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可作床、立可作椅,拐杖能呼救……這些黑科技助力智能養老

2020-12-17 上遊新聞

早上起床,按下按鈕,床自動變成椅子,還可以當輪椅坐著出去;出門杵著拐杖,不慎跌倒,它不僅能定位,還能第一時間幫你打呼救電話;親人不在家很無聊,機器人很懂你……今(9)日,第十三屆中國(重慶)老年產業博覽會暨養老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老博會」)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開幕,本屆「老博會」展覽面積約2萬平方米,設置「8大展區」,全面展示新時代養老創新服務工作。會場上,不少展臺推出的「養老黑科技」讓人眼前一亮。

養老黑科技

平可作床、立可作椅,拐杖能呼救

能夠連接手機實現遠程信息共享,具有跌倒報警,心率血壓監測功能的智能手仗是今年老博會的亮點。

本屆「老博會」上,有不少科技性和實用性兼備的老年家居用品參展,它們助力將助力老年人過上安全、健康、輕鬆、快樂的老年生活。

現場,一款「平可作床、立可作椅」的多功能護理床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護理床,床椅分離,可躺可坐可移動,獨立運用多項機器人技術,克服了傳統護理床的缺陷,使其更加智能、自動和輕便。

老年人外出怕跌倒,尤其怕跌倒後無人知曉的情況。在此次「老博會」上出現的一款智能拐杖,不僅能精確定位,還能及時呼救。

「智能拐杖能室內外全方位定位,通過手機APP就能輕鬆查看父母的位置。」工作人員邊解說邊展示,老人杵著智能拐杖外出,如果不慎跌倒,拐杖會發出三次提醒。每20秒提醒一次:「請扶起拐杖。」三次提醒後仍沒反應,便會自動撥打電話,遠程報警給子女或監護人。

智能養老,除了出行、呼救等智能化產品,在休閒娛樂陪伴方面,也出現了不少智能化產品,比如「下棋機器人」、「柚瓣家」智慧機器人等,都具有親情陪護功能。

快樂養老

養老新體驗

「原來如此簡單的動作也這麼難」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你是否想過「當你老了」會是一幅什麼場景?活動現場,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開展了一場「以身試老」體驗關愛老年人活動。

戴上特製視覺視障眼鏡、塞入耳塞、戴上前傾姿勢體驗繃帶、手腳綁上負重帶等,記者現場體驗了一番80歲老人的生活狀態:邁不開腿、直不起腰、看不清路、抬不起手臂、手指活動不靈活,指頭觸覺也不敏感,更是聽不清聲音。

「看似簡單的動作,沒想到體驗時卻發現腿腳不便,舉步難艱,手指頭也沒有那麼靈活了,指頭的觸覺不敏感,連簡單的抓紐扣也無法完成。」體驗者王燕表示,「沒體驗,根本無法得知老人正在經歷著什麼樣的困難,只有親身體驗才知道原來如此簡單的動作也這麼難」。

養老適老化

除了醫療資源 更看重老年文化

在沙坪垻養老協會展區,記者看見不少老人看產品、聊養老、談入住,忙得不亦樂乎。現場的健康義診活動和湖畔老年大學更是讓老人們興致高漲,湖畔老年大學的老師耐心指導前來免費體驗的老年朋友做手工絹花、畫團扇、繪彩蛋。

家住渝中區的張大爺,今年80歲,在了解沙坪垻養老後表示:「以前只曉得沙坪垻醫療資源好,歌樂山環境好空氣好,沒想到沙坪垻養老還特別注重老年文化,這個非常重要,我要進養老院,就一定去沙坪垻找一找,看一看。」

 「歌樂山冬天冷不冷?」面對很多人的疑問,來自協會的現場工作人員耐心解釋:「婆婆爺爺,歌樂山養老比你家裡還暖和,喜歡吹空調也可以,不喜歡的還可以選擇有地暖的房間,巴適得很!」

現場免費醫療

養老新模式

候鳥旅居、康養旅遊受追捧

「出去一趟可以走哪些線路?」「一般住多久,費用貴不貴」……年輕的時候想旅行,要上班沒時間。在晚年,如何愉快養老,如候鳥般,哪裡暖和好玩,飛到哪裡去。「老博會」現場,中頤集團展出的康養旅遊和候鳥旅居養老受到不少老人圍觀,成為此次展會的亮點。相關負責人何洪波介紹,傳統的旅遊養老思維,創新不足,只能滿足最簡單的旅遊養老服務,並不能滿足未來養老服務發展的市場需求。「候鳥旅居、康養旅遊,採用適老化方式,旅行養老兩不誤。」他介紹,選擇候鳥式養老模式的老人,年齡多在60歲至75歲間,這些年,重慶選擇候鳥養老模式的老人逐年增加。通常,他們在冬天會選擇去廣西、海南等地過冬;到了夏天,則會選擇東北、貴州等地,時間1個月到2個月不等。

那麼,選擇這樣的養老模式,費用會不會很高呢。何洪波介紹,旅居養老花費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包吃包住。

相關>>>

沙坪垻區養老服務行業協會

為老人發放300萬元體驗券

9日上午,沙坪垻區養老服務協會與重慶公共醫療救治中心、伊士頓電梯等一批戰略合作單位舉行了現場籤約儀式,雙方將在醫養結合、消防維保、法律風險防控、適老化設施等領域開展深入業務合作。

沙坪垻區養老服務協會會長陳光鑫介紹,沙坪垻區不僅是重慶民營養老的發源地,更是重慶民營養老的聚集地;沙坪垻養老機構的收住對象不僅覆蓋了主城九區的家庭,更是吸引了不少外省市客戶慕名而來。

據悉,本次展會沙坪垻養老服務行業協會聯合部分養老機構推出特大優惠活動,將發放單張面額為500元的現金試住體驗抵扣券6000張,累計價值超過300萬。這也是重慶市養老行業最大的一次養老機構聯動免費活動,先試住體驗,滿意後再籤約入住,極大地保障了老人的合法權益。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文 李化 圖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青海西寧:「養老院」搬進家 養老「不離家」
    【解說】今年83歲的居中玉是青海西寧的一名獨居老人,老人告訴記者,今年10月有專業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上門給她安裝了很多電子設備,還耐心教給她使用方法,現在她不管在家還是出門都要隨身帶一個緊急呼救器。【解說】據了解,目前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有200多位老人都和居中玉一樣,享受到了青海省首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西寧市城西區從2020年10月開始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工作,主要服務對象為在社區附近居住的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高齡及獨居、空巢老人,為他們提供上門安裝智能看護設備及適老化改造。
  • 智能養老軟體助力自貢市養老機構
    四川新聞網自貢7月5日訊(陳伯強)7月4日下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事業發展中心一行與自貢市民政局領導及140餘家養老機構人員,在自貢市第五人民醫院舉行了「雲住養」智能養老軟體捐贈儀式。著力於打造「曜陽」養老、「拔萃」教育、「博愛中國」文化三大公益品牌,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 盲人工程師發明的「智能拐杖」,能利用谷歌地圖幫助盲人導航!
    從智慧型手機到智能電視再到智慧機器人管家,科技的力量已經讓我們不再感到驚訝。雖然許多最新的科技發明都是為了娛樂,但也有很多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與便捷。其最好的一面,是科技能夠幫助到那些經歷過某種殘疾的人。最近,一種革命性的智能拐杖WeWalk問世了,依靠科技的力量,它可以幫助盲人更好的在城市中更有效地導航。
  • 一根智能拐杖的提問:網際網路新技術,究竟如何更「適老」?
    一個課題組展示出「智能拐杖」新技術,包含語音輔助、導航定位等多種功能,式樣顏色也十分漂亮,不少信息科技領域的專家紛紛拍手叫好。這時,評估組中有位養老機構代表提出一個問題:智能拐杖好是好,充電是否方便,聯網步驟是否繁瑣?她說,現實情況中不少老人並不和子女住在一起,新功能再好,電源和無線網絡配置,可能成為使用上的高高門檻。在座的信息技術專家坦言,「這個,真沒考慮到。」
  • 這些黑科技你必須知道!
    這些黑科技你必須知道!emmm能有多智能呢?能在一個平臺、一張圖上實現隧道運營狀況實時監控隧道機電設備健康狀況智能化監測突發事件應急協同高效處置降低行車安全風險確保消防設備的穩定可靠05# 智 慧 應 急 #直觀展示道路上實時發生的交通事件提供豐富的實時路況、車輛運行情況、情報板信息、氣象信息等並同步進行分析統計……這些都是智慧應急系統的功能
  • 華米聯合瑞華心康、樂成養老,智能健康與公益齊發力
    一方面,華米科技聯合北京瑞華心臟康復中心(以下簡稱瑞華心康)共建智能健康體驗區正式落成,此次雙方合作致力於為心臟疾病患者日常心臟狀況實時監測管理帶來全新便捷的健康體驗和服務。另一方面華米科技攜手樂成養老打造「AI暖心」公益捐贈計劃,在冬季為廣大中老年群體心臟健康帶來專業與安全的愛心福利。
  • 解密「萬能的夸克」:智能搜索黑科技是如何煉成的?
    【獵雲網北京】6月23日報導日前,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事業群成立智能搜索業務部,將重點圍繞智能搜索APP夸克展開布局,這被外界解讀為阿里向國內中文搜索賽道的全面進擊。事實上,由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孵化的智能搜尋引擎夸克APP,從2018年以來就已收穫了大批年輕人擁躉。經過近兩年的持續探索,新一輪創新和變革蓄勢待發。6月2日,在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事業群雲開放日上,智能搜索業務部負責人吳嘉提出「要敢於面向未來定義智能搜索」,同時強調搜尋引擎要回歸用戶價值,發力面向用戶的產品創新。
  • 上海公布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孝德智能破解養老迫切問題
    在無感監測報警場景中,針對老人無人看護時的監測報警需求,老人發生中風、跌倒、心梗等意外情況時,能及時監測、發出報警信息並通知到監護人或其他指定人員,便於第一時間發現並實施救助。孝德·愛德多智能護理床十一大功能滿足臥床老人家庭照護需求:智能起身 科學抬腿 智能翻身 零壓舒適 健康臥位 科學叩痰 科學排便 輕鬆清潔 高效助力 簡單省力
  • 擬態服、人臉識別日照 這些養老神器將大大便利老人生活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柏可林6月13日報導:VR認知症體驗設備、全球頂尖擬態服、智能壓力監測坐墊……這些科技感十足的名稱,就是最新的養老產品。拋開傳統認知的拐杖、輪椅、護理床,我們帶你看看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在養老輔具產品中的應用。
  • 老人在"家門口"養老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投用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通訊員許曉霞 記者 應潔)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近日正式揭牌投用,轄內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養老、照料服務。  僑英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位於集美區兌山裡小區114號,建築面積1111.2平方米,設計床位12個,由專業的醫療、康復、護理、社工組成運營團隊,內部功能區包括多媒體教室、康復訓練室、心理諮詢室、圖書閱覽室、親子活動區、休息室等,並設有監控系統、無障礙設施、應急呼救系統等。
  • 竹間智能聯手招行摩羯智投,打造養老投教機器人
    會上,竹間智能聯手招行摩羯智投打造的養老投教機器人首次亮相,並於當日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微信訂閱號正式上線。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養老金與投資」論壇現場 竹間智能 X 招行摩羯智投  養老投教機器人正式上線
  • 萬億級藍海市場,智能家居「適老性」改造大有可為
    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遇到的問題,國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鴻溝,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聚焦青島|「智能養老」風口上,千畝大健康產業園綻放青島
    養老市場,千帆競逐,但企業普遍面臨硬性成本高、專業人才稀缺的困境,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智能養老,或許為當下的難題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解決之路。依據60+研究院的資料,當下中國有涉足養老領域的上市企業中,集中在養老地產、醫養結合與醫療健康、智能養老三大領域,其中,從智能養老切入的上市公司位列第三,佔比17.4%。
  • 養老服務發展生態鏈打造新時代養老服務新格局
    灣區化:探索跨境協作養老新模式據了解,為提升港澳同胞對內地的認同感、歸屬感,我市積極引進港澳知名服務品牌,試點開展面向港澳居民的特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同一社區的澳門籍居民李叔更是成為業委會委員,和本地居民一起共同參與社區議事協商,而這些只是珠海近年來積極推動珠澳兩地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我市累計服務香港、澳門老人4147人次,切實提升港澳同胞在珠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促進在珠港澳同胞從「同居」向「同心」轉變。
  • 養老服務業?從「自助」到「智能」
    這個佔地面積超過1100平方米的居家養老綜合護理中心,不僅有助餐室、娛樂室、助浴間、老年大學教室,還配備了智能健康體檢設備、智能護理床、爬樓機、無障礙汽車等具有先進科技含量的老年產品。 該中心只是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一個小小縮影。
  • 物聯網智能服務助力草橋欣園社區空巢老人居家安全
    草橋欣園社區黨委根據社情民意,利用黨員服務群眾經費和中國聯通114居家養老中心開展合作,為43戶空巢老人購買了兩年合同期的居家安全服務,包括支持室內無活動監控預警、戶外走失預警和SOS緊急室內報警等功能。平臺接到預警信號後,通知預留的緊急聯繫人,實現對老人居家安全的輔助保障,使老人體會到實實在在的依靠。
  • 烏石鎮敬老院老人帶上「智能手環」
    今年,黃山區烏石鎮政府聯合黃山區烏石鎮敬老院、安徽移動黃山區分公司推出了「智能手環」項目,現在試點已有4個多月的時間,養老服務行業是否能搭上網際網路這輛「快車」,提高照護效率、促進服務質量?一起去現場看看。
  • 深挖智慧養老模式下的「銀髮經濟」:智能監測催生看護新模式
    中國公益研究院發文稱,加強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有必要繼續深化養老服務質量監管、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為現代化的養老服務業打下堅實基礎。  12月中旬,上海推出新舉措,一則「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報警」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這意味著,智慧養老在相關政策扶持下已經逐漸走向臺前,相關技術企業加速迭代智能養老設施,市場也給予了智慧養老較高的期待。
  • 上海長寧區打造智能的「幸福養老」社區
    隨著今年4月上海市首批12個智慧養老應用場景的發布,上海長寧區以老年人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智慧養老服務與「一網統管」工作的深度融合,抓好信息系統整合、場景應用開發和服務能力提升,將打造更為智能的「幸福養老」社區。
  • 民政部領導到巨峰鎮調研智能居家養老工作
    近日,民政部社區協會社區幫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趙美齡到嵐山區巨峰鎮調研智能居家養老工作。  調研組一行來到巨峰鎮張家溝村大勇智能居家養老中心實地考察,聽取了王東亮關於中心建設、服務及運營等情況的介紹,參觀了廚房、醫療室,對巨峰鎮日趨完善的智能養老體系給予高度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