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彼此,親如一家!民族團結之花在異龍湖畔絢麗綻放

2021-02-13 紅河日報

「符家營村各族群眾相互幫助,共同富裕,並肩發展,是縣裡脫貧攻堅示範帶動的鄉村典型,是縣裡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作思路,突出鄉村地域特色,重點打造的民族團結示範鄉村之一。」石屏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楊傑介紹,符家營村是縣裡實施「一把手」「強基固本」「凝心聚力」「共建共享」「和諧共進」5大工程取得成果的典型示範,是中央、省州相關精神在該縣落地生根的具體體現。

符家營股份合作制果蔬批發市場

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們黨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場。特別是「十三五」以來,石屏縣堅持創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結合,全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

解決不平衡,就要補短板。過去,異龍鎮大塘村群眾貧窮落後,特別是白土田村最具代表性。白土田村易地搬遷到新村後,坐擁青山綠水,水電路實現全通,家家戶戶靠種植蔬菜、甘蔗和務工脫貧致富。「現在,孩子們就近起學,醫療、養老保障齊全,日子越過越好了。」白土田村村民李發財說。

白土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縣全力實施產業扶貧、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飲水安全等扶貧項目350個,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傳統石屏豆腐產業、民族文化旅遊業齊頭並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龍武鎮易地扶貧搬遷點分水嶺村(來源:魅力石屏)

豆腐生產車間(常玉選 攝)

觀光旅遊米軌小火車

為了讓各族群眾生活在詩畫般的山水田園中,該縣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持續推進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的「三個美麗」建設:「美麗縣城」已進入全省第一批示範創建獎補名單;「美麗湖泊」建設提質見效,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AAAA級旅遊景區通過省級初評;「美麗鄉村」統籌抓好「空心村」、危舊房整治,落實廁所革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清理、大整治行動,建成了一批宜居宜業的鄉村。「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致富有門路,安居詩畫裡。」凝望村頭美景,壩心鎮湖東村村民李金啟說。

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

大橋鄉大平地村乾淨衛生的公廁

在石屏縣城鄉的公園裡、道路邊,隨處可見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橫幅、宣傳欄。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文化宣傳長廊,都成了民族團結宣傳輿論陣地上的一抹亮色。

各民族群眾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常玉選 攝)

該縣的民族歌舞也讓人印象深刻。駐足異龍鎮豆地灣村民族團結廣場,正前方是一座「海菜腔、煙盒舞」的浮雕和一副「一腔天籟,舞動九曲」的對聯,生動勾勒出該村各族群眾的歌舞場景。「春節、二月初十賽歌會、彝族火把節等傳統民族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聚在一起,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豆地灣村黨總支書記王橋洪說,各民族群眾在一起唱歌跳舞,正是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體現。

各民族群眾舉行歌舞比賽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該縣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促進民族團結,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治理基礎,樹立「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的理念,宣傳好《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城市少數民族網格化管理工作,暢通群眾訴求渠道。

如今,石屏縣發生了滄桑巨變,實現「百村蛻變,整縣提升」,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住有所安,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逐步完備,校園裡書聲琅琅,高原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達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6%,全縣少數民族幹部佔比52.27%……

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李寧 攝)

2018年9月,石屏縣在全省第一批脫貧摘帽後,接力奮鬥,及時制定出臺全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14個專項行動方案,堅決落實「四個不摘」,保持戰略定力,創新工作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豆製品加工車間 (常玉選 攝)

如今的異龍湖畔,各族人民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人們的精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煥發,幹勁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十足。」異龍鎮阿希者村黨總支書記許海清表示,面對新開局,展望新發展,大家激情滿懷。

群眾在異龍湖畔騎行

目前,石屏縣已建設了23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示範村、少數民族特色村;申報省級、州級命名82個示範單位、200戶示範家庭、3個教育基地;縣級命名107個示範單位、260戶示範家庭、2個教育基地……一簇簇民族團結之花在異龍湖畔絢麗綻放。

相關焦點

  • 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祖國北疆絢麗綻放
    (蒙古學學院為學生頒發勵志獎學金)學校開展先進班集體、最美家庭、文明宿舍、桃李之星等評選活動,樹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先後湧現了一批優秀少數民族師生代表,充分發揮模範帶動作用。(《呼倫貝爾學院學報》「三少民族·北方民族歷史文化研究」被評為第六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學校依託民族團結進步月、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校園、校園文化藝術節,形式多樣地開展民族文化專題活動,把校園文化與民族團結教育相結合,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輻射到課堂內外,讓民族團結意識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融化於眾
  • 額肯呼都格:大漠深處盛開民族團結花
    8月28日,記者走進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鎮額肯呼都格嘎查,只見環村綠樹成蔭,筆直寬闊的馬路兩旁一幢幢徽派風格的磚瓦房建築錯落有致,家家門前掛著農家味十足的紅燈籠,「王家大院」「麥香村」「菊梅飯莊」等一塊塊牌匾引人注目,休閒廣場上的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多年來,我們嘎查始終把民族團結作為維護嘎查穩定、促進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始終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
  • 守望相助 讓民族團結之花幸福綻放
    促進民族團結,每個人都責任在肩,每個人都大有可為。有一分光、發一分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人人爭當文化傳播的火炬手、語言溝通的橋梁、友誼傳遞的信鴿,就一定能讓民族團結之花在中華大地上幸福綻放。
  • 雲南華坪: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在中國芒鄉
    中新網雲南新聞11月4日電(孫寧萌) ,麗江華坪素有「中國芒鄉」之稱,地處川滇交界處,在2200平方公裡的金沙熱土上,居住著漢族、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等26個少數民族。
  •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八桂大地
    羅試堅指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百色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不斷促進民族團結,改善民族地區民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民族團結之花盡情綻放——都蘭縣香日德鎮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在都蘭縣香日德鎮,一個個感人的民族團結故事,溫暖了全鎮各族群眾的心,在這片由漢、回族、蒙古、藏、土、撒拉、東鄉等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族兒女心相通、情相連,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一朵朵絢麗多彩的民族團結之花盡情綻放。
  • 【我們的2020】——文旅融合綻放絢麗之花
    【我們的2020】——文旅融合綻放絢麗之花 2021-01-15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的歌兒團結的花(民族團結石榴情①)
    在歲月長河中,各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各民族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著共同的目標和夢想凝心聚力,禮讚新中國,奮鬥新時代。
  • 佛山三水西南木棉村:25個民族親如一家
    近日,佛山桂柳家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柳公司」)總經理潘燕珍打開微信裡的「木棉村少數民族團結群」,報名參加木棉村委會「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身為壯族的她和其他少數民族同事一直是這個群裡的活躍分子。位於三水區西南街道西北部的木棉村,是三水首個「全國文明村」,也是一個特別的「民族村」,25個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此和睦共處,親如一家。
  • 世博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彩雲南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06 專頁·公告...
    12月11日至17日,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公示第八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擬命名名單,華僑城集團旗下雲南世博旅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世博集團)榜上有名。    一家雲南的旅遊企業,緣何如此用心用情用力地做民族團結工作?    他們的答案是:雲南美,美在民族一家親;世博情,情牽民族大團結。
  • ...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綻放雲嶺大地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提出,希望雲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  在雲南這個大花園中,有一種花開得格外明豔動人——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5年來,雲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緊緊守好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把發展作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總鑰匙,在發展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燦爛綻放在雲嶺大地。
  • 玉龍雪山下盛開民族團結之花
    在海拔3100米的麗江玉龍雪山景區甘海子,400餘名少數民族農民演員演繹的原生態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讓來自八方的遊客為之震撼。2005年8月,得知《印象·麗江》在招聘演員後,從小喜歡民族歌舞的徐光鋒便積極報名,並如願成為其中一名演員,如今更是擔任起了麗江玉龍雪山印象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下屬藝術團演員統籌的職務。  據了解,麗江玉龍雪山印象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現有演職人員400餘名,其中大多數是來自周邊鄉村的少數民族農民,少數民族職工佔企業總職工數的90%。
  • 朗縣仲達鎮仲達村: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朗縣仲達鎮仲達村村口道路優美的自然環境、便捷的交通條件、和睦的鄰裡關係不僅孕育了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多民族長期交流交往交融由淺及深的過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團結共識,也讓這顆共同孕育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離不開黨的關懷和民族兄弟姐妹之間的溫暖,離不開各族群眾之間的守望相助。
  • 毛南山鄉綻放多彩「民族之花」
    毛南山鄉綻放多彩「民族之花」   本報訊(記者 林鬱婷 通訊員 譚峰) 世遺環江,多彩毛南。走進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屯內石板路乾淨整潔,房屋門窗、門檻均雕刻著毛南族元素的精美圖案,傳統古樸與現代結合,令人耳目一新。
  • 各族師生守望相助手足相親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祖國北疆——內蒙古...
    近年來,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大力促進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處處綻放。學校為國家、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研究、文化傳承、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 託克託縣: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雲中大地
    呼和浩特日報訊 做好民族工作,事關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大局。託克託縣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社會基礎,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已成為主旋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團結之花,已綻放在雲中大地上。
  • 烏蘭鎮:「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多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生活在這裡的各族群眾相互幫助,團結奮進,共同致富,形成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以及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叔,去年咱們房子也蓋好了。」「經過你們的幫助,現在房子蓋好了,我們繼續努力。」
  • 互相尊重 麗江北門社區八個民族親如一家
    進入社區居委會,拾級而下,便能發現一面赫然寫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炫彩牆面。心手相連 守望相助大研街道北門社區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北部,東臨義尚,南接古城,北鄰西安,佔地面積1.8平方公裡,離大研古城核心區0.6公裡,在這裡,居住著漢族、納西族、回族、藏族、白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8個民族的居民,其中少數民族2682人,佔總人口的80.6%。
  •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校園——走進西藏山南市桑日縣中學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走進西藏山南市桑日縣中學,耳邊滿是歡快悠揚的歌聲。  「我們學校有藏、漢、苗、門巴等多個少數民族,我們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生活在一起,很開心。」彭一龍老師十分熱愛自己的學校。  正如彭一龍所說,坐落於雅魯藏布江畔的桑日縣中學成立於1996年,是一所「年輕」的寄宿制初級中學,現有師生員工2600多人。
  • 民族團結之花在雲嶺大地競相開放
    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雲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統領全省民族工作,實施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全省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持續鞏固,民族團結之花在雲嶺大地上競相開放,成為新時代七彩雲南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