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
一、打造更好的汽車
1.1 豐田全球願景
受到 2008 年金融危機的影響,豐田汽車公司在 2009 財年出現了本世紀首次虧損。2011 年,為了應對行業環境,創造更好的汽車,豐田提出了全球願景,明確了企業形象和價 值目標。全球願景共包括三個部分:
1.1.1 全球願景概覽
全球願景的目標是通過區域公司獨立決策來實現「客戶第一」和「 Genchi Genbutsu」 (現地現物),打造更好的汽車。區域公司更加貼近客戶,能夠快速反饋客戶需求,做 出更能被社會所接受的決策。豐田全球願景希望通過總公司確定發展方向,區域公司獨 立決策,旨在提供高於客戶期望的汽車,建立與客戶共贏的關係,打造穩定的管理基礎, 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最終實現打造更好的汽車和建立未來汽車社會的長期目標。
全球願景的戰略是夯實收入基礎和優化管理結構。實施以區域公司為基礎的經營戰略, 強化質量最優、成本最小、人力資源開發三大核心功能,平衡質量與成本。改善管理結 構,將總部的權力移交給區域公司,由海外管理層進行子公司的本地化決策,利用外部 專家從公司外部獲得反饋,在區域公司一級實現高效業務管理。在日本,通過提高技術 和生產水平來提供滿足消費者的產品;在北美地區,建立世界汽車模型中心,推動自動 化生產,提高 IT 技術,創造未來汽車社會;在歐洲地區,推進全球產品規劃,建立有吸 引力的汽車品牌;在中國,改善品牌形象,進入環保汽車市場;在亞洲和大洋洲地區, 發布滿足新興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動生產本地化,提高生產力。
1.1.2 生產滿足各區域消費者需求的汽車
擴大新興市場銷量,實現均衡的收入結構。優化全球生產結構以滿足每個區域的消費者 需求和市場規模。在新興市場,加大投資擴大產能,加強本地生產的 IMV 和緊湊型汽車 的銷售,目標達到日本、歐洲和美國等傳統市場與新興市場的銷售比率 50%:50%。
擴大環保汽車產品線,推進日本高檔品牌全球化,提高產品吸引力。以環保汽車為主要產品線進行開發、生產與銷售,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 燃料電池汽車。同時,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雷克薩斯品牌,作為日本真正的全球高端品牌, 雷克薩斯能體現豐田的原創性。
1.1.3 實現未來汽車社會
通過環保汽車和智能網聯打造未來汽車社會。豐田將混合動力技術作為核心技術用於環 保汽車的開發,同時開發其他各類環保汽車,將環保汽車的普及作為主要環保貢獻。豐 田通過 IT 技術和 AI 技術將環保汽車與其他智能設備相連接,創建智能網聯,打造智能 社區,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1.2 新開發架構——TNGA
2012 豐田引入 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 (TNGA),在全球汽車製造業務中 實施結構創新,提升產品的基本性能和吸引力,打造更好的汽車。TNGA 從改變汽車的 基本架構開始,重塑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混合動力總成)和底盤,集成產品開 發,能夠在行駛、轉向和剎車三個基本功能方面快速改進。
1.2.1 TNGA 的改進內容
提升產品實力,重點開發高性能、低重心動力總成組件並分階段推出;實現整車開發框 架的規劃與設計的融合,在尋求提高基本的汽車性能的同時,優化設計自由度和人體工 程學,如駕駛位置。
採用分組開發,基於預先確定的車輛結構同時規劃和開發多個車輛,採用通用部件和主 要部件,提高開發效率,節省開發成本;支持不同模型之間的零部件標準化,通過在銷 售、採購和生產環節降低人力資本和成本,並在開發環節投入人力資本,提高開發效率。
生產改革,整合供應商和本公司的零件採購、生產和研發部門,搭建更簡單的生產流程 並確保生產質量。
全球生產標準化,使得豐田生產的部件與全球汽車製造商使用的標準部件能夠兼容。
採購戰略,採購部門將對分組開發中使用的通用部件和主要部件跨區域進行全球批量訂 購,實現更大的競爭力。
1.2.2 TNGA 生產模式
在 TNGA 架構上,汽車生產將分為兩個部分:基本部件(綠色)包括動力總成、平臺等, 旨在實現生產智能共享,提高汽車的基本性能。差異化部分(黃色)包括汽車的內飾和外 飾,根據顧客的偏好量身定做。豐田將繼續生產更好的汽車,通過平衡整體優化使用智 能共享和個人優化,使每一個模型更有吸引力。
因此,TNGA 能夠使得豐田和雷克薩斯系列多種車型共享組件,但每個車型在設計和駕 駛體驗方面完全不同。豐田計劃在 2016 至 2021 年期間通過 TNGA 架構推出能由 19 種型號的汽車衍生的 37 種變體車型,滿足不同的駕駛需求。
1.2.3 生產結構與產品性能優化
在 TNGA 架構戰略下,同平臺車型將採用大量的通用零部件,簡化生產線,降低生產成 本;通過建立中長期的產品陣容,規劃未來將引入的汽車結構,降低浪費概率,減少 20% 的開發資源,提高生產效率;零部件的通用化使得世界各地工廠都能生產出相同質量的 標準化 TNGA 汽車,保證產品質量。
具體而言,TNGA 從六個方面優化生產結構和產品性能:
提高 10%動力性能:以新動力系統為發展核心,開發具有較低重心的汽車,提高駕駛性 能和環保性能,開發動力總成單元,未來能夠將動力性能提高 10%。提高 20%燃油效率:通過改進發動機性能提高汽車燃油效率讓汽車更省油,將燃油效 率提高 20%。減少 40%發動機類型的開發:通過統一設計發動機氣缸,用不同數量和容量的氣缸滿 足發動機的要求,使開發的發動機類型減少 40%。提高 30%~65%的車身鋼性:利用雷射焊接技術,整體剛性提高了 30%~65%,提高了 車輛的安全與操控性。降低 20%生產成本:在底盤、懸掛等部分進行靈活的零部件共用,將汽車生產成本縮減 20%。1.3 組織結構調整
2011 年,豐田調整組織結構促進區域管理;2013 年再次調整組織結構將汽車業務分為 四個業務部門;2016 年,豐田以產品為基礎繼續調整組織結構,加強中長期目標和戰 略的規劃職能。
1.3.1 2011 年調整
2011 年 3 月,豐田宣布修改管理結構,使得管理層能夠及時地接收管理信息,做出管 理決策,檢查決策可行性。新的管理結構包括五項調整:
精簡董事會,將人數從 27 人減至 11 人;
簡化執行決策制度,將由執行副總裁、首席官和集團事務負責人員組成的三級決策系統 簡化為由執行副總裁和首席官組成的兩級系統;從高管中靈活任命首席官,將高管人數 從 77 人減少至 60 人;
區域公司結構調整,區域公司負責人原則上駐紮在各區域,海外高管人數從 13 人增加 至 15 人,區域公司的職能部門從日本轉移至各區域;
建立外部信息反饋機制,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建立區域諮詢委員會;
擴大執行總經理的非執行職責,負責需要與工作場所密切聯繫和管理實施的領域,擔任 車輛開發的總負責人、技術總經理和工廠總經理等職位。
1.3.2 2013 年調整
2013 年 3 月,豐田宣布實施行政、組織和人事變動,旨在進一步將強其管理,實現競 爭力的提升和可持續增長。新的組織結構包括三項調整:
調整業務單位,明確運營和盈利責任以及提高決策效率。豐田的汽車業務分為:雷克薩 斯國際,負責全球雷克薩斯相關業務;豐田 1 號,負責北美、歐洲和日本的豐田相關業 務;豐田 2 號,負責中國、亞洲、中東、東亞、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的豐田相關業務;零部件中心,負責發動機、變速器和其他相關的工作。
重組區域集團,改善成長型市場的產品和服務,亞洲和大洋洲業務集團與中東、非洲和 拉丁美洲業務集團將重組為東亞和大洋洲地區、亞洲和中東地區、非洲地區以及拉丁美 洲和加勒比地區。包括原有的中國地區、北美地區、歐洲地區和日本地區共計八個業務 地區。
創建 TNGA 業務規劃部門,獨立產品部門和業務規劃部門。TNGA 規劃部門將負責技 術型中長期產品戰略,包括汽車和單元組件。
1.3.3 2016 年調整
經過 2011 年和 2013 年的組織結構調整,豐田仍然處於基於組織職能構建公司,跨職 能協調消耗了大量的時間。2016 年 3 月,豐田簡化工作流程,以產品為基礎對公司結 構進行重大調整,將研發與製造等工作流程聯繫起來,使各個業務部門能夠更快速獨立 地做出決策,加強中長期目標和戰略的規劃職能。
其中,總公司建立前沿研究中心,積極尋求外部研究組織和豐田集團成員的意見,從長 期的社會角度開發新技術和商業模式;重組某些非集團部門,如企業戰略部,具有中長 期戰略規劃職能,負責確定未來的戰略方向並優化運營資源;調整與利潤和成本管理有 關的非集團部門。
創建七家以產品為基礎的內部業務公司來負責短期產品戰略和發展,維護和加強兩個區 域性業務部門豐田 1 號和 2 號。
二、創建未來汽車社會
汽車行業與崛起中的其他行業不斷融合,其核心技術也將大大轉變。豐田的轉變關鍵詞 為「CASE「,取自 Connected——智能網聯、Autonomous——自動駕駛、Sharing— —共享出行和 Electrification——電動汽車,在過去的十年和未來的十年計劃,豐田在這 些領域中不斷探索與開發,打造未來汽車社會。
2.1 Connected——智能網聯
2016 年,豐田成立豐田互聯汽車公司(Toyota Connected Inc),開發移動服務平臺 (Mobility Service Platform,MSPF),從三個方面創建智能移動社會:其一,連接車 輛與道路,運用自動駕駛技術,提高駕駛安全性和高效性;其二,連接社會和用戶需求,提供共享即時出行服務,創建便利和環境友好型移動社會;其三,連接汽車與駕駛員, 運用 AI 技術充分了解駕駛員的感受和偏好,為駕駛員提供更好的服務。豐田互聯汽車 公司提出了互聯汽車的三個發展策略:連接所有汽車,完善互聯平臺;創造新的社會價 值和商業革命;創造新興移動服務。
通過MSPF,豐田能夠加速實現跨行業合作:通過DCMs (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s, 數據通信模塊),將用戶的信息反饋至 Toyota Smart Center, MSPF 將大數據分類至 五個不同的程序接口(API),每個 API 對應不同行業的移動服務。
豐田與眾多企業合作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與福特成立管理車載智慧型手機應用開發開源軟體的非營利組織。2017 年 1 月,福特和 豐田成立了 SmartDeviceLink Consortium,管理用於汽車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開發的開 源軟體,以加快行業驅動的車載應用標準。聯盟成員還包括汽車製造商馬自達汽車公司、 PSA 集團、富士重工有限公司和鈴木汽車公司,以及供應商 Elektrobit、Luxoft 和 Xevo。 該聯盟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幫助他們在開車的路上連接和控制智慧型手機應 用程序。
與軟銀進行戰略合作以構建新型移動出行服務,多家日本車企戰略投資加入。2018 年10 月,豐田與軟銀同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促進新的移動服務的創建,並計劃共 同出資 20 億日元建立合資企業公司 MONRT Tcorporation Inc.(MONET) ,2019 年 2 月,MONET 開始運營,將通過豐田的移動服務平臺 MSPF 協調豐田的互聯汽車基礎設 施和 SoftBank 的物聯網(loT)平臺,主要推動三項服務的發展:按需移動服務、數據 分析服務以及 Autono-MaaS。在第一階段,MONET 計劃為日本各地的當地公共機構和 私營公司推出及時的車輛調度服務。這些服務將包括通過區域合作夥伴關係和公司班車 的按需運輸,將根據用戶需求提供。2025 年左右,MONET 計劃推出 Autono-MaaS 業 務,使用 e-Palette,用於移動服務,可用於各種用途,包括移動性,物流和銷售。
2019 年 7 月,五十鈴、鈴木、斯巴魯、大發各自計劃投資 MONET,並收購其約 2%的 股份,日野和本田計劃對 MONET 進行額外投資,並保持各自約 10%的所有權。
豐田分別與美國共享汽車公司 Getaround、新加坡共享汽車公司 Grab 開展智能網聯 汽車合作。為了加強基於 MSPF 的汽車共享,豐田開發了智能鑰匙箱,可以放置在車輛 中,汽車共享用戶可以鎖定和解鎖車門,並使用智慧型手機啟動發動機。2017 年 1 月, 豐田將與美國汽車共享公司 Getaround 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進行 MSPF 和 SKB 的 試點計劃。2017 年 8 月,豐田和 Grab 開始互聯汽車的合作。豐田通過 TransLog 數據傳輸行車記錄儀收集的駕駛數據,並將數據存儲在 MSPF 平臺上,為 Grab 開發互聯汽 車服務,包括通過當地保險公司為 Grab 在新加坡的租賃車隊提供基於駕駛數據的汽車 保險。2018 年 6 月,豐田宣布將投入 10 億美元用於擴大豐田與 Grab 在東南亞的合作 關係,推動移動即時服務(MaaS)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加速決策,推動公司間的人員 和技術交流,一名豐田高管將被任命為 Grab 的董事會成員,同時豐田又專門安排人員 到 Grab 擔任執行官。兩家公司也在積極尋求未來的合作,旨在實現更高效、安全的共 享移動服務。
豐田在計程車領域搭建智能網聯平臺。2017 年 4 月,豐田和 KDDI 公司以及東京租賃 協會開始對「互聯計程車」的數據收集進行驗證測試,通過分析安裝在計程車上的 TransLog 行車記錄儀捕獲的駕駛視頻和車輛數據實時採集產生的大數據,為計程車經 營者開發新服務和開發下一代計程車。2018 年 3 月,豐田、Japan Taxi、KDDI 和埃森 哲共同開發了一種計程車調度支持系統,可預測對計程車服務的需求,將來自計程車服 務的數據與來自智慧型手機的大數據定位以及事件信息的人口統計預測相結合,通過基於 AI 的系統應用學習模型來預測需求的大小。
2.2 Autonomous——自動駕駛
豐田基於 Mobility Teammate Concept 從兩個研發路徑開發自動駕駛技術——高級駕 駛輔助「Guardian」和完全自動駕駛「Chauffeur」,Mobility Teammate Concept 是 建立一個人與汽車共同駕駛的安全、便利和高效的駕駛環境。Guardian 是豐田獨有的 自動駕駛系統,作為高級駕駛輔助,監控車內外環境,在緊急情況下可向駕駛員發出經 過或介入駕駛,使車輛能夠達到安全的狀態,2017 年 10 月上市的 Lexus LS 就搭載了 Guardian 技術「Lexus Safety System+A」。豐田研究院自動駕駛副總裁表示「Guardian」 的設計目的是輔助駕駛員,而不是取而代之。Chauffeur 是 SAE 標準的四到五級的自動 駕駛系統,該系統能夠避開障礙物駕駛,也能在自動避開同行車輛變道行駛。2018 年1 月,豐田推出 Platform 3.0 自動駕駛測試車,Platform3.0 基於雷克薩斯 LS 600Hl, 結合了更強大的技術能力和新的協調造型,將自動駕駛技術集成到 LS 車型的設計中, 具有 360 度周長的車輛長距離 200 米感知能力,感官組建的緊湊包裝突出了 CALTY Design Research 的時尚外觀。2019 年 1 月,豐田推出 P4 自動駕駛測試車,P4 基於 全新的第五代雷克薩斯 LS 期間轎車,運用了 TRI 的雙路徑 Guardian 和 Chauffeur 自 動駕駛系統。
豐田與共享汽車龍頭企業 Uber 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大規模合作。2018 年 1 月,Uber 加入豐田 e-Palette 移動生態系統概念車的技術合作夥伴行列,與亞馬遜、滴滴和必勝 客一起探索 e-Palette Concept 和 MSPF 的各種應用,以支持他們現有的業務需求。 2018 年 8 月,豐田向 Uber 投資 5 億美元,在 2021 年將豐田 Sienna Minivan 自動駕 駛系統部署到 Uber 共享網絡,充分利用 Uber 的自動駕駛技術和豐田 Guardian 先進的 安全支持系統。2019 年 4 月,豐田、Denso 公司和 SoftBank Vision Fund 宣布將在第 三季度向 Uber ATG 投資 10 億美金,旨在加速自動化共享服務的開發和商業化。豐田 還將在未來三年內提供 3 億美元的額外資金,幫助支付與自動化共享車輛和服務相關的 費用。
與 Tokio Marine&Nichido Fire Insurance 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2018 年 10 月, 豐田汽車、豐田研究院(TRI-AD)以及保險公司 Tokio Marine&Nichido Fire Insurance 宣布建立聯盟發展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豐田汽車和 TRI-AD 將根據 Tokio Marine& Nichido 提供的交通事故數據重建實際交通事故狀況或危險情況,以模擬導致其自動駕 駛中的事故,有利於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同時,Tokio Marine&Nichido 將利用 自動駕駛汽車提供的數據,尋求開發預付款索賠系統,提高索賠支付效率。這一聯盟旨 在加強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性,以利用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技術的力量,實現一個人人 享有安全和便捷的社會。
豐田與 NTT DATA 公司合作搭建 ICT 平臺,並為自動駕駛汽車開發高清地圖。2017 年 3 月,豐田與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公司同意合作開發、驗證和標準化互聯 汽車領域的技術,包括數據收集、積累和分享平臺,物聯網網絡和數據中心的搭建,下 一代通信技術 5G 和邊緣計算,「Agent」 AI 項目。2019 年 4 月,豐田研究院(TRI-AD)、 豐田自動駕駛軟體開發公司和領先 IT 服務提供商 NTT DATA 公司合作開發使用高分辨 率衛星圖像構建自動駕駛汽車,推進 TRI-AD 開放式軟體平臺概念,有助於實現自動駕 駛的可擴展性。
投資 Albert 加強數據分析合作,推出 1 億美元資金助力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早期創業公司。2018 年 5 月,豐田和 Albert 公司就大數據分析商業聯盟達成一致,共同研 究自動駕駛技術的高級開發領域,同時,豐田以 4 億日元收購 Albert 股份。通過這一商 業聯盟,豐田認為有可能加強豐田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的數據分析流程,加速豐田自動駕 駛技術的發展。2019 年 5 月,位於矽谷的豐田研究院子公司豐田 AI Ventures 風險投 資公司(TAIV)推出 1 億美元基金 Fund II,致力於投資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早期 創業公司,這些公司能夠應用人工智慧、數據和雲技術來幫助豐田創造和發現自動駕駛 領域新的市場機遇。
2.3 Sharing——共享出行
與出行公司滴滴出行合作,擴大在出行領域的布局。豐田和 DiDi 於 2018 年 1 月宣布 了在 e-Palette 上的合作,並於 2018 年 5 月在豐田經銷商處推出了與車輛相關的服務, 包括車輛租賃服務和為 DiDi 司機提供的各種服務。這些汽車可以利用豐田的 MSPF, 為司機提供優質的汽車維護支持和安全駕駛指南。2019 年 7 月,豐田與 DiDi 達成協 議,擴大在中國的移動即服務(MaaS)合作。
豐田推出自營共享出行業務 Ha:mo Ride 和 Hui-a。自 2012 年 10 月以來,豐田一直 在豐田市對其優化的城市交通系統 Ha:mo 進行試運營。該 Ha:mo Ride 是 Ha:mo 系 統裡的共享租賃服務,通過使用豐田的超級緊湊型電動車 i-Rode 和 COMS 實現分時共 享租賃服務。2016 年,豐田在衝繩島啟動汽車共享服務,首選車型 COMS,試驗和評 估以旅遊為中心的汽車共享的可行性和好處。截至 2017 年,Ha:mo 已在東京、衝繩、 岡山和法國的格勒諾布爾推出。2018 年 7 月,豐田在檀香山推出基於車站的汽車共享 服務「Hui-a 往返」行動應用程式,採用豐田專的全球移動服務平臺(MSPF),由 TCNA 開發、夏威夷經銷商 Servco Pacific 運營,是 MSPF 的首批公共應用之一,MSPF 是利 用互聯汽車系統潛力支持新型移動業務發展的核心生態系統,如汽車共享,乘車共享和 遠程交付。Hui-a 往返共推出了豐田普銳斯,普銳斯 Prime,凱美瑞 XSE,以及雷克薩 斯 RX350 和 RX F Sport 車輛等七個豐田和雷克薩斯車輛,在檀香山的 25 個易於到達 的位置按小時或每天預定,是打造夏威夷市場最具創新性的汽車共享服務,標誌著 Servco 和豐田在共享汽車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豐田與日本連鎖停車企業 Park24 合作共享服務。2015 年 4 月,豐田將 i-Road(一種 超緊湊型三輪電動車)與 Park24 的「Times Car Plus」汽車共享服務配合使用,在東 京市中心試用汽車共享服務,並納入豐田 Ha:mo 互聯交通網絡系統,專注於商業設施 和觀光地點的單程交通。2015 年 9 月,豐田與 Park24 的合作範圍和規模擴大,豐田的 超緊湊型電動車 COMS 加入共享服務,東京市中心共享服務站點擴大至 30 個。2018 年 4 月,豐田與 Park24 的合作繼續升級,將豐田的 TransLog 通訊駕駛記錄儀和兩家 公司的汽車共享服務裝置安裝在 Park24 的 Times Car Plus 共享服務汽車上,並加入 60 輛豐田 C-HR,獲取並利用車載設備的一系列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提供共享服務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
豐田汽車泰國公司與朱拉隆功大學合作實施 Ha:mo 汽車共享服務。2017 年 12 月,豐 田汽車泰國公司與朱拉隆功大學合作在曼谷大學校園內實施 Ha:mo 汽車共享系統,投 放「COMS」超緊湊型電動車,將大學校園連接到火車站和巴士站,提供公共運輸和目 的地之間的短途移動方式,實現舒適的出行和環保的移動社會。
2.4 Electrification——電動汽車
豐田一直致力於創造更好的汽車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2015 年 10 月,推出了 Toyota Environmental Challenge 2050,包括六項挑戰內容:新車 CO2 零排放、汽車生命周期 CO2 零排放、工廠 CO2 零排放、對水環境的影響最小化、構建循環型社會體系和創建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2017 年針對環境問題的研發費用為 3952 億日元,佔全年研 發費用的 38.1%;2018 年針對環境問題的研發費用為 3702 億日元,佔全年研發費用 的 34.8%。其中,針對新車 CO2 零排放挑戰,豐田計劃在 2050 年全球新車平均駕駛 過程中 CO2 排放量較 2010 年削減 90%。根據 2018 年豐田可持續發展報告,2017 年 全球新車平均駕駛過程中 CO2 排放量較 2010 年已削減 13.7%,計劃在 2020 年達到 22%。
2017 年 12 月,豐田宣布其 2020-2030 十年電動汽車普及計劃,將電動汽車戰略集中 在混合動力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BEV)和燃料 電池汽車(FCEV)的開發上,並計劃在 2025 年實現整個豐田和雷克薩斯系列的電氣 化,在 2030 年實現 550 萬輛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包括超過 100 萬輛零排放汽車。電動 汽車可以經濟地消耗燃料並促進替代燃料的使用,是實現新車 CO2 零排放挑戰目標的 重要途徑。
2.4.1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
自1997年豐田發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rius以來,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銷量穩步上升,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在 2017 年達到 151 萬輛,提前三年完成並超過了原定於 2020 年的目標——150 萬輛。2012 年,豐田積極開拓 HEV 海外市場,在中國推出混 合動力電動汽車凱美瑞和普銳斯,在美國推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Prius C、Prius V 和Avalon,因此HEV的年銷量漲幅在2012年表現突出,全球HEV年銷量同比增長53.2%, 海外 HEV 年銷量同比增長 65.3%。2018 年, HEV 年銷量佔新能源汽車年銷量 99.9%, 佔豐田公司新車年銷量 15.7%,是豐田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主打產品。
2.4.2 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
2011 年,豐田在日本和美國市場推出 PHEV 版 Prius,2012 年 PHEV 銷量突增後連續 三年逐年下滑。2017 年,豐田推出 Prius PHEV/Prime,PHEV 全球年銷量達到歷史最 高 5.5 萬輛。2019 年,豐田將開始在中國生產卡羅拉和雷凌的 PHEV 版本,這標誌著 豐田首次在海外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並計劃於 2020 年在豐田汽車工程與製造(中 國)有限公司(TMEC)開設一個新的電池測試設施,用於評估電動汽車的電池組,並 穩步增強中國的生產結構。
2.4.3 純電動汽車(BEV)
2019 年 4 月,豐田在上海國際車展首次推出其 C-HR 和 IZOA 純電動汽車(BEV)。豐 田在研發純電動汽車的同時,積極發展電池技術。豐田一直在積極地開發下一代固態電 池,並計劃在 2030 年以前將該技術商業化。2017 年 12 月,豐田與松下宣布達成協議 開始研究聯合汽車方形電池業務的可行性,並將於 2020 年底建立一家合資企業開展汽 車方形電池業務,加強和加速新型電池的開發。
與 CATL 達成合作關係,與比亞迪成立合資公司。2019 年 7 月,豐田和寧德時代宣布 合作,兩家公司就電池供應,新技術開發,產品質量改進以及電池的再利用和回收等進 行探討。2019 年 11 月,豐田汽車公司與比亞迪有限公司籤署協議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以 研究和開發電動車(BEV), 預計將在 2020 年成立,比亞迪和豐田將平均分擔所需總 資本的 50%。雙方計劃通過從各自公司轉移工程師為新公司配備人員。
2.4.4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
2002 年,豐田開始在日本和美國限量租賃「豐田 FCHV」,一種燃料電池 SUV。2015 年, 豐田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相繼推出了氫燃料電池轎車 Mirai。燃料電池汽車有助於汽車 燃料的多樣化,駕駛期間不排放 CO2 和其他有害物質,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理想 燃料。2018 年,豐田開始銷售 Sora,這是日本第一輛獲得車型認證的燃料電池電動公 共汽車。
氫燃料電池車多採用高壓罐儲存氫氣,並通過加氫站為高壓罐蓄氣, 豐田於 2018 年起大力推廣加氫站以及建設專門生產高壓氫氣罐的 工廠。
豐田與日本眾多公司就開發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和氫能源的使用展開合作。豐田與日本711 公司達成聯合項目協議。2019 年,7-11 商店引進豐田的固定式燃料電池發電機、可 充電電池和新開發的小型燃料電池電動卡車,促進商店分銷與運營中的節能減排。豐田 與東日本鐵路公司(JR East)籤署協議建立鐵路和汽車之間基於氫的流動性合作關係。 2018 年 9 月,豐田與 JR East 達成協議在 JR East 擁有的土地上建立氫氣站,引入 FCEV 和 FC 公共汽車作為當地交通工具,並在鐵路車廂中應用 FC 技術,建立有助於 區域增長和發展的氫供應鏈。豐田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達成協議共 同研究燃料電池在航天領域的運用。2019 年 3 月,豐田與 JAXA 達成協議聯合研究採 用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的載人加壓流動站,在月球表面的全面探索和使用中發揮重要 作用。豐田將通過推廣零排放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來支持奧運會及其推廣氫 能源社會。豐田工業公司製造和銷售的 Fuel Cell Bus「 Sora 」以及 Fuel Cell 叉車將 有助於支持奧運會。除了 FCEV 之外,豐田和雷克薩斯產品系列中最新的混合動力電動 /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 / PHEV)以及新型電池電動汽車(BEV)也將作為奧 運會和帕運會的官方車輛,並配備最新的安全技術包,儘量減少環境負擔和交通事故。 一些車輛還將採用 Highway Teammate,一種允許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的安全功能。
2019 年 4 月,豐田宣布將開放其擁有的近 24000 項車輛電氣化技術的相關專利,並為 其他開發和銷售電動汽車的製造商提供收費技術支持達到性能目標,促進全球電動汽車 的進一步發展。在此之前,豐田與眾多海外公司和國家合作,促進全球電氣化。
豐田與肯沃斯、殼牌、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RB)展開 ZANZEFF 項目合作。2017 年4月,豐田、肯沃斯與殼牌合作在洛杉磯港開展零和近零排放貨運設施項目ZANZEFF, 目的在於增加港口的零排放卡車運輸能力,並進一步減少託運作業對環境的影響;2018 年 9 月,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初步向洛杉磯槓撥款 4100 美元用於 ZANZEFF 項目,該 項目將建立一個燃料電池-電力技術網絡,用於從港口到商店的貨物運輸,項目包括 10 個零排放重型氫燃料電池電動卡車, 2個新的中興氫燃料站和4個零排放貨物處理設備。 2018 年 7 月,豐田展示了第二代氫燃料電池電動卡車「Beta」增強了續航能力,增加 了多功能性和機動性,還增加了臥鋪駕駛室和獨特的燃料箱組合,Beta 的投入運營增 加了港口的零排放卡車運輸能力,並進一步減少了運輸行業對環境的影響。2019 年 4 月,新一代肯沃斯/豐田氫燃料電池電動卡車(FCFT)在洛杉磯港亮相,並計劃於 2019 年第四季度開始託運作業,這標誌著港口物流業將邁向零排放運輸的未來。洛杉磯港是 零排放和接近零排放技術測試和採用的全球海事領導者,將分幾個階段開發該項目,最 終包括南加州,中部海岸地區和默塞德縣的計劃。初始階段旨在啟動向新型貨物運輸車 輛的飛躍,同時減少指定的弱勢社區的排放量。
豐田在中國積極推廣燃油電池技術。2017 年,豐田在中國使用 Mirai FCEV 開展為期三 年的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驗證測試計劃,並將可行性研究的範圍擴大到公共汽車等商用車 輛。2019 年 4 月,豐田和清華大學宣布成立清華-豐田聯合研究院,共同開發和推廣能 夠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技術汽車,積極研究氫能有關項目,目標在於解決環境問題 和減少交通事故。
2.5 e-Palette 概念車
2018 年 1 月,豐田推出 e-Palette 概念車,並與亞馬遜、滴滴、馬自達、必勝客 和 Uber 組成 e-Palette 聯盟,將合作利用豐田的全球移動服務平臺(MSPF)為商業應用開發先 進的車輛和相關移動服務。
e-Palette 概念車是一款完全自動駕駛的純電動汽車,將利用豐田專有的移動服務平臺 (MSPF)為各種移動即時業務(MaaS)提供可以擴展或定製的服務,以推廣豐田的自 動移動即時服務(Autono-MaaS)業務。豐田將這種可擴展的功能稱為「電子調色板」, 這一概念展示了豐田希望長期保持合作夥伴關係和合作靈活性。
除了支持豐田 MSPF 提供的服務外,e-Palette 具有開放式控制接口,允許合作公司安 裝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和車輛管理技術。當合作公司使用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時,豐田 的 Guardian 技術將作為安全輔助系統,確保 e-Palette 的適當操作。
e-Palette 擁有開放的內部設計布局,車輛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配備專用內飾,無論是包 裹遞送、共享出行還移動辦公,e-Palette 都可以為使用優化而設計,並且各種業務需求 可以通過應用程式無縫連接。除此之外,e-Palette 將提供三種尺寸,不僅可以滿足特定 需求,還可以提供相應尺寸的移動解決方案。
三、投資策略
在企業發展層面上,豐田提出全球願景,通過生產和銷售區域化,滿足各區域消費者的 需求,為全球消費者打造更好的汽車;在產品開發層面上,豐田提出 TNGA 開發模式, 在提高產品多樣性和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開發成本,提高利潤率;在企業管理層面上,豐田通過近三次的組織改革,創立了以產品為核心的部門架構,更有利於中長期的發展。
豐田積極發展新興業務,打造未來汽車社會。在智能網聯方面,創建 MSPF 智能網聯平 臺,與福特和軟銀等企業共同探索智能網聯在汽車領域的發展,並與世界各地的共享汽 車企業合作研究智能網聯在共享出行領域的發展。在自動駕駛方面,豐田從高級駕駛輔 助「Guardian」和完全自動駕駛「Chauffeur」兩個方向開展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與 Uber 合作開展共享汽車的自動駕駛功能,與許多數據公司進行合作並投資了許多 AI 和 自動駕駛領域的初創公司。在共享出行領域,豐田推出了共享出行服務 Ha:mo Ride 和 Hui-a,並與日本停車企業 Park24 和朱拉隆功大學合作展開共享出行服務的研究與實 驗。在電動汽車領域,豐田致力於四類電動汽車的開發與推廣,並與多家企業在多地區 展開合作,致力於通過電動汽車全球化減少汽車排放汙染,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我們認為豐田的長期戰略清晰,傳統業務發展穩健,新興業務持續加大投入,未來有望 繼續領跑汽車行業。
(報告來源:招商證券)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