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9月12日-12月12日
地點:深圳博物館第一臨展廳
本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館、扶風縣博物館、岐山縣博物館、渭濱區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展出各類青銅文物182件/組。
海報是這樣的\(^▽^)/
看完了海報,大家就問了,海報上的題目是什麼意思呢?別著急,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二 ヾ(^。^*)
「周邦肇作」
「周邦」指西周王朝,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周人對於國家自稱為周邦。
「肇作」是西周金文中常用語,通常在開頭部分,多是作器者某某為其先人「肇作」某件器物。
「周邦肇作」的大意就是周人建立西周王朝後鑄造了眾多的青銅器,在這裡則泛指本展中的青銅器。
說完了展覽的海報和題目,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展覽的內容都有些啥!先睹為快!小編要忍不住和你們一起捂嘴偷笑( ̄y▽ ̄)~*
第一單元 周王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一舉攻滅了殷商,由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嶄新的王朝,史稱西周。伴隨著周人的東徵西討、開疆拓土,周王朝的勢力範圍不斷地向四方延伸。為了統治廣袤的疆土,周王朝開創了封建制,將天下分封給有功的貴族,作為王室的屏藩。其中就有很多功臣被封在了寶雞,這個當時王朝的西陲重地。
三千年後的今天,考古人員很幸運的通過科學考古的方式完整發掘了魚國和石鼓山姜戎兩支西周貴族的墓地,收穫了眾多商末周初的青銅器。
小編相信對於周王朝建立的歷史,大家都是十分熟悉的,所以我們的重點是看一看在陝西寶雞——周王朝的發祥之地,都有哪些青銅重器。二話不說,直接上圖<( ̄︶ ̄)/
戶彝
扉稜鼎
看完石鼓山的震撼發現,接下來就請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魚國——一個史籍無載,但因考古發現重新被人們所認識的西周小方國 (..•˘_˘•..)
伯各卣
蕉葉紋鼎
第二單元 周人的禮樂文明
「禮」是周代社會的核心和基本特徵,禮的基本功能則是「分」,也就是確立社會各階層的親疏遠近、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等級制度既已確立,就要有相應的器用制度予以彰顯。青銅器就成為禮制最重要的載體。這些器物最初都源自日常所需,其後成為祭祀、陪葬等各種禮儀中使用的專門器具。比如說鼎、鬲、簋等是祭祀時使用的「食器」,爵、角、觚等是祭祀時使用的「酒器」。正如先秦古籍中所記載的,「器以藏禮」(語出《左傳•成公二年》),以及「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語出《禮記•樂記》),都深刻的闡釋了青銅器所蘊含的禮樂文明。
在初步了解周人以青銅器表現「禮」的思想和做法之後,可能你就要問了,周人的「禮」都是如何用青銅器表現出來的?接下來就讓小編為上圖 (ง •̀_•́)ง
青銅壺上的祭祀圖
「祼(guàn)禮」是商周時期一種以酒祭祀的禮儀。據研究推測具體的做法是:用青銅爵倒酒澆灌盛放在青銅觚(gū)上象徵性的神或者祖先位上,達到使之享用的效果,從而求得保佑。因而,青銅觚和爵是禮器中極為重要的器物。
爵、觚
周人在進行祭祀等禮儀活動時,必須洗手,即就是「沃盥之禮」。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周人是如何洗手的。二話不說,先上圖(╭☞•́⍛•̀)╭☞
獸面紋盉
父辛盤
商周時期貴族在舉行祭祀和宴饗等禮儀時必須洗手,稱為「沃盥之禮」。《左傳》就記有:「沃盥者,謂行禮時必須澡手,使人奉匜盛水以澆沃之,而下以盤承其棄水也。」《周禮》中記載:「小臣掌王之小命,大祭司,沃王盥。」即小臣專門負責為大王在舉行大型儀式時奉匜(yí)洗手。因此,行沃盥之禮的水器在當時都是劃歸在禮器一類。西周中期以前流行盤、盉相配,到西周晚期匜取代盉,與盤相配,考古發掘出土的匜往往在置於盤中。
了解了周人的「禮」文化,我們再來看看周人的「樂」文化(*^-゜)v
(`・ω・´)ゞ是時候了解一下周人的樂器是如何演奏的!
鐃(náo)是我國最早使用的青銅樂器之一,流行於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口部呈凹弧形,兩側角尖銳,底部短柄中空,可裝配木柄,使用時口朝上,屬於敲擊樂器。
史載周代禮樂制度肇始於周公的「制禮作樂」,「樂」指的就是周禮中的樂懸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各種青銅樂器,編鐘就是其中的一種。青銅鐘是周代的打擊樂器,推測從鐃演化而來。有甬鍾、鈕鍾、鎛鍾三種類型。中國先秦時代青銅鐘呈扁圓體合瓦形的特殊形狀與結構,使其在敲擊鐘下部(鼓部)正、側兩面時能發出兩個頻率的聲音,所以又被稱為雙音鍾。編鐘是青銅冶鑄技術與音樂水平達到一定高度的產物,也是周代禮樂文化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由於西周時期貴族的音樂主要是配合各種禮儀演奏的,曲調講究莊重、平和,編鐘的演奏旋律正適合敲出骨幹音,加強節奏,烘託氣氛。
第三單元 周王與貴族
西周的最高統治者是周王,通常在位的周王會被稱為天子。天子之下是眾多被冠之以公、伯、侯等稱號的貴族。依靠這些分封在各地的貴族,西周王朝統治了廣袤的疆土。寶雞在西周時期屬於王朝的核心區域,特別是扶風、岐山之間的周原地區,歷史悠久,土肥水美,成為了眾多貴族的封邑。幾千年後,這裡發現了數以百計西周貴族們遺留的家族青銅器窖藏坑,其中出土的很多青銅器上都有珍貴的長篇銘文,成為今天我們了解當時周王與貴族的重要資料。岐山董家村窖藏、扶風莊白一號窖藏、眉縣楊家村窖藏都出土了數十件帶銘青銅器,分別記述了裘衛家族、微氏家族、單氏家族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到周王對貴族的封賞以及貴族之間的交往。這些家族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靠著這些「壽如金石」的青銅銘文,我們得以了解他們有些是世家大族,歷史悠久的可以追述到西周初建;有的僅是新近崛起,依託官職爬升的暴發戶。
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欣賞這些記載著家族歷史的青銅重器吧(*^-゜)v
衛盉(董家村窖藏)
興簋(莊白一號窖藏)
單五父壺(楊家村窖藏)
第四單元 西周的青銅藝術
西周早期青銅器,在器形和紋飾上基本沿襲商代晚期風格,器形莊嚴厚重,紋飾精美華麗。晚商以來流行的三層花紋風格仍然盛行。獸面紋、夔紋、鳥紋仍是主要紋樣,獸面紋、夔紋演化出一些新的樣式,鳥紋作為主體紋樣的比例增多。這一時期,青銅器上出現了上百字的長篇敘事銘文。這些銘文字體莊重,筆畫遒勁,行文疏密有致。
西周中期青銅器依舊華美,但在器形、組合、紋飾以及銘文內容和字體方面,晚商痕跡正慢慢淡去,西周風格日趨成熟。獸面紋基本消失,鳥紋成為最主要的紋樣,尤其是大鳥紋盛極一時,展示出周代特有的藝術風貌。銘文字體則向著書寫便捷的方向發展,筆畫圓渾柔和。
西周晚期青銅器的風格又為之一變,逐漸趨向簡化抽象,紋飾表現構圖簡潔。重環紋、瓦稜紋、環帶紋、竊曲紋等幾何紋飾逐漸成為主要題材,口沿、蓋沿飾竊曲紋,腹部飾瓦紋,成為這一時期常見的紋飾配置。銘文方面,字體趨於規範,縱橫成行,布局規整。
青銅器的藝術是莊嚴和華麗並存,但也不乏可愛和生動,看圖╭(●`∀´●)╯
這有鳥有獸,有虎有貘,是不是都快湊成一個熱鬧的動物園了,小編已經等不及了╭(●`∀´●)╯,光看展覽預告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正式的展覽了,大家還在等什麼,更多精彩,就在深圳博物館!
9月12日!
9月12日!!
9月12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