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中途島海戰,作為二戰中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的確充滿了太多的偶然性,但也同時顯示了更多的必然性。經過此戰日本海軍由盛轉衰,戰場上由主動變為被動,美國徹底扭轉了太平洋戰場上美守日攻的戰略態勢。
這次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本來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僅航空母艦就出動了8艘,南雲的主力艦隊中也有4艘艦隊航母,面對只有三艘航母的美國,日本依舊敗了。而且是慘敗,時至今日各國海軍仍在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反省探討日本為何敗了,還敗得如此之慘。
01海軍建設方向的失誤是戰敗的根本原因
巨艦大炮主義的盲目推崇自1905年日俄對馬海戰將巨艦大炮主義推向巔峰之後,日本海軍對此也是深信不疑,因此形成的海軍守舊派以及他們的「戰列艦至上主義」的思想,與海軍「空軍本位主義」形成激烈的衝突。
即使到了山本五十六執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時代,海軍航空兵的發展依舊不能快速進行,作為妥協只能一邊發展戰列艦,一邊發展航空母艦,使得國力較弱的日本,在兩條路上都未能得到充足的發展。
日本海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造的「大和」、「武藏」、「信濃」三艘超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顯得過於雞肋,基本上可以算是什麼作用都沒有發揮。如果以此財力建造航空母艦備戰,那麼太平洋戰場上絕對是另外一種景象。
「精兵政策」自斷後路由於日本的「空軍本位主義」受到限制,海軍航空兵的發展在經費等諸多方面並不順暢,所以日本在艦載航空兵的培養中,又犯了「精兵政策」這個錯誤。使得日本缺乏艦載飛行員儲備力量,一旦損失便一蹶不振。
海軍航空兵「精兵政策」的影響下,在太平洋戰早期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戰果,這更使得日本高層確定了這個政策的「正確性」。結果日本大量的精英飛行員全部進入艦載航空兵服役,成為教員的精英飛行員少之又少。
這就導致日本的新飛行員沒有經驗豐富、技術一流教員指導,新飛行員能力提升慢,缺乏經驗,作為貯備力量的飛行員數量過低,質量太差。這也直接導致了珊瑚海海戰之後,沒有足夠的優秀飛行員來彌補空缺。
這是導致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之一,「瑞鶴」號航空母艦沒能參加中途島海戰的重要原因,否則中途島海戰日美航母數量將是5:3。而這個政策,也是導致中途島海戰戰敗之後,日本海軍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
02情報戰的失誤導致日本「明牌」和美軍打
戰前密電密碼的洩密在戰爭狀態下,最為重要的就是信息傳輸的安全性,這關乎著戰役的成敗,確保密碼的保密性,又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中日甲午戰爭晚清的戰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長崎事件」中北洋艦隊洩露了通訊密碼。
美軍同樣意識到了情報戰的重要性,由約瑟夫·羅奇福特中校領導的海軍作戰情報處夜以繼日的工作,成功的破獲了日本的通訊密碼,並略施小計,成功的破獲了日本即將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
相比於美國在情報戰上下的功夫,日本海軍這一次卻過於樂觀的忽視了這一點。本應該在戰前1942年5月1日更換的密碼,日本情報處卻因為進攻中途島作戰計劃過於倉促,而且盲目自信美國沒有能力破解密碼,選擇沿用舊密碼。
正是在情報工作上截然相反的態度,使得美日收穫了不同的結果,日本即將進攻中途島的計劃,像一份禮物送到了美軍面前。而日本輕視使得日本在二戰中最大規模的戰略進攻,在戰前明了底牌,關鍵是日軍自己對此一無所知。
戰時情報收集緩慢對待中途島戰役的傲慢,不僅顯現在戰前的情報戰上,在戰時的情報收集上,日本也顯得心不在焉。而中途島海戰的特殊性就在於,這是一場超視距作戰,先敵發現先敵打擊,是航母海戰時代制勝的關鍵。
中途島海戰日本的實力的確非常強大,相較於美國在硬體上佔據很大的優勢,但日本卻忽視了戰場偵察與情報搜集這一關鍵領域。由於日本軍中奉行的積極進攻的戰略,在偵察方面的人員素質和技術裝備上,都落後於美國。
在海戰中,日本只派出了全部航空兵力量的十分之一用作偵查尋找美軍,而美國卻有三分之一的兵力用於偵察。運氣只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是不錯的,日本在海戰中由於戰場偵察不利,導致延誤戰機,最後落得慘敗。
03戰略制定與戰術指揮上的同時失誤
戰略制定的失誤戰略上的失誤,是進來人們討論最多的,其中包括戰略分兵和兩次大海戰之間距離時間過短。這兩個原因,最終都導致了本來擁有絕對艦載航空兵優勢的日本聯合艦隊,喪失了絕對的優勢。
由於中途島之戰與珊瑚海之戰間距過小,導致日本最先進的兩艘翔鶴級航母,一艘因為重傷,一艘艦載機飛行員嚴重缺編而錯過了這次意義重大的海戰,使日本對美國佔據的巨大優勢一下縮小。
在戰略制定上,由於日本統帥部未通過山本五十六提出的進攻中途島的作戰計劃,作為讓步山本同意了同時分兵兩處作戰的計劃。原本的海軍航母,不得不分兵進攻阿留申群島,使得中途島海戰的局面最終變成了4:3的小幅領先。
戰術指揮上的失誤既然分兵執行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任務,那麼對於執行中途島戰役任務的第一航空母艦部隊,就應該專職尋殲美國剩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是這支部隊還被賦予了打擊中途島美守軍的任務。
倘若第一航空母艦部隊任務為單一任務的話,就不會出現反覆掛載炸彈和魚雷的衝突事件,而應該是掛載好魚雷準備進攻,也不會出現因為換裝魚雷而耽誤時間導致進攻延誤的事情發生。
而身為航母機動部隊指揮官的南雲忠一,在運用艦載航空兵的方法上也存在失誤。在與美軍對決的過程中,沒有預留作戰飛機,而是一股腦的把所有兵力全部用上,這就導致發現美軍艦隊後,不能立即進攻,失去作戰先機。
關於中途島海戰日本聯合艦隊在戰略和戰術上的失誤,是大家平時了解的比較多的部分,這裡也就不贅述了。這兩點的同時失誤,是導致日本海軍中途島戰敗的直接原因。
美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參戰的飛龍、蒼龍、赤城、加賀全部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
04海軍連勝的戰績使日本人迷失了自我
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從成立開始到太平洋打到珊瑚海海戰為止,一直保持著連勝戰績,使日本人變得狂妄自大的同時,又變得小心翼翼。狂妄自大使得日本認為自己不可戰勝,因而忽視了一些關鍵的細節。
而小心翼翼使得日本一些海軍指揮官變得不敢冒險,做起事來畏手畏腳,是日本失去了一些關鍵的戰機。這兩個缺點,在戰前的情報戰以及進攻計劃的制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其中最致命的應該是海軍上下因為連續勝利而患的「勝利症」,小心翼翼充其量落得個畏首不前,但過度的自負,卻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想當然的「勝利」讓日本迷失了自我。
日本軍隊上下因此竟然在還沒作戰之前,就處在了一種戰鬥已然勝利了的亢奮狀態下。甚至有日本高官在戰前陸海軍聯合會上宣稱:「在這次作戰中,日本最擔心的是敵人不願和日本艦隊交鋒,不肯從基地出來作戰。」
結語
在中途島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最終還是歸結到對「大炮巨艦主義」的盲目崇拜上,上面做陳述的種種原因,最終都能歸結到這上面來。在中途島海戰之前,日本海軍就一直還沉浸在大炮巨艦的戰列艦時代。
還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和對手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海上炮戰,重現海軍東鄉平八郎時代的輝煌。但對艦載航空兵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勝利,輕而易舉擊沉戰列艦的威力選擇視而不見,並將這一系列歸結為運氣。
而在情報戰、飛行員的培養方面,與熱血的充滿激情的大海戰明顯相悖,從而忽視了對戰爭至關重要的軟實力。在自己弱小時處處算計,處處小心,當自己強大起來,卻忽視了這些,死在了自己曾經緊抓敵人的漏洞上。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於文章的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支持狼君歡迎留言點讚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