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傳統婚嫁習俗

2020-12-13 騰訊網

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但與現代的相似。例如: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等等。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新婚夫婦得到祖先神靈的認可,並承諾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認可;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是否吉利。

三書是指「聘書」、「禮書」、「迎書」,古時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記錄:

1、聘書:男女雙方的訂親之書,在談婚論嫁時交換;

2、禮書:禮品清單,當中列出了禮物的種類及數量,舉行過大禮時交易;

3、迎書:迎娶新娘的用書,在結婚當天接新娘過門時所用。

六禮是為結婚的六個步驟,主要涵蓋了說媒到求親到迎娶到完婚的全部過程。

1、納彩:俗話是說媒的意思,指的是男方家請媒人去跟意向的女方家提親,女方家點頭同意協商討論婚姻之後,男方家就可以準備禮品上門去求婚了。

2、問名:俗話是合生辰八字,由媒人去問女方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為此還要準備合婚儀式。

3、納吉:男方家挑選到結婚吉日後,準備禮物通知女方,婚事就算初步確定。

4、納徵:俗話是過大禮的意思,男方在選定的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儀式。

5、請期:擇吉日完婚,選擇的日子一般都是雙月雙日,因為雙月雙日有著婚姻幸福圓滿的寓意。

6、迎親:在大婚當日,男方帶著迎書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的意思就是布置新婚用的婚床。在全新的婚床上鋪好床單、被褥、龍鳳被。然後還要撒上花生、桂圓、蓮子等,意新人早生貴子。還有一點就是,抬床的人、鋪床人、撒果人、都必須是父母健在,兒女雙全、婚姻幸福之人,這是希望他們將自己的婚姻好運帶給新人們。除了中式婚禮,現代的婚禮也會在新房裡這樣布置,這個傳統還是有保留下來,總的來說,對於婚姻從古至今都是希望幸福、和諧、安康和兒孫滿堂。

嫁妝就是陪嫁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在時間上面,嫁妝較遲送達的時間是婚前前一天。除了一些正常的衣服飾品之外,還有一些美好寓意的物品。比如剪刀:寓意比翼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寓意兒孫滿堂。花瓶:寓意花開富貴,大吉大利。鞋:寓意白頭偕老等等,都表達了對婚姻的美好的祝福。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傳統婚嫁習俗,與現代有所不同,卻有相似之處。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嫁娶禮儀有哪些,古代婚嫁習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前對外就號稱為禮儀之邦,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可謂是異常繁複,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裡了,就拿婚姻嫁娶來說,也是禮儀眾多,在古代的婚嫁禮儀就有「六禮」之說,也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而且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還在延續著這種習俗。
  • 吸收大量漢文化的日本,古代竟然有這樣的婚嫁習俗
    就拿結婚的風俗來說,可能在現在的中國大致就分為兩大類,西式婚禮和傳統的中式婚禮,一種是從西方新流傳過來的,一種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習俗的婚禮,但不論怎樣,這都是喜慶的。尤其像中國傳統婚禮一樣,基本上就是以大紅色為主色,從婚禮場地的布置以及到婚禮用品,再到新娘和新郎的穿戴用具都是紅色的,因為紅色自古以來就被中國人民認為是喜慶、吉利、紅火的象徵。
  • 古代女子的婚嫁習俗
    中國古代有「三書六禮」之儀,據《周禮》記載,在周朝時期國家就設立專門管理婚姻登記事務的部門,從事這一職務的人就叫「媒氏」。專門負責給自己婚姻雙方頒發「婚書」。不僅有官方發布的婚姻契書,也有民間的,指的是沒人籤訂的私人契約書,歷代都有專門的婚姻登記制度必須登記,否則不受法律保護。
  • 觀佛山嫁娶屋,了解傳統婚嫁習俗:媒妁之言三書六禮
    前段時間到廣東佛山嶺南天地遊覽,發現有個叫文會裡嫁娶屋的清初代建築,裡面簡要介紹了古代婚嫁習俗,挺有意思的,分享給大家看看。舊時人們認為婚嫁是人一生中只有一次的大喜事,所謂「大登科金榜題名,小登科洞房花燭」。
  • 傳統婚嫁習俗中的「過禮」是什麼意思
    隨著社會的變遷,結婚的習俗越來越簡化,結婚「過禮」是什麼很少有人知道。那什麼是「過禮」呢?過禮的流程是什麼呢?過禮有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一、過禮過禮又稱大聘,是漢族的傳統婚嫁禮儀之一。就是在迎親之前還要送一次禮,具體送什麼還需兩方的父母商量好。
  • 「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傳統婚嫁延續下來的五個習俗,有深意
    在我個人看來,始終覺得中國古代的婚姻更有儀式感,穿著紅色的喜服,騎著馬抬著轎子,可是現在這樣的現象幾乎看不見了,每個女人都想穿上潔白的婚紗,最多就是拍幾張中式婚紗的照片。時代在不停的變化,自然是一種除舊迎新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傳統婚嫁習俗一直保留著。01、哭嫁我們時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視頻,兒女出嫁的時候,父母與兒女都在哭泣,這是一種不舍的哭泣,還沒有到達哭嫁的程度。
  • 傳統結婚習俗有哪些? 安徽16個地市傳統婚嫁習俗盤點(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婚俗更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知道安徽的結婚習俗有哪些嗎?小編搜羅整理了一些安徽各地方的婚嫁習俗,有的是以前的,現代的婚禮可能多已丟棄,有的還在延續使用,來了解一下吧。
  • 中日古代婚禮習俗的差異,網友直呼,日本婚禮習俗不忍直視
    大家都知道中日不僅在文化上存在差異、而且在家庭教育、語言、婚禮習俗上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下吧!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中國古代的婚禮習俗。中國在婚禮習俗上比較繁瑣,在古代,女子婚嫁都是由媒婆或者是父母決定的,畢竟古代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成親前是要下聘書、禮書的,聘書是定親用的,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而禮書則是禮物清單。當然還有迎娶新娘的迎親書,成親前男女是要合八字的,只要八字合了,男子才會娶女子,緊接著就會挑選良辰吉日,挑選黃道吉日是男方請算命先生算的,女方是不用管的。
  • 越南古代和現代的婚禮習俗,和中國的大同小異
    越南古代和現代的婚禮的習俗主要體現在婚嫁的年齡、戀愛的方式、擇偶的標準、婚禮的形式、賀禮的形式和夫妻居住的形式這幾個方面。1、婚嫁的年齡。古代越南人娶妻嫁女的年齡通常是女的十三歲,男的十六歲。古代越南人擇偶一般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現代擇偶的大都是自由戀愛,或者親戚朋友的牽線搭橋的方式,當然有些也會通過現代的新媒體的方式進行求偶。3、擇偶的標準。古代擇偶的標準大多講究的門當戶對。而現代的擇偶標準在門當戶對的基礎還增加了財富、才幹、相貌、健康這幾個方面。4、婚禮的形式。古代婚禮的形式大致和中國類似。
  • 古代婚嫁禮儀,看完這些你還想要中式婚禮嗎?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而隨著歷史的長河,中國也形成了完整的婚嫁禮儀。但在漢朝之前中國的婚禮是與熱鬧不沾邊的,《禮記》記載「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婚禮不賀,人之序也」人們視婚禮為「幽陰之禮 」並不慶賀。
  • 湛江婚嫁習俗丨湛江嫁女兒,「大妗姐」跟隨,事實不簡單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湛江人,始終不遺餘力地和大家分享湛江的風土人情,一直想寫湛江的婚嫁風俗,奈何內容寬泛,俯拾皆是,反而無從下筆。遲遲未曾下筆的湛江婚嫁習俗,私以為「大妗姐」最具地域特色,「大妗姐」是什麼?
  • 中國傳統結婚習俗
    老上海的傳統結婚習俗在舊上海的封建婚俗中有一套很完備的婚嫁禮儀。首先是訂婚,這是談婚論嫁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如果沒有經過訂婚而結婚了,就被視為喪風敗俗。這個訂婚要包括「說合」、「合婚」和「行聘」。推薦閱讀: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中國傳統結婚習俗1 .書六禮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納採: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媒,謂之納採,今稱「提親」。
  • 那些湖南的婚嫁習俗,公公高喊:我要燒火!
    那些湖南的婚嫁習俗,公公高喊:我要燒火!中國是一個有5000多年的歷史的國家,每個民族和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而婚嫁可以說是文化習俗中的重頭戲了。之前有提到過,湖南的地方方言是中國最多的,其中以西南官話最為著名。
  • 青島本地婚嫁習俗,新娘出門不能哭,青島的結婚習俗有哪些?
    結婚除了進行婚姻登記領取結婚證之外,在中國還需要舉辦婚禮,是為了告訴親朋好友這件大喜事,而結婚是一項傳統習俗,其中有不少的講究,青島的結婚習俗一起看過來吧!二、青島婚嫁風俗禁忌1、出門不要回頭觀望 ,寓意不回頭。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是不吉利二是容易破壞化妝。2、由新娘家準備水餃在新郎進門後由新娘的女性長輩下鍋煮熟端給新郎新娘食用。娘家吃餃子時碗內要留下雙數,意為成雙成對。
  • 古代婚嫁原來有這麼多的講究,嫁娶真不容易啊!
    最近看了幾本古代的小說,裡面涉及的古代婚嫁寫得很詳細,突然想要了解一下古代的婚嫁都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古人是真講究,對比起來,現代的婚禮是真的很簡潔了。古時婚嫁有「六禮」之說,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而且在這六禮之中,還有許多禮可講,不過對比娶妻的喜悅,這些講究也不算什麼了,畢竟「洞房花燭夜」堪稱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了。
  • 正在消逝的傳統疍家婚嫁,再現海陵島
    疍家婚嫁習俗,正在消逝的傳統。每年,總有遊客趕在開漁節抵達海陵島,只為一睹疍家婚嫁「真容」。
  • 古代結婚習俗:「新婚燕爾,三朝回門」,背後有啥講究?
    我們悠久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讓人記憶猶新的習俗,「回門」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幾經演化已經與我們當下常說的回娘家有著較大的區別。在素以禮儀聞名於世的古代,回門有著極為講究的禮儀和繁瑣的步奏。
  • 韓國茶禮,作為人們共同遵守的傳統習俗,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茶俗
    韓國茶禮,作為人們共同遵守的傳統習俗,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茶俗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中日關係的快速穩步提升,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日本的茶道文化以其深刻的影響力也開始在中國傳播。諸多日本茶人紛紛來到中國進行茶文化上的交流。與此同時,根據現代生活的快節奏,現在的日本茶道對其複雜的形勢進行了簡化,在茶葉衝泡的方法上以及插花藝術還是很不錯的。提到日本茶道不單是飲茶,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享受,並把主客、茶藝、茶具等和諧地聯繫到了一起。韓國興德王三年(即公元828年,唐文宗太和二年)已經從中國引進茶種,而且因種茶而盛行飲茶。
  • 大理白族傳統婚嫁習俗,繁瑣喜慶又充滿儀式感,現在很少人做全套
    如今出於生活觀念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很多傳統習俗都被慢慢簡化或者丟棄。就從婚嫁習俗來說,劍川白族婚前都會經過3次濃重的過禮儀式,婚前男方會選擇3個節日去女方家送禮,浩浩蕩蕩的隊伍,抬著琳琅滿目的東西,場面相當熱鬧。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