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途島,為何擁有8艘航空母艦的聯合艦隊,最後一敗塗地

2021-01-07 騰訊網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中途島海戰,作為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的確充滿了太多的偶然性,但也同時顯示了更多的必然性。經過此戰日本海軍由盛轉衰,戰場上由主動變為被動,美國徹底扭轉了太平洋戰場上美守日攻的戰略態勢。

這次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本來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僅航空母艦就出動了8艘,南雲的主力艦隊中也有4艘艦隊航母,面對只有三艘航母的美國,日本依舊敗了。而且是慘敗,時至今日各國海軍仍在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反省探討日本為何敗了,還敗得如此之慘。

01海軍建設方向的失誤是戰敗的根本原因

巨艦大炮主義的盲目推崇自1905年日俄對馬海戰將巨艦大炮主義推向巔峰之後,日本海軍對此也是深信不疑,因此形成的海軍守舊派以及他們的「戰列艦至上主義」的思想,與海軍「空軍本位主義」形成激烈的衝突。

即使到了山本五十六執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時代,海軍航空兵的發展依舊不能快速進行,作為妥協只能一邊發展戰列艦,一邊發展航空母艦,使得國力較弱的日本,在兩條路上都未能得到充足的發展。

日本海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造的「大和」、「武藏」、「信濃」三艘超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顯得過於雞肋,基本上可以算是什麼作用都沒有發揮。如果以此財力建造航空母艦備戰,那麼太平洋戰場上絕對是另外一種景象。

「精兵政策」自斷後路由於日本的「空軍本位主義」受到限制,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在經費等諸多方面並不順暢,所以日本在艦載航空兵的培養中,又犯了「精兵政策」這個錯誤。使得日本缺乏艦載飛行員儲備力量,一旦損失便一蹶不振。

海軍航空兵「精兵政策」的影響下,在太平洋戰早期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戰果,這更使得日本高層確定了這個政策的「正確性」。結果日本大量的精英飛行員全部進入艦載航空兵服役,成為教員的精英飛行員少之又少。

這就導致日本的新飛行員沒有經驗豐富、技術一流教員指導,新飛行員能力提升慢,缺乏經驗,作為貯備力量的飛行員數量過低,質量太差。這也直接導致了珊瑚海海戰之後,沒有足夠的優秀飛行員來彌補空缺。

這是導致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之一,「瑞鶴」號航空母艦沒能參加中途島海戰的重要原因,否則中途島海戰日美航母數量將是5:3。而這個政策,也是導致中途島海戰戰敗之後,日本海軍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02情報戰的失誤導致日本「明牌」和美軍打

戰前密電密碼的洩密在戰爭狀態下,最為重要的就是信息傳輸的安全性,這關乎著戰役的成敗,確保密碼的保密性,又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中日甲午戰爭晚清的戰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長崎事件」中北洋艦隊洩露了通訊密碼。

美軍同樣意識到了情報戰的重要性,由約瑟夫·羅奇福特中校領導的海軍作戰情報處夜以繼日的工作,成功的破獲了日本的通訊密碼,並略施小計,成功的破獲了日本即將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

相比於美國在情報戰上下的功夫,日本海軍這一次卻過於樂觀的忽視了這一點。本應該在戰前1942年5月1日更換的密碼,日本情報處卻因為進攻中途島作戰計劃過於倉促,而且盲目自信美國沒有能力破解密碼,選擇沿用舊密碼。

正是在情報工作上截然相反的態度,使得美日收穫了不同的結果,日本即將進攻中途島的計劃,像一份禮物送到了美軍面前。而日本輕視使得日本在二戰中最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在戰前明了底牌,關鍵是日軍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戰時情報收集緩慢對待中途島戰役的傲慢,不僅顯現在戰前的情報戰上,在戰時的情報收集上,日本也顯得心不在焉。而中途島海戰的特殊性就在於,這是一場超視距作戰,先敵發現先敵打擊,是航母海戰時代制勝的關鍵。

中途島海戰日本的實力的確非常強大,相較於美國在硬體上佔據很大的優勢,但日本卻忽視了戰場偵察與情報搜集這一關鍵領域。由於日本軍中奉行的積極進攻的戰略,在偵察方面的人員素質和技術裝備上,都落後於美國。

在海戰中,日本只派出了全部航空兵力量的十分之一用作偵查尋找美軍,而美國卻有三分之一的兵力用於偵察。運氣只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是不錯的,日本在海戰中由於戰場偵察不利,導致延誤戰機,最後落得慘敗。

03戰略制定與戰術指揮上的同時失誤

戰略制定的失誤戰略上的失誤,是進來人們討論最多的,其中包括戰略分兵和兩次大海戰之間距離時間過短。這兩個原因,最終都導致了本來擁有絕對艦載航空兵優勢的日本聯合艦隊,喪失了絕對的優勢。

由於中途島之戰與珊瑚海之戰間距過小,導致日本最先進的兩艘翔鶴級航母,一艘因為重傷,一艘艦載機飛行員嚴重缺編而錯過了這次意義重大的海戰,使日本對美國佔據的巨大優勢一下縮小。

在戰略制定上,由於日本統帥部未通過山本五十六提出的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作為讓步山本同意了同時分兵兩處作戰的計劃。原本的海軍航母,不得不分兵進攻阿留申群島,使得中途島海戰的局面最終變成了4:3的小幅領先。

戰術指揮上的失誤既然分兵執行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任務,那麼對於執行中途島戰役任務的第一航空母艦部隊,就應該專職尋殲美國剩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是這支部隊還被賦予了打擊中途島美守軍的任務。

倘若第一航空母艦部隊任務為單一任務的話,就不會出現反覆掛載炸彈和魚雷的衝突事件,而應該是掛載好魚雷準備進攻,也不會出現因為換裝魚雷而耽誤時間導致進攻延誤的事情發生。

而身為航母機動部隊指揮官的南雲忠一,在運用艦載航空兵的方法上也存在失誤。在與美軍對決的過程中,沒有預留作戰飛機,而是一股腦的把所有兵力全部用上,這就導致發現美軍艦隊後,不能立即進攻,失去作戰先機。

關於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在戰略和戰術上的失誤,是大家平時了解的比較多的部分,這裡也就不贅述了。這兩點的同時失誤,是導致日本海軍中途島戰敗的直接原因。

美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參戰的飛龍、蒼龍、赤城、加賀全部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

04海軍連勝的戰績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從成立開始到太平洋打到珊瑚海海戰為止,一直保持著連勝戰績,使日本人變得狂妄自大的同時,又變得小心翼翼。狂妄自大使得日本認為自己不可戰勝,因而忽視了一些關鍵的細節。

而小心翼翼使得日本一些海軍指揮官變得不敢冒險,做起事來畏手畏腳,是日本失去了一些關鍵的戰機。這兩個缺點,在戰前的情報戰以及進攻計劃的制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其中最致命的應該是海軍上下因為連續勝利而患的「勝利症」,小心翼翼充其量落得個畏首不前,但過度的自負,卻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想當然的「勝利」讓日本迷失了自我。

日本軍隊上下因此竟然在還沒作戰之前,就處在了一種戰鬥已然勝利了的亢奮狀態下。甚至有日本高官在戰前陸海軍聯合會上宣稱:「在這次作戰中,日本最擔心的是敵人不願和日本艦隊交鋒,不肯從基地出來作戰。」

結語

在中途島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最終還是歸結到對「大炮巨艦主義」的盲目崇拜上,上面做陳述的種種原因,最終都能歸結到這上面來。在中途島海戰之前,日本海軍就一直還沉浸在大炮巨艦的戰列艦時代。

還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和對手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海上炮戰,重現海軍東鄉平八郎時代的輝煌。但對艦載航空兵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勝利,輕而易舉擊沉戰列艦的威力選擇視而不見,並將這一系列歸結為運氣。

而在情報戰、飛行員的培養方面,與熱血的充滿激情的大海戰明顯相悖,從而忽視了對戰爭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在自己弱小時處處算計,處處小心,當自己強大起來,卻忽視了這些,死在了自己曾經緊抓敵人的漏洞上。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於文章的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支持狼君歡迎留言點讚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中途島海戰,為什麼山本五十六主力艦隊遲遲不進攻中途島?
    山本五十六的主力艦隊是以7艘戰列艦為核心的大型水面艦艇編隊,該艦隊的作戰任務並不是對中途島發起直接的進攻,而是準備和美軍的主力水面艦艇做艦隊決戰的,當時日軍仍舊沒有放棄傳統的大炮巨艦的決戰思維,仍舊將戰列艦作為艦隊的核心,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其他軍艦則為戰列艦提供警戒和掩護。
  • 為何中途島海戰美國只有3艘航母參戰?沉的沉傷的傷 3艘實屬不易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海軍的艦隊級航空母艦一共有8艘,看看這8艘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前在哪就清楚了:CV-1(AV-3)「蘭利」號,1942年2月27日前往爪哇島途中被日本G4M一式攻擊機擊沉;
  • 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
    為何佔據壓倒性優勢的聯合艦隊會在這樣一場戰爭中大敗虧輸?這個問題甚至連作為對手的美國人都感到難以理解。有一則傳聞說,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教員在戰後曾經多次重新推演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卻每次都顯示日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 以多打少的日本為何在中途島輸得如此慘?4大糊塗決定犯戰爭大忌
    為什麼日本之前一路高歌猛進,卻在中途島這場決定性戰役一敗塗地,他們到底哪裡做錯了?【往期回顧】就是因為山本為了讓陸軍部和海軍部支持自己的「中途島作戰計劃」,不得不做出的妥協。作為一個交換條件,聯合艦隊要派出兩艘航空母艦去支援他們在索羅門群島和紐幾內亞的登陸作戰。珊瑚海海戰但是最終結果是什麼?兩艘航空母艦「翔鶴號」傷了,「瑞鶴號」艦載機損失一大半,因此這兩艘航母都沒有參加「中途島海戰」。
  • 太平洋海戰:日軍為何勝於珍珠港而敗於中途島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動聯合艦隊偷襲美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珍珠港,結果僅用95分鐘,就擊毀擊傷美軍停泊在港內的全部8艘戰列艦和10餘艘主要作戰艦,斃傷3600餘人。日本海軍傷亡不足百人。珍珠港一役使美太平洋艦隊元氣大傷,喪失戰鬥力達半年之久,日軍則在太平洋戰場橫行一時。
  • 何正忠 聖地牙歌遊記 2019-1 中途島航空母艦
     2019.8攝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曾是美國海軍的一個標誌,是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1992退出艦隊序列,1997年正式退役 ,2004年,這艘航母的最終休息地被安排在聖地牙哥海軍棧橋附近,由非盈利機構接管並開放成為博物館 。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曾是美國海軍的一個標誌,是美國海軍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2年6月4日凌晨,日本108架戰鬥機從4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向中途島發起第一波攻擊。中途島海戰由此爆發。中途島海戰持續了4天,到6月7日下午,海戰宣告結束。中途島海戰的規模不算大。美軍有3艘航空母艦、60餘艘各類艦船、400餘架飛機參戰;日軍有8艘航空母艦、100餘艘各類艦船、600餘架飛機參戰。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按照規模和激烈程度來說,中途島海戰不但比不上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甚至還不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馬裡亞納海戰。那麼,中途島海戰為什麼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呢?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941年12月7日,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為標誌。
  • 中途島發現日軍,尼米茲為何命令3艘航母按兵不動?只是登陸艦隊
    尼米茲也不例外,自從他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起,就對情報工作十分重視。儘管因為「珍珠港事件」,一度讓他對羅切福特等人的工作產生懷疑,但不妨礙他對情報工作的認可和支持,尤其是信任。 羅切福特經過不懈努力,破譯了日本海軍使用的JN-25b密碼,不僅掌握日本聯合艦隊在太平洋的一舉一動,甚至是每一名艦長的名字。
  • 中途島戰役,日本航母一炸就廢,被擊沉4艘,為何美航母堅不可摧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從天而降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機群幾乎是在瞬間就投彈命中了日本海軍的「赤城」、「加賀」、「蒼龍」三艘航母,一舉奠定美海軍中途島海戰大勝利的基礎。最終在這場具有轉折點意義的大海戰中,日本損失了四艘航母,而美海軍只損失了一艘航母。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曾在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聯合艦隊」 世界上曾經大規模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三個:從數量和戰績上來說,位居第一的當然是美國,二戰末期曾擁有近百艘航空母艦,其次是英國,第三就要數到日本了。到二戰結束時為止,日本海軍先後擁有並服役過25艘各種類型的航空母艦。
  • 決戰中途島穿幫鏡頭:5艘大和號齊出場,其實缺席海戰讓航母扛線
    最搞笑的是在聯合艦隊出場的鏡頭中突然出現了5艘大和級戰列艦。雖然是俯拍鏡頭,但是大和級超級戰列艦那鴨嘴獸一般的艦型猶如鶴立雞群,在聯合艦隊中非常醒目。在影片中,5艘大和級超級戰列艦簇擁著日軍航母浩浩蕩蕩地向中途島殺去!
  • 美國影片再現中途島海戰,穿幫鏡頭笑死人,5艘大和號出場太遊戲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最近美國最新的一部上映軍事熱片可以說是《決戰中途島》了,但是這部背景氣勢恢宏的影片卻是漏洞多多,被評論是熱鬧有餘、劇情不足,而且很多細節也受到了軍迷網友的吐槽。最搞笑的是在聯合艦隊出場的鏡頭中突然出現了5艘大和級戰列艦。
  • 珊瑚海海戰:制海模式由此改變|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中途島戰役|...
    但此時的美軍早已破獲了日軍的密碼,尼米茲海軍上將命令弗萊徹中將率領第十七特混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前去迎敵。珊瑚海海戰就這樣爆發了。日本海軍的瑞鶴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和其姊妹艦翔鶴號是日本海軍最好的航空母艦,但乘員的訓練程度並不高戰爭的經過是怎樣的?一、初步交戰:雙方互相搜索艦隊蹤跡,日本損失第一艘大型軍艦。
  • 二戰太平洋戰場轉折點:中途島之戰(組圖)
    該計劃的目的一是佔領中途島,二是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還要對阿留申群島進行佯攻,以分散牽制美軍。日軍將動用航空母艦8艘,水上飛機母艦5艘,戰列艦11艘,重巡洋艦13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68艘,潛艇24艘,掃雷艦5艘,運輸艦16艘,後勤補給艦21艘,飛機700架,陸軍8600人,海軍23000人的龐大兵力來執行這一計劃。最高指揮官為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
  • 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VS美國3艘航母,日軍為何會慘敗?
    1942年6月4日爆發的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是在中途島海戰之後太平洋戰區的局勢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在中途島戰役之前,在艦隊建設上日本各方面都優於美國,是戰局中的一股強勢力量所在。
  • 決定日本命運的5分鐘——中途島戰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戰之後的僅僅一個月就已經把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這不僅能報美國空軍空襲東京的一箭之仇,還能打開夏威夷群島的大門,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並攻擊日本,日本海軍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為達到這個目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投入大部兵力,艦隊規模甚至超越後來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時的聯合艦隊,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
  • 號稱「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共建造24艘,幫美國打贏太平洋海戰
    二戰太平洋海戰既是美日之間的對決,也是航空母艦間的對決。這場海戰之後,航空母艦徹底奠定了海洋霸主的地位。在太平洋海戰中,美國能戰勝日本,依靠的就是性能更好的航空母艦。而這個性能更好的航空母艦,就是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1941年12月7日,由南雲忠一率領的日軍龐大艦隊,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日本聯合艦隊則趁機攻佔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同時也取得了中太平洋廣大地區的主導權,日本帝國的「絕對國防圈」得到進一步拓展。而在珍珠港事件中,由於日軍未能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主力航空母艦。因而日本聯合艦隊一直尋求全殲美軍太平洋艦隊機遇。
  • 日本為何不聚集全力攻打中途島,反而分兵千裡攻去阿留申群島?
    其中中途島戰役則是最為奇怪的一次,在當時日本聯合艦隊面對美國太平洋艦隊,擁有絕對的優勢對比。然而日本聯合艦隊卻沒有直接聚集自己的兵力,反而分散兵力,甚至是派艦隊遠徵阿留申方向,這就讓人十分費解了。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一、日軍內部的分歧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日本內部對於戰略方面是有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