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者」、「討好型人格」「老好人」這種人在心裡圈裡一直被人可憐著,因為他們真的很慘!哪裡慘呢?討好者的內在邏輯就是:我是自卑的,我只有照顧好別人的感受才能被愛。具體邊現在他們認為:我不能提要求,因為提要求別人會不開心。我不能直接拒絕,因為拒絕會傷害別人。我不能做錯事,因為做錯事別人會生氣。總之討好者的那顆玻璃心啊,讓人又疼又恨!
這些討好者為什麼要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呢?因為在他們心裡有一個潛在的意識---我生來就欠別人的!所以在人際關係裡討好者只能通過付出、妥協、忍耐,通過照顧好別人才能平衡掉這種虧欠感。可憐吧?然而這個邏輯並不是空穴來風。在早些年開始,他們的父母就給他們植入這樣一個信念:你生來就欠我們的!
那麼父母是怎麼植入的呢?父母對他發脾氣、恐嚇、威脅、情緒化,讓他處於隨時被拋棄的邊緣裡。他只有懂事、委屈、聽話才能留下來。父母無數次的給他這個暗示:你的本質是不值得被愛的。你只有學習好才能被愛,你只有不提買玩具的要求才能被愛。你只有好好照顧弟弟才能被愛。這一切不就是在說你是不值得被愛嗎?當他們長大後又會帶著這個邏輯走入人際關係,也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關愛的。覺得只有做了讓對方開心的事才值得被愛。於是形成了他們的討好和不得不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