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張黎:與自己對抗才有意義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由張黎執導的古裝玄幻武俠劇《武動乾坤》第一部於日前在優酷和東方衛視收官。該劇從開拍起,便頗受業界矚目:歷史正劇導演張黎坐鎮,從《走向共和》到《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擅長「宏大敘事」的導演張黎完成了自己的風格化表達,並一再展示出在群像塑造上的深厚功力,借那些亦正亦邪、難以用簡單的「好壞」來形容的主角們對歷史的發問,帶觀眾陷入思考。人氣演員楊洋、張天愛、吳尊、王麗坤的加盟更是讓該劇成為了匠心+熱度的代名詞。

  用打磨歷史的方式打磨想像

  對於電視觀眾來說,張黎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從他手裡出來的絕品毫無例外,全是精品。《走向共和》在豆瓣得分9.6,《大明王朝1566》得分9.7,絕對是國劇界的標杆。喜歡他這口兒的觀眾,把張黎的劇當作嚴肅藝術、國產劇中的奢侈品,《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往事》《孔子春秋》《少帥》等舊作,時至今日仍被很多觀眾反覆重溫。

  然而被譽為「中國最好歷史正劇導演」的張黎,破天荒接了古裝大IP劇《武動乾坤》,隨之而來的卻是評價與口碑前所未有的兩極化。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張黎這兩個字是最不可能與武俠玄幻、東方傳奇題材劇產生聯繫的。無數人問他,為什麼要接下《武動乾坤》這個項目?站在張黎的角度,拍《武動乾坤》只是按照自己的認知去選擇自己喜歡並且好玩的事情,是一次對不同題材的大膽嘗試,「作為創作者,與同業對抗是無意義的,與自己對抗才是有意義的。選擇一種不同的類型來嘗試,其實是與過去的自己對抗,這種對抗無論多激烈都不會有問題,而且肯定會有積極意義。」

  攝影出生的張黎,對鏡頭影像和視覺效果是最為看重的,主打玄幻題材的《武動乾坤》恰好為他創造了機會,有足夠的想像空間可以在視覺效果進行不同以往的嘗試,而這恰恰是過去那些被推上神壇的歷史正劇不可能實現的。玄幻劇也好歷史劇也罷,無非是影視劇的一種藝術形式,而藝術形式本身並無高下之分,對張黎來說,《武動乾坤》更像是對一種新生事物和自己創新能力的挑戰。即使在國產歷史題電視劇上佔據極高地位的張黎,也不願意被人貼上一張固定的標籤,失去可能嘗試的一次機會。而任何嘗試都會存在風險,《武動乾坤》的兩極化口碑或許是張黎沒有預料到的,但絕對不是張黎最在意的,「我不害怕有黑點,沒有黑點就顯不出白來。」

  走上國產歷史劇神壇的第一人

  張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他和同期的有張藝謀、顧長衛、陳凱歌、李少紅、胡枚、田壯壯等導演,被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中流砥柱。然而,張黎的導演之路並非一蹴而就,在其他同學校友都已紛紛有了自己作品並收穫各自不同的成功時,他還是一直在踏踏實實地熱忠於攝影。

  1997年張黎作為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藝術指導,跟著編劇劉和平學習劇本創作和小說改編,跟著導演胡枚學習導演技法,這段難忘的經歷為日後張黎的導演生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03年的《走向共和》算是張黎的首部導演作品,也是他最早被封神的一部歷史劇。這部劇從固步自封、崇洋媚外的晚清歷史背景講起,以史詩般的藝術筆觸,全景式地呈現了中華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這一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精準地刻畫了李鴻章、袁世凱、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等在這段歷史中的關鍵人物。可以說,《走向共和》是他44年來所積累的一切,在這部作品裡的一個大爆發。導演技法上的、宏觀敘事上的。歷史劇,也由此成為他職業生涯中標籤性、標杆性的一樣事物。

  2007年,張黎執導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集結了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一眾演技在線的老戲骨,以明朝作為一個橫切面來講述嘉靖在位最後五年的歷史畫卷,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7的歷史正劇被認為是張黎的集大成之作,徹底奠定了張黎在國產歷史題材電視劇上的地位。隨後《中國往事》、《人間正道是滄桑》、《孔子春秋》等歷史正劇的播出,讓張黎這個名字和國產歷史正劇最高水準畫上等號。

  張黎是真正了解歷史的人,也理解身在歷史中的那些人物,甚至是大眾往往有著既定認知和偏見的人物,他會用自己鏡頭下的故事,去把這些人物一絲絲剝開來,讓你看到他們和背後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他的導演作品風格大多厚重、講究質感,極具張黎特色,充滿令人反思的家國情懷,在國產歷史題材電視劇領域,張黎被奉為走上神壇的第一人。多年後,當這些劇集在網絡上進行二輪播放,又讓新一代、年齡更小的觀眾,發現這些劇不因時代變換而顯得過時的魅力。

  與自己對抗才有意義

  張黎在業內算不上高產的導演,籌備三年多的《武動乾坤》第一部已經告一段落,接下來,黎叔還將有幾番大動作。在電視劇方面,他將執導歷史人物傳奇劇《曹操》以及擔任古裝宮廷劇《大明皇妃孫若微傳》的監製,其中歷史劇《曹操》由姜文領銜主演,以曹操的一生為主線,講述了曹操戎馬倥傯、功過是非的傳奇故事。雖然目前這部歷史劇還處於打磨劇本的階段,但相信憑藉張黎對歷史另闢蹊徑的解讀,對人物不同角度的詮釋,歷史劇《曹操》無疑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大製作。

  而在電影方面,據張黎透露,他將攜手編劇蘭小龍,創作一部「韓戰」題材的戰爭片,除此之外,還有一部蒙古題材電影,改編自前蘇聯作家艾特瑪託夫的《成吉思汗的白雲》。無論是以電視劇還是電影的形式,無論是玄幻題材還是歷史正劇,相信張黎導演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是「與自己不斷對抗」的呈現。(徐銀)

相關焦點

  • 導演張黎:越界又兩難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輻射下,年輕群體有能力和意識決定自己的口味嗎?張黎覺得並不一定。「觀眾看什麼是由平臺和審查者決定的,其實是被動的。」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道。  但張黎還是決定入場。《武動乾坤》改編自網絡作家天蠶土豆的同名小說,原本是打怪升級的英雄成長史,擁有眾多年輕粉絲。作為導演,張黎通過與年輕團隊的合作,試圖加入自己的理念,最終對原著的精神內核進行修正和轉寫。
  • 《四十九日祭》導演張黎:歷史絕不容許忘卻
    《四十九日祭》導演張黎:歷史絕不容許忘卻 2014-12-14 23:12:45一向擅於「宏大敘事」的張黎在該片中運用了細碎而真實的人性抗衡為主要表現手法。  「對於已經發生的慘案,可以寬恕。但歷史絕不容許忘卻,這也是我拍攝《四十九日祭》這部作品的態度」,14日,張黎在記者的郵件採訪中稱。  《四十九日祭》講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後,在接下來的四十九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
  • 宋佳:張黎是大神級的導演,讓我演什麼都願意
    接受專訪時,宋佳稱能演這個傳奇女人是自己的榮幸。出道以來無數次與導演張黎合作,雖然緋聞傳得滿城風雨,但宋佳毫不掩飾對張黎的崇拜,在她看來張黎是大神級的導演,讓她演什麼都願意。       憋屈   于鳳至很隱忍我和她一點也不像   《少帥》中,宋佳飾演的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 《少帥》導演張黎:不懼仙俠古裝霸屏 想拍「文版」武俠
    由張黎執導,文章、李雪健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少帥》將於1月11日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開播。1月6日,張黎導演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爆料臺前幕後。從《走向共和》到《大明王朝1566》再到《人間正道是滄桑》,張黎在拍攝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上已經摸索出經驗。劇中李雪健飾演張作霖,張黎爆料李雪健有軍裝控,「當兵幾十年有軍人情結,他場場戲都要求穿軍裝。」
  • 《大明王朝》導演張黎再拍《曹操》,國產歷史劇能否重回巔峰?
    他處於一個個人表達方式動輒可以影響較廣受眾的行業,但2018年此刻的張黎,反而是越來越將自己往後「藏」。電視劇《武動乾坤》劇照《武動乾坤》敘述了一個底層頑劣少年,歷經重重磨難,一步步淬火成鋼、扛起世間重任的故事。在採訪中,張黎喜歡說自己作品的「殼」。
  • 張黎沒錯,但「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真的錯了
    也許從拍攝初衷來看,張黎並沒錯。在他接戲之前,玄幻大IP面對的已是一片負評的輿論泥沼,頂著「流量小生」稱號的楊洋也始終處於演技堪憂的陣營。依舊一個猛子扎入,他是這樣解釋的:「選擇嘗試不同的類型,其實是與過去的自己對抗。」他澄清過,拍玄幻無關「妥協」「背叛」,而是主動選擇,當創作方法、鏡頭語言面臨逼近「天花板」的陣痛,他亟需新變化來澆灌接下去的創作。
  • 【思客】張黎:「IP」是一個偽概念,年底前可能消失
    熱播電視劇《少帥》的導演張黎作為現場嘉賓接受了思客講堂專訪。張黎此前還曾執導過《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桑》《大明王朝1566》等著名電視劇,並曾擔任《夜宴》《赤壁》等電影的攝影。在專訪中,張黎對電視劇《少帥》、「IP」、網劇、中國電影票房等話題發表了精彩觀點。
  • 易中天編劇,姜文主演,張黎執導,這部《曹操》有點意思
    一直到最近,才有消息稱,電視劇《曹操》的所有籌備工作已經完成,即將開機拍攝。 導演,是一部電視劇的靈魂人物。對一部電視劇而言,這部劇是一部什麼樣風格的作品,該劇能保持什麼樣的水準,這些都和導演的水平有直接關係。說起《曹操》的導演,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拍出過很多部優秀作品的張黎導演。
  • 張黎:楊洋強烈地想成為一個好演員
    張黎:楊洋強烈地想成為一個好演員 2018-08-01 13:46這其中除了原著作者天蠶土豆有著超強號召力,更因為劇中不僅由「小鮮肉」楊洋出任男一號,執導的更是導演過《人間正道是滄桑》《少帥》等多部大作的名導張黎。  前天,將於下周二起登陸東方衛視的《武動乾坤》在上海舉行了開播發布會。其間,楊洋和張黎接受了記者專訪。  開拍前一天楊洋緊張到失眠  楊洋也自言為這部劇相當費心。「最開始聽到說是張黎導演時,不敢相信。
  • 張黎談《49日祭》:其實不算是「抗戰劇」
    當天,該劇導演張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北大藝術學院副教授陳宇以及劇中書娟的扮演者張歆怡作為嘉賓來到清華大學,以「如何銘記12.13」為主題,與學子探討民族曾經的苦難歷史,共同討論如何看待民族慘案問題,以及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張黎表示,作為一個電視人,應該為這類題材的作品稀少而感到遺憾。
  • 電視劇《曹操》陣容強大:導演張黎 編劇關山 顧問易中天 主演姜文
    8月21日,網曝電視劇《曹操》概念海報,海報上赫然標明,該劇導演張黎,劇本顧問易中天,編劇關山,領銜主演姜文,陣容可謂強大。據媒體求證,姜文確將出演《曹操》。
  • 張黎《輸贏》殺青首曝陣容
    由浙江影視集團出品,改編自付遙同名小說,張黎執導,陳坤、辛芷蕾領銜主演的「雲」時代勵志職場劇《輸贏》,歷經150天拍攝,輾轉無錫、內蒙古,於近日在內蒙古殺青。該劇還集結了張宥浩、蘆芳生、張子健、包文婧、欒元暉等一眾演技派,更有王學圻、呂中等老戲骨重磅加盟。
  • 張黎:從脫貧戰場到防疫一線
    「張書記動員我們把閒置土地流轉出來,種灰樹花,每畝收入有700元吶!」村民黃建平難掩興奮,「土地流轉了,俺就在村裡灰樹花基地務工,每天工資有80元,不僅有了雙份收入,還能照顧家裡老人。」 群眾要脫貧,產業是支撐。根據挨戶走訪情況,結合村子林區資源優勢,張黎請來農業專家做指導,帶領全村建起了200餘畝灰樹花食用菌基地。
  • 張黎承認《人間正道是滄桑》人物有原型
    導演張黎曾明確表態:「不要猜測這個人物是誰?那個人物又是誰?這個片子裡邊所有的人都是類型化人物,都是虛構的。」研討會上,評論家李準卻饒有興致地一一列舉瞿恩、瞿霞、楊立青、楊立仁、董建昌、範希亮等劇中人與歷史人物原型的關係,「至少有10個以上的人物都有歷史人物的『影子』,巧就巧在,這部劇中的人物截取了很多歷史人物的『典型化』,集中起來重新打造成了一個個新人物。」
  • 姜文新劇將演曹操,易中天編劇,《大明王朝1566》導演執導
    說到歷史正劇,那可是無數男性粉絲最喜歡觀看的電視劇題材,而隨著流量小生和小鮮肉的崛起,近十年已經鮮有歷史正劇開拍,不少網友基本都在吃老本,這些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秦帝國》、《大明王朝》等系列歷史正劇已經被翻爛了,每年都要被拉出來回看幾遍才過癮。
  • 《廣島之戀》導演阿倫·雷乃:用電影對抗死亡
    作為新浪潮碩果僅存的幾位電影大師之一,阿倫·雷乃是真正意義的電影美學開創者,不斷為電影創新出許多可能性,已然成了「生命不止、藝術不息」的神話。上個月,他的新片《縱情一曲》還亮相柏林電影節,並獲得阿弗雷鮑爾獎。  注重形式電影美學的開創者  阿倫·雷乃出生於1922年6月,14歲時,他製作了一部8mm短片,隨後進入巴黎一所電影學院深造,但只讀了18個月就退學了。
  • 《波西米亞狂想曲》:愛自己才是人生的意義!
    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出現,讓影迷對女王樂隊和佛萊迪有了更多了解,非常值得一看。在劇情方面,影片以女王樂隊為背景,主要講述了女王樂隊從成立到確定演唱風格,再到樂隊的異軍突起,包括女王樂隊的核心主唱佛萊迪·摩克瑞頗具傳奇的人生經歷。
  • 人間正道是滄桑:「林娥」和導演傳緋聞,「立仁」與「瞿霞」私會
    張恆曾和高錦有過一段戀情,提起高錦這個名字或許比較陌生,說起他的角色就比較有印象了,他曾演過《士兵突擊》裡的齊桓、《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康丫等角色。張恆的現任丈夫是演員王挺,如今育有兩個孩子,兩人都頗為低調,安靜的過著幸福的小日子。
  • 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
    只有你想見我的時候,我們的見面才有意義。 《想見你》中的一句臺詞:"唯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這句話出自法國女作家西蒙.波娃的作品。西蒙.波娃的原句是:"我渴望能見你一面,但請你記得,我不會開口要求見你,這不是因為驕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無驕傲可言,而是因為,沒有你也想見我的時候,我們見面才有意義。"僅僅是這一句話,導演用了四個月的時間,不到和西蒙家人溝通和協商,最終得到了認可後,才放心的將臺詞編入劇中。愛從不卑微,只是因為愛了,所以願意。單向的奔赴是驅逐,雙向的奔赴才是擁抱。
  • 武動乾坤:暴露張黎真實水平?網絡結局:林動父親是異魔皇!
    可能更多的網友已經在棄劇的路上了吧,我現在感覺導演劇情掌控不行,打戲也不會拍,就連調教演員都不會,在其他劇裡演技還可以的幾個主演在他的調教下演技均突破新低,也是不容易啊。這部劇暴露了所謂大導的真實水平,也就是一個攝影師的水平,很符合他的身份。張黎以前的劇有優秀的編劇跟演員,都說這次改編是按他自己的想法來的,又是這麼些個演員,劇的失敗只能說他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