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五裡坪古墓群新發現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

2020-12-13 華聲在線

「喜平元年」紀年磚。

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可以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

出土器物。

新湖南客戶端10月30日訊(記者 龍文泱)記者今日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藍山縣五裡坪古墓群又有新發現,在搶救發掘的28座漢唐時期墓葬磚室墓中,有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資料十分珍貴。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裡坪考古隊隊長陳斌介紹,所發現的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位於藍山縣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紀年磚室墓在墓群內的分布沒有明顯規律,均為帶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和墓室組成。甬道較短,為單層券頂。墓道斜坡較緩,朝向西南、東北或東南。甬道、墓室壁均用條形磚平鋪順砌而成,券頂用楔形磚壘砌。

紀年磚室墓的墓葬結構、形制和隨葬陶器具有比較明顯的漢代特徵。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的形狀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墓葬出土的器物數量較少,基本以陶器為主,另有少量鐵器、青銅器。陶器多為實用器,以罐、釜、缽為主;另有少量模型明器,有屋、狗、雞等。

紀年磚分別刻有「永元七年八月造工」「永康元年作」「永平十六年造」「喜平三年」「喜平元年作氏」「永康元年作」「元嘉元年」「建和元年」「永康元年作」「熹平三年八月作」「永康元年口(此處為不確定文字的代替符號)」的文字,皆為漢代皇帝年號,年代跨度從東漢早期到東漢晚期。

其中兩座墓使用了兩個或三個不同年號的紀年磚,這些年號之間的跨度有7年時間。陳斌分析,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墓主財力有限,只能通過多年積累分批購買;二是說明南平故城東漢晚期居民仍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埋葬習俗,會用較長時間來準備墓地的修造。

這些紀年磚室墓的發現,不僅為五裡坪古墓群分期斷代提供了直接證據,對於湘南地區乃至嶺南地區東漢墓葬的分期研究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周楊]

相關焦點

  • 藍山五裡坪古墓群新發現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
    「喜平元年」紀年磚。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可以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出土器物。新湖南客戶端10月30日訊(記者 龍文泱)記者今日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藍山縣五裡坪古墓群又有新發現,在搶救發掘的28座漢唐時期墓葬磚室墓中,有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資料十分珍貴。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裡坪考古隊隊長陳斌介紹,所發現的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位於藍山縣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
  • 湖南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
    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位於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與南平古城相距約2公裡。2017年8月2日~11月15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裡坪考古隊在工程項目內共發掘清理漢唐時期墓葬47座,其中磚室墓23座、土坑墓24座,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共505件(套)。根據出土器物及紀年磚,初步確定有西漢墓12座、東漢墓34座、唐墓1座。
  • 湖南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
    M376「建和元年」紀年磚 M387墓底及器物 藍山五裡坪漢唐墓葬位於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與南平古城相距約
  • 湖南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
    原標題:湖南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   (原標題:藍山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圖))   出土的文物   紅網藍山站3月19日訊(分站記者 黃俊北 通訊員 王芳)3月18日,湖南藍山啟動五裡坪古墓群考古發掘工作,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隊正式進駐工地。
  • 永州發現 27座隋唐古墓
    經湖南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考執字(2019)第623號〕,2019年8月~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永州市文物管理處、藍山縣文物局等單位完成了項目範圍內古墓葬的搶救發掘工作,共搶救發掘古墓葬27座。所發掘古墓葬離五裡坪古墓群較近,為便於後期的整理,此次發掘墓葬編號與五裡坪古墓群2019年之前已發掘墓葬編號相統一。現將該項目的調查勘探工作和已發掘的墓葬情況簡要介紹如下。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
    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瀘溪下灣遺址、華容七星墩遺址、澧縣孫家崗遺址、寧鄉羅家衝遺址、常德南坪墓群、臨武渡頭古城遺址、藍山五裡坪古墓群、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五裡坪遺址M449出土陶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五裡坪古墓群是一處以漢晉時期墓葬為主的大型古墓葬群,位於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城東北。
  • 最新| 蕭山陳家埠發現古墓群,信息量巨大
    近日,蕭山陳家埠發現古墓群!
  • 「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經過專家評議和投票,最終評選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這十大項目是: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瀘溪下灣遺址、華容七星墩遺址、澧縣孫家崗遺址、寧鄉羅家衝遺址、常德南坪墓群、臨武渡頭古城遺址、藍山五裡坪古墓群、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
  • 「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經過專家評議和投票,最終評選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這十大項目是: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瀘溪下灣遺址、華容七星墩遺址、澧縣孫家崗遺址、寧鄉羅家衝遺址、常德南坪墓群、臨武渡頭古城遺址、藍山五裡坪古墓群、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平江福壽山大湖坪遺址。
  • 豐州古墓群:衣冠南渡,阮鹹橫膝清音奏
    展櫥藏品  文物名片  豐州古墓群  豐州古墓群系西晉、東晉、南朝、隋唐時期墓葬群,分布於南安豐州華僑中學附近獅子山兩晉及南朝古墓大多為券頂磚室墓,唐墓有土坑和磚室兩種。磚室墓平面有長方形、刀形、凸字形,墓磚紋飾多樣,出土遺物以青瓷器為主。先後出土的銅質「部曲將印」、「阮鹹」圖案花紋磚,均為福建省首次發現。同時,出土有「太康五年(284年)」「寧康三年(375年)」和「太元三年(378年)」紀年墓磚。  晉人南渡時,不僅帶來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生產技術,同時還傳入了中原地區的生活方式和發達的文化藝術。
  • [株洲]村民挖出漢墓 墓主或為東漢較富裕平民
    突然間,黃土丘的一側坍塌,伴隨著泥土中出現的青磚,一座古墓出現在人們面前。攸縣文物局通過搶救性挖掘,發現了陶甕、銅指環、鐵刀、五銖錢、紀年磚等12件文物,這對研究湘東歷史文化及考古具有重要價值。  這座古墓建於何時?它的墓主是誰?在當時做什麼?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古墓建於何時?
  • 世園會考古發現古墓1146座 包含完好魏晉家族墓地
    世園會考古發現古墓1146座 時間跨度近兩千年 包含兩片完好魏晉家族墓地該考古項目勘探發現1146座貫穿東漢至明清的土坑墓,時間跨度近兩千年。毫無疑問,這是延慶地區目前最大的考古發掘項目,而在其中發現的魏晉家族墓、唐代合葬墓等重要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考古工作者都發現了重要的歷史信息,對當時的史料具有「補白」的意義。
  • 重慶三峽庫區發現東晉「永和九年」紀年墓
    新華網重慶7月30日電(記者 張琴)重慶三峽庫區巫山縣近日清理髮掘了陳家包墓群34座,時代從戰國晚期延續至東晉時期,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東晉「永和九年」紀年墓。
  • 湖南選出「十三五」十大考古新發現
    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等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了評議和投票,最終,臨澧傘頂蓋舊石器遺址、瀘溪下灣遺址、華容七星墩遺址、澧縣孫家崗遺址、寧鄉羅家衝遺址、常德南坪墓群、臨武渡頭古城遺址、藍山五裡坪古墓群
  • 廣西合浦發現西漢古墓,出土200件文物,專家:見證海上絲綢之路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廣西文物部門在北海市合浦縣境內發現了700多座漢墓,已清理出土的墓葬有西漢時期的坑木槨墓,東漢時期的磚室墓等,其中以東漢磚室墓為主。
  • 洛寧縣發現13座古墓葬 其中一座東漢時期墓葬中有重要發現
    日前,我市考古工作者在洛寧縣發現13座古墓葬,其中一座東漢時期墓葬保存較為完整,墓室頂部附著的極有可能是近2000年前的小米。  這座東漢墓葬由主墓室、側室、甬道等部分組成  日前,我市考古工作者在洛寧縣發現13座古墓葬,其中一座東漢時期墓葬保存較為完整,墓室頂部附著的極有可能是近
  • 蕭山出土年代最早的紀年瓷
    在宋代以前陶瓷器的研發與生產極少有文獻記錄,我們研究、考證和鑑定宋代之前的陶瓷器主要是依據考古的墓葬和窖藏中陸續發現的伴有紀年銘文的瓷器,這種瓷器我們稱之為「紀年瓷」。所謂的「紀年瓷」,是指有確切或相對確切紀年的瓷器。
  • 湖南發現兩座東漢至兩晉古墓 為墓葬習俗提供新資料
    原標題:湖南發現兩座東漢至兩晉墓葬 為江南古民俗研究提供新參考炊煮用具青銅釜、青瓷器、五銖銅錢、陶器……記者20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在湖南省資興市>唐洞街道發現的兩座東漢至兩晉時期的古墓考古發掘已於近日結束,共出土30多件文物。
  • 永康夏溪村發現一座東漢晚期古墓(圖)
    瞧,這就是挖掘出來的東漢墓磚。    本報訊(記者胡哲南)「經初步判定,這是一座東漢晚期的古墓。」昨天,永康市文物辦主任陳景說,在該市經濟開發區夏溪村後墳山一施工現場又挖到了一座古墓。    昨天上午,永康市經濟開發區夏溪村一工地上的工人像往常一樣忙碌著。突然,一塊已經殘缺的青磚從泥土裡露了出來,隨後,第二塊、第三塊又相繼出現。好奇的工人撿起其中一塊,發現磚上有一些很規則的花紋。「難道這地下藏著什麼寶貝?」疑惑的工人們迅速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永康市文物部門。
  • 永嘉甌北珠岙村發現千年古墓 出土筆洗等文房用具
    9月23日,永嘉甌北珠岙村,文保工作人員正在清理古墓中的陶器、瓷器等隨葬品。 記者 鄭之越/攝  溫州網訊 昨天,溫州市民曹先生撥打新聞熱線反映,永嘉甌北珠岙村發現古墓,挖出陶器、瓷器。經初步判斷,為東漢到三國時期的墓葬,從陪葬品猜測墓主可能是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