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從香港眾多歌星裡選出最愛的一個,那一定是哥哥張國榮。
如果要我從成千上萬首粵語歌中選出一首最愛的歌曲,那我可能會糾結十天半個月也不一定能決定下來。但是如果讓我選一首介紹給別人作為港樂入門的歌,我一定會選擇這一首——《富士山下》。
我對這首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每每聽到都會想到許多。
其實對一首歌的喜愛也是有分類的,一種是比較熱烈的,剛開始很愛,單曲循環幾十遍之後就會遺忘的那種。
還有一種就是淡淡的,但是喜愛會延續很久,路邊的音像店,商場裡的電梯間,餐廳播放的背景音樂,無論什麼時候聽到都會覺得依然喜歡,不會因為時間的長短而對這首歌的喜愛有所減少。
就像是是哪怕我已經開車到家將車停穩,但是cd播到這首歌了,我也會在車裡坐到聽完才開門下車的那種。
簡單的介紹一下吧,《富士山下》是陳奕迅粵語專輯《what'sgoing on》的第二主打歌,由林夕填詞、澤日生作曲、Alvin Leong監製,於2006年發行。該歌曲獲得2007年度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歌曲大獎」、第三十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和2007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十大勁歌金曲」等獎項。
提到這首歌就不得不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林夕。香港作詞人,但是他給大家帶來的遠不是這五個字可以一筆帶過的,同樣,他也是我最愛的作詞人,沒有之一。
這首歌曲一共有兩個版本,一個國語版,一個粵語版。第一次聽的時候聽的是國語版的,說實話,那時候聽到沒有太多的感覺,是一首好聽的歌,不過也僅此而已了。
之後大概在08年左右才聽到粵語版,也就是這首《富士山下》。好的樂曲一定要配上好的詞才會相得益彰。
林夕的這首詞讓我感覺到了粵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寥寥幾筆,就可以描繪出一幅舊情人相見的場景。這種語言上的得天獨厚遠超越國語那種平鋪直敘的蒼白感。
就拿歌詞中的幾個詞來看,若將「偏似」換成「好似」、「飲泣」換成「哭泣」、「陳年風褸」換成「舊衣服」,這不是就少了些許美感,多了直白的陳述,富士山大氣磅礴,但也詩情畫意。意境不可打破,歌曲亦如此。
再來看看其中的幾個句子,「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只敢撫你發端,這種姿態可會令你更心酸」、「留在汽車裡取暖,應該怎麼規勸,怎麼可以將手腕忍痛劃損」,這些句子相當的具有林夕的風格——擅長講故事。
這首《富士山下》乃是源於他的「富士山愛情論」,林夕認為「你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
你有什麼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不同於一般寫愛情的歌曲那樣會站在念念不忘的人的角度上寫兩人分手之後自己有多難過傷心,鬱鬱寡歡。
這首《富士山下》站在男方的角度,勸自己的前女友不要再為了他哭泣,更不值得為了他而把手腕劃損。你要忘了我,不要再折磨自己,愛過擁有過就足夠了。
林夕將這一幅動人的場景描寫的淋漓盡致,獨特的視角也是這首詞的獨特之處,真是讓人念念不忘。
林夕同樣的用這種寫故事的方式寫的詞還有許多,未來我會一一為大家介紹。
只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聽音樂其實是一件很費腦子的事情,因為我們一定要聽歌詞,華語音樂向來歌詞重於曲調,因為歌詞才是最能體現出情感的,作為一枚林夕的腦殘粉,他寫的詞我向來是要好好體味,結構嚴謹,用詞準確,還蘊含著許多人生的道理。所以也建議大家在未來聽音樂的時候多思考思考歌詞背後的意義,其實會發現另一番天地。
說了這麼多,其實還是要自己親自去體會,所以附上《富士山下》的歌詞:
攔路雨偏似雪花
飲泣的你凍嗎
這風褸我給你磨到有襟花
連調了職也不怕
怎麼始終牽掛
苦心選中今天想車你回家
原諒我不再送花
傷口應要結疤
花瓣鋪滿心裡墳場才害怕
如若你非我不嫁
彼此終必火化
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
誰都只得那雙手
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
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覺
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試管裡找不到它染汙眼眸
前塵硬化像石頭
隨緣地拋下便逃走
我絕不罕有
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情人節不要說穿
只敢撫你發端
這種姿態可會令你更心酸
留在汽車裡取暖
應該怎麼規勸
怎麼可以將手腕忍痛劃損
人活到幾歲算短
失戀只有更短
歸家需要幾裡路誰能預算
忘掉我跟你恩怨
櫻花開了幾轉
東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遙遠
誰都只得那雙手
靠擁抱亦難任你擁有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曾沿著雪路浪遊
為何為好事淚流
誰能憑愛意要富士山私有
何不把悲哀感覺
假設是來自你虛構
試管裡找不到它染汙眼眸
前塵硬化像石頭
隨緣地拋下便逃走
我絕不罕有
往街裡繞過一周
我便化烏有
你還嫌不夠
我把這陳年風褸
送贈你解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