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

2020-12-19 弘厚聊文化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周代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婚姻制度的開始,又因為周代獨特的歷史文化禮制背景,致使周代的婚姻制度有著這個朝代鮮明的特點,周代婚姻中有著許多的習俗需要遵循。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究竟是怎麼樣的?

明確要求一夫一妻制的周代,夫妻之道被後代遵循。

周代是極具特點的朝代,在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婚姻制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周代婚姻所遵循的習俗有很多,如「一夫一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的「門當戶對」「居喪不婚」「尊卑不婚」等,又如,周代天子和諸侯的正妻去世,雖可從正妻陪嫁女子中遞補為妻子,卻不可再娶。在周代,一夫一妻制被明確要求,夫妻被視為天地日月唯一性和持久性是夫妻關係的重要特徵。周代這種以天地日月為象徵的夫妻之道被後來的唐律所繼承。

雖然周代男子有妾有婢,且可多妾,但法定妻子只有一人。準確的說法是,周代的婚姻形式為「以多妾制為補充的一夫妻制"或「夫多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周代上至天子、諸侯,下到貴族,普遍實行一夫多偶婚姻,周代貴族普遍多妾,且與等級地位有關。《左傳》中記載了諸侯可「一娶九女」,實際不止如此。

奴隸制社會的周代,其婚姻禮儀卻非常完善,尤其是關於妻和妾,在法律上就有著明確的區分,一夫多偶在周代客觀存在。

在小編看來,這是奴隸主貴族妻妾合法化的證明,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周代奴隸主貴族在政治上的特權。可見,因政治地位經濟條件以及家族勢力等諸多不同的原因,一夫多偶在周代社會客觀存在:「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妾,諸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周代在正規的聘婚和自由婚外的媵嫁婚,以及媵嫁婚中的姐妹共夫也是周代一夫多偶的一個真實寫照。這點在《詩經》中也有體現。

一夫一妻是周代普通百姓普遍通行的婚姻制度,特別是在社會底層,經濟地位決定了百姓只能一夫一妻。周代的這一婚姻制度具有先進性,《論語·先問》中有「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其意即為庶人無妾,只有夫婦才可以相對。

周代實行夫權制,周代一夫一妻式家庭亦以此為綱,因此在周代男子可隨便提出離婚,而女子必須從一而終。周代社會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婚姻中的一些基本遺俗。雖然在周代婚姻組成中的男女結合還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個體小家庭,但據資料記載,這已然可作為家庭成分而被包含在整個家族之中。

知識小拓展

通過以上介紹,小編也了解到了,雖然在周代一直提倡「一夫一妻制」婚姻,但是在「一妻」之下,周代男子的地位卻遠遠高於周代女子,這是一個妥妥的夫權制社會。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告訴小編哦。

相關焦點

  • 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禮制背景下的婚姻禮俗
    周代婚姻,既有殷商時期的影子,又有流於後世社會諸多禁規痕跡。周代是我國歷史中極具特點的朝代,在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其婚姻制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我們來聊一聊,周代禮制背景下的婚姻禮俗是什麼樣的呢?
  • 淺談古代婚姻史:唐代歷史背景下的開放性婚姻制度
    唐代處於封建社會的繁榮期,其開放的特點不僅體現在政治、民族政策以及外交等方面,也體現在民間禮俗和婚姻制度上。唐代初期門第觀念雖重,唐中後期則更看重人的才華所謂的"郎才女貌"擇偶搭配就形成於唐代,並一直流傳至今。 我們倆聊一聊,唐代歷史背景下的開放性婚姻制度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呢?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
    而且,明代人對服裝服制也有獨特的見解,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都有什麼吧?在明代,「六禮」結束並不意味著婚儀就結束了,「成婦禮」依然是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六禮」是婚姻締結中的六個基本步驟,但「六禮」完畢之後並不意味婚姻儀式就此結束。
  • 「遠古史話」從無婚姻到一夫一妻:古代婚姻制度的發展脈絡
    人們開始嘗試著禁止最親的兄妹之間結婚,接著又禁止同一個小氏族的婚姻,而是和其他有血緣關係的氏族來結婚。當時還處於母系氏族時代,因此婚姻方式為:一個氏族的一群兄弟和另一個氏族的一群姊妹之間的交互群婚。男子外婚到另一氏族,死後埋在本氏族的公共墓地裡。在這種群婚的形態下,子女仍然是只能確認生母而不能確認生父,氏族成員的世系也只能根據母系的血統來決定。
  • 人類多數婚姻制度,男人可以妻妾成群,女人為什麼不能一妻多夫?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的婚姻制度,現代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婚姻制度是單偶制形式,也就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在極少數的地方,仍然存在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以及一妻多夫制,都是屬於多偶制婚姻制,我們回顧人類婚姻制度的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一個規律,在多偶制形式的婚姻制度中,很少看見一妻多夫制。
  • 古代婚姻制度——「匹夫」
    我們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常經馬嵬驛,見說坡前客。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當時嫁匹夫,不妨得頭白。」是晚唐詩人對楊貴妃被縊死在馬嵬坡所發出的感慨。大意是,自從楊貴妃被賜死後,生女兒都怕生得太漂亮,如果當時楊貴妃嫁個匹夫,可以白頭偕老。
  • 西藏「多偶制」家庭,晚上如何分配時間的?看完臉都紅了!
    西藏大家更多關注西藏的婚姻,大中城市藏族人普遍實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是在藏南和藏北那些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多偶制現象十分普遍。有「一妻多夫制」和「姐妹共夫」及其他情況。西藏風光藏族雖然是一個男性彪悍勇猛的民族,但在古代卻是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遊牧部落,因為居無屏障,容易受外敵侵襲。所以健壯男子保衛家族,婦女在管理家務和照顧老弱病殘。
  • 你知道古代的婚姻制度嗎?嫁娶的彩禮和程序與現在有很多不同
    婚姻是一段特殊的旅程,讓兩個人相知,相識,相愛。每一段都有每一段風景,有些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有些人在墳墓裡享受它。從先秦到現在,在漫漫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我國的婚姻制度從原始群體婚姻的模式發展到到具有現代文明特徵的一夫一妻制。
  • 佛教與儒家思想影響下,韓國古代婚姻形式有何不同變化?
    前言在古代,中國歷經了無數輝煌的時刻,在清朝之前始終以一個地大物博,人民富足,軍力強大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東方,離我們比較近的韓國也受到了我們很多影響,婚姻制度也是其中之一,那麼古代韓國的婚姻制度是怎麼樣的呢?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不同地區的不同婚禮習俗
    以明代帝後完婚,和明代平民婚姻為例,詳細介紹了結婚的繁縟禮儀。以明代天子納後為例子。明代天子納後不僅禮儀繁縟,規模也很宏大,依照古代時候的「六禮」程序進行,但天子的婚禮沒有「親迎」之禮。完婚的帝後,一般都要拜見皇太后並接受百官、親王以及內命婦和外命婦的慶賀。
  • 人類婚姻史上,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甚至還有共夫共妻、對偶婚
    現在大部分國家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就是一種兩兩配對的婚姻關係,每個個體一生中,或在生命中任何一個時間段內,只擁有單一配偶的關係>,兩者只會與對方維持婚姻關係。圖1 現代婚姻堅持一夫一妻制人類剛剛從動物演變為早期人類時,人類個體在動物世界相對較為脆弱,自然選擇了群居生活,也保留著許多動物的習性。
  • 我們未來的婚姻: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
    無論地域、年齡、輩分、血緣,都可以發生關係、建立婚姻。這樣的婚姻,被稱為群婚。後來,群婚發展到了對偶婚。這種婚姻下,一男一女在一起生活,組成配偶,但是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因為這樣的婚姻關係並不穩固,也沒有太多的約束。這就像某些少數民族,男女結婚後沒幾天,女方還是回到了娘家居住,並且在娘家期間,她的性生活是比較自由的,不受約束。這就是對偶婚。
  • 愛子心切催生一夫一妻制
  • 古希臘城邦制度下的一夫一妻制:男女分工明確,女性仍需負重前行
    古希臘時期的婚姻方式:一夫一妻是標準,女性受到的限制大一夫一妻模式是古希臘婚姻的標準標配在古希臘最常見的婚姻模式就是一夫一妻,一夫一妻在古希臘是受到承認的,是最正常、最普遍、最常見的模式。古希臘的一夫一妻的婚姻模式一直延續,一夫一妻的家庭模式也被現在看作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儘管古希臘時期可以允許已成婚的男性納妾,納的妾必須是一個自由人,且與妾生下的孩子沒有公民資格,男性也可以拒絕撫養與妾生下的孩子,正統妻子生下的孩子才是社會所承認的公民,成年後具有和成年公民相同的權利。
  • 古代婚姻制度裡的媒人地位和稱呼
    一夫一妻婚姻制,是因為生產力發展,產生了私有制,為了生產和生存,需要有穩定的家庭而形成的。又正因為這種婚姻制度是由經濟原因決定的,因而形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風俗。子女在婚姻問題上不可妄行妄為,因為這是關乎整個家族利益的事情。
  • 尼泊爾「一妻多夫」制婚姻,是如何生活的?幸福麼?不尷尬嗎?
    引語在古代社會,男人和女人是不平等的。自從進入了男性社會以來,男人處於支配地位,為了滿足他們的願望,在古代的大戶貴族家裡常常三妻四妾。進入現代社會之後,由於生活壓力和和生育理念的不同等一系列原因,男性的數量遠遠多於女性的數量。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中國的男人比女人多出3049萬。
  • 古亞述商人在安納託利亞的婚姻
    這些泥板文獻多是亞述商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帳目、契約及法律文書。本文試圖通過古亞述文獻中有關婚姻的文件及書信分析亞述商人與當地安納託利亞人的婚姻傳統。  一夫多妻制盛行的亞述  亞述人與安納託利亞人有著不同的婚姻傳統。亞述人的婚姻是有條件的一夫多妻制,而安納託利亞人的婚姻則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這從文獻中對妻子的稱謂可以區分出來。
  • 日本平安朝的婚姻制度和女性自由,體現的是一種叫走婚的婚姻遺風
    一、平安時代的婚姻締結形式我們知道,現在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有招婿和迎嫁兩種形式,招婿是丈夫在女家生活,生下的孩子也隨母性,而迎嫁則是妻子在男家生活,生下的孩子隨父姓。二、女性有相當的婚姻自主權,可以不答應求婚者的請求,也可以提出離婚日本平安朝的婚姻制度與我們古代的婚姻制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相當的婚姻自主權。她們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男子,如果婚後不如意,還可以選擇離婚。她們的婚姻基本上是以情感為導向的。
  • 中國為什麼沒有像有些國家樣實行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呢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制度,在此之前,由於戰亂,所以沒有統一的個人婚姻制度規範。因此,在軍閥混戰時期,一些軍閥基本上實行一夫多妻制,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對於這種現象,有人問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好不好?為什麼有些國家仍然很受歡迎?根據一些數據,在西亞和非洲,一夫多妻現象是最嚴重的。例如,埃及、衣索比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約旦、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摩洛哥、索馬利亞等等,這些地區信伊斯蘭比較多。在古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非常不穩定,男女之間的婚姻不平等。
  • 從進化角度看「性」可能不是幸福婚姻的原因,該如何定義幸福婚姻
    婚姻和愛情是人類情感生活中的主旋律,為什麼人類會擁有愛情,並逐漸演化為如今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夫一妻制?現在很多文藝作品中,比如電視劇裡面,有很多關於男女之間性的描述,比如接吻、擁抱、性誘惑等等,這就讓人們認為,性才是男女之間結合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