝之婚禮儀式
    古時候,浙東地區尤其是寧波一帶的婚俗非常重視古禮,而且,寧波地區的婚俗又有著獨特性。我們跟著小編一起聊一聊,浙東地區古時的婚禮儀式究竟包括哪些內容呢?我們說的「六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具體都是什麼內容?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禮制背景下的婚姻禮俗
    周代婚姻,既有殷商時期的影子,又有流於後世社會諸多禁規痕跡。周代是我國歷史中極具特點的朝代,在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其婚姻制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我們來聊一聊,周代禮制背景下的婚姻禮俗是什麼樣的呢?
  • 從不同角度分析明代涉海小說,淺談明代統治者的海洋政策
    涉海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重要類型,在中國文學歷史發展史上一直處於邊緣型地帶,這和中國地理環境息息相關,涉海小說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環境下,它的發展狀態都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深深烙刻上時代標籤。明代涉海小說不論是在思考的深度、藝術形式的成熟,還是審美的豐富都達到了歷代涉海小說的高點。一、中國古代涉海小說的演變,明代海外運動、貿易的頻繁促進了涉海小說的發展中國擁有著漫長的海岸線,自國以來臨海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都與海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中國古代婚禮習俗有6禮,可惜又有幾人知?
    自古婚禮就是一個嚴肅且重要的話題,在文明的發展替代中形成了一整套與婚禮相關的倫理和文化。中國古代婚禮起源於夏、商,有6禮之說,具體都指的是哪些呢?總得來說,中國古代婚禮的6禮包含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但在明朝和清朝之後,中國古代婚禮的6禮已經不完整,僅存4禮,包含問名、納採、請期、親迎。那麼,中國古代婚禮的6禮具體如何實施呢?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周代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婚姻制度的開始,又因為周代獨特的歷史文化禮制背景,致使周代的婚姻制度有著這個朝代鮮明的特點,周代婚姻中有著許多的習俗需要遵循。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究竟是怎麼樣的?
  • 中國古代傳統婚嫁習俗
    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但與現代的相似。例如: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等等。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新婚夫婦得到祖先神靈的認可,並承諾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認可;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是否吉利。
  • 百合婚禮解讀:婚禮對婚姻的意思是什麼?
    她閨蜜婚禮中的不被滿足,也對婚後生活的不幸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婚禮從籌備到舉辦的過程,會對未來婚姻水平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事實上,對於女性來講,彩禮的多少,婚禮規模的大小,什麼形式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女性更在在意的是婚禮中,男方及其家庭所表現出來的尊重。
  • 婚禮習俗,西式婚禮習俗和禁忌,備婚新人須知
    結婚是人生大事,無論是西式婚禮還是中式婚禮,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習俗和禁忌。那麼西式婚禮習俗都有哪些?今天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西式婚禮習俗:「有舊、有新、有借、有藍」的西式婚禮習俗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它們都有哪些寓意~~有舊:新娘可以穿著或佩戴一樣舊物來象徵她和她娘家及過去生活之間的歷史紐帶。
  • 中日古代婚禮習俗的差異,網友直呼,日本婚禮習俗不忍直視
    大家都知道中日不僅在文化上存在差異、而且在家庭教育、語言、婚禮習俗上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下吧!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中國古代的婚禮習俗。中國在婚禮習俗上比較繁瑣,在古代,女子婚嫁都是由媒婆或者是父母決定的,畢竟古代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成親前是要下聘書、禮書的,聘書是定親用的,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而禮書則是禮物清單。當然還有迎娶新娘的迎親書,成親前男女是要合八字的,只要八字合了,男子才會娶女子,緊接著就會挑選良辰吉日,挑選黃道吉日是男方請算命先生算的,女方是不用管的。
  • 吸收大量漢文化的日本,古代竟然有這樣的婚嫁習俗
    但是日本卻沒有吸取我們古代的婚嫁習俗中以大紅為主色這點,而是在婚禮中身穿一身白,這與我們的的喪葬禮正好重合。但是,不論怎麼說,這也是他們自己的習俗,儘管他們從古代的中國那裡吸收了很多文化,但我們也得尊重他們自己的文化習俗。
  • 淺談古代婚姻史:古代婚嫁之千工床
    床在我們的一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陪伴我們最長時間的物品,所以古人對婚床尤其重視,古代女子陪嫁的婚床最出名的要數「千工床」了,就是耗費一千多天精雕細琢製造出來的陪嫁婚床。我們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古代千工床的情況介紹。
  • 古代女子的婚嫁習俗
    中國古代有「三書六禮」之儀,據《周禮》記載,在周朝時期國家就設立專門管理婚姻登記事務的部門,從事這一職務的人就叫「媒氏」。專門負責給自己婚姻雙方頒發「婚書」。不僅有官方發布的婚姻契書,也有民間的,指的是沒人籤訂的私人契約書,歷代都有專門的婚姻登記制度必須登記,否則不受法律保護。
  • 浪漫教堂婚禮,不讓你的婚姻輸在婚禮上
    婚禮是從戀愛到婚姻的轉折點,必須有這樣一個儀式,脫離生活的平淡,將愛情升華到婚姻,教堂婚禮,不讓你的婚姻輸在婚禮上,在宗教中,儀式的執行被默認的看作是婚姻神聖的一部分,賦予婚姻神聖莊嚴的意義。作為婚姻的起點,各位新人一定不希望自己輸在起跑線上,不如選擇一場浪漫的教堂婚禮,脫離平淡,填充回憶。現在就讓迦南之約婚禮策劃公司小編給大家說一下教堂婚禮的好處都有哪些吧。一、儀式感強不同於傳統婚禮吃吃喝喝和繁雜的習俗流程,教堂婚禮更加簡單純粹,在神父/牧師的祝福下,有上帝的祝福完成自己的教堂婚禮,是多麼的神聖。
  • 中國古代嫁娶禮儀有哪些,古代婚嫁習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前對外就號稱為禮儀之邦,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可謂是異常繁複,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裡了,就拿婚姻嫁娶來說,也是禮儀眾多,在古代的婚嫁禮儀就有「六禮」之說,也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而且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還在延續著這種習俗。
  • 全球最奇葩的婚禮習俗,日本新娘結婚之前要與父親共浴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成為了人們喜歡的消遣方式之一,很多人還會選擇將自己的婚禮定在自己喜歡的旅遊地,這樣的話既浪漫又能給自己留下難忘的記憶,但是有些地方的婚禮習俗卻很奇葩,你在旅途中聽說過嗎?在日本這個島國的某些地方,新娘結婚之前需要和父親共浴,這種行為在很多國家都不被接受,在日本這個島國卻如此盛行,這麼奇葩的婚禮習俗在世界奇葩婚禮習俗中位居榜首也不為怪了。在斯巴達這個地方,結婚的新娘必須要把頭髮剃光,而且還要穿男裝,這種習俗是根據古代希臘而來的。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說,並且結婚要盤頭,可見斯巴達這種婚禮習俗還是很奇葩的。
  • 婚禮習俗,結婚當天新娘出門腳不著地,新娘要懂的出門習俗禁忌
    說到婚禮習俗,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以為然,覺得是老一輩的人封建迷信,,,,自古以來結婚就是人生頭等大事,自然少不了規矩,禮節這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 淺談古代婚姻史:古代婚嫁中的拔步床
    古代女子陪嫁的婚床,一做就是千工時間,故稱「千工床」。千工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精細打磨,這不僅是古代的家長們對嫁女的重視,也包含著對女兒深深的寵愛,畢竟在古代,嫁妝就是一個女子後半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 原來結婚後三天回門是有深意的,難怪中式婚禮有這個習俗
    在婚禮舉辦上,很多人也開始選擇了西式婚禮。比如在教堂舉行婚禮、穿婚紗、或者是在酒店舉行各種有趣好玩的儀式。不過,儘管是有西式的婚禮儀式,但是很多新婚燕爾還是會遵照傳統習俗,比如說婚後三天回門。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原來結婚後三天回門是有深意的,難怪中式婚禮有這個習俗!我們平時所說的「回門」,在傳統習俗中又稱之為「三朝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