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平元年」紀年磚。
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可以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
出土器物。
新湖南客戶端10月30日訊(記者 龍文泱)記者今日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藍山縣五裡坪古墓群又有新發現,在搶救發掘的28座漢唐時期墓葬磚室墓中,有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資料十分珍貴。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裡坪考古隊隊長陳斌介紹,所發現的8座東漢紀年磚室墓位於藍山縣塔峰鎮五裡坪村五裡小學東北300米的一處低矮山崗上,東南與五裡坪古墓群中心區相距800米。紀年磚室墓在墓群內的分布沒有明顯規律,均為帶斜坡墓道的單室磚墓,由墓道、封門、甬道和墓室組成。甬道較短,為單層券頂。墓道斜坡較緩,朝向西南、東北或東南。甬道、墓室壁均用條形磚平鋪順砌而成,券頂用楔形磚壘砌。
紀年磚室墓的墓葬結構、形制和隨葬陶器具有比較明顯的漢代特徵。根據墓道的位置不同,紀年磚室墓的形狀分為「凸」字形和「刀」形兩種。墓葬出土的器物數量較少,基本以陶器為主,另有少量鐵器、青銅器。陶器多為實用器,以罐、釜、缽為主;另有少量模型明器,有屋、狗、雞等。
紀年磚分別刻有「永元七年八月造工」「永康元年作」「永平十六年造」「喜平三年」「喜平元年作氏」「永康元年作」「元嘉元年」「建和元年」「永康元年作」「熹平三年八月作」「永康元年口(此處為不確定文字的代替符號)」的文字,皆為漢代皇帝年號,年代跨度從東漢早期到東漢晚期。
其中兩座墓使用了兩個或三個不同年號的紀年磚,這些年號之間的跨度有7年時間。陳斌分析,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墓主財力有限,只能通過多年積累分批購買;二是說明南平故城東漢晚期居民仍遵循「事死如事生」的埋葬習俗,會用較長時間來準備墓地的修造。
這些紀年磚室墓的發現,不僅為五裡坪古墓群分期斷代提供了直接證據,對於湘南地區乃至嶺南地區東漢墓葬的分期研究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周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