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海海戰:制海模式由此改變|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中途島戰役|...

2020-12-21 騰訊網

珊瑚海戰役發生在1942年5月7日至5月8日。這是日美雙方航空母艦部隊首次正面交鋒,也是第一次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決。這場戰役宣告了過去大炮巨艦思路的徹底破產,日本海軍在這次戰役中的損失小於美國海軍,在戰術上勝利了,但戰略上卻是失敗的。美國海軍在珊瑚海的奮勇作戰挫敗了日軍的戰略意圖,更為一個月後在中途島戰役中扭轉戰局埋下了伏筆。

珊瑚海海戰是怎麼爆發的呢?

一、日本為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運輸線。

這要從日本同英美宣戰,偷襲珍珠港之後的戰略態勢開始說起了。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與此同時,日本海陸軍一路勢如破竹地攻佔了香港,馬來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等地。在菲律賓堅守的盟軍最終於4月底投降,而負責菲律賓防禦的盟軍司令官麥克阿瑟將大本營設在澳大利亞,並發誓一定要打回菲律賓。在這種情況下,切斷美國本土和澳大利亞的運輸線,孤立麥克阿瑟,成為了日本軍隊下一步作戰的戰略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攻佔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就是一個自然的選擇。日本方面需要在本就捉襟見肘的兵力中再行抽調登陸部隊,還需要航空母艦提供空中掩護。日本方面將進攻莫爾茲比港的作戰計劃稱為MO作戰。

1942年4月24日的美國報紙,頭條新聞是菲律賓巴丹半島的盟軍投降的消息

二、杜立特戰爭後,日本希望摧毀美國航空母艦。

當時,日本海軍航空母艦部隊剛剛在印度洋掃蕩過一番。在此之前不久,杜立特率領轟炸機隊在東京投下炸彈。在此背景下,日本海軍希望集結全部的航空母艦兵力,摧毀美方航母編隊,並不願意把航空母艦兵力分散到MO作戰當中。但為了總體戰局的考量,MO作戰還是要進行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山本五十六極不情願地分派了第五航空戰隊的翔鶴號、瑞鶴號航空母艦,去支援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作戰。它們是日本海軍最新,裝備最好的兩艘航空母艦,但乘員和飛行員的訓練程度仍有欠缺。除此之外,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也被抽調過來,護航運輸船隊。1942年5月初,翔鶴號、瑞鶴號由高木武雄中將率領從特魯克出發,同從拉包爾啟航的運輸船隊匯合,向莫爾茲比港開進。但此時的美軍早已破獲了日軍的密碼,尼米茲海軍上將命令弗萊徹中將率領第十七特混艦隊的兩艘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前去迎敵。珊瑚海海戰就這樣爆發了。

日本海軍的瑞鶴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和其姊妹艦翔鶴號是日本海軍最好的航空母艦,但乘員的訓練程度並不高

戰爭的經過是怎樣的?

一、初步交戰:雙方互相搜索艦隊蹤跡,日本損失第一艘大型軍艦。

珊瑚海海戰從5月4日持續到5月8日, 5月7日和8日兩天作戰最為激烈。從5月4日到6日間,雙方都在搜索對方的艦隊。儘管此時美國海軍已經破譯了日本的密碼本,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在茫茫大海上精確定位敵方艦隊依然十分困難。因此,雙方都只能派遣各自的戰鬥機不斷擴大搜索範圍,企圖搶先發現對方的蹤跡。5月7日美國海軍轟炸機搶先發現了日本運輸船隊,隨後2艘美軍大型航母上起飛93架各型飛機直撲過去。經過長達半個小時的輪番攻擊,日本海軍的「祥鳳」號輕型航母身中13顆炸彈和7條魚雷,最終沉沒。這是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大型軍艦。

祥鳳號航空母艦遭受攻擊的畫面

而日軍方面的偵察機發現了美軍的油輪尼奧肖號,將其錯認為艦隊航空母艦並擊沉。在當天傍晚,日軍終於鎖定了美軍航空母艦的位置,並派出攻擊機群前往攻擊,但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夜襲航空母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日軍飛機甚至錯將美軍航空母艦當成自己的航母,試圖在上面降落,最終被美軍高射炮趕了回去。於是,雙方都摩拳擦掌,等待著5月8日的黎明到來。

二、海戰爆發:雙方用艦載機攻擊對方艦隊,列剋星敦號沉沒

5月8日清晨,日本海軍率先派出了偵察機部隊,不過美日雙方幾乎同時發現了對方的航母戰鬥群,於是第一次航母之間的廝殺由此展開。由於搶先幾分鐘發現日本艦隊,所以由「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航母起飛的82架戰鬥機、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所組成的美軍攻擊機群率先向日本艦隊撲去。瑞鶴號航空母艦迅速躲進了戰區附近的積雨雲海域中,由於在積雨雲狀態下視線不佳,美軍對瑞鶴號航母的攻擊全部失效。翔鶴號的運氣就要差得多了,它遭到了美國轟炸機的輪番轟炸,並被命中三枚炸彈,遭受重創,全憑藉自身優異的設計和艦員的努力,這艘航空母艦才免於沉沒,但它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日本方面同時出動了90架艦載機,對美軍的兩艘航空母艦進行了攻擊。美軍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被命中兩顆炸彈和兩枚魚雷,燃起大火。雖然在艦上官兵的奮力搶救下,列剋星頓號的火勢一度得到控制,但列剋星敦號的航空汽油庫被震裂,油氣瀰漫。當天下午,列剋星敦號艦體內部的油氣發生大爆炸,瀰漫的火勢最終葬送了這艘航空母艦。與此同時,美軍的另一艘航空母艦約克城號也被日軍炸彈重創,不得已之下撤出了戰場。不過,日軍的損失也非常慘重,瑞鶴號航空母艦收容了所有返航的日軍飛機之後,同受傷的翔鶴號一起返回日本本土,而日本方面的莫爾茲比港登陸計劃也就不了了之,珊瑚海海戰就這樣結束了。

1942年5月8日清晨,日本海軍的瑞鶴號航空母艦上艦載機蓄勢待發

1942年5月8日,美國海軍的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遭受重創,最終沉沒

珊瑚海海戰有怎樣的意義?

一、改變了海航時代的戰鬥規則。

作為歷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之間的對決,珊瑚海海戰可謂意義重大。過去「大艦巨炮」時代海戰規則都已經不再適用,美日兩軍在的損失都非常慘重,雙方的偵察和攻擊也都有不盡合理之處。美軍後來認真地吸取了珊瑚海海戰的教訓,與之相反,自傲的日軍並沒有很認真地吸取教訓,這為一個月後中途島海戰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二、日本的海軍實力受損,為慘敗埋下了伏筆。

雖然日軍的戰果看上去比美軍要大,但日軍為了擊沉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翔鶴號航空母艦重傷,而瑞鶴號航空母艦的飛行隊幾乎損失殆盡,而損失的飛行員中有不少是經驗豐富的老手,比如珍珠港空襲的轟炸機領隊高橋赫一少佐,這樣的老兵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培育出來的。此外,日軍雖然有計劃在接下來的中途島戰役中「集中所有航空母艦」參戰,但面對重傷的翔鶴號和急需補充飛行員的瑞鶴號,日軍還是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修理整補工作。反觀美國方面,在珊瑚海海戰中遭受重創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在回到珍珠港之後72小時就被修繕完畢,重新回到了戰場,並在中途島戰役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珊瑚海海戰中日軍的戰術勝利是在為中途島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珊瑚海海戰後遭受重創的翔鶴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沒能趕上一個月後的中途島海戰

珊瑚海海戰後回到珍珠港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在緊急搶修後奇蹟般地出現在了中途島海戰的戰場上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bbbc2885139100011620aa;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列剋星敦」號在這裡!首次參與海戰的航母殘骸終於被發現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3月7日報導稱,一支團隊成功地發現了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的殘骸,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珊瑚海海域被擊沉的早期航空母艦。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與「約克敦」號航空母艦一道,與3艘日本航空母艦進行對決,標誌著一種全新海戰形式的出現。在5月7日和8日兩天的戰鬥中,日方發動的襲擊令「列剋星敦」號發生了多次爆炸,油艙起火,200多名軍人陣亡。
  • 微軟聯合創始人宣布發現「列剋星敦」號航母殘骸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億萬富翁保羅·艾倫5日宣布,他的團隊在澳大利亞以東珊瑚海發現美國海軍「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的殘骸。這艘航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沉沒。艾倫團隊的考察船4日在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800多公裡、海平面以下大約3000米處發現「列剋星敦」號航母及艦載機殘骸。艾倫團隊發布的照片顯示,保存完好的艦載機停在海床上,機翼和機身上美軍的五角星標誌依舊清晰。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經由社交媒體「推特」證實這一發現。
  •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設計容納百架戰機,抱憾太平洋戰爭
    美國因此於7月1日下令將其改建為航空母艦(日本的赤城號與加賀號亦有相似命運)將停建的列剋星敦級中進度最快的列剋星敦號和薩拉託加號改建成航空母艦。原設計中的4座雙管16英寸(406毫米)主炮、裝甲、彈藥庫等被移除,排水量減低了8,500噸。舷側的裝甲被保留、而甲板裝甲則被強化。龍骨的大體結構與及水下防護並未更改。
  • 人類戰史上首次航母大對決—珊瑚海海戰,太平洋戰爭中最公平一役
    如果聯合艦隊是第一或第二航空戰隊參加珊瑚海海戰,那麼約克城號很有可能就回不到珍珠港,這樣中途島對美國就太殘酷了一點。八時十五分,美軍飛行在最北邊的偵察機發回報告:敵人的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在列剋星敦號東北約一百七十五英裡的海面上以每小時二十五海裡的速度向南行駛。僅僅幾分鐘以後,美國航空母艦的無線電臺收到了日本人興高彩烈的報告,顯然表明他們自己也被發現了。隨後約克城號和列剋星敦號共起飛15架戰鬥機、46架轟炸機和21架魚雷機共82架飛機撲向日本艦隊。
  •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而日本聯合艦隊則想趁美國戰爭潛力尚未轉化之前,全殲美軍太平洋艦隊,於是日本聯合艦隊則在珊瑚海海戰一個月發動中途島戰役。 其二、日本聯合艦隊慘敗中途島原因。 1、日本聯合艦隊驕傲自大,狂妄輕敵。
  • 太平洋戰爭7大血腥戰役:中途島勝負就在5分鐘
    珊瑚海海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大規模交鋒1942年5月,日本發動了徵服西南太平洋的戰役,企圖通過奪取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和索羅門群島的圖拉吉來孤立澳大利亞。然而,美軍破譯了日本海軍的密碼,得知敵人向珊瑚海派出了3艘航空母艦,分別進攻莫爾茲比港和圖拉吉。
  • 日軍一系列弱智錯誤為中途島慘敗埋下炸彈,太平洋戰局瞬間扭轉
    其實這個電影,導演艾默裡奇拍攝的邏輯有點像紀錄片,他是非常完整的呈現了「中途島海戰」的前因後果,方方面面從「偷襲珍珠港」到「杜立特轟炸東京」都提到了。但是呢「中途島海戰」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了整個戰役走向的前戲叫「珊瑚海海戰」,在這部電影當中只是一筆帶過,所以今天我們的分享就從「珊瑚海海戰」開始。
  • 為何中途島海戰美國只有3艘航母參戰?沉的沉傷的傷 3艘實屬不易
    CV-2「列剋星敦」號,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戰期間被日本B5N九七艦攻使用魚雷擊沉;(下圖1)CV-3「薩拉託加」號,1942年1月11日在瓦胡島西南500公裡處被日本I-19潛艇使用魚雷擊傷返回布雷默頓進行大修,1941年
  • 打贏珊瑚海,卻輸了太平洋戰爭,日本因為這一仗失敗,被拖累70年
    了解太平洋戰爭歷史的人都清楚,在中途島海戰之前,還有一場珊瑚海海戰比中途島更為重要。因為這場海戰不但重創了日本聯合艦隊4艘重型航母,更為關鍵的是日本為了打贏珊瑚海海戰,付出了慘痛的代價。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對美國珍珠港發起了一次偷襲行動,這場行動給予美太平洋艦隊以沉重打擊。
  • 中途島決死出擊的菜鳥飛行員表示不服
    ,這叫「手上有了牌」,接下來的行動有了底氣;而1942年5月爆發的珊瑚海海戰則可以被稱之為「第一階段後續行動」,主要目標則是通過預備奪佔澳大利亞,消除東南亞日軍戰略翼側的威脅。但珊瑚海海戰帶來了一個意外的結果,使日軍意識到如果不通過艦隊決戰的方式殲滅、重創美軍在太平洋戰區的航母力量,或者奪取夏威夷群島將美國本土與澳大利亞割斷開來,則日軍對澳大利亞的攻略將始終受到美軍本土艦隊的威脅;珊瑚海海戰局勢圖基於這種戰略考量,才會有日軍的「第二階段行動」,即中途島海戰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前者試圖全殲美軍在太平洋上的機動艦隊
  • 航母大戰的見證者:76年前沉沒的列剋星敦號重新面世
    3月5日,微軟創始人保羅.艾倫在其社交媒體平臺帳號上公布了一段二戰美國海軍航母列剋星敦號(CV-2)遺骸的視頻畫面。該航母由保羅團隊發現於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500多英裡(約805公裡)海域、3000米以下的海底。保羅稱,列剋星敦號上勇敢的船員確保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贏得了勝利。圖為幫助保羅團隊找到列剋星敦號的海燕無人潛航器(AUV)。
  • 珊瑚海海戰後,尼米茲為何著急退守中太平洋?日軍將要攻擊中途島
    儘管尼米茲對這次行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金上將卻不這麼看,認為還有繼續擴大戰果的可能,不同意他收攏部隊準備中途島戰役的做法。一邊是上級領導的命令,不好回絕,一邊是自己的戰略預判,中途島危在旦夕。尼米茲該怎麼辦呢?
  • 幸運之鶴 淺談:「瑞鶴」號航空母艦
    建造背景 在日本海軍艦船史上,「瑞鶴」號航空母艦是不可能被一筆帶過的。這艘航母不僅充分體現了當時日本造艦技術的最高成就,而且它也見證了日本海上霸權的迅速膨脹和最終崩潰。在太平洋戰爭的多次重大戰役中,盡忠盡孝。
  • 決定日本命運的5分鐘——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的日軍最高司令官——山本五十六1942年4月18日,美軍杜立特航空隊空襲東京後,日本認為威脅來自中途島,山本五十六遂決心實施中途島戰役,企圖奪取中途島,迫使美軍退守夏威夷及美國西海岸,同時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 規模並不大的中途島海戰,為何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2年6月4日凌晨,日本108架戰鬥機從4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向中途島發起第一波攻擊。中途島海戰由此爆發。中途島海戰持續了4天,到6月7日下午,海戰宣告結束。中途島海戰的規模不算大。美軍有3艘航空母艦、60餘艘各類艦船、400餘架飛機參戰;日軍有8艘航空母艦、100餘艘各類艦船、600餘架飛機參戰。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按照規模和激烈程度來說,中途島海戰不但比不上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甚至還不及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馬裡亞納海戰。那麼,中途島海戰為什麼被稱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呢?太平洋戰爭爆發於1941年12月7日,以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為標誌。
  • 中途島之戰美軍出動3艘航母,為何只有「約克城」號被擊沉?
    「約克城」號航母是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的主力航母,先後參加了多次海上作戰行動,包括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之戰等。在珊瑚海海戰中,「約克城」號航母被日軍嚴重擊傷,甲板爆炸並起火,形勢非常危急。然而幸運的是,這艘航母躲過了珊瑚海的浩劫,並沒有沉沒,而且只用了幾天時間就完成了維修,立即加入到下一階段的作戰中。
  • 《決戰中途島》願和平鴿永駐於藍天
    這是一部近年來少有的專注於描寫戰爭的電影,以戰役視角縱覽全局,展現了一幅宏大的太平洋海戰的開端畫面,涉及了諸多史實,將太平洋海戰中而一顆顆珠子串成一串,以娛樂的方式將它呈現出來,不僅描寫了中途島海戰,而是完成清晰地闡述了中途島海戰的一整個清晰的鏈條。在此對電影各個情節進行簡單說明與評價,以便更好理解電影所講。
  • 《決戰中途島》: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
    說來有趣,《決戰中途島》的一個亮點,偏偏就是在史實方面。影片從珍珠港事件開始,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情節。「企業號」航空母艦對馬紹爾群島的襲擊(1942年2月)、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起飛轟炸東京(1942年4月),南太平洋的珊瑚海海戰(1942年5月),乃至最後的決戰中途島(1942年6月)。每一個情節的刻畫都有實為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