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嚴格評選
雲南20個風光絕美的縣市
被命名為「雲南省美麗縣城」
每個縣已下達1億元獎補資金
年底前
剩餘20億元獎補資金已將下達
聚焦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
痛點難點堵點
堅決做到乾淨
千方百計做到宜居
努力彰顯特色
儘快補上智慧短板
20個「雲南美麗縣城」
為我們展示了一個
宜居宜業、智慧便捷的雲南
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創建心得
1.騰衝
現代公園城市闊步走
騰衝市委託同濟大學創新性編制《騰衝市公園體系規劃》,按照「城市公園化」的思路,將縣城按5A級景區標準規劃建設,構建「一廊多帶、一心多點、全域景觀化」的城市公園格局,一廊即大盈江生態走廊;多帶即城市主幹道綠化帶;一心即以騰越文化廣場為中心;多點即在城市布局各類公園綠地,規劃建設中心公園、主題公園、節點公園、帶狀公園等四類公園72個,真正形成「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的現代公園城市。
2.安寧
多城聯創共美麗
安寧市將「美麗縣城」建設與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特色小鎮等創建工作緊密結合,實現多城聯創、美麗共建。全面打響美麗縣城建設「六大攻堅戰」,即:工業騰籠換鳥攻堅戰、城市更新改造攻堅戰、綠色生態環保攻堅戰、文明幸福提升攻堅戰、昆安一體化發展攻堅戰和社會治理提能攻堅戰。計劃在2021年投入資金23.74億元,實施30個「美麗縣城」建設再提升項目。
3.巍山
改造提升城市品位
△黃興能 攝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通過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臨街房屋外立面、改造廁所、改造空中網線、改造屋頂太陽能等7項改造內容打造宜居環境。2019年縣城開工1900戶(套)棚戶區改造,啟動了兩個棚改拆遷集中安置區建設。改造3個片區1410戶套老舊小區,不斷完善居住功能。
4.西盟
把民族記憶刻在建築上
西盟佤族自治縣全力推進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建設,深入推進全省「多規合一」改革試點,走出一條本地專家+國內著名設計團隊+群眾參與的規劃設計的特色城市建設新路子。在特色風貌設計過程中,將從佤族建築、服飾、祭祀、生產、生活中提煉出的圖騰元素有機融入城市建設過程中,並應用到建築物的民族特色風貌改造上,把民族記憶刻在建築上,向人們講述西盟故事。
5.水富
展現濱江港口城市風貌
水富市以航運文化、港口文化、水文化為主線,實施標誌性樓宇、濱江橋梁岸線、公園廣場亮化及路燈增亮工程,彰顯港口文化、水文化脈絡和雲南北大門的城市氣質,展現年輕濱江港口城市風貌。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提升人海戰,改建和新建城市公廁41座,提升改造農貿市場4個,改造市政道路7條、地下管廊3公裡。
6.屏邊
充分展示苗族文化特色
屏邊苗族自治縣以「世界苗人嚮往的故裡、千年苗文化綻放的故鄉」為目標,從城市公廁、汙水處理、環境衛生等21個大方面謀劃「美麗縣城」建設項目52個,計劃投資9.27億元,補齊城市發展短板,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7.鳳慶
挖掘滇紅之鄉城市底蘊
△李春林 黃翹楚
鳳慶縣圍繞「歷史文化名城、美麗宜居之城、中國紅茶第一城、世界滇紅之鄉」的建設目標,以「天下茶尊,滇紅鳳慶」為縣城名片,做好新型城鎮規劃總規提升和城市設計工作,加快實施了一批惠民生、見效快的市政建設項目,圍繞滇紅茶產業聚集,深挖文化底蘊,留存城市記憶。
8.建水
推進「乾淨家園」建設
建水縣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的原則,整合基層黨組織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力量,以社區為單位,將建成區劃分為35個網格,配備網格長、保潔員、調解員、監督員、聯絡員、志願者,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全力推進「乾淨家園」建設,努力使城市環境更優美,群眾生活更乾淨舒適。
9.石林
生態優先建設山水城市
石林彝族自治縣融合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全國文明城市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力爭創建效果最大化。堅持生態優先,建設山水石林,實施以巴江河為主的生態及景觀綠化工程、沿岸夜景亮化工程,大力開展河道治理,全面推進「河長清河行動」、水源地專項保護行動等。
10.鎮沅
精細化管理清除城市頑疾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以全國衛生縣城、園林縣城為抓手,制定實施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精細管養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清除城市頑疾,嚴格城市管理執法,創新開展城市管理聯動執法,鐵腕整治「兩違」,著力破解拆違、治髒、治亂等城市管理重點難點問題。
11.新平
營造宜居環境打造特色風貌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聚焦重點要素謀劃建設項目,按照「建設內容項目化」的要求,建立美麗縣城建設三年行動項目庫(2019-2021),共謀劃美麗縣城建設項目43項,總投資36.1億元,包括「共建乾淨家園」項目10個、「營造宜居環境」項目29個和「打造特色風貌」項目4個。
12.石屏
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新局面
石屏縣按照「湖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定位,緊扣「文韻古城、豆腐小鎮、美麗湖泊」三大重點建設美麗縣城。建成古城文化主題街區,完成19條古城街巷提升改造。圍繞「小豆腐、大產業」一縣一業發展目標,啟動建設石屏豆腐小鎮和石屏豆腐文化博物館,全力建設全國重要豆製品生產研發和深加工中心,叫響「石屏豆腐」金字招牌。
13.大姚
建管並重實現乾淨整潔
大姚縣圍繞實現乾淨目標,始終堅持建管並重的原則,全面推行「街長制」,推進「廁所革命」、生活汙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等工程,實現空間整潔,地面乾淨。 目前,縣城有城市公廁32座,縣城和景區已徹底消除旱廁,垃圾收集及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
14.昌寧
環山脈水 田城相擁
△張彤 攝
昌寧縣通過實施美麗縣城建設,道路綠化普及率提高到97.5%,河道綠化普及率提高到97.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6.8平方米,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100%,「環山脈水、田城相擁」的美麗縣城基本建成。
15.景谷
打造便民宜居的環境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完成景谷迎賓大道、學府路道路建設工程,城市路網進一步完善。加大城市公園建設力度,投入9100萬元打造威遠江民族文化生態公園(東岸)項目,縣城公園綠地總面積大幅增加,環境更加宜居。
16.滄源
城市特色風貌明顯改觀
△李春林 黃翹楚 攝
滄源佤族自治縣圍繞「世界佤鄉·秘境滄源」的城市形象品牌定位、打造國際旅遊精品城市的發展目標定位和建設世界佤文化中心的文化靈魂定位,完成縣城主街道、標誌性建築外立面風貌改造面積約50萬平方米,打造了司崗裡大道等精品街區,全面整治背街小巷「髒亂差」情況,縣城面貌煥然一新。
17.瑞麗
全面提升主題街區品質
△管毓樹 攝
瑞麗市圍繞建設具有邊境口岸城市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建設目標,梳理謀劃2019—2021年建設項目56項,計劃總投資33.26億元。全面提升姐告玉城、瑞麗珠寶街、南亞紅木家具博覽中心等主題街區品質,邊境口岸城市特色風貌更加彰顯。
18.劍川
凸顯白族文化特色
△黃興能 攝
劍川縣深入挖掘古城名人故居、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文物、古建築群、白族特色民居、園林庭院、院落文化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多彩的民俗民風,建立縣城重點風貌區管控清單,突出古城歷史性、民族性和傳統建築特色,塑造縣城特色風貌,充分凸顯縣城的白族文化特色。
19.香格裡拉
打造「世界的香格裡拉」
△黃興能 攝
香格裡拉市以項目建設補齊美麗縣城建設短板,依託獨特的民族文化、得天獨厚的高原特色旅遊資源,緊緊抓住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歷史機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變城鎮面貌,力爭將香格裡拉打造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世界的香格裡拉」。
20.羅平
共建清新靚麗新城市
羅平縣針對治髒治亂治違工作出臺了集中整治方案,抽調力量對縣城69條街(巷、道)、75個小區等開展集中整治,新增綠地面積1.53萬平方米,城區呈現出乾淨整潔、規範有序、清新靚麗的新景象。
對美麗縣城建設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雲南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
聚焦乾淨、宜居、特色、智慧
深入紮實推進美麗縣城建設
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美麗縣城建設工作,將其作為雲南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重要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生態環境重點領域指標,回應人民群眾關切熱點,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銀,項目化落實具體任務,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深入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各項工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大幹大支持、不幹不支持」的財政獎補政策導向,鼓勵命名縣市充分發揮財政獎補資金效應,聚焦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堅決做到乾淨,千方百計做到宜居,努力彰顯特色,儘快補上智慧短板,大力推進美麗縣城建設各項工作,為全省美麗縣城建設作出示範。
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謀劃實施5469個美麗縣城建設項目,涵蓋老舊小區改造、垃圾處理設施、停車場、農貿市場、公園、4G/5G基站、書店等建設項目,總投資3412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012億元。其中,20個命名縣市共謀劃美麗縣城建設項目1347 個,總投資582.2億元。如今,一批生態優美、功能完善、宜居宜業、智慧便捷、特色鮮明的美麗縣城正向人們走來。
來源:雲南日報
編輯:許玲靜(實習)
責編:江曉嵐
歡迎掃碼「魅力石屏」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