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奔小康|從荒灘到詩意田園,崇明用園藝打造美麗鄉村

2020-12-15 澎湃新聞

小康是中國百姓對幸福生活的恆久守望。7月15日至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陸續實地走訪上海的行政服務場所、地鐵運營總部、歷史風貌區、醫院、街道、社區、農村……記錄街頭巷尾人們的幸福生活。在上海崇明,曾經的荒蕪灘涂,如今已是詩意田園;園藝、花卉、優美的生態環境,正以多個維度,提升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瀛東村全景圖。 受訪者 供圖

從茫茫荒灘到詩意田園

57歲的施考泉站在自家紅瓦灰牆的二層小樓前,查看房前屋後的菜地和果樹。翠冠梨、橘子、番茄都結了果,沉甸甸地掛在路邊。不遠處的鄉間度假村迎來了周末的第一批遊客,湖中魚群遊弋,田間瓜果飄香。

每天上午,施考泉會去度假村的接待中心做後勤。偶爾,他也負責湖裡捕撈鱸魚的對接工作。一年到頭,加上村裡發的老年人補助、糧食補貼和年底分紅,家庭年收入可以達到6萬元左右。

在上海崇明島的瀛東村,村民們大多像施考泉一樣,過著安逸富足的生活,在魚塘、果園和度假村,打造他們的詩意田園。

上世紀80年代,村民們在灘涂上築堤圍圩。 受訪者 供圖

1985年,村黨支部書記陸文忠帶著6名村民,懷揣著一缸鹹菜和拼湊來的200塊錢,在荒灘上開始了艱難的圍墾。歷經3次築堤圍圩、9年與江濤海浪的搏鬥,瀛東村才初具規模。

圍墾以後,村民們利用灘涂資源開挖魚塘,實行淡水養殖。在圍墾的土地上,逐漸朝著生態種植業發展。目前,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生態旅遊業成為了瀛東村的主要產業之一。

瀛東村自圍墾至今,一直堅持集體經濟。據村兩委委員陳柳介紹,瀛東村地多人少,又經常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村民必須「抱團」克服困難。另外,淡水養殖和生態旅遊對當時的農民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概念,只有發揮集體的智慧,村民們才能共同走向富裕。

集體經濟能在瀛東村取得今日的成果,和「兩頭統,中間包」的發展模式是分不開的。「兩頭統」指的是村集體統一採購魚苗和飼料等,並實施統一銷售;「中間包」指的是養殖戶分頭承包各魚塘負責養殖。這一特殊的「瀛東模式」,極大激發了村民們的積極性,他們在各自承包的果園內、魚塘邊辛勤勞作,而統一組織的採購銷售舉措,又減少了經營的風險,保證了收穫的成功。

2013年年底,瀛東村首開崇明先例,進行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成立了社區經濟合作社,村民成為了村集體企業的股東,每年可以拿分紅。

去年,合作社拿出42萬元給村民分紅,按照農齡和貢獻,施考泉一家得到了八千元左右。

「搞旅遊業之後,我們每年拿到的分紅還是蠻多的,日子明顯變更好了。」 施考泉對現在的生活狀態很滿意。

除了股份分紅,滿50歲女村民和滿55歲男村民每月有養老補貼960元;在村戶口的每個人每月有糧食補貼300元,都切實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目前,瀛東村共有95戶人家,238人,集中居住在54棟鄉間別墅裡。2015年,村裡實施了「一分田工程」,將村裡歸集體所有的土地劃出一部分,給每位村民一分田,作為他們自給自足的菜地。

這些年來,瀛東村完成了鄉村旅遊的轉型升級,由傳統的農家樂逐漸轉變成一個集餐飲、會務、住宿、休閒為一體的生態度假村。遊客可以在魚塘垂釣,去果園採摘,還可以在民俗體驗館學做崇明糕。

旅遊業的發展讓村民抓住了新的商機。村裡的副書記陸正東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他負責管理的果園,去年銷售額達30萬元,淨收入10萬元;魚塘的產值達80萬元。前年,他在很多旅遊景區發現,紅心火龍果顏值高、好採摘,很受遊客歡迎,於是去無錫、金山自學了火龍果的種植,想為村子創造更多財富。

2019年,瀛東村總產值約為1000多萬元,人均年收入3萬元。從茫茫蘆蕩的灘涂到充滿詩意的田園,瀛東村只用了三十多年。

見證了這一切的陳柳感慨萬千。陳柳一家以前生活在附近的村莊,圍墾開始後,舉家遷移到瀛東村。「那時瀛東村算是整個島上最窮的村了吧,灘上只有蘆葦。」 陳柳回憶道,「現在富裕了,有這麼多福利,其它村有些來這裡工作的人看了,都說挺羨慕我們的。」

園藝村村民茅錦昌正在修剪黃楊。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曹伊湄 攝

園藝花卉打造美麗鄉村

走進崇明的園藝村,家家戶戶門前種著形態各異的黃楊。每棵黃楊樹上都掛著二維碼,掃一掃,就能知道它的樹齡、價格、主人信息和聯繫方式。

今年66歲的茅錦昌正在園中修剪黃楊,和很多村民一樣,茅錦昌依靠售賣黃楊實現了致富。

「我家裡種了4畝黃楊,一年能賣20多萬吧。村裡人都種黃楊,我們家還不算大戶呢!」茅錦昌笑著說。

園藝村位於港沿鎮東部,半個多世紀以來,花卉苗木一直是該村主導產業,造型黃楊更是獨樹一幟,是「崇派」造型黃楊的發源地,享有「中國瓜子黃楊之鄉」的美譽。

但讓園藝村村民真正過上「靠樹吃樹」的生活,還是近幾年的事情。

上世紀90年代,正值浦東開發開放,改擴建楊高路時,選擇了黃楊球作為綠化樹種。採購方來到崇明園藝村,想要收購10船黃楊球,而村裡的集體苗圃只能提供兩船。村幹部們發動了全村的力量,用喇叭在村裡重複喊道:「收購黃楊球,球徑1米3,高度1米5,有合適的,可以拿到小學操場上。」就這樣湊滿了10船黃楊球。

「這件事就像炸彈一樣在我們村裡炸開了。」園藝村黨支部書記董輝說,「村民們感覺到,城市開發和農村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既然浦東開發需要黃楊球,說明黃楊肯定是很有市場的,於是大家都開始種黃楊了。」

合興村村民蔡小偉為花卉園室外展區的花圃除草。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曹伊湄 攝

如今,全村800戶村民中,有85%從事黃楊、花卉種植,黃楊種植面積達一千多畝,30年以上樹齡的黃楊二萬餘株,最長樹齡超過200年,年產值數千萬元。

2018年6月,園藝村入圍首批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名單。據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曹俊介紹,在此之前,村民雖然也種黃楊,但還處於提籃叫賣的階段,只會種植,不懂銷售。自從示範村建設後,村民們不再是單打獨鬥、自謀銷路,不僅有了議價空間,還接受了專業的造型培訓,讓黃楊的附加值更高。

去年7月,港沿鎮特邀上海植物園盆景造型大師趙偉和小林國雄的崇明籍徒弟陳怡來到園藝村,為村民介紹黃楊造型技術訣竅。

「其實,黃楊還是這些黃楊,但年產值從3000萬增到了4000萬,真正實現了靠黃楊樹養活一村人。」 曹俊說。

村裡的變化還體現在越發宜人的生態環境上。示範村建設後,茅錦昌家和周邊發生了大變化:家裡的房子全部粉刷一新,白牆青瓦,輔以極富鄉村氣息的牆畫、竹籬笆,羨煞旁人;家門口的躍進河通過生態治理,河水更清澈、河坡更漂亮、河岸更整潔。

「女兒說我們家都成了『網紅』打卡地,一會兒是十幾個外國人跑到我家黃楊園裡來拍照,一會兒是隔壁向化鎮的村民傍晚專門過來散步健身。」茅錦昌笑著說。

港沿鎮的另一邊,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坐落於合興村。花卉園佔地面積310畝,總投資2.22億元,於2018年底開工建設,由上海源怡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最近,源怡公司和合興村的人們正在醞釀一件大事——2021年將在崇明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屆時,花卉園將為花博會供應120種以上花卉。

花卉園的展示溫室內,陳列著上萬盆花卉成品盆栽、種苗及種子。據悉,園區全面投產後,近10萬平米的育苗核心區可支持8000萬株花苗同時進行生產,預計可實現年產花卉種苗2億株、精品盆花1000萬盆以上。

在花卉園的室外展區,合興村村民蔡小偉正戴著遮陽帽,坐在小板凳上,為一片花圃除草。一個月前,她剛來到花卉園工作,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裡。

「每天在花園裡搞搞草、看看花,工作的心情都會跟著變好。」 蔡小偉說,「如果將來有市場、合作社會來收,我自己家裡也想種花的。」

據上海源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姜武介紹,在這裡工作的村民都會經過專業人士的培訓,學習花卉種植的技能。目前,公司正與崇明5家專業合作社合作,向合作社免費贈送花苗,進行基地改造、花卉種植方面的技術指導,希望能輻射帶動整個區的花卉產業。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崇明:向荒灘蘆葦蕩要地,建綠色宜居生態島
    如今,瀛東村已經是崇明區人均收入名列前茅的「小康村」,這裡的變遷正是崇明過去數十年間在小康路上飛奔的縮影。    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記者來到崇明島,見證這裡的人們在過去數十年間,是如何用堅韌與勤勞,讓江海交匯處的「東海瀛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和我的小康村|崇明瀛東村:昔日灘涂放牛場,如今大步奔小康
    1985年起,村黨支部一班人率領全村幹部和群眾先後六次向荒灘進軍,艱苦創業,奮勇拼搏,圍墾灘田4000畝,在茫茫荒灘上崛起了一個富裕美麗而現代化的海邊小村。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位於東海瀛洲崇明島的最東端,並因此而得名,也被稱為崇明最早迎來日出的村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園藝村:大美園藝 藏金於林
    私家庭院、老宅院落、田園林間、優雅民宿裡,造型各異的黃楊隨處可見,就像大自然的精靈,盡情展示著自然魅力。這裡就是位於上海市崇明區港沿鎮東部、港沿農業集聚區範圍內的園藝村。  修剪黃楊的園藝村村民茅錦昌 求是記者 侯亞景 攝  「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以來,全國都知道崇明有一個園藝村是專門種植黃楊的,可以買到從小苗到觀賞盆景的一系列黃楊產品
  • 在美麗鄉村中看見小康
    近年中山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富饒新農村。本報記者 王雲 攝 開欄語 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 2021小目標 | 環太平山美麗鄉村奔小康!
    2020年完成了太平山沿山道路「白改黑」,昔日地面凹凸不平的現象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寬敞平坦的瀝青路,鄉村舊貌換新顏,有效提升章安韻味。歷經歲月風霜的侵蝕,太平山上山路破損嚴重,不僅影響美觀,還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去年,街道集中對破損山路進行修復,讓觀光之旅更加安全、順心。
  • 上海崇明:青年生力軍助力鄉村振興
    崇明區是上海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那麼,崇明是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呢?不搞工程振興、政績振興,要打造富有田園野趣、尊重自然生態、產業興村富民的美麗鄉村。這當中,青年朋友們更是鄉村振興的時代擔當,自覺當好振興鄉村「主力軍」,展現新時代青年風採,助力鄉村振興在崇明的生動實踐。
  • 崇明這些年翻天覆地的變化,都記錄在這些照片裡
    、崇明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崇明區文化館、崇明攝影家協會承辦《慶花博·奔小康》優秀攝影作品展,從各個層面展示崇明近些年來生態島建設的成果,展示崇明的風土人情和優美風光,用影像的形式更好地記錄崇明近些年在小康路上翻天覆地的變化。
  • 崇明已有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你都去過嗎?
    崇明已有5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你都去過嗎?此前,崇明已有4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你去過其中幾個?北雙村,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曾先後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上海市美麗鄉村等榮譽稱號。北雙村依託三灣農業產業集聚帶,保護獨特的鄉土味道和鄉村肌理,堅持「精美產業、小美宜居、和美富民」發展思路,打造「休閒旅遊型」鄉村振興示範村。
  • 「茫茫荒灘」變「海上花島」之路
    崇明規劃館創新的運用生態花牆、樹葉造型牆、溼地植物造型牆、意象森林等抽象元素作為室內裝飾的造型基礎,體現了崇明"國際生態島"的地域文化元素,大膽應用了生態綠、科技藍結合高雅的中性黑白灰色彩打造出生態
  • 鄉村遊 | 走進山東美麗鄉村 尋找詩意田園
    可以尋一處鄉間民宿推門望水,開窗見山尋找心靈深處的田園夢今天伴著初秋的明媚與小編一起看美麗鄉村入畫來感受田園詩意行走在東仲都村處處可見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層巒疊嶂,鬱鬱蔥蔥湖光山色之間美麗鄉村裡一排排以溫泉休養為特色元素深挖本土傳統歷史文化底蘊打造膠東詩畫山水田園的代表品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瀛東村:見證「滄海變桑田」的小康路
    走進瀛東村,樹木蔥鬱,湖光瀲灩,竹林幽靜,田間作物長勢喜人,村裡道路筆直整潔,獨棟別墅錯落有致,往來遊客熱鬧紛紛,一幅鄉村詩意畫卷,令人流連忘返。  生態發展路  近年來,瀛東村依託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機遇,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藉助當地的生態優勢,推動生態養殖、生態農田和生態旅遊全面發展。村裡投資建造了32幢旅遊別墅,還與崇明旅投公司合作,由其進行升級改造和統一經營管理。
  • 繪就鄉村新藍圖 「桃花源」裡奔小康
    原標題:繪就鄉村新藍圖,「桃花源」裡奔小康   冬日和煦的陽光下,無錫惠山區陽山鎮火炬村老古潭自然村一改先前的破敗和雜亂,經過疏浚河道、植綠增綠,呈現出小橋、流水
  • 江西宜豐:鄉村旅遊是奔小康的「金鑰匙」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從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城出發,沿宜芳公路往西9公裡進入黃崗山墾殖場炎嶺村,一幅美麗村莊畫卷展現眼前,廊道遊園、荷塘棧道、古樟廣場,景致怡人,精緻的嶄新「美麗庭院」排排林立,竹海聽茶館、農家樂門前燈籠喜慶相迎。
  • 上海崇明:從「敢問滄海要沃土」到盛開的「海上花島」
    記者帶你去看看—— 見證滄海桑田,灘涂變身詩意田園 瀛東村位於崇明島的最東南端,地處江海交匯處的長江口,它是一塊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起,圈圍而成的土地,面積為2.67平方公裡,隸屬於陳家鎮。 瀛東村的村史,就是一部見證讓滄海變桑田的歷史。
  • 打造1米菜園一同奔小康
    ,同時也是衢州市詩畫風光帶的核心景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樣板鄉村,推進大花園建設的示範村莊。歷史文化氣息濃鬱在這個富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地方,用上半天的時間走遍村莊的每個角落,聆聽村民們講述一些古老的傳奇故事,那時津津有味,輕輕撫摸斑駁裂痕的古老石頭,慢慢的閉上眼睛,仿佛穿越到多年前的時空,倘若有些累了,不妨信步於廟源溪的林蔭小道上,穿梭於蝴蝶飛舞的生態花園中,浩浩蕩蕩數十裡,很是壯觀,真的很美,讓人心情愉悅,坐在湖邊綠柳下,枝葉在空中飄蕩,好似在蕩鞦韆,享受花香正濃的世外桃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店鎮:脫貧攻堅挖窮根 鄉村振興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辛店鎮:脫貧攻堅挖窮根 鄉村振興奔小康 2020-09-21 1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成以「僑家樂」打造脫貧增收新引擎 山水僑鄉「土洋結合」奔小康
    就像這批剛到的新客,餘下的空房間只夠招待其中一部分,另一些只好住到其他地方。  在文成縣,像野舍武陽這樣的民宿,已形成一個旅遊品牌,被稱為「僑家樂」。  近日,由多家媒體組成的我市「強四力、說小康、展形象」採訪組走進該縣,探訪當地如何打造僑家樂,帶動山區經濟發展、致富奔小康。
  • 田園綜合體視角下的詩意鄉村建築設計
    其次,田園綜合體的特徵是以鄉村和農業為主導,鄉村田園景觀與田園農事生活是基礎,觀光休閒度假是核心,綜合開發模式是路徑。田園綜合體就是聚集鄉村資源、借力鄉村文化、營造鄉村景觀、綜合鄉村產業打造成的新型旅遊綜合體。最後,田園綜合體要打造的就是一種充分挖掘鄉土文化、還原鄉野生活、恢復鄉村魅力的詩情畫意般的鄉村田園生活,它是一處真正的世外桃源。
  • 崇明打造海上花島 申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大公網12月13日訊(記者張豪)上海崇明正在積極推進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規劃將崇明打造成為一座「海上花島」,並將申辦世界園藝博覽會。  記者獲悉,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正與崇明區政府聯手,規劃將崇明打造成為一座「海上花島」,「海上花島」的大片森林裡,一年四季花果絢麗;綠蔭環繞中,人們安居樂業;東灘,每當遷徙季到來,即成為候鳥的天堂。  東平森林公園要擴建  2010年上海世博會,讓人們知道並走進了世博會。
  • 和她一起奔小康|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
    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追夢圓夢的壯麗篇章,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鬥,也為廣大婦女姐妹建功立業提供了歷史舞臺,讓她們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同時,成就自己的美麗人生。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女性之聲推出「和她一起奔小康」欄目,講述那些走向小康生活的她故事~