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家營村各族群眾相互幫助,共同富裕,並肩發展,是縣裡脫貧攻堅示範帶動的鄉村典型,是縣裡堅持『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作思路,突出鄉村地域特色,重點打造的民族團結示範鄉村之一。」石屏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楊傑介紹,符家營村是縣裡實施「一把手」「強基固本」「凝心聚力」「共建共享」「和諧共進」5大工程取得成果的典型示範,是中央、省州相關精神在該縣落地生根的具體體現。
符家營股份合作制果蔬批發市場
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我們黨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場。特別是「十三五」以來,石屏縣堅持創建工作與脫貧攻堅深度結合,全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
解決不平衡,就要補短板。過去,異龍鎮大塘村群眾貧窮落後,特別是白土田村最具代表性。白土田村易地搬遷到新村後,坐擁青山綠水,水電路實現全通,家家戶戶靠種植蔬菜、甘蔗和務工脫貧致富。「現在,孩子們就近起學,醫療、養老保障齊全,日子越過越好了。」白土田村村民李發財說。
白土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縣全力實施產業扶貧、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農村飲水安全等扶貧項目350個,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傳統石屏豆腐產業、民族文化旅遊業齊頭並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
龍武鎮易地扶貧搬遷點分水嶺村(來源:魅力石屏)
豆腐生產車間(常玉選 攝)
觀光旅遊米軌小火車
為了讓各族群眾生活在詩畫般的山水田園中,該縣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持續推進各族群眾共建共享的「三個美麗」建設:「美麗縣城」已進入全省第一批示範創建獎補名單;「美麗湖泊」建設提質見效,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AAAA級旅遊景區通過省級初評;「美麗鄉村」統籌抓好「空心村」、危舊房整治,落實廁所革命,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清理、大整治行動,建成了一批宜居宜業的鄉村。「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致富有門路,安居詩畫裡。」凝望村頭美景,壩心鎮湖東村村民李金啟說。
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
大橋鄉大平地村乾淨衛生的公廁
在石屏縣城鄉的公園裡、道路邊,隨處可見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橫幅、宣傳欄。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文化宣傳長廊,都成了民族團結宣傳輿論陣地上的一抹亮色。
各民族群眾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常玉選 攝)
該縣的民族歌舞也讓人印象深刻。駐足異龍鎮豆地灣村民族團結廣場,正前方是一座「海菜腔、煙盒舞」的浮雕和一副「一腔天籟,舞動九曲」的對聯,生動勾勒出該村各族群眾的歌舞場景。「春節、二月初十賽歌會、彝族火把節等傳統民族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聚在一起,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豆地灣村黨總支書記王橋洪說,各民族群眾在一起唱歌跳舞,正是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體現。
各民族群眾舉行歌舞比賽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該縣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促進民族團結,打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治理基礎,樹立「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的理念,宣傳好《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城市少數民族網格化管理工作,暢通群眾訴求渠道。
如今,石屏縣發生了滄桑巨變,實現「百村蛻變,整縣提升」,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住有所安,環境優美,基礎設施逐步完備,校園裡書聲琅琅,高原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達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6%,全縣少數民族幹部佔比52.27%……
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李寧 攝)
2018年9月,石屏縣在全省第一批脫貧摘帽後,接力奮鬥,及時制定出臺全縣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14個專項行動方案,堅決落實「四個不摘」,保持戰略定力,創新工作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豆製品加工車間 (常玉選 攝)
如今的異龍湖畔,各族人民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增強,「人們的精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煥發,幹勁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十足。」異龍鎮阿希者村黨總支書記許海清表示,面對新開局,展望新發展,大家激情滿懷。
群眾在異龍湖畔騎行
目前,石屏縣已建設了23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鎮、示範村、少數民族特色村;申報省級、州級命名82個示範單位、200戶示範家庭、3個教育基地;縣級命名107個示範單位、260戶示範家庭、2個教育基地……一簇簇民族團結之花在異龍湖畔絢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