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牛肉麵,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清真風味小吃。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坊間傳說,蘭州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目前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甘肅人馬六七從國子監同窗懷慶府清化鎮蘇寨人陳維精處學得傳入蘭州,後經陳維精後人陳和聲、馬保子等人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麵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準。其製作的五大步驟無論從選料、和面、餳面,還是溜條和拉麵,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麵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蘭州地方史志家鄧明先生認為,蘭州牛肉拉麵的歷史本來一清二白。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網際網路的逐步普及,網民的調侃,以及商業目的,蘭州牛肉拉麵的歷史被人為搞亂了。在之後200多年的歲月裡,蘭州牛肉拉麵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聞名,1999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
拉麵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風味。拉麵的技術性很強,要制好拉麵必須掌握正確要領,即和面要防止脫水,晃條必須均勻, 出條要均勻圓滾,下鍋要撒開, 防止蹲鍋疙瘩。拉麵根據不同口味和喜好還可製成小拉條、空心拉麵、夾餡拉麵、毛細、二細、大寬、龍鬚麵、扁條拉麵、水拉麵等不同形狀和品種。
一個面節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後,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麵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一般二細均為7扣,細的則為9扣,毛細面可以達11扣,條細如絲,且不斷裂,真可謂中國烹飪之精華。麵條光滑筋道,在鍋裡稍煮一下即撈出,柔韌不粘。有句順口溜形容往鍋裡下面:"拉麵好似一盤線,下到鍋裡悠悠轉,撈到碗裡菊花瓣"。觀看拉麵好象是欣賞雜技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