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島,"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優良的自然環境。在崇明島上,森林、農田、淡水溼地、灘涂溼地……佔據總面積的85%,每年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此休憩。近些年,隨著上海的大力扶持,崇明島的生態環境和旅遊產業得到的巨大的發展。
農旅、體旅、文旅、林旅、醫旅、會旅相結合的綜合性旅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島上各式各樣的民居民宿相繼出現,到崇明島旅遊度假的遊客也是逐年增多,崇明島也成為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日,工業旅遊景區首次亮相。上海冠華不鏽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喜時工業旅遊區,享有中國不鏽鋼鍋具中心稱號,也是上海首家輕工業餐廚企業工業旅遊景點,設有多個功能區,包括參觀智能製造車間流水線、成品展示館、特色區域黨群服務站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
今年以來,這個工業景區成了網紅打卡點,接待了數百批規模不等的遊客團隊,帶動當地的產品銷售,同時也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
工業旅遊是崇明島在構建旅遊產業過程中,進行積極探索的一次多旅融合發展的全新嘗試。在眾多旅遊產業的帶動下,民宿、開心農場等附屬產業也迅速發展壯大。
"十三五"之初,由法國設計師設計的"林舍民宿",充滿國際範兒,卻又不失崇明本地特色,裝修風貌獨具一格,經營理念煥然一新,被評為全球100家最佳民宿。隨後,"西岸氧吧"的客戶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從過去以市區遊客為主,擴大到長三角,再到如今以外國遊客成為主流,年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次。
崇明島上旅遊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休閒度假模式日趨多元,旅遊與農業、體育、文化深度融合。從原味橫沙的鄉村騎遊,到西沙溼地的橘黃蟹肥;從前衛農莊的生態休閒到長興的工業旅遊……豐收節、嘉年華、綠雕展、房車露營、體驗農事、綠色騎行等都已成為崇明生態旅遊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明年,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也將在崇明島上的東平森林公園區域板塊舉辦,到時崇明島的旅遊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近些年,前往崇明島旅遊度假的遊客數量從2016年的490萬人次,提升至2019年的691.5萬人次,年均增長超過12%。
今年,在疫情防控持續好轉的情況下,"十一"黃金周,來崇遊客達到創紀錄的45.05萬人次,同比增長3倍多。
隨著崇明島生態建設的整體向好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態產業相繼入駐崇明島。世界級的"植物工廠"已經落座由由中荷現代農業創新園;中國幸福系統攜奧倫達部落斥巨資入駐崇明島海永鎮;各種生態農莊、生態產業相繼建成;國內500強企業也傾力打造了一座國風住宅小區,崇明島紫竹園。有92%的高得房率、2000元/平米的精裝標準、一梯兩戶、還配備有中央空調和地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