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佔地3.1平方公裡的村域,苗木蔥蘢,鳥語花香;靜若青綠圖,動似綠浪湧。
走進這幅水鄉畫卷,層層雲片錯落其間,樹形寶塔隨處可見。私家庭院、老宅院落、田園林間、優雅民宿裡,造型各異的黃楊隨處可見,就像大自然的精靈,盡情展示著自然魅力。這裡就是位於上海市崇明區港沿鎮東部、港沿農業集聚區範圍內的園藝村。
崇明區港沿鎮園藝村 崇明區新聞辦供圖
園藝村,因園藝得名。半個多世紀以來,花卉苗木一直是該村主導產業,造型黃楊更是獨樹一幟,是「崇派」造型黃楊的發源地,享有「中國瓜子黃楊之鄉」的美譽。全村800戶村民中,有85%的農戶從事黃楊、花卉種植,黃楊種植面積高達1000多畝,其中樹齡在10年以上的瓜子黃楊數萬株,最長樹齡的超過200年,年銷售產值達數千萬元。2018年6月,園藝村入圍首批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名單。
「我家裡種著3畝黃楊地,退休後專門種植黃楊,每年依靠售賣黃楊能掙20多萬,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過來買。但是前幾年掙不了這麼多錢。」村民茅錦昌告訴記者。
修剪黃楊的園藝村村民茅錦昌 求是記者 侯亞景 攝
「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以來,全國都知道崇明有一個園藝村是專門種植黃楊的,可以買到從小苗到觀賞盆景的一系列黃楊產品,產業鏈延長了,價值自然也就提升了。現在村裡還是依託黃楊產業,雖然種植面積沒變,但是銷售產值就由3000萬增加到4000萬。」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曹俊告訴記者。
據了解,幾年前,雖然園藝村特色經濟快速發展,但村莊環境髒亂、基礎設施陳舊等環境問題凸顯。
園藝村的民居 求是記者 侯亞景 攝
為了共建美好環境,園藝村人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主動整治宅前屋後環境,參與風貌改造,大力配合拆除水泥護岸;區鎮也加大財力投入,科學規劃、建設基礎設施。
「大家都願意主動配合拆除違建、美化家園,畢竟做生意看門面,環境好了,回頭客也會多些,現在村裡流行一句話,叫『村莊淨又美,遠近客商來』。」茅錦昌說。
大保護造就大生態,大生態引領大未來。歷經一年多時間打造,園藝村在保持並做強原有黃楊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通過整治人居環境、修復河道生態、重塑農宅風貌,呈現出「白牆青瓦坡屋頂,林水相依滿庭芳」的鄉村新風貌。
園藝村的改變,不僅是環境。「我們現在全區的生活汙水處理、生活垃圾分類、農林廢棄物處理已經實現了全覆蓋。」曹俊介紹道,「生態環境好了以後,這裡有村民自發做民宿,能夠把我們的產業優勢轉化成鄉村產業旅遊效益。」
園藝村垃圾分類投放點 求是記者 侯亞景 攝
示範村建設以來,茅錦昌家和周邊都發生了大變化:家裡的房子全部粉刷一新,白牆青瓦,輔以極富鄉村氣息的牆畫、竹籬笆,羨煞旁人;家門口的躍進河通過生態治理,河水更清澈、河坡更漂亮、河岸更整潔,河道兩側還新建親水平臺,令河道「顏值」進一步提升;家門口的出行道路以柏油替代水泥重新鋪築,並增添路燈,出行更為便捷。
如今,園藝村通過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展現了一幅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畫卷。未來,園藝村還將緊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中國花博會花落崇明這三大機遇,繼續發揮黃楊產業優勢,建設「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崇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