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觀察|阿里巴巴納稅是亞馬遜的15倍,背後信息量挺大

2020-12-12 澎湃新聞

4月1日,阿里巴巴在2020財年的第一天宣布:2018全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日均納稅1.4億元,穩居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納稅第一名。新聞裡還提到:阿里巴巴的納稅已經是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亞馬遜的15倍,也遠超谷歌母公司Alphabet。

關於所謂「亞馬遜不向美國政府納稅」的說法,一直是財經輿論場的熱點話題,甚至美國川普還是發推懟亞馬遜。分析阿里、亞馬遜中美兩大電商巨頭的納稅情況,能提供一個有意思的剖面,包括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戰略以及兩國之間稅收機制差別。

所謂「亞馬遜不納稅」的問題可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流轉領域的銷售稅和使用稅,一部分是企業所得稅。

首先,關於亞馬遜的銷售稅,有一個被忽略的問題,美國早期為了鼓勵網際網路發展,在1998年就制定了《網際網路免稅法》(Internet Tax Freedom Act),亞馬遜、eBay等網際網路公司巨頭正是這一法案的受惠者。該法明確規定:各州和地方政府三年內不得對網際網路接入徵稅,也不得向電子商務進行重複性或者歧視性徵稅。其實,2016年,美國新通過的法律將上述規定永久固定下來。

此外,1992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的「奎爾訴北達科塔州」明確:各州不能向在境內沒有實體存在的公司代為徵稅。這是一起傳統的郵購案,也同樣適用於跨州的電商購物。這樣一來,電商可以名正言順地拒絕為其沒有實體存在的州代收銷售稅、使用稅。

美國各州為堵上漏洞紛紛制定出臺了《亞馬遜法》。2008年紐約州就率先立法規定,即使網際網路零售企業在紐約沒有倉庫、辦公室等傳統意義上的實體存在,只要它和州內居民、代理機構籤訂協議,並且支付佣金,銷售額達到了一定金額,那麼就有義務向紐約州代收消費稅或補償性的使用稅。而亞馬遜的應對之道就是,解除和這些州代理人的合作關係。比如,2011年加利福尼亞州通過相關《亞馬遜法》之後,亞馬遜公司就宣布和州內大約1萬名代理人解除合作關係,從而避免在加州代納消費稅。

其二,是亞馬遜的所得稅問題。原則上,企業納所得稅的前提是企業實現盈利,但有盈利也未必需要納所得稅——因為還要彌補之前的虧損,這對於高科技企業、網際網路企業意義重大。

亞馬遜這種創業型公司,前面很多年是「燒錢」建基礎設施,通過補貼來養成消費習慣、培育市場,所以一般前幾年都是有很高的虧損,原則上是不用納所得稅的;之後才開始有盈利,但是先要彌補之前的虧損,這就是會計學上講的「遞延所得稅」。

對追溯之前虧損,是有年限規定的,中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德國和日本抵扣的期限通常為5年,而美國卻是15年!因為有這樣的稅法作為支撐,亞馬遜多年來一直不主動盈利,而是把賺來的錢全部用來擴張業務,在雲計算(AWS)、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等鋪攤子,主動做虧企業。到目前,亞馬遜帳上還有幾十個億的虧損等著「遞延所得稅」。

2018年,亞馬遜是盈利的,淨利潤高達112億美元,但是先要彌補之前的虧損,在享受美國聯邦稅收抵免(tax credit)和扣除股權補償後,公司不僅不用交聯邦所得稅,還獲得1.29億美元的聯邦退稅。

亞馬遜的上操作是「合法的」,但明顯吃相太難看:在州裡面不設實體分支機構的,就堅決不代為徵稅;如果哪個州立《亞馬遜法》徵稅,直接就撂挑子不幹;在尋找設立第二總部時,用足了自己的高科技巨無霸企業的身份,待價而沽,逼著地方政府給優惠政策,和企業所在地的社區關係搞得非常僵,終於在之前第二總部落戶紐約時,遭到了紐約人的強烈抵制。

市值8000億美元的企業,居然兩年對於聯邦「零交稅」(雖然也向州裡面交稅的),但明顯和企業的社會價值不相匹配,所以,它被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一再點名,美國政界不分左右都以懟亞馬遜為榮。

同樣是電商巨頭,阿里的「人品」和社會責任感比亞馬遜要高出一大截。去年,在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合併淨利潤是96.5億美元,繳納所得稅高達27億美元。這也說明,電商行業不是鏡花水月,不是負面意義上的「虛擬經濟」,它帶動了就業,也帶來了稅收的真金白銀,阿里巴巴已經成為浙江省內僅次於浙江菸草集團的第二大納稅戶。哪怕對比IT製造業,阿里的納稅成績也不差。2018年底京東、聯想控股、小米等登上北京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上榜的100家民營企業百強納稅總額達655.51億元,而阿里一家就有516億元。

亞馬遜遭到美國朝野以及社區的這麼強烈的反感,不是因為電商帶來的顛覆性革命,而是貝索斯激進但「合法」的避稅政策,動輒以撤離來要挾州政府,不注意與社區居民改善關係,沒有讓居民和州政府分享到「發展紅利」。

其實,中國當下對於電商企業也有不少的誤解,最流行的說法就是「電商逃稅,搞不正當競爭,殺死實體企業」。就納稅主體說,電商交易的納稅主體是入駐商家,而不是平臺本身。最典型的就是從電商平臺上崛起的堅果品牌「三隻松鼠」,其2016年銷售額為50億元,納稅超過1.5億元。2016年全國兩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特意點名表揚過「三隻松鼠」。

《電子商務法》公布之後,除了網上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等特殊情況之外,都需要進行工商登記,也都要依法納稅。而且中國不存在美國那種複雜的「聯邦—州」兩級稅制,中國的電商平臺不可能像亞馬遜那樣通過在州裡不設分支機構的方式拒絕代徵銷售稅。

此外,還要看到故事的另一方面,美國高達15年甚至更長的企業虧損回溯的機制,可以用之前的虧損抵消以後年度的應稅所得,固然損失了當下的稅源,但是有利於激勵企業做長線投資、投入大額研發經費,避免短視決策。最典型就是像亞馬遜這種「虧損20年,終於虧成市值8000億」的企業。穆迪分析的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企業稅收抵免被視為一種鼓勵長期視角和冒險的政策,在這個基礎上,亞馬遜最終將為納稅人帶來巨大回報。」

市值只有亞馬遜的一半的阿里巴巴,納稅額卻是亞馬遜的15倍,這背後的信息量挺大,中國圍觀大洋彼岸的口水仗還得帶上自己的視角:中國稅制能更公平地分享發展成果,當然在減稅降費上還有發力空間。

相關焦點

  • 阿里一年納稅516億,全球第一電商亞馬遜又是多少?結果讓人意外
    從企業納稅方面,其實可以看出很多事情來。就比如說阿里巴巴的納稅額,可是讓不少人有些意外。根據阿里去年的財報來看,阿里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納稅額度高達516億元。這個納稅額,可以說是目前國內網際網路納稅最高的一家公司了。
  • 百億精準脫貧、創造納稅新動力、平臺公益:阿里巴巴新財年社會責任...
    據悉,精準脫貧、納稅就業、公益生態將成為新財年阿里巴巴社會責任工作的先導。精準脫貧投入100億持續兩天的示範班上,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從電商脫貧、教育脫貧、女性脫貧、生態脫貧四個板塊向貧困縣的幹部們全面介紹了阿里巴巴的脫貧模式,並結合各自地域特點與痛點,共同設計了相關脫貧主題。
  • 2018年華為納稅1100億,是阿里巴巴的2倍,是京東的多少倍?
    阿里巴巴公布2018年營收為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核心電商業務收入2140.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0%,今創下IPO以來年度最高增幅,2018年淨利潤為832.14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44%。2018年京東全年淨收入為4602億元。
  • 飛瀑之下,必有深潭,阿里巴巴每天納稅超1億的背後
    近日阿里巴巴公布,2018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總計向國家納稅516億元。這背後是站在未來的戰略布局,和對現在的降維打擊。換句話說,阿里巴巴的平臺,拉動消費不說,更是激發了就業士氣,乃至布局到了未來。
  • 亞馬遜3年繳了26億的稅?看看阿里巴巴和華為,這就是差距!
    亞馬遜3年繳了26億的稅?看看阿里巴巴和華為,這就是差距!大家應該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全球市值前三的科技公司中,亞馬遜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創始人貝索斯最近幾年的身價也是一直在漲,基本上全球首富的位置都是他的專屬。
  • 阿里巴巴vs亞馬遜 買那隻更好?
    來源:金融界網站阿里巴巴和亞馬遜(Amazon)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電子商貿和雲基礎設施公司。阿里擁有中國最大的線上網購平臺,而阿里雲亦是中國領先的雲平臺。而亞馬遜是美國、歐洲和其他市場的電子商貿領導者,擁有全球最大的雲平臺AWS(Amazon Web Services)。阿里巴巴六年前上市,其股價比IPO價已上漲了近300%。
  • 年銷量輕鬆暴漲15倍?中小賣家制勝亞馬遜歐洲站的技巧多連發!
    他們比較了幾個跨境電商網站,發現亞馬遜流量大、消費者體量大再加上有完備的物流服務,感覺轉型跨境電商其實並不難。通過運用做國內電商積累下來的資金和經驗,Selina及團隊正式開啟了跨境電商之旅,分別在亞馬遜日本站和美國站上線,同時在2019年4月正式登錄歐洲各國站點。
  • 阿里巴巴一年賺的百億元,在未來或許即將超過亞馬遜,網友:期待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濤和你聊科技,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阿里巴巴一年賺的百億元,在未來或許即將超過亞馬遜。如今我國國內的電商行業發展的是非常的迅速,而在電商行業裡面的龍頭企業,那就是阿里巴巴了,最近在下一年即將上任的阿里巴巴新掌門人張勇發表了致股東的一封信。
  •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哪個會成為以後的世界第一?各有什麼優劣?
    現在做電商比做實體店投資還大,小賣家根本賺不到錢了!虧損的多,同行競爭激烈,推廣費,直通車,競價排名。亞馬遜可不是只有美國市場,亞馬遜是除了中國外的全球市場?真正做到賣全球的電商平臺,阿里近年來也有在海外布局,尤其在東南亞國家,但就阿里和亞馬遜的除自己國家外的海外市場對比,阿里差亞馬遜太遠了。
  • 一周猛料:川普稱15日前TikTok沒賣就關門,亞馬遜日本站開啟黑五...
    日為達脫歐協議期限,印度新冠確診人數升至全球第二;第128屆秋季廣交會將於10月15-24日舉行,亞馬遜日本站發出黑色星期五和網購星期一促銷活動邀請……更多跨境猛料資訊,閱讀全文獲取!據Google Trend對帳篷關鍵詞的搜索數據顯示,近三個月都是呈較高的搜索量,其中旅行隧道帳篷搜索量飆升4700%,帳篷出租搜索量增長300%,新帳篷搜索量增長200%。除此之外,戶外運動用品和野外露營也備受關注。
  • 京東納稅407萬,阿里納稅516億,華為:麻煩讓讓
    可是一些大公司每年的稅收可能都是按億來算,像我們的國產企業幾大巨頭公司,每年在納稅方面都是有明確數據的。在2018年京東納稅407萬,這是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僅次於阿里的京東為何在2018年納稅金額如此之少。當年劉強東可是豪言萬丈,說過自己要將京東做到國內行業第一,甚至世界第一,還表示過京東的收入將超過1萬億,會給國家帶來上千億的稅收。
  • 一周頭條:亞馬遜爆發大規模封號、listing被誤刪事件,跨境電商企業...
    Lazada官方稱今年雙11再次實現破紀錄增長,參與用戶同比增長近1000萬人,全地區參與大促的賣家數量是去年的2倍以上。另外,26個品牌在24小時內達成了超過100萬美元的銷售額;單日銷售額超過1萬美元的賣家有4000多。 Shopee在「11.11」當天共售出7000萬件商品,首小時訂單量超去年同期3倍。
  •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哪個會成為以後的世界第一?各有什麼優劣?
    現在做電商比做實體店投資還大,小賣家根本賺不到錢了!虧損的多,同行競爭激烈,推廣費,直通車,競價排名。 亞馬遜可不是只有美國市場,亞馬遜是除了中國外的全球市場?真正做到賣全球的電商平臺,阿里近年來也有在海外布局,尤其在東南亞國家,但就阿里和亞馬遜的除自己國家外的海外市場對比,阿里差亞馬遜太遠了。
  • 馬來西亞電商市場:阿里巴巴PK亞馬遜,誰將是王者?
    如今,阿里巴巴和亞馬遜都已經進軍馬來西亞,兩個以不同商業模式運營的電商巨頭在那裡展開了激烈對決。 亞馬遜的模式在於「買貨物、建倉庫、壓縮成本」,而阿里巴巴的模式為「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未來的成功將屬於哪一種模式?這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疑問。無論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它們都在自己的故鄉佔據了領頭羊的地位:在中國,亞馬遜被阿里巴巴和京東遠遠地甩在後面;在美國,聽聞過阿里巴巴網上購物商城的人並不多,亞馬遜所向披靡。
  • 英經濟學人雜誌新年開端關注阿里雲:超過亞馬遜成定局
    (經濟學人報導的截圖:雲從龍中升,意為中國將培育出偉大的雲技術市場)經濟學人在文章中向讀者們指出,增長最快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不是亞馬遜,也不是谷歌,而是阿里巴巴。2016年,阿里雲增長了126%。在2017年,阿里雲也保持了高速增長。
  • 華為年納稅1100億,阿里日納稅超1.4億,為何京東卻只納稅407萬?
    對於一些小企業而言,每年納稅千萬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更別提那些上千萬甚至上億的。有句話說得好:能力有多大,納稅就有多高。如今做大做強的中國企業中,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和騰訊等眾多行業巨頭,納起稅來可是一點都不含糊。據報導,2018年,華為公司共為國家納稅1100億。
  • 美國情況嚴重,裹屍袋數量不夠找阿里巴巴採購,諮詢量暴增22100%
    沒人知道此前美國國防部宣稱收集的10萬個裹屍袋去了哪裡,總之美國各大社區已經告急。需要指出的是,美國開始全球求購裹屍袋,除了直接性質的國家級商務聯繫外,美國還尋求了網購幫助。阿里巴巴國際站就是此次美國的重要渠道之一,該網站數據顯示,3月的喪葬用品訂單對比2月增加了487%。
  • 近200家淘系商家排隊上市,新零售催生新納稅大戶
    天貓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擬上市的淘系商家在多年發展中已形成了龐大的市場規模,同時給上下遊產業帶來大量就業機會及稅收,其集中上市的意義比阿里巴巴上市的意義還要大,其創造的社會價值不亞於再造若干個阿里巴巴。據悉,阿里巴巴集團2015年在全國共繳稅178億元,較2014年實現63%的強勁增長,這還不包括阿里巴巴投資控股的公司,也不包括淘寶和天貓平臺的商家。
  • 日本樂天如何在國際化道路上戰勝阿里巴巴?
    可是,在樂天國際化的道路上卻橫亙著一座大山,那就是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巴巴規模龐大,商品運營規模是樂天的15倍,純利潤是樂天的9倍。阿里巴巴最早將於8月上市,其股票市值將達2000億美元,是樂天的10倍。樂天還有勝算嗎?
  • 前美國副總統Biden:亞馬遜應該開始納稅
    5月25日消息,據CNBC報導,日前,前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Joe Biden表示,亞馬遜應該開始納稅。2019年,亞馬遜支付了1.62億美元的聯邦所得稅,而前兩年該公司的聯邦所得稅為0美元。去年6月,Biden和亞馬遜就這個問題在社交媒體上發生辯論,Biden說:「沒有哪家公司的利潤比消防員和教師的稅率低。」亞馬遜回擊稱,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已經繳納了26億美元的公司稅。同時,亞馬遜還大力宣傳其在創造美國就業機會方面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