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傷害他人?討好型人格的你一點魅力都沒有!

2020-12-13 明墨知識

「討好者」、「討好型人格」「老好人」這種人在心裡圈裡一直被人可憐著,因為他們真的很慘!哪裡慘呢?討好者的內在邏輯就是:我是自卑的,我只有照顧好別人的感受才能被愛。具體邊現在他們認為:我不能提要求,因為提要求別人會不開心。我不能直接拒絕,因為拒絕會傷害別人。我不能做錯事,因為做錯事別人會生氣。總之討好者的那顆玻璃心啊,讓人又疼又恨!

這些討好者為什麼要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呢?因為在他們心裡有一個潛在的意識---我生來就欠別人的!所以在人際關係裡討好者只能通過付出、妥協、忍耐,通過照顧好別人才能平衡掉這種虧欠感。可憐吧?然而這個邏輯並不是空穴來風。在早些年開始,他們的父母就給他們植入這樣一個信念:你生來就欠我們的!

那麼父母是怎麼植入的呢?父母對他發脾氣、恐嚇、威脅、情緒化,讓他處於隨時被拋棄的邊緣裡。他只有懂事、委屈、聽話才能留下來。父母無數次的給他這個暗示:你的本質是不值得被愛的。你只有學習好才能被愛,你只有不提買玩具的要求才能被愛。你只有好好照顧弟弟才能被愛。這一切不就是在說你是不值得被愛嗎?當他們長大後又會帶著這個邏輯走入人際關係,也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關愛的。覺得只有做了讓對方開心的事才值得被愛。於是形成了他們的討好和不得不付出。

相關焦點

  • 別把孩子的討好型人格當成高情商,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討好型性格和高情商確實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讓別人感到舒服輕鬆,讓事情完美地結束。所以,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情商小孩,將來在工作生活中能夠左右逢源,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家長還不自知。
  • 你是不是總是一味地迎合別人 ?| 你也許是討好型人格 | 自我成長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總是「是是是,好好好,你決定吧,我無所謂」掛在嘴邊,TA們似乎無欲無求,總是隨波逐流,也總否定自己的想法。難道TA們真的沒有脾氣嗎,真的沒有自己的需求嗎?或者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蔣方舟、金凱瑞都深受其苦,你有過討好型人格嗎?
    蔣方舟後來才知道,這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徵。這樣一個高學歷才女尚且如此,那普通的平凡人是否更難逃離討好別人的魔咒呢,討好型人格到底從何而來?蔣方舟無疑是幸運的,及時發現並療愈了「討好型人格」,但不是每個人都如她這般好運。科學研究表明,「討好型人格」不斷壓抑自己的憤怒,會更容易患上腸胃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抑鬱症。
  • 《人間失格》:「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
    無論對同學、同事,還是陌生人,自發地就會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即使自己吃了虧,為了不讓別人不開心,自己也默默地忍受著。討好型人格的人,從來不會為自己爭取什麼東西,就算自己再不喜歡,也不會向別人提出要求。導致自己在人際關係中,一再退步,滿腹委屈卻無從訴說。
  • 「我的孩子特別乖巧」,這是「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家長不要大意
    正是因為爸爸的情緒以及那句「再不聽話,把你送走」成了孩子改變的原因。點點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因為太在意他人感受,常常忽略自己心理需求。這種人格一旦定型,會對孩子一生造成影響。
  • 孩子過於乖巧不是什麼好事,家長要警惕,可能討好型人格已經形成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性格不自信,面對什麼事情都認為自己無法完成,內心自卑。所以孩子會將希望寄託到他人的身上,認為自己做不到。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害怕自己沒有朋友,認為大家不喜歡自己,所以會對他人討好,害怕其他人不和自己做朋友。哪些因素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1、成長環境壓抑。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令人心疼:一味地迎合別人,活得更累
    相信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人,別人讓他辦的事情,無論他的能力是否能及,他都會答應,因為他們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他們害怕去得罪別人,也擔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影響,這就導致他們自己活得很累,過的很辛苦,這類人的性格就是「討好型人格」。
  • 透過電影《少女小漁》看討好型人格,我們該如何避免?
    小漁身上讓我看到了過去自己的影子,我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家裡氛圍是幸福而溫暖的。但是因小時候家中經濟窘迫,父母撫養我們兄妹讀書並不十分容易。正是父母付出太多,加上女孩子天生早熟,我經常會產生愧疚的想法,因此我顧慮很多。一般情況下,我會盡力避免所有的衝突,也時時刻刻都恨不得先滿足他人的需求,哪怕自己心裡有委屈。
  • 討好型人格解析:愛到塵埃的人終將變成施暴者
    他們會在感情中無限付出,但在為你付出時,他就已經想好了你會給他怎麼樣的回報,如果你沒有滿足他就是欠了他。 那麼,今天我們就根據小z的例子分析一下討好型人格。
  • 那些不願給別人添麻煩的姑娘最後都怎麼樣了?
    化妝品沒有了,寧可自己去找代購,也不想麻煩國外的朋友幫我帶。代購買回來的東西有一點小瑕疵,也不願去追究,總想著差不多就好了,反正誰都不容易。電腦壞了,寧可自己一邊百度一邊修,也不想去麻煩正在忙碌的同事,覺得特別不好。反正,就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去想別人是不是舒服愉悅,很少把自己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一點也不自我。
  • 《凪的新生活》:活在面具下的討好型人格,如何找到自我
    去經歷,然後去後悔,去做你想做的,去選你愛的,而不是別人眼裡正確的,你的一輩子應該為自己而活。劇集改編於日本人氣漫畫《風平浪靜的閒暇》,講述了一位28歲的職場老好人小凪,她生活在「別人製造的空氣中」,為了使氣氛融洽,她通常會做出最完美的配合,小凪幾乎就是傳說中的討好型人格。她會在同事談到某些話題時,假裝融入進去了然後說:我懂我懂。
  • 討好型人格怎麼辦?這部《我們無法成為野獸》教你處理
    討好型人格怎麼辦?時時刻刻想著別人會怎麼看自己,自己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但別人就可以無限量的麻煩自己,自己絕不會有怨言。這種人我們稱為老好人,他們還有一個名字叫便利貼男孩or女孩,他們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至於他們想不想這樣連他們自己都不在乎還有誰會在乎呢?做一個沒有存在感時刻討好別人的便利貼很累吧。是時候看看這部劇甩掉身上便利貼的標籤了。
  • 愛情心理學:如何告別「討好型人格」,你最應該學會這三步!
    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我從小遇到什麼委屈或挫折都是忍著,誰都不說,小時候每次做不好什麼事,就會被奶奶爺爺罵,被其他小姑小叔罵。所以我一直以來就有一種心理,就是什麼事都必須要做好,而且我還發覺自己好像有討好型人格。
  • 「關門聲大點就覺得你不愛我了」|高度敏感型人格的27個顯著特徵
    高敏感型人對於負面情緒體驗特別強烈,所以會不由自主的避免一切人際方面的衝突和不快,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常常說話做事考慮他人,甚至變成討好型人格。2、源源不斷的創作力創作的關鍵之一就是高感受力。這包括兩點: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細節;對這種細節有著附加充沛情感的詮釋。
  • 男女情感關係中「備胎」的「討好型人格」如何治癒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還是身邊生活裡真實發生的類似這種某一方「心甘情願」不計較得失的付出,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身體裡住著一個「討好型人格」的自己。▲劇照美國首位家庭治療專家維琴尼亞·薩提亞女士認為不同的人溝通的模式也不同,在她提出的稱薩提亞溝通模式中,將人們常見的溝通模式分為了5種類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
  • 權威16型人格分析,你屬於哪一種?
    他們通常與伴侶分手的原因 ;哈哈哈哈,我對這個人格的人很佩服的一點是,他們總能拿著小本本記著你的各種錯誤,然後開始找茬,這類人格的小夥伴,不單單是對伴侶嚴格,對自己的也是很嚴格的,通常自律性比較高。有利有弊吧,自律的人往往更專一。但是成為自律的人的伴侶,也需要你有更高的戀愛情商。
  • 8.8分日劇:拒絕討好別人後,我找回了自己
    你要能看懂老闆的臉色,小心翼翼應付和同事的關係,不能破壞氣氛,要讓周遭每一個人都感到舒服。那麼問題來了,通常如此下來,最不舒服、最累的最終是你。在日劇《凪的新生活(凪のお暇)》裡,女主角大島凪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每時每刻都在閱讀空氣,努力去討好身邊每一個人。
  • 重度鑽牛角尖型人格和指責型人格,會害了自己也會害了你的婚姻!
    總體而言,我得先告訴大家,心理學的判斷和分析不是百分之百準確,但是心理學所分析出來的一些現象規律是一個大概率現象,換言之就是任何事情不是絕對的,還是有少數現象不會像本文下面說到的那樣絕對,所以不要揪住一點小問題不放,揪住小問題不放的人,就是鑽牛角尖的一種行為,我們暫且不說是鑽牛角尖型人格,的人,因為任何人都可能犯這樣一個慣性使然的鑽牛角尖型思維。
  • 「他人即地獄」|是什麼讓我們選擇隱藏自己
    隨著這種人格的深入,他們會不斷壓抑自身的需求,過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認為我若不幫助他們,就沒有人會愛我,形成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是俗稱的「討好型人格」,或者「老好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討好型人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又要如何去改變現狀。
  • 我很善良,處處為別人考慮,可這個世界依舊沒有善待我,為什麼?
    我明明很善良,對人也特別地客氣,處處為別人考慮,可這個世界依舊沒有善待我,為什麼?這是悟空問答裡一個非常熱門的問題,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今天我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根據這位朋友提的問題,我判斷他屬於討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