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態農業科創中心 探索經濟發展新途徑 崇明把「吹著江風的豬...

2020-12-25 環球網

本報記者 任翀

吃的是五穀雜糧、喝的是甘甜的湖水,吹著悠悠長江風,不急不緩地長大——如此詩情畫意,正是崇明最西端、緊靠長江的新海鎮上明珠湖生豬專業合作社的養殖環境。在島外,打著「明珠湖」品牌的生態豬肉,已通過標準化菜場,以及麥德龍、沃爾瑪、樂購等商超渠道進入市區,讓市民嘗鮮島上生態農業的科創成果。

建立「生態農業科創中心」,是崇明縣響應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重要舉措。定位於國際生態島,崇明的每一步發展都強調環境保護,鼓勵發展「吹江風長大的豬」等生態農產品,是崇明經濟發展的新探索。

養豬基地藏著科創基因

明珠湖生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斌,是島上第一批回鄉創業的大學生「豬倌」。聽他講「吹江風長大的豬」,會發現生態豬肉不僅得益於環境好,更充滿科技含量。

比如,傳統養豬場大多用外購預混料,散養豬還會用泔腳。但明珠湖養殖基地的豬,吃的是沈斌自己配製的專用飼料,既有雜糧,又有酒糟,還用微生態有機生物飼料替代抗生素,嚴格把住飼料投入品的安全關。加上自配的飼料營養均衡,使得成豬肥瘦合適。

豬肉上市使用的「氣調冷鮮盒」也大有講究。很多市民對冷鮮肉已不陌生——豬經屠宰後立即進行0℃至4℃快速預冷和排酸,提高口感、方便保存。但普通包裝的冷鮮肉,在冰箱冷藏室的保存時間只有3天至7天,而沈斌引進國際先進的氣調包裝技術,在包裝盒裡充入安全的惰性氣體,使豬肉在冷藏室裡的保鮮時間能延長一倍,風味不變。

沈斌說,好的農產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生態島崇明自有天時地利的優勢,至於「人和」,靠的就是科技創新。

生態農業構建產業鏈

崇明的設想,是通過「農業科創中心」,走出一條具有崇明特色的消費經濟、體驗經濟之路,構建全新的產業鏈。

提前試水的明珠湖豬,產業鏈成效初顯:用生態飼料配方養豬效果好,不僅島內的養殖場歡迎,島外的也慕名而來。結果,合作社索性成立了一家現代化的飼料加工廠,把養豬飼料也做成產品推向市場。還有生態豬的口味醇美,很多消費者評價說「像小時候的味道」。於是,島上餐廳紛紛推出清湯豬肉火鍋等最考驗豬肉品質的菜餚,吸引遊客慕名而來。

產業鏈越來越長,合作社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從最初小打小鬧的養殖場,變成一家擁有生豬自繁、自養、自宰、自銷完整產業鏈的專業公司,旗下養殖基地年存欄母豬5500頭、上市生豬11萬頭,飼料廠年產量12萬噸,在島上和市區設有260多個銷售網點。

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和生產管理方式,也讓新海鎮獲得食品安全生產示範基地的稱號,成為生豬生產的行業標杆。

價格不高就能享口福

「500元一斤的進口豬肉,到底好在哪裡?」

沈斌還是用故事來回答。下轉◆3版 (上接第1版)去年底請某專家來基地把脈,該專家誇獎吃過一款售價高達每500克500元的進口豬肉,口味細膩獨特。不服氣的沈斌在基地食堂上了一道連蘸醬都沒有的「礦泉水熟涮五花肉」,結果專家把湯底都喝沒了。「豬肉口味好不好,養殖方式比品種更重要,所以我對自家豬肉絕對有信心。」由於明珠湖豬肉來自崇明地產豬種,生態飼養增加的成本也有限,加上與市區交通方便,所以最終產品的售價不僅遠低於進口豬肉,還低於不少精品超市裡的同類產品。

其實,崇明探索「生態農業科創中心」,也是為了讓市民吃到更多的平價精品。市民對島上的特色農產品並不陌生:金瓜、蘆粟、蘆筍、翠冠梨、白扁豆、清水蟹……但怎樣把這些特色農產品通過科技創新,變成市民餐桌上一道又一道的平價精品菜餚,是崇明正在探索的課題。根據設想,未來的「生態農業科創中心」將變成島上的農業博士創業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現代農業培訓基地和體驗生態農業特色基地,創業者、養殖者、種植著、消費者都將得益。

相關焦點

  • 碧海藍天看遼寧:營口鮁魚圈——小望海農樂園實現農業發展新途徑
    這裡四季分明,沙土滲透性好,水資源豐富,交通也十分便利,為農產品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全村耕地為3500畝,果園為3000畝,山林為1000畝,荒地為1000畝。 2016年下半年小望海村委會著手規劃「小望海農樂園」項目,集中打造集菜地認養園、生態養殖場、採摘園、影視基地、農家樂、電商+展銷商店、設施農業、實訓基地於一體的體驗式莊園。
  • 「規劃」崇明:通過花博會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實現美麗蝶變
    詳見↓崇明以花為媒。綠色是崇明最顯著的標誌,生態是崇明最閃亮的名片。花卉是大自然的精靈,是美麗的使者,體現了高品質生活的追求。現代花卉產業是集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於一體的新興產業,是農業品類當中的明珠,附加值非常高,經濟價值很大。
  • 【聚焦】花博會籌辦、生態旅遊...今天的發布會聚焦崇明創新綠色發展
    一是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搶抓花博機遇,積極引進發展現代花卉產業;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為引領,面向全球開展農業招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加快發展訂單農業、電商農業、智慧農業,全力打造「兩無化」農產品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抓好自行車特色小鎮建設、明珠湖5A級景區等文旅基地建設,加速發展酒店民宿旅遊服務設施,郊野公園、開心農場、高端民宿、美麗鄉村成為熱門打卡地。
  • 光伏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新途徑
    光伏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新途徑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編者按 將太陽能發電、現代農業種植和養殖、高效農業設施三者高效結合,光伏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形式,當前在農業領域正廣泛應用,涵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最常見的就是光伏農業大棚
  • 南京「農業矽谷」國家農創園發展亮點紛呈 院士博士進園 科創「點...
    建設的速度代表著農創園發展的速度,自2016年年底獲批成為全國首家、華東唯一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開始,農創園就明確了目標——打造世界知名「農業矽谷」。   按照「規劃一流農業園區、打造一流創新生態、集聚一流高端產業、塑造一流功能品質、展現一流使命擔當」的要求,南京國家農創園孕育的是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碩果」。
  • 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崇明世界級生態島電商直播園開園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李一能)今天下午,崇明世界級生態島電商直播園掛牌儀式暨「崇明好物」首場直播會在上海智慧島數據產業園舉行。圖說:崇明世界級生態島電商直播園開園 崇明區新聞辦供圖受疫情影響,經濟新動能加速迸發湧現,經濟數位化轉型加速推進,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直播經濟帶出消費新活力。崇明搶抓在線經濟機遇,順勢而為打造電商直播園,加快推進以內容製造、視頻技術、直播場景為主的「一站式」直播基地建設,讓企業和人才實現「拎包入住」。
  • 美麗中國先鋒榜(1)|上海崇明島「+生態」到「生態+」的規劃建設...
    【引言】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
  • 滬崇明縣實踐科學發展 "生態綠島"喜迎"大橋時代"
    即將通車的上海長江隧橋,為「東海瀛洲」崇明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而長期以來堅持「生態興島」戰略的崇明,正在用科學發展的雄健步伐喜迎「大橋時代」。    生態旅遊「井噴」初現    上海崇明縣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陸域面積1400餘平方公裡。
  • 「聚焦」花博會籌辦、生態旅遊……今天的發布會聚焦崇明創新綠色...
    第一,以花為媒,加快發展更優質的生態產業。一是創新發展現代農業,搶抓花博機遇,積極引進發展現代花卉產業;以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為引領,面向全球開展農業招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項目,加快發展訂單農業、電商農業、智慧農業,全力打造「兩無化」農產品體系。
  • 兩岸農業專家攜手探索山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兩岸農業專家攜手探索山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2015年04月20日 08:04:00來源:新華網 >   2015海峽兩岸(畢節試驗區)生態農業發展交流會18日在貴州畢節召開,兩岸專家學者就山地經濟發展模式、生態旅遊等問題交流探討,推動臺灣現代農業和畢節試驗區山地生態農業的深度合作。
  • 上海崇明黃紫花菜試種成功,2020年將建成20個博士農場
    9日,長三角農業創新項目路演暨崇明生態高效農業項目專場路演活動在崇明舉行,11位來自上海、浙江、江蘇的農科專家面對面向農民演示農科項目。上海市崇明縣生態農業科創中心主任高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博士農場已成為崇明縣重點扶持項目,到2020年,將建20個博士農場,以形成固定專家服務團隊。
  • 崇明2035總規獲批,跨行政區統籌發展「東平-海永-啟隆」城鎮圈
    建設八個新經濟小鎮世界級生態島要發展什麼樣的產業歷來是人們關注的問題。本次規劃明確,崇明將加強「生態+」戰略綜合引領,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綠色、智能升級,重點聚焦生態農業、海洋經濟、旅遊休閒、健康服務、文化體育、會展商務等領域。
  • 上海崇明島:有機生態島的發展路徑與啟迪
    但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崇明的經濟發展並不盡如人意。佔據上海近四分之一面積的崇明縣(包括崇明、長興及橫沙三島),近幾年的經濟體量始終徘徊在全市17個區縣的末位,僅佔全市經濟總量的1.1%左右。近兩年,受長興島造船業不景氣拖累,崇明全縣增加值告別了此前9年的兩位數增長。而在生態島方面,崇明也一直處於新經濟增長點的探索中。當地一位官員呼籲,崇明是時候思考摘掉「貧窮生態島」的帽子了。
  • 崇明島這規劃是要逆天嗎?地鐵通了還要建機場?
    此外,地鐵增能還有一定潛力,當然對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要求也非常高,我們考慮中心城區地鐵運營間隔縮至3分鐘以內,現在有的已經到2分多鐘,另外,還將增加地鐵車輛、提高車站管理等。而在加強通往郊區的地鐵建設,17號線通青浦、5號線南延伸線到奉賢南橋都已在建,下一輪軌交網絡規劃也已在考慮崇明的問題。
  • 崇明島探索新型旅遊方式備受矚目
    近些年,隨著上海的大力扶持,崇明島的生態環境和旅遊產業得到的巨大的發展。 工業旅遊是崇明島在構建旅遊產業過程中,進行積極探索的一次多旅融合發展的全新嘗試。在眾多旅遊產業的帶動下,民宿、開心農場等附屬產業也迅速發展壯大。
  • 崇明推出5萬畝優質土地對外招商 將建農業土地信息發布平臺
    原標題:崇明推出5萬畝優質土地對外招商,將建農業土地信息發布平臺  「農業」二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和「招商」搭不上邊。不過記者從崇明區了解到,以產業化思路開展農業招商,是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新舉措,有助於加快引進符合崇明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方向的優質項目和優質經營主體。「『產業化』和『生態建設』並不衝突,搞生態建設不等於原始的、不發展的狀態。
  • 崇明:通過花博會推動世界級生態島實現美麗蝶變
    現代花卉產業是集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效益於一體的新興產業,是農業品類當中的明珠,附加值非常高,經濟價值很大。近幾年來,我國的花卉產業一直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 、後續效應,推動生態環境、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民生等各項事業加快發展,讓嬌豔的鮮花不僅盛開在花博園區,而且盛開在崇明三島,綻放在老百姓的心田。
  • 生態崇明「花」字訣
    再過一年,崇明就將迎來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崇明立足世界級生態島建設,不斷探索與國際合作的「鮮花經濟」,推進便民惠民的「花博人家」,打造村頭路口的「生態花廊」……「海上花島」手捏「花」字訣,在開放中探尋發展新動能。
  • 探索發現休閒農業發展產業類型
    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
  • 對話崇明區委書記李政:花博會,生態島的新機遇?東西兩側軌道規劃...
    生態是崇明最鮮亮的底色,沿著生態發展的道路,崇明正全力搶抓籌辦花博會的歷史機遇,為生態產業引入持久活力,提升崇明品牌形象,推動整個崇明經濟社會發展。▼ 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這是2018年4月9日申辦花博會成功後,崇明引進的第一個現代花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